白桦温室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23/T 2315—2019.pdf
ICS 65.020.40 B 61 DB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 23152019 白桦温室容器育苗技术规程.2019-03-19发布 2019-04-1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 23152019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省东宁市林业局、黑河市林业局、牡丹江市林业局、泰来县林业局、巴彦县林业局和黑龙江省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卫星、崔竣航、曹胜利、李开隆、刘桂丰、张念伟、赵明、端木繁义、张玉富、周海娇、张志刚、杨凤丽。DB23/T 231520191白桦温室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温室容器育苗的容器与基质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出圃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白桦温室容器育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章节)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3 容器与基质配制 3.1 容器 宜选用直径 10cm、高 12cm 的营养钵或直径 10cm、高 12cm 可降解无纺布袋。3.2 基质配制 3.2.1 基质准备 基质材料为腐殖质土、细沙(0.2 mm0.5 mm)、蛭石或经过处理的下列农业废弃物:a)木耳废弃菌棒:将木耳废弃菌棒去除塑料包装,堆放于蒸锅内灭菌,水沸腾后蒸 40 min,冷却至室温,装袋常温保存备用;b)落叶松松针腐殖质:将落叶松林下松针和腐殖质按体积比 11 混合,粉碎机粉碎成 0.2mm 0.5 mm 颗粒,常温保存备用;c)腐熟玉米秸秆、腐熟玉米穗芯:将玉米秸秆、玉米穗芯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 0.2 mm0.5 mm 颗粒。将有效活菌数 0.50 亿/g 的 EM 益生菌以 1500 体积比分别加入到玉米秸秆和玉米穗芯颗粒中,加水使基质含水量保持在 50%60%,然后装入塑料袋内常温封闭腐熟 7d。腐熟后常温保存备用。3.2.2 基质配比 DB23/T 231520192可选用如下配比之一:a)草炭土细沙=31 b)木耳废弃菌棒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221 c)腐熟玉米秸秆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221 d)腐熟玉米穗芯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221 3.2.3 基质消毒 在播种前 7d用 3%硫酸亚铁消毒。3.2.4 基肥 宜选择缓释复合肥或氮磷钾复合肥。缓释复合肥:按2.5 kg/m3在基质中均匀混合施入。氮磷钾复合肥:在每袋添加0.33g过磷酸钙,0.76g尿素和2.28g硫酸钾。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4 种子处理 4.1 种子质量 白桦种子净度 85%以上,千粒重 0.3g0.5g,发芽率在 50%以上。4.2 种子消毒 用浓度 0.5%的 KMnO4溶液浸泡 15min30min,再用清水冲净。4.3 种子催芽 在播种前 7d 将白桦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 12 混和放在容器里,放于室温 2025 下进行催芽。5 播种 5.1 播种时期 待种子有 1/3裂嘴即可播种。5.2 播种方法 手工播种。每育苗容器内播 3粒5粒种子,不覆土。随播随浇透水并覆盖薄膜至子叶出现。5.3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室温控制在 1820,早、中、晚 3次雾喷加湿,保持空气湿润。6 苗期管理 DB23/T 2315201936.1 温湿度控制 从播种到幼苗出齐约 15d 进行出苗期管理。室内湿度控制在 70%75%,白天温度控制在 2025,夜间温度控制在 1020,保持容器内土壤湿润(土壤最大持水量宜在 40%60%),透光率为 70%左右。从苗木出齐到高生长停止,白天温度控制在 2028 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 1020 之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 50%。6.2 间苗 当幼苗长出 3 片 5 片真叶(即三叶期),苗高 1 cm2 cm,主根长 5 cm左右,形成侧根时,应第 1 次间苗,每营养钵保留强壮苗木 1 株2 株。当幼苗长出 5 片6 片真叶,苗高 2cm4cm,主根长 9cm 左右,有较多侧根时,应第 2 次间苗,每营养钵保留强壮幼苗 株。6.3 除草 适时人工除草。6.4 水分管理 苗木生长过程中,当容器内基质相对含水量少于 30%时,进行浇水,一次浇透。进入苗木木质化后期,注意在 15d 20d 的时间里反复浇透并干燥基质,苗高达到 30cm 左右后开始炼苗。6.5 炼苗 先敞开温室 7d 左右,再将苗木移出温室 15d 左右,完成苗木木质化过程。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时,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7.2 主要病虫害防治 7.2.1 病害防治 灰霉病防治:每隔 5d7d 喷浓度为 0.2%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的复配制剂喷雾 1 次,连续2次4次。农药使用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立枯病防治:每隔 7d 喷浓度为 0.5%的苯并咪唑 44 号的复配制剂 1 次,连续 2 次3 次。农药使用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DB23/T 2315201947.2.2 虫害防治 蛞蝓等虫害:及时撒施 6%四聚乙醛颗粒剂。农药使用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其它虫害:每 2 周应 0.5%辛硫磷乳剂喷施。农药使用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8 出圃 8.1 苗木分级 S1-0 苗级苗的地径0.5cm,苗高50cm;级苗木的地径 0.35cm0.5cm,苗高 30cm50cm。8.2 苗木出圃 苗木达到、级标准后即可出圃。9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容器类型、基质配比、种子质量、播种时间及方法、苗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质量等内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