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DB13/T 1246-2010.pdf
ICS 13.020 Z 59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12462010 主要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2010-07-20发布 2010-08-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246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玉灵、许中旗、徐学华、李继泉、王俊刚、杨玉良、李爱斌、郭江、刘艳民、李红彬。DB13/T 12462010 1 主要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防治地质灾害为主体的地形、地貌等整治工程完成后,已经具备复绿条件的煤矿、铁矿、石灰矿的塌陷地、挖损地和占压地的植被恢复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 0219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塌陷地 Subsided land 由于地下采矿所形成的块状、带状的塌陷地面。3.2 挖损地 Digging land 在露天采矿过程中由于剥离上覆岩土层所形成的破损、下凹地面。3.3 占压地 Occupied land 堆放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剥岩废料和选矿剩余物的场地,包括排土场、尾矿库和矸石山。3.4 滑坡 Landslide 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3.5 崩塌 Landfall DB13/T 12462010 2 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山体,崩落、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3.6 边坡加固 Slope reinforcement 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对边坡采取的支档、加固等防护措施。4 基本原则 4.1 主要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除人工造林外,还包括人工种草、封育及蓄排水工程等技术措施。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当地生产、环境保护的需要进行总体规划,分别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4.2 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以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兼顾多种效益。5 塌陷地的植被恢复 5.1 土地利用方向 5.1.1 浅塌陷地 指地表坡度在46之间,最低处深度小于5.0 m的塌陷地。其主要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向如下:a)稳定无积水浅塌陷地:营造水土保持林。b)不稳定无积水浅塌陷地:结合种草营造水土保持林。c)稳定常年积水浅塌陷地:结合排水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或发展水产业。d)不稳定季节性积水塌陷地:经疏浚措施和部分填充后,实施水土保持种草。5.1.2 深塌陷地 指地表坡度在6以上,最低处深度大于5.0 m的塌陷地。其主要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向如下:a)无积水深塌陷地:结合利用采矿剥离物、煤矸石和粉煤灰填充塌陷区的整地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b)积水深塌陷地:采用削高垫低的整地工程和排蓄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或进行水产养殖。5.2 整地 5.2.1 整地时间 春季造林在造林前一年整地,雨季造林可在当年春季整地。5.2.2 整地方法 在坡度较缓且深度较浅的塌陷地边坡地段,进行土地平整和穴状整地;在坡道度较陡且坡面较长的地段进行坡面整理和鱼鳞坑整地。整地的规格依树种而定。5.3 造林 5.3.1 造林时间 可采用春季、雨季和秋季造林。DB13/T 12462010 3 5.3.2 树种选择 优先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见附录A。5.3.3 混交方式 采用乔木与灌木混交、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混交的方式。5.3.4 造林密度 a)水保型用材林:造林密度为 3000 株/hm24000株/hm2,根据树种特点和当地条件,最小密度可降至 500株/hm2,最大密度可以达到 5000 株/hm2。b)水保型经济林:造林密度为 1000 株/hm22000株/hm2,根据树种和管理水平,最小密度可降至 1000 株/hm2,最大密度可以达到 6000 株/hm2。c)以灌木为主的水保型饲料林或薪炭林:造林密度为 10000 株/hm220000 丛/hm2,根据树种生长和繁殖习性可降至 6000 丛/hm2。5.3.5 造林方法 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法。尽量采用容器苗,裸根苗造林需采用蘸泥浆的方法。5.4 种草 5.4.1 草种选择 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保水保土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的草种。见附录A。5.4.2 种草方式 采用条播、穴播和撒播的方式。5.4.3 播种量 采用国家或省级牧草种籽标准规定的一、二、三级种籽,在GB/T 16453.21996规定的播种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5.5 排蓄工程 在进行植被恢复的同时,对于易积水的、坡度在 10以上的塌陷地需辅以排蓄工程,排蓄工程的建设见 GB/T 16453.41996。6 挖损地的植被恢复 6.1 土地利用方向 6.1.1 无积水挖损地:坡面适合于以改善景观和水土保持为目的的植被恢复;底部进行岩土回填后发展林果业。6.1.2 有积水挖损地 6.1.2.1 常年积水挖损地:适合于发展水产业。6.1.2.2 季节性积水挖损地:将岩土适当回填后发展林果业,或继续深挖、筑塘坝后发展水产业。DB13/T 12462010 4 6.2 植物选择 优先选用本地植物,以及适应本地气候的优良外来植物。合理确定主要植物种类的比例,提高复绿的效果和质量。6.3 坡面植被恢复方法 6.3.1 阶梯法 适用于坡度小于20的开采面。将开采面设计为阶梯状,在每一级阶梯平台上修筑种植槽,在种植槽内种植乔、灌木。a)必须根据开采面的稳定特征设计阶梯间的坡面角,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b)综合考虑植物生长、水土流失和排水沟布设等因素设计阶梯宽度,小平台宽度为 2.4 m 5.0 m,大平台宽度大于 5.0 m。c)阶梯高度应小于或等于所选树种成熟高度,以 10.0 m15.0 m为宜。d)种植槽内覆土厚度需达到 0.5 m以上。e)每一梯级的排水系统要结合上面梯级需要通过本级的排水量。f)采用喷淋或滴灌等形式进行灌溉。6.3.2 框格法 适用于坡面较平整的挖损地。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在开采面上固定形成框格,在框格内回填客土,创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a)根据安全、实用与美观的原则,设置成正方形、菱形、拱形等多种形式。b)框架按矩形或正方形布置,其间距视边坡坡率大小而定。边坡坡率越大,间距越小。c)必要时采取加网强筋及植被混凝土等方法固定框格内的土壤。6.3.3 喷草法 适合于坡度大于20的陡峭石壁和土质坡面。a)坡度小于 45的土质坡面可采用直接播种法;b)在坡度大于 45的开采面上构筑稳定结构层,如铁网、三维网等,然后将草种、肥料、粘合剂、保水剂、土壤改良剂等均匀喷射到稳定结构层上。对铺设的铁网与锚杆等设施,需采取符合规范的防锈措施进行防蚀处理。c)选用根系发达,扩张性强、生长迅速以及抗逆性强、多年生、绿期长和耐粗放管理的草种。d)需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几种不同的草籽进行混播,以达到覆盖度、根系、生长期、抗逆性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效果。6.3.4 覆土法 在坡高和坡率不大的缓坡上进行覆土,创造植物生存条件,利用人工造林和播种的方法,达到复绿效果。a)覆土厚度应达到 0.5 m以上。b)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7 占压地植被恢复 7.1 土地利用方向 DB13/T 12462010 5 7.1.1 排土场 a)坚硬岩石排土场:坡面呈砾石质,土体硬而贫瘠,需要进行客土,营造水土保持林;b)松软岩土排土场:土质疏松,土壤颗粒较细,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营造水保型经济林。7.1.2 矸石山 采用封育和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植被。7.1.3 尾矿库 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林或经济林。7.2 整地 7.2.1 整地时间 尾矿库随造随整,其他类型见5.2.1。7.2.2 整地方法 7.2.2.1 排土场整地 排土场整理范围包括其顶部和边坡。a)将含不良成分的岩土堆放于底层,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置于上层,富含养分的土层宜覆于排土场顶部或表层。b)排土场最终坡度应与土地利用方式相适应,一般为 20以下。c)边坡宜采用水平阶及鱼鳞坑整地方式,顶部采用穴装整地方式。d)排土场边坡及顶部需设置排水及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7.2.2.2 矸石山整地 a)将大块的矸石堆放于底层,较小的矸石置于上层,压实一层,充填一层。b)矸石山最终坡度应与土地利用方式相适应,一般为 20以下。c)当矸石山的土层较薄时,需进行客土,客土厚度应达到 0.5 m以上。高大深根性树种或果树需达到1.0 m以上。d)边坡宜采用水平阶及鱼鳞坑整地方式,顶部采用穴装整地。e)排土场边坡及顶部需设置排水及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7.2.2.3 尾矿库整地 a)需对尾矿库边坡进行削坡,坡度降至 20以下;b)在边坡上沿等高线方向进行水平阶整地,每个台阶宽 6.0 m8.0 m,高3.0 m4.0 m,台阶之间坡面的坡度也需降至 20以下。c)边坡宜采用水平阶及鱼鳞坑整地方式,顶部采用穴装整地方式。d)在碱性尾矿库的栽植穴中添加适量硫磺粉;有客土条件的可在穴内进行客土。e)边坡及顶部需设置排水及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7.3 造林 造林时间、树种选择、造林密度及造林方法见5.3。DB13/T 12462010 6 7.4 种草 见5.4。7.5 边坡治理工程 矸石山和排土场的边坡坡度达到自然安息角时,需构建边坡治理工程。见DZ 02402004和GB503302002。8 养护管理 8.1 灌溉 在造林或种草后,应及时进行灌溉,并覆盖地膜或植物秸秆以保持水分。8.2 施肥 在种植前,应结合整地预先施入有机肥。在齐苗后,需适量追肥。8.3 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8.3.1 除草 每年进行23 次松土除草,松土除草范围仅限于苗木周围0.3 m范围内。尾矿库不进行除草。8.3.2 病虫害防治 f)对造林苗木进行严格检疫,避免从外地引进有病虫害的苗木。g)如发现有病虫害发生,应及时进行防治,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8.4 培土 对坡度大、土壤易受冲刷的坡面,暴雨后要认真检查,尽快恢复原有平整坡面,培土后要压实以保证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8.5 补植 有植物死亡时,应及时补植。补植苗木要求在高度、粗度或株(丛)数等方面与周围植株一致,以保证苗木生长的整齐性。8.6 边坡工程养护管理 见DZ 02192004和GB503302002。8.7 排蓄工程养护管理 见GB/T 16453.41996。DB13/T 12462010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矿山所属地区及主要造林树种 地区 植被种类 乔灌木 草种 坝上高原区(承德市的围场、丰宁和张家口市的沽源、尚义、康保、张北)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云杉、油松、侧柏、杜松、蒙古栎、白榆、小黑杨、大青杨、旱柳、国槐、榆树、胡枝子、沙棘、山杏、山楂、沙棘、玫瑰、紫穗槐、丁香、沙柳 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状黄芪、黄香草木犀、白香草木犀、狗牙根、白羊草、早熟禾、黑麦草、三叶草、籽粒苋、冰草、老芒麦、披碱草、雀麦、马唐、棘豆、野大豆、高羊茅、剪股颖、白三叶、红三叶、百喜草、画眉草、结缕草等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张家口市和怀来、涿鹿、宣化、万全、阳原、怀安、蔚县、涞源)油松、速生杨、侧柏、樟子松、蒙古栎、白榆、小黑杨、大青杨、旱柳、沙柳、沙棘、刺槐、山杏、柠条、枸杞、紫穗槐、丁香、落叶松 燕山北部(承德市的承德县、平泉、兴隆、宽城、滦平、隆化)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刺槐、侧柏、桧柏、毛白杨、群众杨、沙兰杨、-214 杨、-72 杨、-69杨、刺槐、旱柳、白榆、臭椿、国愧、楸树、紫穗槐、柽柳 燕山南部(唐山市的迁安、迁西、丰润、遵化、玉田和秦皇岛市的昌黎、抚宁、青龙、卢龙县)栓皮栎、槲栎、臭椿、香椿、元宝枫、苦楝、毛白杨、群众杨、旱柳、核桃、板栗、柿、枣、山桃、山杏、山楂、花椒、苹果、杜梨、沙棘、胡枝子、紫穗槐、黄栌 太行山北段(主要包括保定的满城、涞源、涞水、阜平、唐县、易县、曲阳、徐水、顺平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臭椿、毛白杨、河北杨、青杨、泡桐、楸树、桑、核桃、枣、花椒、山杏、山桃、桃树、杏、苹果、梨、杜梨 太行山南段(包括石家庄市的井陉、鹿泉、平山、赞皇、元氏、行唐、灵寿等、邢台市的沙河、临城、内邱、隆尧、邢台县等和邯郸市的峰峰矿区、武安、涉县、磁县)侧柏、桧柏、毛白杨、群众杨、沙兰杨、-214杨、-72杨、-69杨、刺槐、旱柳、白榆、臭椿、国愧、楸树、泡桐、水杉、桑、梨、苹果、桃、杏、枣、花椒、葡萄、白蜡、杞柳、紫穗槐、柽柳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