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原纤维DB35/T 1269-2012.pdf
ICS 65.020 B 3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692012 竹原纤维 Natural Bamboo fiber 20120723发布 2012102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竹原纤维 DB35/T 1269-2012*2012年 8月第一版 2012年 8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26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由福建省纤维检验局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服装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正和竹纺有限公司、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贵、张淑云、王绍平、曾文鲤、段作哲、易碧缎 DB35/T 12692012 1 竹原纤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原纤维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竹子为原料直接提取生产的竹原纤维。其他种类竹原纤维可参照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291.1 纺织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 1 部分:纤维和纱线 GB/T 6102.1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烘箱法 GB/T 14337 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20944.3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 3 部分:振荡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3291.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竹原纤维 以竹子为原料,采用物理及生化等直接方法提取的天然竹纤维。3.2 超长纤维率 指所测纤维中超长纤维(60mm)质量占所测纤维总质量的百分比。3.3 短纤维率 指所测纤维中短纤维(15mm)质量占所测纤维总质量的百分比。DB35/T 12692012 2 4 要求 4.1 竹原纤维质量要求见表 1。表1 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纺纱用 非织造用 1 线密度,tex 2.5 3.3 2 线密度变异系数,%20.0 25.0 3 断裂强度,cN/dtex 2.0 1.8 4 强度变异系数,%15.0 18.0 5 质量平均长度,mm 15-40 12-40 6 超长纤维率(60mm),%15.0 12.0 7 短纤维率(15mm),10.0 20.0 8 含杂 无污迹、金属或非金属硬物、异性纤维 金黄色葡萄球菌,%70.0 9 抑菌率 大肠杆菌,%70.0 4.2 竹原纤维回潮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公定回潮率暂定为 13.0%。5 试验方法 5.1 线密度、线密度变异系数 5.1.1 试验按附录 A 执行,计算按 5.1.2、5.1.3、5.1.4执行。5.1.2 第 i 长度组的线密度按式(1)计算:310=i iiiL NmT 式中:Ti第i 排列长度组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mi第i 排列长度组中取得的纤维质量,单位为毫克(mg);Ni第i 排列长度组中取得的纤维根数,单位为根;Li第i 排列长度组中的长度(组中值),单位为毫米(mm)。5.1.3 平均线密度按式(2)计算:(1)DB35/T 12692012 3 31110=kii ikiiL NmT 式中:T 平均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mi 第i排列长度组中取得的纤维质量,单位为毫克(mg);Ni 第i排列长度组中取得的纤维根数,单位为根;Li 第i排列长度组中的长度(组中值),单位为毫米(mm)。k 纤维组数。5.1.4 线密度变异系数按式(3)计算:()%10011121=TT TkCVkii 式中:CV1线密度变异系数;k纤维组数;Ti第i 排列长度组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T平均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5.2 质量平均长度 5.2.1 试验按附录 A 执行,计算按 5.2.2 执行。5.2.2 质量平均长度按式(4)计算:=kiikii igmm LL11 式中:Lg质量平均长度,单位为毫米(mm);k纤维组数;Li第i 组纤维组中值,单位为毫米(mm);mi第i 组纤维的质量,单位为毫米(mg)。5.3 超长纤维率 5.3.1 试验按附录 A 执行。(2)(3).(4)DB35/T 12692012 4 5.3.2 超长纤维率为 60mm 以上长度组质量占所有长度组质量总和的百分比。5.4 短纤维率 5.4.1 试验按附录 A 执行。5.4.2 短纤维率为 15mm 以下长度组质量占所有长度组质量总和的百分比。5.5 断裂强度、断裂强度变异系数 5.5.1 按照 GB/T 14337 对附录A中排列的竹原纤维分组进行测试。试样的预加张力按式(5)计算:F=P Ti 10(5)式中:F试样预加张力(cN);P单位线密度预加张力(cN),为(0.06 0.006)cN/dtex;Ti第i 排列长度组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拉伸速度为每分钟 50%隔距长度。一般情况下隔距长度为 20mm,当 20mm隔距无法进行试验时,可以采用 10mm隔距。10mm以下长度组及(10-15)mm 长度组纤维可采取协议双方认可的夹持长度,但必须说明的是测试结果会有偏离,检验结果仅供参考。当该长度组内纤维根数大于 50 根时,测试 50 根。当该长度组内纤维不足 50 根时,测试完该长度组内所有的纤维。5.5.2 结果计算 5.5.2.1 长度组平均断裂强度按式(6)计算:injjinTF*101=式中:i第 i 排列长度组纤维平均断裂强度(cN/dtex);Fj第i 排列长度组内第 j 跟纤维的断裂强力(cN);n第i 排列长度组内测试纤维的根数;Ti第i 排列长度组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5.5.2.2 平均断裂强度按式(7)计算:kkii=1 式中:平均断裂强度(cN/dtex);(6)(7)DB35/T 12692012 5 i第 i 排列长度组纤维平均断裂强度(cN/dtex);k纤维组数。5.5.2.3 断裂强度变异系数按式(8)计算:()()()%100*10/111122=kinji jT FnkCV 式中:CV2断裂强度变异系数;n第i 排列长度组内测试纤维的根数;k纤维组数;平均断裂强度(cN/dtex);Fj第i 排列长度组内第 j 跟纤维的断裂强力(cN);Ti第i 排列长度组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5.6 抑菌性能 按 GB/T 20944.3 规定执行。5.7 回潮率 按 GB/T 6102.1 规定执行。6 检验规则 6.1 组批规则 以相同原料、相同加工工艺连续生产的相同规格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如需另行组批,应在取样前确定。6.2 取样 根据每批竹原纤维包数随机取样。凡2包及以下者取1包、3-7包者取2包、8-38包者取3包、39包及以上者取4包。试样总重量为500 g,混合均匀,整理后备用。6.3 检验项目 除表1中抑菌率项目外,其他项目均为出厂检验项目。6.4 型式检验.(8)DB35/T 12692012 6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质量要求的全部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或一个生产周期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b)正式生产时,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长期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6.5 综合评定 6.5.1 全部符合要求判为合格。6.5.2 其中一个项目不符合要求,在同批产品中按 6.2 重新取样复验。6.5.3 复检合格者,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复检中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7 标志 7.1 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标志。7.2 包装件上应按规定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净质量、生产日期、商标、产品标准、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7.3 包装上应有防潮标志。8 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包装 8.1.1 产品包装应使用一定强度的打包带紧固,保持包型完整,纤维不外露。包装质量应保证纤维不受损伤。8.1.2 不同规格、批号的产品应分别包装。8.1.3 每包质量与规定质量的差异应不超过5.0%,如用户另有要求,可不受此限。8.2 运输 运输中应采取防潮、防雨、防晒、防污损等措施,严禁损坏外包装。8.3 贮存 包装件应按批存放,贮存在通风、干燥、清洁、无易燃物的仓库内。DB35/T 12692012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竹原纤维试验方法分组排列法 A.1 仪器、工具 A.1.1 电子天平(0.1mg)A.1.2 镊子、黑绒板、直尺 A.2 试验环境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 202,相对湿度 65%4%。A.3 试验步骤 A.3.1 将按照附录 B 抽取的实验室样品在标准大气下平衡 24 h。A.3.2 从实验室样品中称取 50mg2mg 的试验试样,在标准大气环境下进行长度分组,分组规则为:10mm以下为一组,10mm 及以上的纤维,以 5mm 为组距进行分组。将纤维按组整齐排列在黑绒板上。A.3.3 单独测试超长纤维率时,直接对平衡好后的样品进行长度分组,分组规则为:按 60mm及以下和60mm 以上将竹原纤维分成两组,排列在黑绒板上;A.3.4 单独短纤维率时,直接对平衡好后的样品进行长度分组,分组规则为:按 15mm 以下和15mm 及以上将竹原纤维分成两组,排列在黑绒板上。A.3.5 仅测试超长纤维率和短纤维率时,直接对平衡好后的样品进行长度分组,分组规则为:按 15mm以下、15mm60mm和 60mm 以上将竹原纤维分成三组,排列在黑绒板上;A.3.6 分组排列完毕,记录每组纤维总根数(N),并称量每组纤维的质量(m)。DB35/T 12692012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竹原纤维取样方法 B.1 取样方法按图B.1,将500g竹原纤维均匀平铺在工作台上,在各取样处随机抽取约8个样品,将每份样品分别混合均匀,组成第一组的8个混合样。图 B.1 B.2 按图B.2所示,将第一组混合样品中的第一个样品与第2个样品合并混合,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第3个样品与第4个样品合并混合,同样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第7个样品与第8个样品合并混合,同样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组成第二组的4个混合样品(9、10、11、1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B.2 B.3 将第二组混合样品中的9与10 两个样品合并混合,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11与12 两个样品合并混合同样操作。组成第三组的两个混合样品(13、14)。B.4 将第三组的混合样品按上述方法同样操作,最后得到一个约 100mg的试验室样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