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士林防治板栗膏药病技术规程DB34/T 2054-2014.pdf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542014 凡士林防治板栗膏药病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hestnut Septobasidium Felt Control by Vaseline 2014-02-17 发布 2014-03-1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054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裕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束庆龙、孙倩、曹志华、陈名君、胡娟娟、刘洪剑、张鑫、郭树林、翟田俊、宋之能、陈继东、李多祥、张玉厚。DB34/T 20542014 1 凡士林防治板栗膏药病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栗膏药病凡士林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地区板栗等阔叶树膏药病的防治。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栎霉盾蚧 Aonidiella sp.栎霉盾蚧属于半翅目、盾蚧科,与膏药病菌是共生关系,其虫体分泌物为病菌提供养料,在繁殖时传播病原。2.2 共生 Symbiosis 共生关系是指植物与微生物两者均可从对方获得利益的关系。在本病中,病菌以蚧虫的分泌物为养料,并通过蚧类爬行而传播蔓延;而蚧虫则受到菌膜覆盖得到保护。3 寄主、分布 3.1 寄主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Camellia sinensis)、油桐(Aleurites fordii)、芒果(Mangifera indica)、核桃(Juglans regia)、梨(Pyrus spp.)、柑橘(Citrus reticulata)、桃(Amygdalus persica)、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梅(Prunus mume)、李(Prunus salicina)、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m)、柳(Salix babylonic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相思树(Acacia confus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桑树(Morus alb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楠木(Phoebe nanmu)、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枹树(Quercus serrata var brevipetiol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金合欢(Acacia kalkora)、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等多种果木。3.2 分布 板栗栽植区均有发生,主要分布于舒城、金寨、岳西、太湖、广德、宁国等山区县、市。4 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DB34/T 20542014 2 4.1 发生(危害)程度 发生(危害)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等级,枝干发病率 5以下为轻,615为中,16以上为重。4.2 成灾标准 受害植株达到以下指标之一,即为成灾:枝干被害率 10以上;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 60以上。5 疫情监测与调查 5.1 病情监测 在板栗园选择发病较重的病株并标号,每年从 4 月下旬开始,每隔 5 天调查一次病斑边缘扩展和蚧虫的活动情况,病情分级标准见附录A。6 凡士林防治技术 6.1 防治总则 板栗膏药病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病害,是栎霉盾蚧与真菌(隔担子菌属Septobasidium spp.)两种有害生物共同危害造成的(危害症状参见附录B),防治时必须针对害虫和病菌同时进行;膏药病的菌膜较厚、普通药物防治很难凑效,防治该病要采取特殊措施。6.2 凡士林防治技术 病斑用凡士林涂抹 1 次即可治愈。板栗膏药病依靠蚧虫传播,传播距离和速度有限,如果坚持 23 年,整个栗林病情可达到有效控制。6.2.1 防治材料 凡士林是市场上直接购买的一种油脂状的石油产品(详见附录C)。6.2.2 防治时间 该病 1 年四季都可以进行防治,但以蚧虫扩散期前的 4 月 20 日至 5 月 1 日、8 月 20 日至 9月 1 日两个时期防治效果更好。6.2.3 防治工具 使用带长柄的硬毛刷涂抹。6.2.4 操作方法 用毛刷沾取少量凡士林,在菌膜上用力刷 35 下(凡士林涂抹范围一定要超出菌膜的边缘),一方面将凡士林涂上;另一方面将菌膜划破,增加防治效果。6.2.5 施用份量 DB34/T 20542014 3 只要涂上薄薄的一层即可,无须涂抹过多,但凡士林在病斑上要全面覆盖到,不可有遗漏部位。此外,对于树冠发病的部位,涂药比较困难,可在蚧类繁殖扩散期喷洒 1波尔多液或 20石灰水(药液中加粘着剂)等加以控制。7 防治效果调查 7.1 调查时间 防治措施前和防治后(施药后 15 天左右)各检查 1 次,最好在发病初期、盛期和后期各检查 1次,以便了解防治作用的持久性。7.2 调查方法 板栗膏药病防治效果可采取病斑感病指数检查法,先在防治区内随机选择 10 株标准株,在每个标准株上检查病斑在涂药后的扩展情况,将调查结果填入表格(见附录A2)标准株要在有代表性,分布均匀,距离林缘 12 行选择,不能设置在小班的边缘线上,以免外界因素干扰。7.3 效果统计 板栗膏药病的防治效果可用感病百分率和感病指数进行计算,一般采用发病率及相对防治效果表示。100%对照感病指数或发病率处理感病指数或发病率 对照感病指数或发病率相对防治效果 DB34/T 20542014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板栗膏药病病情分级标准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 A.1 调查方法 板栗膏药病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一般采取标准株或标准枝检查法,在各防治小区内按对角线位置随机选定 10 株板栗作为标准株,标准株编号并用红漆在树干上作标记。以后即以标准株的感病率或感病指数来计算防治效果。为了减少工作量,也可在每株标准株上按一定方向选定 14 个标准枝,做好标记,以后按标准枝统计感病率或感病指数,将调查结果填入表格。A.2 病情分级标准及感病指数计算 先将标准地内的板栗植株,按病情轻重划分为若干级,统计各级株数,同时给各级病害一个代表数值,然后按公式计算出标准地内油茶的感病指数。表A.1 板栗膏药病分级标准 级别 分级标准 代表数值 级 无病斑 0 级 病斑达 5 个以下 1 级 病斑达 610 个 2 级 病斑达 11 个以上 3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感病指数:100 最高一级代表数值 调查总株数该级代表数值 各病级株数感病指数 A.3 防效分级标准及感病指数计算 防治效果检查采用病斑感病指数法,对选定的标准株上防治后的病斑进行分级,计算其感病指数。表A.2 板栗膏药病防治效果分级标准 级 别 分 级 标 准 代 表 数 值 级 病斑上的菌落完全变黑死亡或死亡 0 级 病斑上仅有零星菌落(5以下)存活 1 级 病斑上有 615菌落存活 2 级 病斑上有 1625菌落存活 3 V 级 病斑上有 26以上菌落存活 4 DB34/T 20542014 5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板栗膏药病诊断技术 B.1 症状特征 板栗膏药病危害枝干,其显著特征是在枝干上形成厚而致密的菌膜,形似“膏药”而得名,因不同的病原菌或不同的生长期而表现为以下症状:灰色膏药病:枝干上的菌膜圆形或椭圆形,直径通常约 15 cm,初灰白色,后灰褐色或暗褐色。菌膜表面比较平滑,干后易脱落。褐色膏药病:枝干上的菌膜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宽一般为 210 cm,一开始即为紫褐色或栗褐色,仅边缘色淡。菌膜表面天鹅绒状,周缘比较整齐,有狭窄的灰白色带,老时易龟裂。此外,还有土黄色膏药病等,并在安徽最为常见。图B.1 板栗膏药病危害状 B.2 病原特征 病原菌为多种隔担子菌(Septobasidium spp)现按其为害症状,分别叙述于下:茂物隔担耳(Sbogoriense Pat.):引起灰色膏药病。担子果平伏,革质,棕灰色至浅灰色,边缘初期近白色,质地疏松,海绵状,全厚 0.61.2 mm,表面平滑,基层是较薄的菌丝层,其上有直立的菌丝柱。田中隔担耳S.tanakae(Miyabe)Boedet Steinm.:引起褐色膏药病。担子果平伏,被膜状,表面天鹅绒状,淡紫褐色、栗褐色以至暗褐色;初期圆形,后扩大直径可达 10 cm;周缘部通常灰白色,厚约 1 mm。DB34/T 20542014 6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凡士林防治机理及特点 C.1 防治机理 凡士林本身并没有杀菌和杀虫能力,能够防治该病与它的两个特性有关:保湿:凡士林是一种极具化学惰性的碳氢化合物,它不亲水,涂抹在树皮上可以长期保持皮层湿润,使受害皮层组织保持最佳状态,促进皮层自身修复能力。粘性:凡士林具有粘性,在树皮上可将蚧虫和病菌紧紧粘住使其不能移动而窒息死亡。持效:凡士林由于不溶于水,因此耐雨水冲刷,涂抹在病斑上可长期发挥防病效果。凡士林防病机理主要起阻隔病原(病菌和传播媒介)的作用,属于物理防治范畴。C.2 主要特点 板栗膏药病菌膜厚,一般农药很难奏效。凡士林防治具有以下优点:防治效果优异:凡士林只要涂1次即可达到治愈的效果,防效可达 100,这是其他任何药剂都难以达到的。兼有保健作用:膏药病危害后导致树皮失水干裂,而凡士林具有非常好的保湿作用,施用后可促进树皮康复的能力。无公害:凡士林是无毒药品,对人畜无害。施用方便:凡士林比较稳定,可长期保存,不会变质、失效;1 年四季均可应用,不受时间限制。图C.1 凡士林防治效果 DB34/T 20542014 7 参 考 文 献 1 袁嗣令主编.中国乔、灌木病害 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8 2 周仲铭主编.林木病理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 束庆龙,刘兰玉,董传媛,等.板栗膏药病与品种及树皮内含物的关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334-337 4 孙倩,束庆龙,刘洪剑,等.影响板栗膏药病发生因素的研究.经济林研究。2006,24(1):1-4,15 5 刘兰玉,束庆龙,刘洪剑,等.板栗膏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经济林研究.2006,24(2):9-12 6 陈锦秀,徐德进,李昌春,等.板栗膏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0,46(4):341-34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