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石斛DB34/T 486-2016.pdf
ICS 65.020 B 6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4862016 代替 DB34/T 4862004 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6-02-02 发布 2016-03-02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486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4/T 4862004 霍山石斛。本标准相关内容参照霍山石斛栽培技术规程(LY/T 2448-2015)和霍山石斛枫斗加工技术规程(DB34/T 24262015)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霍山县石斛(灵芝)产业发展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霍山县石斛(灵芝)产业发展办公室、皖西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名海、陈乃富、李世海、刘文中、陈存武、姚厚军、戴军、韩邦兴、王滨、孙莉、何祥林、张淇军、戴亚峰、孙大学、杜荣如。DB34/T 4862016 1 霍山石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霍山石斛的产地、术语和定义、植物形态、质量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霍山石斛枫斗等加工产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 中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霍山石斛 本标准所指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俗称米斛、霍山米斛、霍斛等。3.2 霍山石斛枫斗(龙头凤尾)Dendrobium huoshanense Fengdou(Long Tou Fong Wei)指以霍山石斛茎为原料,经分拣、清洗、炒制、绕条、烘焙、整形、复火等工序制成的弹簧状干品。其茎基部保留有部分须根,并与茎梢分别翘出,形如昂起的龙头和翘起的凤尾;也包括仅留有龙头或凤尾的弹簧状干品。4 产地范围 DB34/T 4862016 2 本标准所指霍山石斛以北纬 31033133,东经 1155211632,海拔在 300900 m 为最佳生长区域。5 植物形态 茎丛生,直立,肉质状,不分枝,一般长 312 cm,从下部向上逐渐变细,下部直径 0.250.3 cm,具 37 节,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根茎短小,斜生;根际处稍膨大,生有 24 条纤细的气生根。叶薄革质,27 片互生于茎的上部,舌状长圆形,长通常 23 cm,宽 0.50.7 cm,先端钝微凹,且主脉两侧稍不对等。总状花序出自于已经落了叶的茎上部;花苞片浅白色带栗色,卵形,长约 0.3 cm;花黄绿色,稍有香气,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 1.21.4 cm,宽 0.40.5 cm,端钝;侧萼片镰刀状披针形,长 1.21.4 cm,基部宽 0.50.7 cm,端钝;萼囊短钝而近圆形;花瓣卵状长圆形,与中萼片等长而稍宽,端钝;唇瓣近阔菱形,长宽约相等,11.5 cm,基部楔形并且具一个胼胝体,上部稍 3 裂,侧裂片近半卵形,两侧裂片之间密生短毛;中裂片半周状三角形,基部密生长白毛,并且具一个椭圆形横向的黄色斑块,端近尖;蕊柱足密生长白毛;药帽绿白色,近半球形,顶端微凹。花期 45 月。蒴果于 10 月上旬陆续成熟,近椭圆形,一般具 35 条纵棱,内含极多数微小、粉状、无胚乳的种子。6 质量要求 6.1 等级标准 霍山石斛枫斗外观等级标准见表1。表1 霍山石斛枫斗外观等级标准 等级 标 准 特级 大小、色泽一致。表面呈黄绿色,紧凑弹簧状,环绕紧密,茎基部和茎梢翘出,形如龙头和凤尾。嚼之有浓厚粘滞感,清香、回甘。一级 大小、色泽基本一致。表面呈黄绿色或淡黄色,紧凑弹簧状,环绕紧密,茎基部和茎梢翘出,形如龙头和凤尾。嚼之有浓厚粘滞感,清香、回甘。二级 大小、色泽相近。表面呈黄绿色或淡黄色,紧凑弹簧状,环绕紧密,一端仅留有茎基部或者茎梢。嚼之有粘滞感,香味清淡。6.2 理化指标 霍山石斛枫斗理化指标见表2。表2 霍山石斛枫斗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 8 多糖 17.00 总生物碱 0.025 铅 5.0 mg/kg 镉 0.3 mg/kg DB34/T 4862016 3 表 2(续)项 目 指 标 砷 2.0 mg/kg 汞 0.2 mg/kg 铜 20.0 mg/kg 黄曲霉毒素B1 5 g/kg 7 检测方法 7.1 等级标准检测 感观用感官评定,规格用游标卡尺测量。7.2 理化指标测定 7.2.1 水分 按中国药典附录IX H 水分测定法执行。7.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按中国药典的检测方法执行。7.2.3 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按中国药典的检测方法执行。7.2.4 铅的测定 按 GB 5009.12 的规定执行。7.2.5 镉的测定 按 GB 5009.15 的规定执行。7.2.6 砷的测定 按 GB 5009.11 的规定执行。7.2.7 汞的测定 按 GB/T 5009.17 的规定执行。7.2.8 铜的测定 按 GB/T 5009.13 的规定执行。7.2.9 黄曲霉毒素B1 的测定 按 GB/T 5009.22 的规定执行。8 检验规则 DB34/T 4862016 4 8.1 抽样 按中国药典附录A 药材抽样方法规定进行。8.2 评定 8.2.1 理化指标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评定为不合格。8.2.2 感观和规格两项指标中以最低一项指标评定等级。9 包装、运输、贮存 9.1 包装 分级后按不同要求分别密封包装,并贴上注有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批号、生产单位的标签和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9.2 运输 9.2.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毒、无污染。9.2.2 运输时应防潮、防暴晒、防污染。9.3 贮存 9.3.1 贮存时应放于阴凉、通风、清洁、干燥处,不得露天堆放,不得与有毒、有异味、易污染、潮湿的物品同仓存放。9.3.2 按等级、规格分别贮存。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