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基质DB22/T 2035-2014.pdf
ICS 65.080 B 13 备案号: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22/T 2035 2014 泥炭基质 Peat growing medium 2014-02-28发布 2014-04-30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035 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东北师范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孟宪民、王忠强、侯佳志、施瑶。DB22/T 2035 2014 1 泥炭基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炭基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泥炭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辅助材料和营养成分制 备 的泥炭基质。本标准 不 适用于以泥炭为原料 压 制 而 成的 块状 泥炭基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 于本 文件 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 的 引 用 文件,仅 所 注日期 的 版 本适用于本 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 引 用 文件,其 最新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改 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 则 NY 525 有机肥 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3.1 泥炭基质 peat growing medium 以泥炭为主要原料 配 制的为 植物种子发芽 和 植物生长 提 供物理支持 和 水、肥、气、热条件 的 多元松 散混合物。3.2 容重 bulk density 单位 体积内 基质的 干重。3.3 总孔隙度 total pore space 基质 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3.4 空气孔隙度(亦称大孔隙度)air pore space 空气体积占 基质 总体积 的 百 分 比,表征 基质的 通气程度。3.5 DB22/T 2035 2014 2 持水孔隙度(亦称小孔隙度)small pore space 吸着水体积占 基质 总体积 的 百 分 比,表征 基质 无效水 大 小。3.6 有效养分量 valuable nutrient content 基质 中可 以 直接被植物利 用的 有效氮、磷、钾 养分 量占 基质 干重百 分 数。3.7 电导率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基质 中表征 基质 盐 分 含 量 高低 的 测 定 值。4 要求 4.1 外观 颜色一般呈黑色或褐色,散状,无 明显杂 质。4.2 理化指标 理化 指 标 见 表 1 表 1 泥炭基质理化指标 4.3 基质中的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指标 应 符 合 NY 525的要求。项目 型 型 型 容 重,g/cm3 0.25 0.30 0.35 总孔隙度,%75 65 55 空气孔隙度,%40 35 30 持水孔隙度,%35 40 45 总有效氮,mg/kg 100 75 50 总有效磷,mg/kg 50 30 10 总有效钾,mg/kg 100 75 50 pH值 5.0 6.8 5.5 7.0 6.0 7.0 电导率,s/cm,600 800 1000 水 分 含 量,%40 55 40 50 30 50 DB22/T 2035 2014 3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目视 检验。5.2 理化指标 5.2.1 容重检验 按 附录 A执行。5.2.2 总孔隙度检验 按 附录 A执行。5.2.3 空气孔隙度检验 按 附录 A执行。5.2.4 持水孔隙度检验 按 附录 A执行。5.2.5 pH值检验 按 NY 525的规定 进行。5.2.6 基质有效养分测定 按 附录 B执行。5.2.7 电导率检验 按 附录 C执行。5.2.8 水分的测定 按 NY 525执行。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同一 原料、同一 工 艺、同一 配 方、同一天 生产 的 产品 为 一批。6.2 出厂检验 每批 产品 均需 生产 企 业质 量 检验 部门 检验 合 格,并附 产品 质 量 检验 合 格证 方 可 出 厂。出 厂 检验的 项目 为:容 重、总孔隙度、空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有效 养分 量、pH值、电导率、每 袋净容 量。6.3 型 式 检验 DB22/T 2035 2014 4 6.3.1 型式 检验 每年进行一次,遇 有下列 情况 之 一时,亦 应 进行型式 检验:新产品 投 产 时;工 艺 和原材料 改 变时;停 产 一年后恢复 生产 时。6.3.2 型式 检验 项目 包 括 4全部 内 容。6.4 抽样 6.4.1 泥炭基质 产品 的 抽 样 数 量 见 表 1。表 2 泥炭基质 产品抽样数 量 总 袋数 取 样 袋 总 袋数 取 样 袋 总 袋数 取 样 袋 1 200 3 1001 2000 6 4001 6000 9 201 500 4 2001 3000 7 6001 9000 10 501 1000 5 3001 4000 8 9001 10000 11 6.4.2 采样 方法 按 GB/T 6679规定 执行。6.5 判 定规则 检验 结果全部 合 格,该批 为 合 格批。若 出 现 不合 格项时,可 加 倍抽 样,对不合 格项进行复 验,若再 出 现 不合 格项时,则 该批 为 不合 格批。7 标 志、包装、运输 和 贮存 7.1 标 志 包装 袋上 应 印 有下列 标志:产品 名称;执行 标准;容 积;厂名;厂址;生产日期 或批号;联系电话;包装 袋背面 应 印 有 泥炭基质的 使 用方法 或 注 意 事 项。7.2 包装 基质用 内 衬聚乙烯薄膜编织 袋、覆膜 袋或 塑 料 袋 包装。7.3 运输 和 贮存 DB22/T 2035 2014 5 贮存于 阴凉 干 燥处,在 运输 过 程中应 防潮、防晒、防破裂。DB22/T 2035 2014 6 A 附 录 A(规范性 附录)泥炭基质 物 理性质测定方法 A.1 方法要 点 采 用 固 定 体积 容 器 和 计 量 称,分 别 测 定出基质 中水、气、固 三相 物 质所 占体积,计算 出泥炭基质的 干 容 重、比重、总孔隙度、空气孔隙度 和 持水孔隙度。A.2 主 要 仪器设 备 比重 瓶:50 ml;天 平感 量:0.001 g;托盘 称:感 量 0.1 g;温 度 计:精 度 0.1 C;滤纸;纱布;烧杯:50000 ml;量 筒:50 ml;真 空干 燥器;真 空 泵。A.3 测定 步骤:A.3.1 基质 比 重的测定 称取 风 干 试 样 约 10 g,装 入 比重 瓶 中。另 取 10 g试 样 烘 干,称 重(G)。向 装 有样品 的 比重 瓶 中 缓缓 加 入蒸馏 水,至瓶 内 容 积 一 半处,然 后 徐徐摇动,使 样品 充 分 湿润,与水 充 分 混合 后 之 后 放入真 空干 燥器 中。用 真 空 泵 抽 气 法 排除 样品中 的 空气,抽 气 时 间 不 得 小 于 30 min。停 止 抽 气 后 仍 需 在 干 燥器 中 静置 15 min以 上,然 后 加 满蒸馏 水,塞好瓶塞,使 多 余 的 水 渍瓶塞毛管 中 溢 出,用 滤纸擦 干 后称 重(G2),同时 用 温 度 计 测 定 瓶 内 的 水 温。然 后测 定 不 加 样品 只 加 蒸馏 水 的 比重 瓶 的 重量(G1)。比重 计算 见 公 式(A.1):2 1G G Gdwt Gds-+=.(A.1)式 中:ds:基质的 比重;G:样品重,单位为 克(g);DB22/T 2035 2014 7 dwt:为 t 时 的 蒸馏 水比重 单位为 克 每 立 方 厘米(g/cm3);1G:比重 瓶+只 加 蒸馏 水 的质 量,单位为 克(g);2G:比重 瓶+样品+蒸馏 水样 质 量,单位为 克(g)。A.3.2 基质容重测定 取 5000 ml烧杯 称 重(m),装 满蒸馏 水 再称 重(m1),用 温 度 计 测 定 水 温,按(V=(m1-m)dwt,dwt为 t 时 的 蒸馏 水比重 g/cm3),换算 出 烧杯 准 确 体积。取 孔 径 大于 10 mm的 土壤筛 与 环 套 放在烧杯 上 口,将 新 鲜 基质 样品通 过土壤筛 均 匀落 入 装 满烧杯,取 下 土壤筛,用 重量 65 g直 径 略 小 于 环 套 直 径 的 小 圆 盘 轻 放在 基质 上,3 min后取 去,取 去 环 套,削 平多 余 基质,此 时 应 保 持 基质 样品与 烧杯 口 相平,称 重 m2。重 复 3次 4次。同时取 新 鲜 基质 10 g,于 105温 度下 烘 干 6 h,称 重,用基质 烘 干 前 后 重量 差/新 鲜 基质 样重 100计算 新 鲜 基质 含 水量 W%。容 重 计算 见 公 式(A.2)。100%)1()(2-=vw m mdv.(A.2)式 中:dv:基质的 容 重,单位为 克/立 方 厘米(g/cm3)v:烧杯 体积,单位为 毫升(ml);m:烧杯 净 重,单位为 毫升(ml);2m:烧杯+基质 鲜 样重,单位为 克(g);w:基质 含 水量,%。A.3.3 总孔隙度 计算 总孔隙度是 基质 中 所 有孔隙 的 总 和,用 空隙占 基质 总体积 的 百 分 比表 示。计算 见 公 式 A.3。100)1(-=dsdvP.(A.3)式 中:P:总孔隙度;dv:基质的 容 重,单位为 克 每 立 方 厘米(g/cm3);ds:基质的 比重,单位为 克 每 立 方 厘米(g/cm3)。A.3.4 空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 取一 5000 ml烧杯,装 满蒸馏 水 后称 重,用 温 度 计 测 定 水 温,换算 出 烧杯 总体积()。取上 述已知 准 确 体积 的 烧杯,加 满 待 测 基质 称 重(m1),然 后 加 入蒸馏 水,放入真 空干 燥器 中 抽 气 30 min,再 加 满 水 称 重(m2)。将 烧杯 上 口用 已知 重量 的 湿润纱布(m3)包 住 固 定,把 烧杯 倒 置,让 烧杯中 的 水 分 流 出,放置 2h后,直 至烧杯 中 再 没 有水 分 流 出为 止,称 重(m4)。空气孔隙度 计算 见 公 式:vm m ml100)(4 3 2-+=.(A.4)持水孔隙度 计算 见 公 式:DB22/T 2035 2014 8 vm m mS100)(3 1 4-=.(A.5)A.4,A.5式 中:l:空气空隙度,%;S:持水空隙度,%;v:烧杯 准 确 体积,单位为 毫升(ml);1m:加 满 基质 烧杯 重,单位为 克(g);2m:基质加 水 后 烧杯 重,单位为 克(g);3m:基质加 水 后 包 上 纱布 后 的 烧杯 重,单位为 克(g);4m:基质 控 水 后 的 烧杯 重,单位为 克(g)。DB22/T 2035 2014 9 A B 附 录 B(规范性 附录)基质有效养分测定 B.1 泥炭基质有效 氮 的测定 B.1.1 方法要 点 在 扩 散 皿 中,用 1.0 mol L-1NaOH水 解 泥炭基质,使 易 水 解态 氮(潜 在 有效氮)碱解转 化 为 NH3,NH3扩 散 后 为 H3BO3所 吸 收。H3BO3吸 收液 中 的 NH3再 用标准 酸滴 定,由 此 计算 基质 中有效氮 的 含 量。B.1.2 主 要 仪器 扩 散 皿 半 微 量 滴 定 管 恒 温 箱 B.1.3 试 剂 B.1.3.1 1.0 mol L-1NaOH溶液。称取 NaOH(分 析纯)40.0 g溶 于 水,冷却 后 定 容 至 1 L。B.1.3.2 20 g L-1硼酸 吸 收液,称取 20 g硼酸(分 析纯)溶 于 水,定 容 至 1L。B.1.3.3 甲 基 红 溴甲酚绿 混合 指 示剂。称取 0.5 g溴甲酚绿 和 0.1 g甲 基 红溶 于 100 ml乙 醇 中。B.1.3.4 0.005 mol L-1(0.5 H2SO4)标准 溶液。量 取 H2SO4(分 析纯)2.83 ml,加 水 稀释 至 1000 ml,然 后 用标准 碱 或 硼酸 标定 之。此 为 0.1 mol L-1(1/2 H2SO4)标准 溶液。再 将此 标准 溶液 准 确 稀释 20倍 即 得 0.005 mol L-1(1/2 H2SO4)标准 溶液.B.1.3.5 碱性胶液 取 阿拉伯胶 40.0 g和 水 50 ml在烧杯 中 加 热 70 80,搅拌 使 之 溶解,放 冷 后 加 入 甘油 20 ml及饱 和 K2CO3水 溶液 20 ml,搅拌 均 匀离心 除 去泡沫 和 不 溶 物,清液 贮于 具 塞 玻璃 瓶 中备 用。B.1.3.6 FeSO4 7H2O粉末。将 FeSO4 7H2O(分 析纯)磨细,装 入 密闭玻璃 瓶 中 待 用。B.1.3.7 AgSO4饱 和 溶液,存于 避光 处。B.1.4 操作步骤 称取 通 过 1 mm筛 的 风 干 泥炭基质 2.00 g,置 于 洁 净 的 扩 散 皿外室,轻轻旋转扩 散 皿,使 基质 样品 均 匀地铺 平。取 H3BO3溶液 2 ml放 于 扩 散 皿 内 室,然 后 在 扩 散 皿外室边 缘涂 碱性胶液,盖 上 毛 玻璃,旋转 数 次,使 皿边 与 毛 玻璃 完 全 黏 合。再 渐渐 转 开 毛 玻璃 一 边,使 扩 散 皿外室 露 出 一 条 狭缝,迅速 加 入 1 mol L-1NaOH溶液 10.0 ml,立 即 盖严,轻轻旋转扩 散 皿,让碱溶液 盖 住 所 有 土壤。再 用 橡皮筋圈紧,使 毛 玻璃 固 定。随 后 小 心 平放在 40 1 恒 温 箱 中,碱解扩 散 24 h 0.5 h后取 出(可 以 观察到 内 室 应 为 绿 色)内 室 吸 收液 中 的 NH3用 0.005 mol L-1(1/2H2SO4)标准 液滴 定 在 样品 测 定的 同时进行 空 白 试验,以 校正 试 剂 和 滴 定 误 差。B.1.5 结果计算 泥炭基质 有效氮 的 计算 见 公 式 B.1。3 0100.14)(-=mv v cN.(B.1)式 中:c:0.005mol L-1(1/2H2SO4)标准 溶液 的 浓 度(mol L-1);DB22/T 2035 2014 10 v:样品 滴 定 时 用 去 0.005mol L-1(1/2H2SO4)标准 溶液 体积(ml);0v:空 白 试验 滴 定 时 用 去 0.005mol L-1(1/2H2SO4)标准 溶液 体积(ml);14.0 氮 原 子 的 摩尔 质 量(g mol-1);m:样品 质 量(g);103 换算 系数。两 次 平 行测 定 结果 允许绝 对 相 差 为 5 mg kg-1。注:如 果 要 将 土壤 中 NO3 N包 括 在 内,测 定 时需 加 FeSO4 7H2O粉末,并 以 AgSO4为 催 化 剂,使 NO3 N还 原为 NH3。而 FeSO4 7H2O本 身 要 消耗 部 分 NaOH,所以 测 定 时 所用 NaOH溶液 的 浓 度 需 提 高。例如,2 g土 加 1.07 mol L-1NaOH 10 ml、FeSO4 7H2O 0.2 g和 饱 和 AgSO4溶液 0.1 ml进行 碱解 还 原。B.2 泥炭基质 速 效 磷 的测定 B.2.1 方法要 点 利 用 碳 酸 氢钠 碱溶液 提 取 泥炭基质 中 的 速 效磷,提 取 液 中 的 磷 用 钼锑抗 试 剂 显色,进行 比 色测 定,计算 泥炭基质 中有效磷 含 量。B.2.2 主 要 仪器 往 复 振荡 机、分 光光 度 计 B.2.3 试 剂 B.2.3.1 0.5 mol L-1 NaHCO3浸 提 液溶解 NaHCO3 42.0 g于 800 ml水中,以 0.5 mol L-1NaOH 溶液 调节浸 提 液 的 pH至 8.5。此溶液 曝 于 空气中可 因失 去 CO2而 使 pH增 高,可 于 液 面 加 一 层矿 物 油保 存 之。此溶液 储 存于 塑 料 瓶 中比 在 玻璃 瓶 中 容 易保 存,若 贮存 超 过 1个月,应 检 查 pH值 是 否 改 变。B.2.3.2 无磷 活 性 炭。活 性 炭 常 含 有磷,应 做 空 白 试验,检验 有无磷 存 在。如 含 磷 较 多,须先 用 2 mol L-1HCL 浸 泡 过 夜,用 蒸馏 水 冲洗 多 次后,再 用 0.5 mol L-1 NaHCO3 浸 泡 过 夜,在平 瓷漏斗 上抽 气 过 滤,每次 用 少量 蒸馏 水 淋洗 多 次,并 检 查到 无磷 为 止。如 含 磷 较 少,则 直接 用 NaHCO3 处 理 即 可。B.2.3.3 钼锑抗 试 剂 A:5 g L-1酒石 酸 锑 钾 溶液:取 酒石 酸 锑 钾 0.5 g,溶解 于 100 ml水中。钼锑抗 试剂 B:钼 酸 铵 硫 酸溶液:称取 钼 酸 铵 10.0 g,溶 于 450 ml水中,缓 慢 加 入 153 ml浓 H2SO4,边 加 边搅拌。再 将 上 述 A溶液 加 入 到 B溶液 中,最 后 加 水 定 容 至 1 L。充 分 摇 匀,贮于 棕 色 瓶 中,此 为 钼锑 混合 液。B.2.3.4 临 用 前,称取 抗坏血 酸 1.5 g,溶 于 100 ml钼锑 混合 液 中混 匀。B.2.3.5 磷 标准 溶液。准 确 称取 在 105 烘 箱 中 烘 干 的 KH2PO4(分 析纯)0.2195 g,溶解 在 400 ml水中,加 浓 H2SO4 5 ml,转 入 1 L容 量 瓶 中,加 水 至 刻 度。此溶液 为 50 ug ml-1P标准 溶液。吸 取上 述 磷 标准 溶 液 25 ml,稀释 至 250 ml,即 为 5 ug ml-1P标准 溶液(此溶液 不 宜久 存)。B.2.4 操作步骤 称取 通 过 20目 筛 子 的 风 干 泥炭基质 样品 2.5 g(精确 到 0.001 g)于 150 ml三 角 瓶 中,加 入 0.5 mol L-1 NaHCO3 溶液 50 ml,再 加 一 勺 无磷 活 性 炭,塞 紧 瓶塞,在 振荡 机 上 振荡 30 min,立 即 用 无磷 滤纸过滤,滤 液 承 接 于 100 ml三 角 瓶 中,吸 取 滤 液 10 ml(含 磷量 高时 吸 取 2.5 ml 5.0 ml,同时 应 补 加 0.5 mol L-1 NaHCO3 溶液 至 10 ml)于 150 ml三 角 瓶 中,再 用 滴 定 管 准 确 加 入蒸馏 水 35 ml,然 后 用 移 液 管 加 入 钼锑抗 试 剂 5 ml,摇 匀,放置 30 min后,用 880 nm或 700 nm波 长 进行 比 色。以 空 白 液 的 吸 收 值 为 0,读 出 待 测 液 的 吸 收 值(A)。DB22/T 2035 2014 11 B.2.5 标准 曲线绘制:分 别 准 确 吸 取 5 g ml-1 P标准 溶液 0 ml、1.0 ml、2.0 ml、3.0 ml、4.0 ml、5.0 ml于 150 ml三 角 瓶 中,再 加 入 0.5 mol L-1 NaHCO3 10 ml,准 确 加 水 使 各 瓶 的 总体积 达 到 45 ml,摇 匀;最 后 加 入 钼锑 抗 试 剂 5 ml,混 匀 显色。同 待 测 液 一 样 进行 比 色,绘 成标准 曲线。最 后 溶液 中磷 的 浓 度 分 别 为 液 0 g ml-1 P、0.1 g ml-1 P、0.2 g ml-1 P、0.3 g ml-1 P、0.4 g ml-1 P、0.5 g ml-1 P。B.3 结果计算 土壤 中有效磷(P)含 量 计算 见 公 式 B.2。1000103=k mts VPr.(B.2)式 中:P:土壤 中有效磷(P)含 量;r:从 工 作曲线 上 查 得 P的质 量 浓 度,单位为 微 克/毫升(g ml-1);V:显色时 定 容 体积,单位为 毫升(ml);ts:为分 取倍数(即 浸 提 液 总体积与 显色时 吸 取 浸 提 液 体积之比);m:风 干 土 质 量,单位为 克(g);k:将 风 干 土换算 成 烘 干 土 质 量 的 系数;103:将 g换算 成 mg;1000:换算 成 每 kg含 P量。B.4 速 效 钾 的测定 NH4OAC浸提,火焰光 度法 B.4.1 方法 原 理 以 NH4OAc作 为 浸 提 剂 与 基质 胶 体 上 阳 离 子 进行 交 换,浸 出 液 用 火焰 光 度 计 直接 测 定。为了 抵 消 NH4OAc 的 干 扰影响,标准 钾 溶液 也 需 要用 1 mol L-1NH4OAc配 制。B.4.2 主 要 仪器 火焰 光 度 计、往 返 式 振荡 机。B.4.3 试 剂 B.4.3.1 1 mol L-1中 性 NH4OAc(pH 7.0)溶液。称取 分 析纯 CH3COONH477.09 g加 水 稀释,定 容 至 近 1L,用 HOAc 或 NH4OH 调 至 pH 7.0(也 可 以 在 酸 度 计 上 调节)。根据 50 ml所用 NH4OH或 HOAc的 毫升 数,算 出所 配 溶液 大 概 需 要 量,最 后 调 至 pH7.0。B.4.3.2 钾 的标准 溶液 的 配 制。称取 KCl(分 析纯,110烘 干 2 h)0.1907 g 溶 于 1 mol L-1中 性 NH4OAc 溶液 中,定 容 至 1 L,即 为 含 100 g ml-1 K的 NH4OAc 溶液。同时 分 别 准 确 吸 取 此 标准 溶液 0 ml、2.5 ml、5.0 ml、10.0 ml、15.0 ml、20.0 ml、40.0 ml放入 100 ml容 量 瓶 中,用 1 mol L-1中 性 NH4OAc溶液 定 容,即 得 0 g ml-1 K、2.5 g ml-1 K、5 g ml-1 K、10 g ml-1 K、15 g ml-1 K、20 g ml-1 K、40 g ml-1 K标准 系 列 溶液。B.4.4 操作步骤 DB22/T 2035 2014 12 称取 通 过 1 mm筛 孔 的 风 干 土 5.00 g于 100 ml三 角 瓶 中,加 入 1 mol L-1中 性 NH4OAc溶液 50 ml,塞 紧 橡皮 塞,振荡 30 min,用 干 的 普 通 定 性 滤纸过滤。滤 液 盛 于 小 三 角 瓶 中,同 钾 标准 系 列 溶液 一 起 在 火焰 光 度 计 上测 定。记 录 其检 流 计 上 的 读 数,然 后 从 标准 曲线 上 求 得 其 浓 度。B.4.5 结果计算 速 效钾 含 量 计算 见 公 式 B.3。mVf K=.(B.3)式 中:K:速 效钾 含 量,单位:毫 克/公 斤(mg kg-1);f:根据 检 流 计 读 数 换算 出的 钾 浓 度,单位:微 克/毫升(g ml-1);V:加 入 浸 提 剂毫升 数,单位:毫升(ml);m:烘 干 基质 样品 的质 量,单位:克(g)。DB22/T 2035 2014 13 B C 附 录 C(规范性 附录)基质电导率测定法 C.1 方法 原 理 根据 基质:水 为 1:10形 成 液 体 介 质,通 过 液 体 介 质 中 正 负 离 子 移 动 导电 的原 理,引 用 欧姆 定 律 表示液 体 的 导电率。C.2 主 要 仪器设 备 电导 仪;分 析 天 秤:感 量 0.001 g。C.3 测定 步骤 C.3.1 待 测 液 的准备 称取 通 过 2 mm筛 孔 的 风 干 基质 样品 5 g于 50 ml高型 烧杯 中,按基质:水 为 1:10的 量 加 入 无 二氧 化 碳 的 蒸馏 水。用 磁力 搅拌 1 min,静置平 衡 30 min。C.3.2 电导率的 调 试 C.3.2.1 将 电导 仪插 上电 源,调节“温 度”旋 钮,使 之 置 于 相 应 介 质 温 度 的 刻 度 上。注:旋 钮 置 于 25 线 上时,无 温 度 补 偿 方 式。C.3.2.2 调节常 数 旋 钮,使 之 置 于 与 使 用 电 极 的 常 数 相 一 致 的位 置 上。如 DJS 1C型电 极,若 常 数 为 0.95,则 调到 0.95位 置。C.3.2.3 把“量程”开 关打 到 所 需 的 测 量 档。应 先 把 量程 打 到 最 大 电导率 档,然 后再 逐 渐 下 降,以 防 表 针打 坏。C.3.3 测定 C.3.3.1 把 电 极插头插 入 电 极插座(插头座 严 禁沾 水),使 插头凹槽 的 对 准 插座 的 凸槽,然 后 用 食 指 按一 下 插头顶 部,即 可 插 入。然 后 把 电 极 浸 入 介 质。(电 极 使 用 前 应 用 0.5 s/cm蒸馏 水 冲洗 二 次,再 用被 测 试的 溶液 冲洗 三 次。)C.3.3.2“量程”开 关扳 在 黑 点档,读 表 面上行 刻 度(0 1),“量程”开 关扳 在 红 点档,读 表 面 下 行 刻 度(0 3)。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