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服装DB35/T 836-2015.pdf
ICS 61.020 Y 7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 35/T 8362015 代替 DB35/T 836-2008学生服装 School uniforms 2015-08-12发布 2015-11-12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836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5/T 836-2008 学生服装。本标准与 DB35/T 836-2008 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号型超出标准范围时的扩展规定;合并了针织学生服装和梭织学生服装的要求;修改了纤维含量的考核要求;增加了拼接互染程度、断裂强力、胀破强力、燃烧性能、附件、绳索、残留金属物、洗后外观等项目的考核要求;调整了“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考核范围;修改了规格尺寸偏差、对称性偏差、疵点等外观质量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抽样方案;原附录A 改为接缝强力和接缝处纱线滑移取样方法,删除了附录 B。本标准由福建省纤维检验局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服装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海峡服装有限公司,福州市排山倒海工贸有限公司,福建跨越轻工有限公司,泉州市利牌服装有限公司,厦门市育新工贸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市运时通制衣有限公司,福建省仁博工贸有限公司,福建省教育装备管理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学锋,王明葵,王剑华,黄启儒,吴全金,郑国海,周诗尧,许艺,曾惠英,张文东,杨兴胜。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5/T 836-2008。DB35/T 8362015 1 学生服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生服装的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学生服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1335.1 服装号型 男子 GB/T 1335.2 服装号型 女子 GB/T 1335.3 服装号型 儿童 GB/T 2910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所有部分)GB/T 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 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 392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GB/T 3923.1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 1 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8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4802.1-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试验性能的测定 第1 部分:圆轨迹法 GB/T 4802.3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试验性能的测定 第3 部分:起球箱法 GB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 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 57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 6411 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 GB/T 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 pH 值的测定 GB/T 7742.1 纺织品 织物胀破性能 第 1 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 液压法 GB/T 8427-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 8628 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 GB/T 8629-2001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8630 纺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 13772.2 纺织品 机织物接缝处纱线抗滑移的测定 第2 部分:定负荷法 GB/T 13773.1 纺织品 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 第1部分: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 GB/T 14272-2011 羽绒服装 DB35/T 8362015 2 GB/T 1457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T 14644 纺织品 燃烧性能 45方向 燃烧速率测定 GB/T 17592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 18383 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19976 纺织品 顶破强力的测定 钢球法 GB/T 23319.3 纺织品 洗涤后扭斜的测定 第3部分:机织服装和针织服装 GB/T 24117 针织物 疵点的描述 术语 GB/T 24121 纺织制品 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 GB/T 24250 机织物 疵点的描述 术语 GB/T 28468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 GB/T 29256.5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第5 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GB/T 29862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GB/T 31127-2014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拼接互染色牢度 GB/T 31702 纺织制品附件锐利性试验方法 FZ/T 70008 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试验方法 FZ/T 70010 针织物平方米干燥重量的测定 3 要求 3.1 号型 号型设置按GB/T 1335.1、GB/T 1335.2、GB/T 1335.3及GB/T 6411的规定选用,超出标准范围的号型按标准规定的分档数值扩展。3.2 安全要求和内在质量 3.2.1 内在质量要求 应符合表 1的规定。表1 学生服装内在质量要求 项 目 技术要求 纱线线密度偏差率(机织类)/%不超过 5 织物密度偏差率(机织类)/%不超过 5 平方米干燥重量偏差率(针织类)/%不超过 5 密度编织系数(毛针织类)1.0 纤维含量/%按GB/T 29862规定 甲醛含量/mg/kg pH值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mg/kg 异味 按GB 18401规定 DB35/T 8362015 3 表 1(续)项 目 技术要求 耐皂洗 3-4 耐汗渍 3-4 耐水 3-4 耐干摩擦 3-4 耐湿摩擦 3 耐光、汗复合a 3-4 耐光b 4 色牢度/级 拼接互染c 4 起球b/级 3-4 顶破强力b(针织类)/N 250 断裂强力b(机织类)/N 200 胀破强力b(毛针织类)/kPa 245 面料 140 接缝强力/N 里料 80 接缝处纱线滑移(机织类)/mm 6 针织类(长度、宽度)-4.0+2.0 机织类(长度、胸宽)-2.5+1.5 机织类(胸宽、领大)-1.5+1.5 水洗尺寸变化率b/%毛针织类(长度、宽度)-5.0+3.0 上衣、筒裙 5 水洗后扭曲率b,d/%裤子 2.5 绣花和接缝部位处不平整 允许轻微 面里料缩率不一,不平服 允许轻微 涂层部位脱落、起泡、裂纹 不允许 覆粘合衬部位起泡、脱胶 不允许 破洞、缝口脱散 不允许 小部件损坏、明显变色、脱落 不允许 变色 不低于4级 洗后外观 其他严重影响服用的外观变化 不允许 燃烧性能e 1级(正常燃烧性)注:轻微是指直观上不明显,目测距离60cm观察时,仔细辨认才可看出的外观变化。a 仅考核夏装。b仅考核学生服装的面料。c 仅考核两种及两种以上颜色拼接的产品。d松紧下摆和裤口等产品不考核。e 仅考核产品的外层面料;羊毛、腈纶、改性腈纶、锦纶、丙纶和聚酯纤维的纯纺织物以及由这些纤维混纺的织物不考核;单位面积质量大于90g/m2的织物不考核。3.2.2 面料成分及纤维含量 直接接触皮肤的学生服装,其面料纤维素纤维含量的标称值应不低于35%。DB35/T 8362015 4 3.2.3 填充物质量要求 填充物应符合GB 18401 B类的要求,以及GB 18383或GB/T 14272-2011的要求。3.2.4 配饰的要求 配饰应符合GB 18401 B类的要求,领带、领结和领花等宜采用容易解开的方式。3.2.5 附件的要求 学生服装所用附件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3.2.6 绳带的要求 学生服装的绳带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学生服装绳带要求 序号 婴幼儿及7岁以下学生服装 7岁及以上学生服装 1 头部和颈部不应有任何绳带 头部和颈部调整服装尺寸的绳带不应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mm 的自由端。头部和颈部:当服装平摊至最大尺寸时不应有突出的绳圈,当服装平摊至合适的穿着尺寸时突出的绳圈周长不应超过150mm;除肩带和颈带外,其他绳 带不应使用弹性绳带。2 肩带应是固定的、连续且无自由端的。肩带上的装饰性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 75mm 的自由端或周长超过75mm的绳圈 3 固着在腰部的绳带,从固着点伸出的长度不应超过360mm,且不应超出服装底边 固着在腰部的绳带,从固着点伸出的长度不应超过360mm 4 短袖袖子平摊至最大尺寸时,袖口处绳带的伸出长度不应超过75mm 短袖袖子平摊至最大尺寸时,袖口处绳带的伸出长度不应超过140 mm 5 除腰带外,背部不应有绳带伸出或系着 6 长袖袖口处的绳带扣紧时应完全置于服装内 7 长至臀围线以下的服装,底边处的绳带不应超出服装下边缘。长至脚踝处的服装,底边处的绳带应该完全置于服装内 8 除了第1项 第7项以外,服装平摊至最大尺寸时,伸出的绳带长度不应超过140mm 9 绳带的自由末端不允许打结或使用立体装饰物 10 两端固定且突出的绳圈的周长不应超过 75mm;平贴在服装上的绳圈(例如,串带)其两固定端的长度不应超过75mm 注:非纺织附件的其他要求需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3.2.7 残留金属针 学生服装上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3.2.8 高可视警示性 如果需要配置高可视警示性标志,应符合GB/T 28468的要求。3.3 外观质量 应符合表3的要求。DB35/T 8362015 5 表3 学生服装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要 求 单件 面料不低于4 级,里料不低于3-4级 色差 套装、同批 不低于3-4级 布面疵点 主要部位不允许,次要部位允许轻微 20cm 5 对称部位互差/mm 20cm 8 对条对格(10mm的条格)主要部位互差不大于3mm,次要部位互差不大于6mm 门里襟 允许轻微的不平直;门里襟长度互差不大于4mm;里襟不可长于门襟 拉链 允许轻微的不平服和不顺直 烫黄、焦黄 不允许 扣、扣眼 锁眼、钉扣封结牢固;眼位距离均匀,互差不大于4mm;扣位与眼位互差不大于3mm 缝线 无漏缝和开线。主要部位不允许有明显的不顺直、不平服、缉明线宽窄不一 绱袖 圆顺,前后基本一致 领子 平服,不反翘;领尖长短或驳头宽窄互差不大于3mm 口袋 袋与袋盖方正、圆顺,前后、高低一致 覆粘合衬部位 不允许起泡、脱胶和渗胶 注1:布面疵点的名称及定义见GB/T 24250和GB/T 24117。注2:轻微是指直观上不明显,目测距离60cm观察时,仔细辨认才可看出的外观变化。注3:对称部位包括裤长、袖长、裤口宽、袖口宽、肩缝长等。注4:主要部位指上衣上部2/3,裤子和长裙前身中部1/3,短裤和短裙前身下部1/2。4 试验方法 4.1 纱线线密度偏差的测定按 GB/T 29256.5 执行。4.2 织物密度偏差的测定按 GB/T 4668 执行。4.3 平方米干燥质量偏差的测定按 FZ/T 70010 执行。4.4 编织密度系数的测定按 FZ/T 70008 执行。4.5 纤维含量的测定按 GB/T 2910(所有部分)或相关方法执行。4.6 甲醛含量的测定按 GB/T 2912.1 执行。4.7 pH 值的测定按 GB/T 7573 执行。4.8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测定按 GB/T 17592 执行。4.9 异味的测定按 GB 18401执行。4.10 耐皂洗色牢度的测定按 GB/T 3921-2008 的试验条件 A(1)执行。4.11 耐汗渍色牢度的测定按 GB/T 3922 执行。DB35/T 8362015 6 4.12 耐水色牢度的测定按 GB/T 5713 执行。4.13 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按 GB/T 3920 执行。4.14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的测定按 GB/T 14576 执行。4.15 耐光色牢度的测定按 GB/T 8427-2008方法 3 执行。4.16 拼接互染程度的测定按 GB/T 31127-2014 方法A 执行。4.17 机织类和针织类学生服装起球的测定按 GB/T 4802.1-2008 的方法 E 执行,毛针织类学生服装起球的测定按 GB/T 4802.3执行,精梳产品翻动 14400r,粗梳产品翻动 7200r。4.18 顶破强力的测定按 GB/T 19976 执行,钢球直径为 38 mm。4.19 断裂强力的测定按 GB/T 3923.1 执行。4.20 胀破强力的测定按 GB/T 7742.1 执行,试验面积为 7.3 cm2。4.21 接缝强力的测定按 GB/T 13773.1 执行。拉伸试验仪隔距长度为 100 mm。以试样断裂强力为试验结果(不论何种破坏原因)。从每件产品上的以下部位各取 1 个试样,试样长度为 200mm,接缝与试样长度垂直并处于试样中部(参见附录A 图A.1);面里料缝合在一起的取组合试样:裤后裆缝:在紧靠臀围线下方;后袖窿缝:以背宽线与袖窿缝交点为中心。4.22 接缝处纱线滑移的试样准备按GB/T 13773.1的规定,从每件产品上的以下部位各取2个试样(参见附录 A 图A.2),测定程序按 GB/T 13772.2 执行,分别计算每个部位 2 个试样的平均值:a)面料 后背缝:以背宽线为中心;袖缝:袖窿缝与袖缝交点处向下 10cm(两片袖时取后袖缝);下裆缝:下裆缝上三分之一点为中心;裙缝:以臀围线为中心,或紧靠拉链下方。b)里料 后背缝:以背宽线为中心;裙缝:以臀围线为中心,或紧靠拉链下方。4.23 水洗尺寸变化率的测定按 GB/T 8628、GB/T 8629-2001和 GB/T 8630 执行。机织类学生服装和针织类学生服装采用 GB/T 8629-2001中 5A 程序洗涤和悬挂晾干,毛针织类学生服装采用 GB/T 8629-2001中 7A 程序洗涤(试验总负荷 1 kg)和烘箱烘燥。测量部位长度为衣长、裤长和裙长,宽度为胸宽、腰宽和横裆,领大为立领的领圈长度。4.24 水洗后扭曲率的测定按 GB/T 23319.3的侧面标记法(裤子以内侧缝与裤口边,裙子以侧缝与底边)执行。4.25 水洗后外观试验方法:将完成水洗的产品平铺在平滑的台面上,依次观察和记录外观变化。其中,变色按 GB/T 250 评定。4.26 燃烧性能的测定按 GB/T 14644 执行。4.27 附件尖端和边缘的锐利性按 GB/T 31702 执行。4.28 绳带和绳圈的长度采用钢板尺或钢卷尺测定其自然状态下的伸长长度,精确至 1mm。DB35/T 8362015 7 4.29 残留金属针的测定按 GB/T 24121 执行。4.30 外观质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灯光检验,用 40W 青光或白光灯一支,上面加灯罩,灯罩与检验台面中心垂直距离为 80cm5cm。如果在室内采用自然光,光源射人方向为北向左(或右)上角,不能使阳光直射产品。将产品平放在检验台上,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产品的表面,眼睛与产品的中间距离约 60 cm。4.31 色差的规定按 GB/T 250执行。4.32 对称部位的尺寸测量按 GB/T 8628 执行。5 判定规则 5.1 抽样 5.1.1 按同一品种、同一色别的产品作为检验批。5.1.2 安全要求和内在质量按批随机抽取 4 件,其中3件先用于配饰、附件、绳带、残留金属针和高可视警示性(适用时)项目的测试,再用于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后扭曲率、水洗后外观、接缝强力和接缝处纱线滑移的测定,1 件用于3.2 的其他项目的试验。注:后裆接缝强力和接缝处纱线滑移的试样从完成水洗后试验的样本上取样。5.1.3 外观质量的检验抽样方案见表 4。表4 学生服装外观质量抽样方案 单位为套或件 批量N 样本量n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15 2 0 1 16 25 3 0 1 26 90 5 0 1 91 150 8 0 1 151 280 13 0 1 281 500 20 1 2 501 1 200 32 2 3 1201 50 3 4 5.2 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的判定 5.2.1 所有色牢度检验结果符合表 1 要求的判定该项批产品合格,否则为批不合格。5.2.2 水洗尺寸变化率以 3 个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符合表 1 要求的判定该项批产品合格,否则 为批不合格。若 3 个样本中存在收缩与倒涨时,以收缩(或倒涨)的两个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5.2.3 水洗后扭曲率以 3 个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符合表 1 要求的判定该项批产品合格,否则为批不合格。5.2.4 水洗后外观质量检验,分别对 3 个样本按表 1要求进行评定,2 个及以上符合表 1要求时判定该 项批产品合格,否则为批不合格。5.2.5 接缝强力和接缝处纱线滑移以 3 个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符合表 1 要求的判定该项批产 品合格,否则为批不合格。接缝处纱线滑移试验出现织物断裂、滑脱、缝线断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DB35/T 8362015 8 5.2.6 配饰、附件、绳带、残留金属针和高可视警示性(适用时)检测所有样本均满足要求则判定这些项目的批产品合格,否则为批不合格。5.2.7 5.2.15.2.6 以外的其他项目检验结果符合表 1则判定这些项目的批产品合格,否则为批不合格。5.3 外观质量的判定 按表 3 对批样的每个样本进行外观质量评定,符合表 3 要求的为外观质量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如 果外观质量不合格样本数不超过表 4 的接收数Ac,则该批产品外观质量合格。如果不合格样本数达到了表 4 的拒收数 Re,则该批产品不合格。5.4 结果判定 按 5.2 和5.3 判定均为合格,则该批产品合格。6 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6.1 产品按件(或套)包装,每箱件数(或套数)根据协议或合同规定。6.2 应保证在贮运中包装不破损,产品不沾污、不受潮。包装中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6.3 产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注意防蛀、防霉。6.4 每个包装单元应附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应符合 GB 5296.4 的要求,至少包含下列内容:a)服装号型、配饰规格(产品主体的最大标称尺寸,以 cm 为单位);b)纤维成分及含量;c)维护方法;d)产品名称;e)本标准编号;f)安全技术要求类别;g)制造商名称和地址;h)如果需要,产品的贮存方法;其中,每件学生服装上应有包括 a)、b)和 c)项内容的耐久性标签,并放在侧缝处,不允许在衣领处缝制任何标签。d)h)项内容应采用吊牌、资料或包装袋等形式提供。DB35/T 8362015 9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接缝强力和接缝处纱线滑移试样取样示意图 图A.1 接缝强力取样示意图 图A.2 接缝处纱线滑移取样示意图 _ DB35/T 8362015 福建省地方标准 学生服装 DB35/T 8362015*2015年 8月第一版 2015年 8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