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1307/T 286-2019.pdf
C 51 DB1307 张家口市地方标准 DB 1307/T 286 2019 生活饮用 水水质标 准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2019-08-26 发布 2019-08-26 实施 张 家 口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307/T 286 2019 I 目 次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1 4.1 水质基本要求.1 4.2 水质指标及限值.2 5 卫生要求.6 5.1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6 5.2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6 5.3 二次供水卫生要求.6 5.4 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要求.6 6 水质监测及考核要求.6 6.1 供水单位的水质检验.7 6.2 卫生监督的水质监测.7 6.3 水质检验指标和检验频率.7 6.4 水质考核要求.7 7 水质检验方法.8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9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水质检验方法.11 参 考 文 献.20 DB1307/T 28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张家口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张家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张家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张家口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张家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家口市政开发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家口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张家口市政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张家口泰泽供水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鄂学礼、刘文朝、郄燕秋、顾军农、戴荣继、章亦兵、陈忠海、杨长有、王春雁、郝燕飞、张虎、周永玺、杨泓乾、杨志前、彭雪婷、张学峰、刘佳智、刘博、刘晓岑、刘哲轩。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世伟、李子扬、乔淑月、李春平、梁纯太、寇玉佳、安磊、马占洋、赵云龙、郭航明、闫俊焕、王彤、韩晓毅、袁璐。DB1307/T 286 2019 1 生 活 饮 用 水 水 质标 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张家口市城市行政管理区域范围内城市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及考核要求和水质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张家口市城市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50-2006(所有部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85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 GB/T 85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T 1721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卫生部 3 术语和 定义 GB 57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管网 水 drinking water in the pipe distribution network 公共输配管网中的生活饮用水。3.2 管网 末梢 水 drinking water at the end of pipe distribution network 公共输配管网末梢的生活饮用水。4 生活饮 用水 水质 要求 4.1 水质基 本要 求 4.1.1 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4.1.2 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4.1.3 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4.1.4 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4.1.5 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DB1307/T 286-2019 2 4.1.6 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可适当放宽。4.1.7 当饮用水中含有附录A表A.1所列指标时,可参考此表限值评价。4.2 水质 指标 及限 值 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应符合表 1、表 2 和表 3 水质要求。表1 水质常 规指 标及 限值 序号 指 标 限 值 1.微生物指标a 1 总大肠菌群/(MPN/100 mL 或 CFU/100 mL)不得检出 2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 mL 或 CFU/100 mL)不得检出 3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 mL 或 CFU/100 mL)不得检出 4 菌落总数/(CFU/mL)50 2.毒理指标 5 砷/(mg/L)0.01 6 镉/(mg/L)0.003 7 铬(六价)/(mg/L)0.05 8 铅/(mg/L)0.01 9 汞/(mg/L)0.000 1 10 硒/(mg/L)0.01 11 氰化物/(mg/L)0.01 12 氟化物/(mg/L)1.0 13 硝酸盐(以 N 计)/(mg/L)10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 20 14 三氯甲烷/(mg/L)0.05 15 一氯二溴甲烷/(mg/L)0.1 16 二氯一溴甲烷/(mg/L)0.06 17 三溴甲烷/(mg/L)0.1 18 三卤甲烷(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总和)该类化合物中各种化合物的实测浓度与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不超过 0.5 19 四氯化碳/(mg/L)0.001 5 20 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0.005 21 甲醛(使用臭氧时)/(mg/L)0.45 22 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5 23 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5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24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0 DB1307/T 286 2019 3 表 1(续)序号 指 标 限 值 25 浑浊度(散射浊度单位)/NTU 0.5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 3 26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27 肉眼可见物 无 28 pH 6.5,且8.5 29 铝/(mg/L)0.2 30 铁/(mg/L)0.2 31 锰/(mg/L)0.05 32 铜/(mg/L)1.0 33 锌/(mg/L)1.0 34 氯化物/(mg/L)250 35 硫酸盐/(mg/L)250 36 溶解性总固体/(mg/L)1 000 37 总硬度(以 CaCO3计)/(mg/L)450 38 耗氧量(CODMn法,以 O2计)/(mg/L)2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 4 mg/L 时为3 39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0.002 40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0.2 41 氨氮/(以 N 计)/(mg/L)0.3 a MPN 表示最可能数;CFU 表示菌落形成单位。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表2 饮用水 中消 毒剂 常规 指标 及要求 序号 消毒剂名称 与水接触时间 出厂水中余量(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mg/L)1 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mg/L)30 min 0.3,且2 0.05 2 一氯胺(总氯)/(mg/L)120 min 0.5,且2 0.05 3 臭氧(O3)/(mg/L)12 min 0.3 0.02 如加氯,总氯0.05 4 二氧化氯(ClO2)/(mg/L)30 min 0.1,且0.8 0.02 DB1307/T 286-2019 4 表3 水质非 常规 指标 及限 值 序号 指 标 限 值 1.微生物指标 1 贾第鞭毛虫/(个/10 L)1 2 隐孢子虫/(个/10 L)1 2.毒理指标 3 锑/(mg/L)0.005 4 钡/(mg/L)0.7 5 铍/(mg/L)0.002 6 硼/(mg/L)0.5 7 钼/(mg/L)0.07 8 镍/(mg/L)0.02 9 银/(mg/L)0.05 10 铊/(mg/L)0.000 1 11 亚硝酸盐(以 NO2-计)/(mg/L)0.1 12 硼酸盐(以 B 计)/(mg/L)5 13 氯化氰(以CN-计)/(mg/L)0.035 14 二氯乙酸/(mg/L)0.025 15 1,2-二氯乙烷/(mg/L)0.003 16 二氯甲烷/(mg/L)0.005 17 N-二甲基亚硝胺(NDMA)/(mg/L)0.000 1 18 1,1,1-三氯乙烷/(mg/L)0.2 19 三氯乙酸/(mg/L)0.05 20 三氯乙醛/(mg/L)0.005 21 2,4,6-三氯酚/(mg/L)0.1 22 七氯/(mg/L)0.000 4 23 马拉硫磷/(mg/L)0.25 24 五氯酚/(mg/L)0.001 25 六六六/(总量)(mg/L)0.005 26 六氯苯/(mg/L)0.001 27 乐果/(mg/L)0.006 28 对硫磷/(mg/L)0.003 29 灭草松/(mg/L)0.3 DB1307/T 286 2019 5 表 3(续)序号 指 标 限 值 30 甲基对硫磷/(mg/L)0.02 31 百菌清/(mg/L)0.01 32 呋喃丹/(mg/L)0.007 33 林丹/(mg/L)0.000 2 34 毒死蜱/(mg/L)0.03 35 草甘膦/(mg/L)0.7 36 敌敌畏/(mg/L)0.001 37 莠去津/(mg/L)0.002 38 溴氰菊酯/(mg/L)0.02 39 2,4-滴/(mg/L)0.03 40 滴滴涕/(mg/L)0.001 41 乙苯/(mg/L)0.3 42 二甲苯(总量)/(mg/L)0.5 43 1,1-二氯乙烯/(mg/L)0.007 44 1,2-二氯乙烯/(mg/L)0.04 45 1,2-二氯苯/(mg/L)0.6 46 1,4-二氯苯/(mg/L)0.075 47 三氯乙烯/(mg/L)0.005 48 三氯苯(总量)/(mg/L)0.015 49 六氯丁二烯/(mg/L)0.000 5 50 丙烯酰胺/(mg/L)0.000 1 51 四氯乙烯/(mg/L)0.005 52 甲苯/(mg/L)0.7 53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mg/L)0.006 54 环氧氯丙烷/(mg/L)0.000 05 55 苯/(mg/L)0.001 56 苯乙烯/(mg/L)0.02 57 苯并(a)芘/(mg/L)0.000 01 58 氯乙烯/(mg/L)0.000 3 59 氯苯/(mg/L)0.1 60 微囊藻毒素-LR/(mg/L)0.001 DB1307/T 286-2019 6 表 3(续 1)序号 指 标 限 值 61 雌二醇/(g/Kg)0.08 62 己烯雌酚/(g/Kg)0.02 63 壬基酚/(g/Kg)300 64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g/Kg)3 65 双酚 A/(g/Kg)10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66 2-甲基异莰醇(2-MIB)/(mg/L)0.000 01 67 土臭素/(mg/L)0.000 01 68 总有机碳(TOC)/(mg/L)3 69 硫化物/(mg/L)0.02 70 钠/(mg/L)200 4.放射性指标a 71 总 放射性/(Bq/L)0.5 72 总 放射性/(Bq/L)1 a 放射性指标超过指导值,应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判定能否饮用。5 卫生要 求 5.1 生活饮 用水 水源 水质 卫生 要求 采用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应符合GB 3838要求。采用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应符合GB/T 14848要求。5.2 集中式 供水 单位 卫生 要求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应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执行。5.3 二次供 水卫 生要 求 二次供水卫生要求应按照GB 17051执行。5.4 涉及生 活饮 用水 卫生 安全 产品要 求 5.4.1 处理生活饮用水采用的絮凝、助凝、消毒、氧化、吸附、pH调节、防锈、阻垢等化学处理剂应符合GB/T 17218要求,不应污染生活饮用水。5.4.2 生活饮用水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和水处理材料应符合GB/T 17219要求,不应污染生活饮用水。6 水质监 测及 考核 要求 DB1307/T 286 2019 7 6.1 供水单 位的 水质 检验 6.1.1 供水单位的水质非常规指标选择由当地县级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协商确定。6.1.2 水质检测单位应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水质检验实验室,具备表1、表2所列指标的检验能力;供水单位应建立水质检验实验室,具备表4中出厂水9项指标的检验能力。6.1.3 供水单位应按表4检验频率要求检验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相应指标,若限于条件,表3相应指标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检验。6.1.4 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应按表4检验频率要求检验二次供水相应指标,若限于条件,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检验。6.1.5 水质监测点的设置应有代表性,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及二次供水设施均应设置水质监测点。一般按每2万供水人口设置一个管网采样点,每10万供水人口设置一个管网在线监测点,供水人口在20万以下或100万以上可酌量增减。一般每个小区设置一个二次供水采样点,规模小于2000人口的小区可合并进行。6.1.6 供水单位水质检验结果应定期报送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6.1.7 当饮用水水质发生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6.2 卫生监 督的 水质 监测 6.2.1 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对各类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进行卫生监督、监测。6.2.2 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由县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饮用水监督、监测方案。6.3 水质检 验指 标和 检验 频 率 水质检验指标和检验频率应符合表4要求。表4 水质检 验指 标和 检验 频率 水样类别 检验指标a 检验频率 出厂水 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耗氧量(CODMn法,以 O2计)每日不少于一次 表 1、表 2 全部指标 每月不少于一次 表 3 全部指标 每年不少于一次 管网水 浑浊度、色度、臭和味、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耗氧量(CODMn法,以 O2计)每月不少于两次 管网末梢水 表 1、表 2 全部指标 每月不少于一次 二次供水 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pH值、游离氯 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a 当检验结果超出表 1、表 2 中水质指标限值时,应立即重复检验,并增加检验频率。重复试验结果超标的,应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6.4 水质考 核要 求 DB1307/T 286-2019 8 出厂水合格率、管网水合格率、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二次供水合格率、常规指标合格率和综合合格率按月考核,非常规指标合格率按年度考核,考核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表5 水质考 核要 求 出厂水合格率a 管网水合格率b 管网末梢水合格率c 二次供水合格率d 常规指标合格率e 非常规指标合格率f 综合合格率g 95%95%95%95%95%95%95%a:出厂水合格率:表4 中出厂水 9 项指标检验合格项次占检验总项次的比率。b:管网水合格率:表4 中管网水 7 项指标检验合格项次占检验总项次的比率。c:管网末梢水合格率:管网末梢水表 1、表2 指标检验合格项次占检验总项次的比率。d:二次供水合格率:表4 中二次供水 8 项指标检验合格项次占检验总项次的比率。e:常规指标合格率:表1、表 2 指标检验合格项次占检验总项次的比率。f:非常规指标合格率:表3指标检验合格项次占检验总项次的比率。g:综合合格率:表4 中管网水7 项指标各单项合格率及表 1、表 2 指标扣除7 项指标后合格率之和的平均值。7 水质检 验方 法 水质检验方法应按附录B进行。DB1307/T 286 2019 9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生活饮 用水 水质 参考 指标 及限值 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见表A.1。表A.1 生活饮 用水 水质 参考 指标 及限值 序号 指标 限值 1.微生物指标 1 肠球菌(CFU/100 mL)0 2 粪链球菌(CFU/250 ml)0 3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CFU/100 ml)0 4 铜绿假单胞菌(CFU/250 ml)0 5 异养菌平板计数(HPC,CFU/mL)500 2.毒理指标 6 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mg/L)0.4 7 二溴乙烯(mg/L)0.00005 8 二噁英(2,3,7,8-TCDD,mg/L)0.00000003 9 五氯丙烷(mg/L)0.03 10 丙烯腈(mg/L)0.1 11 丙烯酸(mg/L)0.5 12 丙烯醛(mg/L)0.1 13 四乙基铅(mg/L)0.0001 14 戊二醛(mg/L)0.07 15 石油类(总量,mg/L)0.3 16 石棉(10 m,万/L)700 17 多环芳烃(总量,mg/L)0.002 18 多氯联苯(总量,mg/L)0.0005 19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mg/L)0.3 20 环烷酸(mg/L)1 21 苯甲醚(mg/L)0.05 22 萘酚-b(mg/L)0.4 23 丁基黄原酸(mg/L)0.001 DB1307/T 286-2019 10 表 A.1(续)序号 指标 限值 24 氯化乙基汞(mg/L)0.0001 25 硝基苯(mg/L)0.017 26 乙酰甲胺磷(mg/L)0.001 27 异丙隆(mg/L)0.009 3.营养指标 28 锂(mg/L)0.20(含量在 0.200.40 mg/L 时,水源水水温应在25 摄氏度以上)29 锶(mg/L)0.20 30 偏硅酸(mg/L)25.0(含量在 25.030.0 mg/L 时,水源水水温应在25 摄氏度以上)4.兴奋剂指标 31 克伦特罗 不得检出 32 沙丁胺醇 不得检出 33 莱克多巴胺 不得检出 34 特布他林 不得检出 DB1307/T 286 2019 11 B B 附 录 B(规范 性 附 录)水质检 验方 法 水质常规指标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检验方法和水质非常规指标检验方法见表B.1、表 B.2和表B.3。表B.1 水质常 规指 标检 验方 法 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1.微生物指标 1 总大肠杆菌 多管发酵法 GB/T 5750.12-2006(2.1)滤膜法 GB/T 5750.12-2006(2.2)酶底物法 GB/T 5750.12-2006(2.3)2 耐热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GB/T 5750.12-2006(3.1)滤膜法 GB/T 5750.12-2006(3.2)3 大肠埃希氏菌 多管发酵法 GB/T 5750.12-2006(4.1)滤膜法 GB/T 5750.12-2006(4.2)酶底物法 GB/T 5750.12-2006(4.3)4 细菌总数 平皿计数法 GB/T 5750.12-2006(1.1)2.毒理指标 5 砷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GB/T 5750.6-2006(6.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6.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6.6)6 镉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9.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9.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9.7)7 铬/六价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0.1)8 铅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11.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11.7)9 汞 原子荧光法 GB/T 5750.6-2006(8.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8.4)DB1307/T 286-2019 12 表 B.1(续)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10 硒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GB/T 5750.6-2006(7.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7.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7.7)11 氰化物 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4.1)异烟酸-巴比妥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4.2)流动注射在线蒸馏法 GB 8538-2016(45.3)12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5750.5-2006(3.1)离子色谱法 GB/T 5750.5-2006(3.2)13 硝酸盐(以 N 计)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5.1)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5.2)离子色谱法 GB/T 5750.5-2006(5.3)14 三氯甲烷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8-2006(1.2)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挥发性卤代烃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620-2011 15 一氯二溴甲烷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挥发性卤代烃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620-2011 16 二氯一溴甲烷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挥发性卤代烃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620-2011 17 三溴甲烷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挥发性卤代烃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620-2011 18 三卤甲烷(总量)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挥发性卤代烃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620-2011 19 四氯化碳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8-2006(1.2)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A)挥发性卤代烃顶空气相色谱法 HJ 620-2011 20 溴酸盐 离子色谱法-氢氧根系统淋洗液 GB/T 5750.10-2006(14.1)离子色谱法-碳酸盐系统淋洗液 GB/T 5750.10-2006(14.2)21 甲醛 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AHMT)分光光度法 GB/T 5750.10-2006(6.1)DB1307/T 286 2019 13 表 B.1(续1)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22 亚氯酸盐 碘量法 GB/T 5750.10-2006(13.1)离子色谱法 GB/T 5750.10-2006(13.2)23 氯酸盐 碘量法 GB/T 5750.10-2006(13.1)离子色谱法 GB/T 5750.10-2006(13.2)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24 色度 铂-钴标准比色法 GB/T 5750.4-2006(1.1)25 浑浊度 散射法-福尔马肼标准 GB/T 5750.4-2006(2.1)目视比浊法-福尔马肼标准 GB/T 5750.4-2006(2.2)26 嗅和味 嗅气和尝味法 GB/T 5750.4-2006(3.1)27 肉眼可见物 直接观察法 GB/T 5750.4-2006(4.1)28 pH 玻璃电极法 GB/T 5750.4-2006(5.1)标准缓溶液比色法 GB/T 5750.4-2006(5.2)29 铝 铬天青 S 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1)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1.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1.5)30 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2.1)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2.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2.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2.4)31 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3.1)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3.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3.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3.6)32 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4.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4.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4.6)33 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5.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5.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5.6)DB1307/T 286-2019 14 表 B.1(续2)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34 氯化物 硝酸银容量法 GB/T 5750.5-2006(2.1)离子色谱法 GB/T 5750.5-2006(2.2)35 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 GB/T 5750.5-2006(1.2)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1.4)36 溶解性总固体 称量法 GB/T 5750.4-2006(8.1)37 总硬度(以 CaCO3计)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GB/T 5750.4-2006(7.1)38 耗氧量(CODMn法,以 O2计)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 5750.7-2006(1.1)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 5750.7-2006(1.2)39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 GB/T 5750.4-2006(9.1)流动注射在线蒸馏法 GB 8538-2016(46.2)40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 5750.4-2006(10.1)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 GB/T 5750.4-2006(10.2)41 氨氮(以 N 计)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9.1)水杨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9.3)表B.2 消毒剂 指标 检验 方法 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1 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GB/T 5750.11-2006(1.1)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 GB/T 5750.11-2006(1.2)2 一氯胺(总氯)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GB/T 5750.11-2006(1.1)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 GB/T 5750.11-2006(1.2)3 臭氧(O3)碘量法 GB/T 5750.11-2006(5.1)靛蓝分光光度法 GB/T 5750.11-2006(5.2)靛蓝现场测定法 GB/T 5750.11-2006(5.3)4 二氧化氯(ClO2)N,N-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 5750.11-2006(4.1)碘量法 GB/T 5750.11-2006(4.2)现场测定法 GB/T 5750.11-2006(4.4)DB1307/T 286 2019 15 表B.3 水质非 常规 指标 检验 方法 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1.微生物指标a 1 贾第鞭毛虫 免疫磁分离荧光抗体法 GB/T 5750.12-2006(5.1)2 隐孢子虫 免疫磁分离荧光抗体法 GB/T 5750.12-2006(5.1)2.毒理指标 3 锑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GB/T 5750.6-2006(19.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19.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19.4)4 钡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6.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16.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16.3)5 铍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20.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20.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20.5)6 硼 甲亚胺-H 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8.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8.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8.3)7 钼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3.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13.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13.3)8 镍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5.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15.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15.3)9 银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12.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12.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12.4)10 铊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5750.6-2006(2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5750.6-2006(21.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5750.6-2006(21.3)11 亚硝酸盐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 GB/T 8538-2016(41.1)DB1307/T 286-2019 16 表 B.3(续)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12 硼酸盐(以 B 计)甲亚胺-H 光谱法 GB/T 8538-2016(34.1)萃取-姜黄素光谱法 GB/T 8538-2016(34.2)姜黄素光谱法 GB/T 8538-2016(34.3)13 氯化氰(以 CN-计)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GB/T 5750.10-2006(11.1)14 二氯乙酸 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 GB/T 5750.10-2006(9.1)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 EPA552.2-1995 15 1,2-二氯乙烷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16 二氯甲烷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17 N-二甲基亚硝胺 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化学电离源质谱法 EPA521-2004 18 1,1,1-三氯乙烷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19 三氯乙酸 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 GB/T 5750.10-2006(9.1)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 EPA552.2-1995 20 三氯乙醛 气相色谱法 GB/T 5750.10-2006(8.1)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 EPA551.1-1995 21 2,4,6-三氯酚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GB/T 5750.10-2006(12.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 GB/T 5750.10-2006(12.2)高效液相色谱法 CJ/T146-2001 22 七氯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B)23 马拉硫磷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4.2)24 五氯酚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B)衍生化气相色谱法 GB/T 5750.10-2006(12.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 GB/T 5750.10-2006(12.2)高效液相色谱法 CJ/T146-2001 25 六六六(总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2)26 六氯苯 气相色谱法 GB/T 5750.8-2006(24.1)27 乐果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4.2)气相色谱法 CJ/T 144-2001 28 对硫磷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4.2)气相色谱法 CJ/T 144-2001 DB1307/T 286 2019 17 表 B.3(续1)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29 灭草松 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2.1)高效液相色谱法 EPA 555-1992 30 甲基对硫磷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4.2)气相色谱法 CJ/T 144-2001 31 百菌清 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9.1)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B)32 呋喃丹 高压液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5.1)33 林丹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2)34 毒死蜱 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6.1)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B)35 草甘膦 高压液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8.1)36 敌敌畏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4.2)气相色谱法 CJ/T 144-2001 37 莠去津 高压液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7.1)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B)38 溴氰菊脂 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1.1)39 2,4-滴 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2.1)高效液相色谱法 EPA 555-1992 40 滴滴涕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GB/T 5750.9-2006(1.2)41 乙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42 二甲苯(总量)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43 1,1-二氯乙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44 1,2-二氯乙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45 1,2-二氯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46 1,4-二氯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47 三氯乙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48 三氯苯(总量)气相色谱法 GB/T5750.8-2006(24.1)49 六氯丁二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5750.8-2006(附录 A)50 丙烯酰胺 气相色谱法 GB/T5750.10-2006(10.1)51 四氯乙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DB1307/T 286-2019 18 表 B.3(续2)序号 指标 检验方法 方法来源 52 甲苯 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A)53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750.8-2006(附录 B)54 环氧氯丙烷 气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