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场所消毒技术指南DB1407/T 009-2020.pdf
ICS 11.080 C 50 DB 山 西 省 晋 中 市 地 方 标 准 DB1407/T 0092020 办公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文稿版次选择 2020-02-21发布 2020-02-21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07/T 0092020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要求.2 5 消毒区域划分.3 6 人员聚集区的消毒.3 7 公共设施区的消毒.4 8 频繁接触点的消毒.4 9 卫生保洁区的消毒.5 10 发生病例区域的消毒.5 11 注意事项.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办公场所每日消毒记录表.7 参 考 文 献.8 DB1407/T 009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晋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晋中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共同提出,晋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晋中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丽华、柳静媛、杨红红、冯瑞开、王宏昌、王晋东、李强、尹志鹏、黄晓庆。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DB1407/T 0092020 1 办公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办公场所消毒的术语与定义、要求、消毒的区域、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标准适用于办公场所防控流行性传染病疫情的消毒技术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GB/T 26369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0 含溴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1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3 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 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8232 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T 36758 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96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DB14/T 198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第2部分:公共场所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2 消毒剂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3.3 普通物体表面 DB1407/T 0092020 2 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用具、物品及设施的表面。3.4 季铵盐类消毒剂 以季铵盐为主要化学成分的消毒剂,本标准指以氯型季铵盐,溴型季铵盐为主要杀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包括单一季铵盐组分的消毒剂.由多种季铵盐复合的消毒剂以及与65%75%乙醇或异丙醇复配的消毒剂。3.5 有效氯 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氯的量,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有效氯含量用mg/L或百分比(%)表示。3.6 含氯消毒剂 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3.7 有效溴 与含溴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溴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是衡量含溴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3.8 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4 要求 4.1 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制度。4.2 各单位应加强对消毒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工作对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传染病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消毒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4.3 各单位应保持环境的的清洁卫生;对发生病例的办公区域应进行重点消毒。4.4 各单位应结合消毒工作实际,为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4.5 各单位应做好每日消毒记录,并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办公场所每日消毒记录表见附录A)。4.6 各单位工作人员应掌握消毒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技能。DB1407/T 0092020 3 5 消毒区域划分 在防控流行性传染病疫情期间,办公场所的人员聚集区、户外公共区、频繁接触点、卫生保洁区等场所应在做好每日清洁工作后进行预防性消毒,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配合相关单位开展相应场所的终末消毒。消毒操作区域的划分见表1。表1 消毒区域划分 消毒对象 消毒操作区域 人员出入区(门厅、楼梯间、走廊等)办公会议区(办公室、会议室)业务窗口(自助服务设备、柜台、桌椅等)单位食堂 人员聚集区 休闲娱乐区(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接待室等)车辆停放区(停车场(棚)、公务用车)公共设施区 排水设施区 电梯(电梯轿厢、电梯按键及扶手、地垫)重要点位(出入门把手、扶手、把手、开关、水龙头等)办公设备(电脑按键、鼠标、笔、文件柜、办公桌椅、计算器、电话、打印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频繁接触点 生活设施(沙发、饮水机、衣帽架、空调通风系统等)垃圾容器区(垃圾房(箱)、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垃圾容器周边地面)卫生间 卫生保洁区 保洁工具房 可疑病人办公及活动区域 可疑病例区 相关所有垃圾与防护品等废弃物 6 人员聚集区的消毒 6.1 人员出入区的消毒 人员出入区如门厅、楼梯间、走廊等每日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12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6.2 办公会议区的消毒 办公会议区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或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每日消毒12次。DB1407/T 0092020 4 6.3 业务窗口的消毒 业务窗口自助服务设备、柜台、桌椅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或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窗口每办理一项业务即进行一次消毒。6.4 单位食堂的消毒 餐(饮)具应保持清洁,一人一用一消毒,采用流通蒸汽消毒20 min或煮沸消毒30 min或使用消毒碗柜。对不具备热力消毒条件的可采用化学消毒法,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再用清水将残留消毒剂洗净,控干保存备用。每次就餐结束后,对餐桌及座椅用有效含氯浓度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6.5 休闲娱乐区的消毒 休闲娱乐区如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接待室等每日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12次,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7 公共设施区的消毒 7.1 车辆停放区的消毒 7.1.1 封闭的停车场(棚)每日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12次,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7.1.2 公务用车应首选开门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系统的,应保证送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滤网每周清洗一次,必要时可将过滤网浸入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 mg/L的消毒溶液中30 min,在放回空调内之前用水清洗、晾干。7.1.3 在公务用车每次使用前后,应对车门把手、方向、挡把、扶手、座椅、玻璃升降按键等人员常接触的位置用75%酒精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每次作用时间(1530)min。7.2 排水设施区的消毒 单位排水沟,如有积水,疏通为主,必要时每日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12次,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8 频繁接触点的消毒 8.1 电梯的消毒 8.1.1 电梯轿厢每日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24次,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消毒后无机械通风的电梯轿厢应该至少每次开敞5 min。8.1.2 电梯按键及扶手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或用浓度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消毒后无机械通风的电梯轿厢应该至少每次开敞5 min。每日消毒24次。DB1407/T 0092020 5 8.1.3 电梯地垫如支持水洗,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如不支持水洗,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8.1.4 消毒时,电梯停止使用,设置警示牌。8.2 重要点位的消毒 重要点位如出入门把手、扶手、把手、开关、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或用浓度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每日消毒24次。8.3 办公设备的消毒 办公设备如电脑按键、鼠标、笔、文件柜、办公桌椅、计算器、电话、打印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每日可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对其进行擦拭消毒24次。8.4 生活设施的消毒 8.4.1 沙发、衣帽架等每日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12次,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8.4.2 饮水设备可每日进行一次里外彻底的清洗消毒,外表面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12次,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9 卫生保洁区的消毒 9.1 垃圾容器区的消毒 9.1.1 垃圾房(箱)、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等垃圾容器内的垃圾应即满即清。垃圾容器每日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至少2次。9.1.2 所有垃圾收集容器周边2 m范围内的地面,每日可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消毒液喷洒消毒至少两次。9.2 卫生间的消毒 9.2.1 洗手池应用清水清洁后保持干燥洁净,每日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12次,每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9.2.2 便池、下水道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1000 mg/L的消毒液冲洗,停留30 min,然后用流动水冲去残留的消毒剂,每日消毒12次。9.3 保洁工具房的消毒 9.3.1 对无病例的区域使用的擦拭布巾、拖把、推尘等保洁工具应清洗干净,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9.3.2 对发生病例区域使用的保洁工具应配合专业人员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2000)mg/L的消毒液进行终末消毒。10 可疑病例区域的消毒 DB1407/T 0092020 6 10.1 可疑病人办公及活动区域的消毒 10.1.1 可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溴(10002000)mg/L消毒液或(20005000)mg/L过氧乙酸,按300 mL/m3 对病人居室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30 min。或用季铵盐类消毒液,按药物浓度10 mg/m3进行喷雾消毒,每m3喷1.2 mL,作用时间30 min。10.1.2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应当符合WS/T 396的要求。可使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消毒液或20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 10 min30 min。对需要消毒的金属部件优先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10.2 相关所有垃圾与防护品等废弃物的消毒 可疑病人和密切接触人员产生的相关所有垃圾与防护品等废弃物应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液、含(10002000)mg/L二氧化氯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60 min后,用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封装,送相关垃圾处理站。11 注意事项 11.1 消毒剂对人有毒性,对皮肤、黏膜、眼睛有刺激性,过敏者慎用。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尤其在使用时应戴好防护口罩、防护眼镜及防护手套,必要时使用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连续冲洗,严重时应及时就医。11.2 消毒剂应置于避光、密封、防潮、阴凉、干燥处保存。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含溴消毒剂等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还原物共贮共运,以防爆炸。11.3 含溴消毒剂应避免接触有机物和拮抗物,不宜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碘或过氧化物(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同用。11.4 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11.5 医用酒精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酒精过敏者慎用。DB1407/T 0092020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办公场所每日消毒记录表 各单位应做好办公场所每日消毒记录,并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办公场所每日消毒记录表见表A.1。表A.1 办公场所每日消毒记录表 消毒详情 日期 消毒操作 区域 消毒用品 消毒方式 使用浓度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操作人 监督人 2 月1 日 2 月2 日 2 月3 日 2 月4 日 2 月5 日 2 月6 日 2 月7 日 2 月8 日 2 月9 日#DB1407/T 0092020 8 参 考 文 献 1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第2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