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规划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pdf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摘 要 作者: 申学峰 邮箱: 2021 年 2 月 2 日 ,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 展规划,这是第一个中央层面通过的都市圈发展规划。除南 京都市圈外,国内还有以上海、北京、深莞等多个大型城市为 核心发展起来的都市圈。 但是在国内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承载能力下降 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都市圈整体的经济活动增长明显落后于 全国平均水平;很多都市圈核心城市在不断吸引人口流入的同 时,经济增长幅度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国内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都市圈进一步发展。除 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 远景”中明确要建设现代都市圈 外,发改委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市域(郊)铁路发展、新 型城镇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都市圈建设。 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都市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发展,并 对城投债、房地产行业等领域产生一系列影响,并可能会影响 这些领域的 信用状况。因此需要将都市圈发展作为信用分析的 考量因素之一。 相关研究报告: 1. 如何看待城投债发行量大 幅下降? , 2021.05.21 2. 债券发行人视角的基础设 施建筑行业 , 2021.05.20 3. 2021 年中国住宅地产行业 信用展望 , 2021.02.18 4. 2021 年中国建筑行业信用 展望 , 2021.01.06 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规划及对 相关领域 的影响 1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根据发改委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中的定义, 都市圈是 指 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 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都市圈通常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 是城镇化人口的重要载体,并承担着区域政治中心或经济中心的角色。 2014 年国家发改委曾颁布 国家新型城镇化 发展 规划 , 确立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 ,而都市圈就是城市 群 发展的 “硬核”。 国外也有类似的使 用通勤指 标界定 的 都市圈 概念 。 1995 年,日本总务厅国势调查中提出 “ 大都市圈 ” 空间范围的基准定义为:作为核心城市 的都市及其周围的 15 岁以上常住人口中有 1.5%以上到该都市通勤(上下班)或通学(上下学)且与该都市在地域 上相连的市町村。大都市圈的直径距离可达 200300 公里,人口规模甚至在 3000 万人以上。 一 、 我国 目前 有哪些 都市圈? 2021 年 2 月 2 日 ,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第一个中央层面通过的都市圈发展 规划。规划的南京都市圈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 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 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 长市,宣城市宣州区 。 整个南京都市圈的 面积 有 2.7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 2000 万。 除 规划已经批复的 南京都市圈外,国内还有 多个 以大城市为核心的 都市圈。综合考虑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 水平等因素,国内主要的都市圈大致有上海、北京、 深莞 、广佛、苏锡常、厦泉漳、 杭州 、成都等 15 个 (表 1) 。 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拥有相对独立的主城区,与临近城市没有明显的城区融合,因此 每个城市 可以单独划为都市 圈。而深圳与东莞之间 的城区相互连接成片,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因此可以被定义为深莞都市圈。与深 圳、东莞 相 类似,国内还有广佛、苏锡常、厦泉漳等多个 由 相邻城市聚集而成的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都 汇聚 了大量 常住 人口,并且 为社会 创造了大量 产值。 如果不剔除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县 ,并 将 其 城 市行政管辖区域都视为都市圈范围的话, 2020 年人口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是广佛都市圈 、 深莞都市圈, 2020 年 GDP 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是苏锡常都 市圈。可以看出, 以常住 人口 或 GDP 规模为标准,国内目前最大的都市圈都是由相 邻城市聚集而成的都市圈。 根据丁如曦等( 2020)对 长江经济带 城市所做的研究, 多中心城市网络 可以 加快区域要 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 , 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 可以 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因此 以 23 个 城市为核心构建的都市圈 相对单核都市圈来说,在人口承载能力、经济发展 上更有优势, 而规模过于庞大的单核城 市 可能更容易 出现严重的 城市病 问题 。 表 1: 国内主要的都市圈 都市圈 包含范围 2020年人口(万人) 2020年 GDP(亿元) 轨道交通里程 (公里) 南京都市圈(已 发布规划)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 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 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 约 2,000 28,785 394.30 2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都市圈 包含范围 2020年人口(万人) 2020年 GDP(亿元) 轨道交通里程 (公里) 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 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 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 上海都市圈 上海市 2,487 38,701 834.20 北京都市圈 北京市 2,189 36,103 799.10 深莞都市圈 深圳市、东莞市 2,803 37,320 422.60 广佛都市圈 广州市、佛山市 2,818 35,836 559.70 苏锡常都市圈 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 2,549 40,346 297.20 厦泉漳都市圈 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 1,900 21,088 天津都市圈 天津市 1,387 14,084 238.80 成都都市圈 成都市 2,094 17,717 652.00 西安都市圈 西安市、咸阳市 1,691 12,225 239.00 宁波都市圈 宁波市 940 12,409 154.30 杭州都市圈 杭州市 1,194 16,106 300.60 重庆都市圈 重庆市西南 21个区县 2,112 19,300 343.30 武汉都市圈 武汉市 1,233 15,616 387.50 长株潭都市圈 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 1,670 17,591 157.90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 远东资信整理 二 、 都市圈 发展存在的问题 作为城市群的核心板块,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但目前 我国都市圈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 题 ,如 都市圈发展不均衡, 都市圈内 区域差距巨大 , 中心城市人口资源过度集中 等 , 都市圈 城市结构急需优化 。 ( 一 ) 从城市夜光数据看 都市圈 夜光数据是遥感卫星在夜间对地面亮光进行观测后,再 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对图像中的灯光信息进行提取 而 形成 的数据。 卫星传感器可以捕捉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所发出的灯光,包括商业区、工厂、居民区、港口等等 ,因此观 3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测的夜光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情况。 目前 在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夜光数据已经被研究人员广泛使 用。 由于都市圈的界定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不同研究所认可的国内都市圈数量不尽相同。为了明确数据统计 的范围,此处将都市圈限定为表 1 中所包含的 15 个都市圈以及境内各省会城市 ,合计有 37 个样本 。尽管 其中 部分 省会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相对较小,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区域行政中心可以持续获得 人口及其他资源的流入, 未来也可以发展成为大都市圈,因此也将其纳入统计范围。 根据夜光数据的统计结果 (图 1) ,从 2014 年至 2020 年,我国境内各都市圈的夜光亮度都有明显的增长,反 映出都市圈经济活动在近几年越来越活跃。 37 个样本的夜光指数 在这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为 47.10%,部分都市圈甚 至实现了翻倍的增长。但是同期全国夜光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 54.89%,全国的增长速度反而 高于都市圈。在近年 来的城市化浪潮中,以大城市为代表的都市圈不断吸引着人口、资本 的 流入,而农村地区 以及 很多中小城市都面临 着人口净流出的问题。在人口 向都市圈集中的情况下, 从夜光数据观察的都市圈经济活动增长却 明显 落后于全国平 均水平, 可能 反映出都市圈 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不及非都市圈地区 。 图 1: 中国 主要都市圈的 夜光指数变动情况 ( 2014-2020) 注: 数据为 区域内的夜晚所有发光区域像元值的加总,代表整个区域的整体的夜光亮度值,考虑到发光亮度的强弱因素,并引入到时 间序列观测数据中,可以比较直接的反映区域发展活力情况。 资料来源: Wind, 远东资信整理 上海 北京 深莞 广佛 苏锡常 南京 杭州 合肥 成都 重庆武汉 长株潭 南昌 郑州 福州 厦泉漳 青岛 济南 宁波 太原 天津 石家庄 哈尔滨 沈阳 长吉 大连 贵阳 南宁 昆明 西安 兰州 呼和浩特 银川 西宁 乌鲁木齐 拉萨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2014 年 2020年 (都市圈平均) (全国平均) 4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将各都市圈横向比较,规模最大的 几个都市圈的经济活动增长速度又落后于都市圈整体的平均水平。例如上海 在 20142020 年间夜光指数仅增长了 19.42%,比都市圈平均增长率低 27.68 个 百分点 ,在 37 个样本中排名倒数第 四。相反 南昌、南宁、福州等 7 个二线城市的增长率都超过了 80%,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 国内超大型都市圈的发展可能已经遇到瓶颈 。 ( 二 ) 都市圈的人口 与经济 2020 年人口普查已经 结束 , 各城市已经陆续披露了详细的人口数据。从各城市披露的人口普查数据可以汇总 出 37 个样本都市圈的人口情况。考虑到 部分区 一 级地区的人口数据 较 难获得,此处统计的南京都市圈、重庆都市 圈人口 直接使用了南京市、重庆全市口径的数据。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图 2),与上一次 2010 年的人口普查结 果相比, 表 1 中所列 都市圈 地区 的人口 从 3.46 亿增长至 4.48 亿,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也从 27%上升至 32%。全国 人口向都市圈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 。 图 2: 都市圈 人口数量变动 ( 2010-2020, 单位:亿人, %) 资料来源: Wind, 远东资信整理 但是在 人口向都市圈聚集的情况下,都市圈的经济增长效率相比其他地区来说却在明显下降。从人均 GDP 增 长速度来看 (图 3) , 20102020 年期间,全国人均 GDP 增长了约 125%。而同时期 37 个都市圈中仅有 8 个地方的 人均 GDP 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更高,大部分都市圈的增长速度都明显落后于平均水平。在人均 GDP 增速落后 于全国平均的都市圈中,既有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石家庄、太原等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这说明 都市 圈地区人均产值增速低于其他地区并不是单纯由于都市圈 地区人均经济水平 的基数高。 3.64亿人 , 27% 10.07亿人 , 73% 4.48亿人 , 32% 9.64亿人 , 68% 都市圈地区 其他地区 2010年 2020年 5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图 3: 各 都市圈 人均 GDP 增长幅度 ( 2010-2020,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 远东资信整理 高度集中的人口和资源会带来“大城市病”, 这 是都市圈 经济 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目前的超大城市和特 大城市都逐渐出现了人口、功能、资源过度集聚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工作和 生活,进而制约了 都市圈 的 经济 发展。 交通拥堵等 都市圈的“城市病”已经明显抑制了经济进一步增长。 ( 三 ) 都市圈 问题 治理的国际经验 日本最早提出 了 “都市圈”概念,并且对 其国内 都市圈进行统一规划和跨区域联合治理,在都市圈发展与治理 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其中,以东京为核心城市的“东京都市圈”最具代表性。 1950 年至 1970 年,日本东京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东京人口急速膨胀,由 628 万增加到 1140 万。人口、劳动力的集中导致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 为了解决东京都市圈发展问题, 日本政府前 后共制定了十多项相关法律 来对东京都市圈区域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并 建立了 跨行政区划的协作 治理 机制 。 以 1950 年制定的首都圈建设法为例,该法强调东京都 “ 有必要为与国内外联系交往的各种中枢性活动具 有更高效率而统一性制定规划方案 ” ,这使得东京都的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 1956 年,日本 又 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首次明确了以东京为中心、半径 100 公里的首都圈地域范围。之后,日本 5 次编制实 施首都圈基本规划。 在政府规划的推动下, 东京都市圈的空间圈层结构不断优化, 建成了 由中心城市、次中心 城市、中小城镇卫星城、乡村所组成的现代城市体系 ,有效疏解了市中心人口 。 不仅如此,东京都市圈的城市交通 体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建成了 新干线、航空、港口、公路等构成的现代交 通网络 ,为人口和资源的高效流动提供 了保障。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重庆 贵阳 福州 厦泉漳 南京 拉萨 昆明 北京 合肥 武汉 西安 乌鲁木齐 兰州 成都 长株潭 南昌 上海 海口 郑州 西宁 南宁 杭州 宁波 济南 青岛 苏锡常 太原 深莞 银川 石家庄 广佛 哈尔滨 长吉 天津 呼和浩特 大连 沈阳 人均 GD P涨幅( %) 全国平均 6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目前整个东京都市圈人口达到了 3800 万,人口数量和密度均远超北京,但大城市病得到了有效解决。 从东京 都市圈治理的经验来看, 建立科学完善、动态调整的区域性统一规划及相应的制度 在 解决都市圈发展问题 当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三 、 都市圈 建设相关 政策 早在 2014 年,发改委就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10 年)中提出要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向 1 小时交通 圈地区扩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 2019 年,发改委 又发布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 导意 见 , 这是我国 第一份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 从此 都市圈 规划开始纳入中央政策范围 。 目前“十四 五 ” 规划 中 已经将都市圈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同时 发改委等部门正在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制定落地政策。 ( 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0 年 10 月 29 日, 中央制定的关于“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外披露。 2021 年 3 月 11 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已经由人大会议正式批准通过 。 在这份 指引未 来 515 年发展方向的 纲领性文件中, “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被列为 我国完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 重要工程之一。 文件明确 提出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战略 ,以城市群、都市 圈为依托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使 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 依托辐 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 1 小时通勤圈 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 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的“硬核”,按照规划布局,我国重点建设的城市群有 19 个。其中既有长三角、珠三角、京 津冀等发展相对成熟的 都市圈 ,也有辽中南、滇中、兰州 -西宁等有待进一步培育发展的 地区,每个城市群中都会 有围绕核心城市建立的都市圈。因此我国规划建设的都市圈将不仅限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一二线城市,部 分东北、中部、西北以及西南地区重点城市也将规划建设成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这意味着 未来都市圈将实际上成为 可以 覆盖全国的经济发展 核心 地带 。 都市圈的边界是 1 小时通勤圈 。 为了提升 1 小时通勤圈的覆盖范围, 文件提出 中心城市在交通建设中将 以城际 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 ,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 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 通“四网融合” 。 目前很多大城市已开始将轨道交通向远郊及临近城市延伸,以南京市为例,目前南京已建设连接 溧水 的 S7 号线 、 连接 高淳的 S9 号线 ,并正在向 马鞍山、滁州等 周边城市进一步 建设新的城铁线路 。轨道交通的将 提高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 并扩大 城市 建设用地范围 ,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 除交通问题外,制约都市圈发展的另一个要素就是人口。为了促进人口流动,文件 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 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券通用、产业园区和科研平台合作共建。 同时 鼓励有条件的都市圈建立 7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统一的规划委员会,实现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实施,探索推进土地、人口等统一管理。 目前“南京都市圈规划”就 已经突破了城市甚至省份的边界,尝试建立跨区域的人口、资源共享圈。 ( 二 ) 发改委等单位 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 的 意见 在中央提出关于“十四五”规划及 2035 远景目标的建议后,针对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问题, 发改委 联合 交通 运输部、国家铁路局 、国家铁路集团 等单位 共同 提出了 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 的意见 。所谓 市域(郊)铁路 就 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 “ 意见 ” 从建设标准、规划体系、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对 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 提出了细节要求。 其中在建设 标准 方面 ,根据都市圈 1 小时通勤 的 要求, 市域(郊)铁路应突出对都市圈主要功能区的支撑和引 导,线路尽可能串联 5 万人及以上的城镇组团和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点等并设站,提高客流聚集能力 ; 新建线路 单程通行时间宜不超过 1 小时,设计速度宜为 100160 公里 /小时,平均站间距原则上不小于 3 公里,早晚高峰发 车间隔不超过 10 分钟 ;等等。 在规划体系上,“意见”提出要将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规划权力下放至地级市政府。 对符合市域(郊)铁路功能 定位和技术标准相关要求的市域快轨、市域快线、市域铁路等,统筹纳入市域(郊)铁路规划管理。全面放开改造 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的项目 实施条件,城市政府和铁路企业协商决策后即可组织实施。 而按照之前的规定, 各 城市轨道交通都必须通过发改委的审批 后才可以实施, 有 很多城市 希望建设 地铁项目 但在 发改委 审核阶段被否决。 今后都市圈将可以自主决定轨道交通规划,未来可能会出现 市域(郊)铁路 项目建设热潮。 除此之外,“意见”还提出 要为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 支持 地方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 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 为项目建设 融资 , 但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三 ) 发改委 提出 2021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2021 年 4 月 8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了 2021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 合发展重点任务 ,将“ 提升城市群 和都市圈承载能力 ”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并 划定了具体落实的责任部门。 文件要求中央相关部门 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支持其他有条件中心城市在省级政 府指导下牵头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 目前除已批准的南京都市圈规划外, 2021 年 1 月 28 日,福州都市圈发展规 划 也已 正式通过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 。去年四川 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同城化办专题 研讨了成都都市圈发展规 划编制工作 , 下一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审,并争取由国家发展改 革委批复后实施。 在中央部门的支持下,这些都市圈的发展规划预计在近期也会得到批复。 在都市圈交通建设上,文件要求 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 同时加快城际轨道新项目的建设。其 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被列为新建城轨项目的优先支持地区。除城际轨道 交通 外, 都市圈 还要从整体上 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和衔接高效的综合货运枢纽,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 8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缝接驳、便捷换乘。 目前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在积极布局建设 大型的 综合交通枢纽,有效 适应了现代化大都市交 通运输量剧增的 状况 。 在都市圈内各地区协调发展上,文件特别提到要 推进生态环境共防共治,构建城市间绿色隔离和生态廊道 。但 很多都市圈会出现 范围 跨 市级 行政区域的情况, 不同地级市之间会产生治理关系上的冲突。因此未来将要 建立都市 圈常态化协商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联动响应机制。 四 、 都市圈 发展规划 对相关领域 的 影响 当前国内大型城市发展已经遇到了 交通、经济效率等方面的瓶颈,而国家层面出台的都市圈发展规划从交通网 络布局、生产要素流动等当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果未来都市圈规划能够实践落地,将有利于解决当前国内大城市 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大城市将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相应地,地区信用水平、产业发展前景也会受到影响。 ( 一 ) 对 城投 债的影响 根据 目前出台的城镇化发展 规划 ,我国 已确定的国家级 城市群 共 有 19 个,分别是 京津冀(北京 /天津 /石家庄 )、 长三角(上海 /南京 /杭州 /合肥)、珠三角(广州 /深圳)、成渝(成都 /重庆)、长江中游(武汉 /长沙 /南昌)、山东 半岛(济南 /青岛)、粤闽浙沿海(福州 /厦门 /泉州 )、中原(郑州)、关中平原(西安)、北部湾(南宁 /海口)、 哈长(哈尔滨 /长春)、辽中南( 沈阳 /大连 )、山西中部 (太原) 、黔中 (贵阳) 、滇中 (昆明) 、呼包鄂榆、兰 州 -西宁、宁夏沿黄 (银川) 、天山北坡 (乌鲁木齐) 。 未来 我国 将要 围绕 这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建设一批现代化都市圈,而这些都市圈城市是目前国内城投债券最主 要的发行主体。根据 Wind 统计的存量城投债数据,截至 2021 年 5 月 27 日,全国城投债券余额为 13.30 万亿元 , 其中存量 城投 债券规模 位居前 10 的 城市分别是南京( 5619 亿元)、重庆( 5576 亿元)、北京( 5236 亿元)、成 都( 5231 亿元)、天津( 4268 亿元)、武汉( 3384 亿元)、杭州( 3027 亿元)、长沙( 2547 亿元)、广州( 2426 亿元)、西安( 2293 亿元)。从存量城投债的城市分布看(图 4),长三角城市以及北京、天津、武汉、长沙、重 庆、成都等城市的规模最大,而这些城市同时也是主要的都市圈城市。因此,城投债的发行人与都市圈城市是高度 重合的。 未来都市圈建设将 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而发行城投债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 一。 未来 在 新一轮 都市圈建设的带动下,都市圈城市 城投企业 可能会继续发行大量 的城投债 券 。 但是从信用角度来 看,可能需要警惕超出 经济实力 过度建设带来的违约风险。部分 规划的都市圈城市远离沿海港口 或内陆交通要道 , 又缺少人口支撑, 在经济发展方面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如果这些城市 开 展大规模 都市圈建设 却又无法带来实际经济 增长 , 其所发行 城投债可能面临 很大的偿债压力。 9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图 4: 国内城投债存量规模分布热力图(截至 2021 年 5 月 27 日) 资料来源: Wind, 远东资信整理 ( 二 ) 对 房地产 行业的影响 都市圈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就是通过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枢纽来大幅度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扩大 1 小时通 勤圈范围。 因此未来现代化都市圈的 交通网络覆盖 范围更广 ,大量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县农业用地将 可以通过交通网 与城 区 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这些郊县土地将是未来新增的可开发建筑用地,而地方政府 在土地出让收入的激励下也一定会积极地推动新土地项目入市。 从国内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新增道路和新增土地购置面积的关系看(图 5),在 2002 年至 2019 年期间,市 区新增道路面积越大的城市,其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增购置土地面积也越大。可以看出,城市道路面积的建设可以明 显促进城市房地产开发活动的 增长。 10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图 5: 省会和计划单列市房地产开发与交通建设关系( 2002-2019,单位:万平方米) 资料来源: Wind, 远东资信整理 房地产企业不断开发新土地项目将带动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 在都市圈发展规划带来城市面积新一轮扩张后, 这些城市的市区建筑面积将会继续以比全国更快的速度增长。相应地,房地产开发 业务也会向都市圈城市集中。以 都市圈城市为主要布局区域的房企可能会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其 业绩及信用水平可能也会得到提升。 但是 分地区来看, 部分 都市圈 城市 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人口净流出,这些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可能仍会面临 较大的风险。例如哈尔滨在 2010 年至 2020 年期间,常住人口规模下降了 5.95%(图 6) ,相应地商品房成交面积 下降了 12.84%,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萎缩 。 此外,大连、石家庄、天津、西宁等多个城市的人口增长都远低 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未来如果 这些地区也出现人口净流出的情况, 可能 给 房地产 行业带来很大区域风险 。 图 6: 城市 人口 增 长幅度 ( 2010-2020,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 远东资信整理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新增购置土地面积 市区新增道路面积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合肥 拉萨 深莞 成都 郑州 银川 广佛 海口 贵阳 杭州 济南 昆明 南宁 西安 太原 武汉 南昌 宁波 长株潭 兰州 呼和浩特 苏锡常 福州 南京 青岛 厦泉漳 乌鲁木齐 北京 沈阳 大连 重庆 西宁 上海 天津 长吉 石家庄 哈尔滨 2010 2020 人口增长幅度( %) 全国城市平均 11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 三 ) 对其他 行 业 的影响 除影响房地产行业外,都市圈规划还可能会对许多其他行业产生影响。 对 公用事业 行业来说,随着都市圈城市建成区面积 和人口 的扩张,城市电力、给排水、燃气、环保工程及服务 的需求会进一步 增长 。现代化都市圈 空间会进一步扩张, 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也 更强,在城镇化率提升过程中会吸纳 大量新增城镇人口。 这些人口必然带来新增的电力、燃气等公用产品服务需求。而且对于给排水、环保服务来说, 城市面积的扩张会大幅增加城市水处理、公共清洁的压力,都市圈城市将需要采购更多公用服务。对公用事业行业 企业来说,未来的业务规模或许可以受益于都市圈 扩张 而增长。 对建筑行业来说,一方面住宅等房屋建设的业务会向都市圈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地铁、城铁等基础建设业务的 总规模可能会 出现明显的增长。 按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轨道交通将是连接都市中心 和周边城镇 的主干。目前国内 拥有市内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并不多,且轨道交通覆盖范围通常仅限于中心城区。因此地铁、城铁等轨道交通项目 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 未来 515 年 中铁、中铁建、中交等基建企业将受益。 此外,都市圈发展还将会影响城市的产业结构。以 南京都市圈为例,从 2005 年至今,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 行业 GDP 的占比大幅提升,而制造业的 GDP 占比明显下降。 这些产业结构调整背后的驱动可能是经营环境、成本 等因素的变化,对个体企业来说,能否根据这些因素适时调整业务可能会影响长期的经营业绩。因此, 在分析个体 企业信用风险时, 可能需要将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作为 重要的背景因素。 五 、 总结 与启示 将全球不同国家横向比较,中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口密度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多。因此中国需要 有规模更为庞大的城市来承载城镇化人口,形成“大国大城”的发展格局。但是目前 国内的 大城市发展 遇到了一定 的瓶颈,大城市的经济增长已经明显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而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已 经不能与城市的发展规模相匹配。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城市的城镇化 水平 ,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并 配套出台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地区制定都市圈规划等方面的政策。 目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 由 发 改委正式批复,未来还将有更多地方的都市圈规划落地。都市圈 发展相关的政策有利于国内 大城市 进一步扩张 ,并 对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房地产 等诸多 行业 产生影响。从信用分析的角度来说,这些影响将是评估城投债、一般信用 债投资风险的重要背景因素。 12 / 12 请务必 阅读正文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9 日 远东研究 政策解读 【 作者 简介】 申学峰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 ,研究部 助理 研究员。 【关于远东】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 “远东资信 ”)成立于 1988 年 2 月 15 日,是中国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评估公司。作为 中国评级行业的开创者和拓荒人,曾多次参与中国人民银行、 证监会和发改委等部门的监管文件起草工作,开辟了信用评 级领域多个第一和多项创新业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远东资信充分发挥深耕行业 30 余 年的丰富经验,以准确揭示信用风险、发挥评级对金融市场 的预警功能为己任,秉承 “独立、客观、公正 ”的评级原则和 “创 新、专业、责任 ”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 名的信用服务平台。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网址: 北京总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 11 号中汇广场 B 座 11 层 电话: 010-57277666 上海总部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大连路 990 号海上海新城 9 层 电话: 021-61428000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远东资信提供。报告引用的相关资料均为已公开信息,远东资信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 应视为远东资信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保证。 远东资信对报告内容保持客观中立态度。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严格从经济学意义上去理解,并不含 有任何道德偏见、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远东资信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 何责任。报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但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远东资信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修改、复制、销售和发表。 如需转载或引用,需注明出处,且不得篡改或 歪曲。 我司对于本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