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电子行业柔性OLED专题:乘OLED趋势东风,实现显示技术新变革.pdf

  • 资源ID:98723       资源大小:1.84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行业柔性OLED专题:乘OLED趋势东风,实现显示技术新变革.pdf

本 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 的准确性与 完整性, 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电子 行业 推荐 ( 首次 ) 柔性 OLED 专题 风险评级: 中 风险 乘 OLED 趋势 东风 , 实现显示技术新变革 2019 年 10 月 24 日 魏红梅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340513040002 电话: 0769-22119410 邮箱: whm2dgzq 研究助理:陈伟光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340118060023 电话: 0769-22110619 邮箱:chenweiguangdgzq OLED 指数走势 -2 0%0%20 %40 %60 %18 /1 0 18 /1 2 19 /0 2 19 /0 4 19 /0 6 19 /0 8 19 /1 0O L ED 指数 沪深 3 00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 Wind 相 关 报告 (可公开)电子行业事件点:三星发布第一代折叠屏手机 期待技术进一步发展引领变革 投资要点: OLED性能凸显,未来将成主流。 目前, AMOLED因功耗更小、发光元件寿命更长,适用于大尺寸和高分辨率产品上,成为 OLED主流驱动方式。性能上, OLED的自发光特性有效降低消耗的功率,有机材料的结构使得屏幕更薄更轻、可柔性显示,成像效果更高、响应速度更快,整体性能优于 LCD,未来将取代 LCD成主流。 材料及技术突破助力柔性 OLED,走向成熟未来可期。 柔性屏的实现主要依赖关键 材料的 柔韧性及可靠性, 体现在屏幕基板、盖板、铰链等多个零部件之上,形成 3个主要技术难点: 1)以有机材料核心的柔性屏幕。2) 封装技术 。 3)铰链设计 的可靠性与寿命。目前, OLED材料及技术虽然取得重要性突破,但相关 方案尚处于持续改进试验阶段,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发光寿命; 2) CPI盖板层的可靠性; 3)铰链寿命及良率; 4)电池续航。随着首批折叠手机步入量产阶段,我们认为在市场预期及终端厂商的驱动下,相关技术将进一步完善,成熟方案未来可期。 智能手机应用为头筹,成本有望逐步降低。 大屏显示仍是未来发展主旋律,但 目前通过增加屏幕尺寸、提高屏占 比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柔性折叠屏的推出,在屏幕尺寸增加的基础上仍保持较强的便携性,突破了 “大尺寸 +便携性 ”的瓶颈。因此,柔派、三星及华先后发布搭载柔性 OLED的折叠手机,相关产 品设计渐趋完善,亮点满满;小米、 OPPO、 VIVO均流出相关样机,有望于 2019年后期陆续发布产品,抢占市场。目前柔性折叠手机 价格 主要 因 生产 难度度 导致价格走高 ,随着柔性 OLE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及良率的提升,叠加下游终端厂商需求的增加,单位成本出现下降未来可期。 发展空间广阔,渗透率提升引来洗牌。 未来在 “5G+柔性 OLED”新的应用场景体验下, OLED有望朝着 2个方向发展: 1)丰富终端应用形态,进入家电、电子产品、汽车、医疗等领域; 2) 实现 屏幕向任意方向弯折及卷曲,即 “卷曲屏 ”。随着应用进一 步拓展, OLED渗透率 有望 持续提升, 带动 产业链迎来结构性机会 。 投资建议 : 关注具有技术与规模优势标的。 我们认为,柔性 OLED在手机终端上的出现仅仅只是柔性 OLED广泛应用的一个开始,随着柔性OLED的工艺成熟,将有望在多个场景实现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柔性OLED是一项具有前沿性的技术,涉及多个核心零部件与技术。对于柔性 OLED产业,我们认为可以关注在产业链上,生产关键零部件并掌握重要技术的规模化公司, 如:京东方 A( 000725) 、 精测电子( 300567)、长盈精密( 300115)等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产能不及预期,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变化等。 深度研究 行业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柔性 OLED 专题 2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目 录 1、 OLED 性能凸显,未来将成主流 . 3 2、技术、材料突破助力柔性 OLED,走向成熟未来可期 . 5 3、以智能手机应用为头筹,成本有望逐步降低 . 8 4、柔性 OLED 发展空间广阔,渗透率提升引来洗牌 .10 5、投资策略 . 11 5.1 OLED 产业链部分相关公司 .12 插图目录 图 1: OLED 结构图 . 3 图 2: OLED 发光过程 . 3 图 3: OLED 驱动方式对比 . 4 图 4:手机屏幕发展形态 . 5 图 5: PI 薄膜 . 5 图 6: CPI(经透明处理后的 PI 材料) . 5 图 7: ITO 导电层 . 6 图 8:纳米银线 . 6 图 9:纳米银线金属网格( Metal Mesh) . 6 图 10:封装技术 . 6 图 11:康宁可折叠柔性玻璃 . 6 图 12:华为折叠手机设计图 . 7 图 13: Mate X 铰链 . 7 图 14:三星 7.3 寸柔性 OLED 成本 .10 图 15:奥迪 OLED 车灯 .10 图 16:车载 HUD .10 图 17:医疗可穿戴设备 .10 图 18: OLED 出货 量 预测 . 11 图 19:柔性 OLED 产业链 .12 表格目录 表 1: LCD 与 OLED 的对比 . 4 表 2: OLED 驱 动方式的对比 . 4 表 3:苹果、三星、华为 2016-2018 旗舰机型屏幕参数 . 8 表 4:华为、三星、柔宇旗下可折叠手机参数 . 8 表 5: 重点公 司盈利预测 (2019/10/23).14 柔性 OLED 专题 3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1、 OLED 性能凸显,未来将成主流 终 端材料层为 OLED 发光关键材料。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继 CRT、 LCD 显示技术后又一重大技术突破,在结构上呈三文治 夹心状,终端材料层夹 于正、负电极材料层之 间,整体放置于基板材料 之 上 。其中,终端材料层包括发光层、 电子 /空穴注入以及传输层。 电池 向 OLED 施加电压,电流通过有机层从阴极流向阳极,阴极、阳极分别产生电子与空穴,两者在发光层相遇结合,电子填充 空 穴并释放能量,而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发光层中有机分子的类型。其中,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的作用在于增强电子和空穴 的传输、注入能力,从而提高发光性能。 图 1: OLED 结构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图 2: OLED 发光过程 资料来源: 互联网 公开信息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OLED 性能更胜一筹,未来取代 LCD 成主流。 OLED 带有电致自发光特性,不需要像 LCD一样装配背光模块,能够有效降低消耗的 功 率。同时, OLED 以有机材料代替晶片的结构使得屏幕较 LCD 更薄、更轻,为柔性显示 、元件集成提供技术基础。从显示效果来看,OLED 具备 180 度大视角、对比度高、色彩丰富等特点,成像质量较 LCD 高。从响应速度柔性 OLED 专题 4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来看, OLED 刷新速度几乎较 LCD 快 50 倍,在高速动态画面下仍能保持高 清晰度。整体来看, OLED 性能优于 LCD,未来大规模应用为大势 所 趋 ,据 IHS 预测 2019 年智能手机OLED 面板的渗 透率将超过 LCD,达到 50.7%, 2025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73%。 主流 OLED 以 AMOLED 为主。 按驱动方式分, OLED 可分为被动式驱动( PMOLED)、主动式驱动( AMOLED)。结构上, PMOLED 电极材料呈矩阵式分布,以扫描的方式点亮其中 的像素,瞬间高亮度发 光,所需驱动电压较大 。而 AMOLED 具 有 全层电极,利用独立的薄膜电晶体( TFT)控制每个像素,每个像素皆可以连续且独立 地 驱动发光,因此, AMOLED 功耗更小、发光元件寿命更长,适用于大尺寸和高分辨率的产品之上,目前被 广 泛用于智能手机、电视屏幕中。 图 3: OLED 驱动方式对比 资料来源: 互联网 公开信息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表 1: LCD 与 OLED 的对比 项目 TFT-LCD OLED 柔性显示 不可能 可能 透明显示 可能 可能,更易实现 响应速度 1ms 20s 视觉 170 180 色彩饱和度 60%-90% 110% 工作温度 -20°C-70°C -40°C-85°C 对比度 1500:01:00 200 万: 1 发光方式 被动发光(需背光) 固 态 自发光 厚薄 2mm <1.5mm 制造流程 复杂 简单 耐撞击 承受能力差 承受能力强 资料来源: 上市公司公告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表 2: OLED 驱动方式的对比 驱动方式 PMOLED AMOLED 特点 采取扫描的方式,瞬间 注入高电流,产生发光 ;面板外接驱动 IC 在 TFT 背板上形成 OLED 像素;使用 TFT 驱动电路对每个像素发光进行独立控制 显示性能 单色或彩色;小尺寸 彩色;中大尺寸 优点 结构简单,技术较低;生产成本低 低电压驱动 、 低功耗,寿命 长;适合中大尺寸、柔性 OLED 专题 5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2、 技术、材料突破助力柔性 OLED,走向成熟未来可期 从 屏幕的发展路径来看, 可以分为刚性屏(曲面屏)、柔性屏、以及未来发展的方 向 “ 卷曲 屏”。其中,曲面 OLED 在出厂前固定弯曲到一定的角度,后期在终端消费者手中无法做任何调整,实质上仍属于刚性屏的一种。真正的柔性折叠屏在出厂后仍可实现多次弯折,而柔性屏的实现主要依赖关键材料的柔韧性及可靠性,体现在屏幕基板、盖板、铰链等多个零部件之上,形成 3 个主要技术难 点 :( 1)柔性 屏幕 ; ( 2)封装技术; ( 3)铰链设计。 柔性技术突破,有机材 料 成关键。 柔性 OLED 不仅面临翻折的问题,同时也要保证在高频率的折叠后仍能保持原有状态,对材料的柔软性、可挠性有较高的要求。以手机屏幕为例,主要由基板、材料层、触控板、盖板组合而成。主流 LCD 的 基板 、盖板均采用玻璃材质,玻璃 硬度较大 , 与 柔性显示 存在矛盾 ,而 PI 材料因具备轻质、 柔软性好 、 能承受多次 弯折、耐高 温等特性, 目前 已代替 玻 璃 成 为柔性 OLED 基 材。 对于 盖板 材料的选择 , 除了 满足柔性折叠 之外 , 还需要 符合透明显示,由于 PI 材料呈黄色,需经透明处理生成 CPI 后,才能搭载在盖板上。 目前,相关 PI 技术被韩国科隆、 SKC 公司垄断,国内新纶科技 、苏州聚萃正携手积极布局。 高分辨率应用 缺点 不适合大尺寸、高分辨率应用;耗电量大,器件寿命短 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 应用领域 车载显示器、 MP3 显示屏、手机副屏 车载显示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 资料来源: 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图 4: 手机屏幕发展形态 刚 性 屏 曲面屏 柔性屏 卷面屏 资料来源:互联网 公开资料 ,东莞证券研究所 图 5: PI 薄膜 图 6: CPI(经透明处理后的 PI 材料) 柔性 OLED 专题 6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电极可折叠同等重要 。 小尺寸触控屏主要使用 氧化铟锡 ( ITO)作为触 控电极材料,但ITO 对柔性折叠的兼容性较差,多次折叠后容易造成阻抗值升高,导致出现低导电率、触控灵敏度下 降 情况 。目前,相关厂商已研制出利用 纳米银线、 金属网格材料代替 ITO,两种材料不仅满足柔软折叠要求,在 导电性能 、 透光性、 反应速度 上更具有优势 。 纳米银线 技术代表厂商有 Cambrios、诺菲纳米科技公司 ,欧菲科技 则 拥有金属网格技术储备 。 封装技术取得进一步进展。 屏 下元器件普遍对水汽、氧气较为敏感,一旦接触, 元器件寿命则会大打折扣,因此过去 LCD 普遍采用玻璃封装, 既能提 高密封性,又能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屏幕的作用。 但由于玻璃封装与柔性折叠存在矛盾, OLED 则 采取 TFE薄 膜的封装 技术, TFE 具备灵 活 、 轻 质的特点,满足柔性折叠的要求,能进一步减轻屏幕重量,但在隔 绝氧气、保护屏幕的效果上 较玻璃逊色。我们预计未来 TFE 薄膜技术的密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柔性玻璃或会成为封装技术另一个看点 , 据悉,康宁目前正研发 0.1mm 可折叠柔性玻璃,有望率先搭载在 新一代 iPhone 上 。 资料来源: 互联网公 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 所 资料来源: 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图 7: ITO 导电层 图 8: 纳米银线 图 9: 纳米银线 金属网格( Metal Mesh)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资料来 源:苏州诺菲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图 10: 封装技术 图 11: 康宁可折叠柔性玻璃 柔性 OLED 专题 7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机身尚不 具 备 柔性 技术,铰链成为 折叠 关键零件。 从目前华为流出的折叠手机专利图来看,铰链一方面连接着 分离的两块机身,一方面连接着柔性 OLED,因此,铰链的设计需要考虑两方面:( 1)铰链的最小翻折角度及折叠 后 整机的拟合程度,不仅能防止过度折叠带来的机械伤害,还直接影响到折叠后的整机厚度;( 2)多次折叠后的可靠性与 寿命,是实现屏幕半折叠、半平摊、不同翻折角度下操作稳定性的基础;同时,多次翻折的压力容易造成铰链的机械损耗,对折叠的流畅性、寿命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悉,华为近日发布的可折 叠手机 Mate X 搭 载自家耗时 3 年研发的 铰链 转 轴 ,里面包含 100多个零件。从目前的展示来看, Mate X 在铰链上设置了机械按钮,按下 按钮后折叠屏小幅弹出,我们预计铰链采用了多层的复合式设计,目前已实现无间隙的动态弯折,整机折叠厚度约为 11mm。目前,长盈精密 掌握相关技术。 相关技术步入改 进试验阶段,有 望进一 步 完 善走向成熟。 虽然柔性 OLED 材料、封装及铰链等相关技术已经取得重要性的突破,但我们认为目前 相关方案尚处于持续改进试验的阶段。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 OLED 主要采用磷光发光材料,其中 蓝色材料(最多约 14000 小时,折合约 19 个月)发光寿命较红色、绿色短( 46000 至 230000小时,折合 约 62-310 个月),容易导致闪屏现象;( 2)采用 CPI 作为盖板层,其硬度是否能够承受日常磨损、碰撞。目前华为公布的 Mate X 在柔性 OLED 屏幕之上放置高分子材料保护层 ,尚未清楚是否为 CPI 材料;( 3)铰链寿 命 及 良率尚不成熟,据悉,柔派折叠屏手机铰链的使用寿命约为 5-10 万次,大幅低于 OLED 屏 20万 次的折叠寿命;( 4)电池续航,目前已发布的折叠屏手机当中,华为 Mate X 电池容量最大,为 4500mAh,资料来源: 三星 SDI,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资料来源: The Verge, 东 莞 证券 研究所 图 12: 华为折叠手机设计图 图 13: Mate X 铰链 资料来源: LETSGODIGITAL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资料来源: 华为 公告 , 东莞证券 研究 所 柔性 OLED 专题 8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三星次之,柔派电池容量最小,不足 4000mAh,在 “大屏幕 +5G”的双重驱动下能否保持较长的续航时间仍 需进一步关注。当前,首批折叠屏手机已步入量产阶段,我们认为在市场预期及各大手机终端厂商的驱动下,柔性 OLED 上中游产业链将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成熟方案未来可期。 3、 以 智 能手机应用为头筹, 成本有望逐步降低 大 屏 显示成主流,柔性折叠破瓶颈。 我们统计了 Top3 手机厂商(包括苹果、三星、华为)近 3 年发布的 旗舰机型,认为屏幕发展呈现 2 个趋势:( 1)屏幕尺寸不断增大,2016 年 Top3 厂商旗舰机型的屏幕尺寸维持 在 6 英寸以下, 2018 年基本超过 6 英寸,Mate 20 接近 6.5 英寸;( 2)屏幕占前面板比例持续提高, 2016 年 Top3 厂商旗舰机型屏占比在 65%-78%的区间之内, 2018 年均提升至 80%以上, Mate 20 系列屏占比更接近90%。我们认为大屏手机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但目前 大屏幕的发展面临较大 的瓶颈,一方面,单纯 增 加 手机屏幕尺寸的可行性变低,尺寸增大将会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便携性、单手操作的舒适性;另一方面 ,屏幕占比的比例逐渐接近极限,通过屏占比的提高间接提升屏幕尺寸不可持续。因此,通过搭载柔性折叠屏,手机解 决 了大尺寸、便携性之间的矛盾,在屏幕尺寸增加的基础上仍保持较强的便携性,消费者可以轻松将大屏手机放入口袋,实 现 “大尺寸 +便携性 ”的突破。 头部厂商相继 发布折叠手机 , 国内厂商有望陆续跟进。 2018 年 11 月柔宇率先发布全球第一部柔性折叠手机,采取外翻的方式,但仍存在折叠状态下屏幕间隙较大的情况。 2019年 2 月份,头部厂商三星、华为分别发布旗下可折叠手机 Galaxy Fold、 Mate X,均已实现无间隙折叠且折叠厚度有所减少,亮点满满,相关设计已逐步完善,据产业链调研,三星、华为出货量分别规划在 70 万台、 20 万台左右。目前, 国内厂商小米、 OPPO、VIVO 均流出相关样机。据悉,小米将采用双折叠的方式; OPPO 折叠设计与华为 Mate X相似,采用鹰翼式折叠;我们预计相关厂商 有望于 2019 年后期陆续发 布产品,抢 占市场。 表 3: 苹果、三星、华为 2016-2018 旗舰机型屏幕参数 品牌 时间 旗舰型号 屏幕尺寸(英寸) 屏幕占比( %) 苹果 2016 年 iPhone 7, iPhone 7 Plus 4.7,5.5 65.71, 67.58 2017 年 iPhone 8, iPhone 8 Plus, iPhone X 4.7,5.5,5.8 65.81, 67.41, 82.84 2018 年 iPhone XR, iPhone XS, iPhone XS Max 6.1,5.8,6.5 80.02, 81.15, 85.14 三星 2016 年 S7 5.5 76.12 2017 年 S8, S8+ 5.8, 6.2 84.2, 83.33 2018 年 S9, S9+ 5.8, 6.2 84.15, 83.61 华为 2016 年 Mate 9 5.9 77.52 2017 年 Mate 10, Mate 10 Pro 5.9, 6 81.95, 80.88 2018 年 Mate 20, Mate 20 Pro 6.53, 6.39 88.07, 87.87 资料来源: 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表 4: 华为、三星、柔宇旗下可折叠手机参数 柔性 OLED 专题 9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受益技术成熟、需求扩大,成本有望逐渐 降低。 目前柔性折叠手机公布的价格基本在 1万元以上,价格较一般手机定价高。从供给端来看,定价走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成本,就柔性 OLED 面板来看,据 DSCC 表示,目前三星 7.3 寸柔性 OLED 面板生产成本接近180 美元,而 iPhone XS Max 屏幕仅为 120 美元。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出,虽然相关技术已经 突破,但尚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阶段。从需求端来看, 2019 年为开启柔性 OLED应用元年,各大手机厂商加快布局折叠手机领域,市场普遍对柔性手机持开放的态度。基于以上两方面的驱动,我们认为,随着柔性 OLED 技术的进一步 成熟及良率的提升,叠加需求端的增加,单位 成本出现下降未来可期。 厂商 华为 三星 柔宇 型号 Mate X Galaxy Fold 柔派 实物图 显示器 主屏: 8 英寸 AMOLED 主屏: 7.3 英寸 AMOLED 主屏: 7.8 英寸 AMOLED 副屏: 6.6 英寸、 6.38 英寸 AMOLED 副屏: 4.6 英寸超级 AMOLED 副屏: 4.3 英寸 AMOLED、 翻折方式 外翻 内翻 外翻 厚度 折叠状态: 11mm 折叠状态: 17mm 折叠状态:不详 展 开状态: 5.4mm 展开状态: 6.9mm 展开状态: 7.6mm 摄像头 后置 3 摄 共 6 摄 后置 2 摄 折叠状态:正面 1 颗,背面 3 颗 展开状态:正面 2 颗 处理器 麒麟 980 高通骁龙 855 高通骁龙 855 储存 8GB RAM 12GB RAM 6/8GB RAM 512GB ROM 512GB ROM 128/256/512GB ROM 电池 容量: 4500mAh 容量: 4380mAh 容量: 3970mAh 支持快充 支持快充和无线充电 支持柔充充电技 术 资料来源: 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柔性 OLED 专题 10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图 14: 三星 7.3 寸柔性 OLED 成本 资料来源: DSCC, 东莞证券 研究所 4、 柔性 OLED 发展空间 广阔,渗透率提升引来洗 牌 OLED 应用进一步拓展,卷曲屏为最终形态。 各大厂商正加紧 对 OLED 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未来在 “5G+柔性 OLED”新的应用场景体验下, OLED 有望进一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目前技术下,柔性屏以终端应用为主,除了能应用在传统的家电、电子产品之外,更有望进入以下 2 个领 域:( 1)汽车。推出 OLED 可挠车灯;全 面放弃物理按键,将柔性屏嵌入挡风玻璃上,相关功能操作通过挡风玻璃完成。( 2)医疗可穿戴设备。针对皮肤、毛发、心脏等多个重要部位,利用 OLED 的柔软性贴合不同部位的轮廓,实时对病 患进行医疗监控、辅助治 疗。另一方 面,我们认为在经历刚性屏到柔性屏的突破后,未来屏幕 形态或会朝着 “卷面 ”进一步发展,即可向任意方向弯折及卷曲。 图 15: 奥迪 OLED 车灯 图 16: 车载 HUD 图 17: 医疗可穿戴设备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 东莞证券 研究所 OLED 渗透率有望持续提 升,相关厂商迎来 结构性机会 。 据 IHS 预计, 2019 年全球 OLED出货量大约 7 亿块, 2025 年有望接近 10 亿块;其中, 超过 70%的 OLED 将应用在智能手机之上。 同时,我们在上文曾指出,据 IHS 预测 2019 年智能手机 OLED 面板的渗透率将超过 LCD,达到 50.7%, 2025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73%。面 对 OLED 持续下渗的趋势,产业链 上游、中 游 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 其中,产业链上游主要为 材料、设备、组装制造 , 相关材料及设备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 国内公司多负责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体、粗单体的制作,未来进口材料国产化空间广阔 , 相关厂商有望受益 。产业链中 游为面板制造,国内厂商以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为主,相 关技术已接近领先水平, 目前 厂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行业柔性OLED专题:乘OLED趋势东风,实现显示技术新变革.pdf)为本站会员(电脑达人)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