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幼小衔接行业调研白皮书.pdf
中国幼小 衔接行业白皮书艾瑞咨询、卓越巧问教育、亚洲幼教年会联合发布2019年2©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摘要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超七成家长对报读幼小衔接持认可态度,读过幼小衔接的家长 最认可的效果是帮助孩子更好的过渡,最大的收获是学习能力的提升 。课程报读率逐年升高,新一线城市的报读率最高。目前幼小衔接市场宣传以知识培训这一刚需为主,但家长的需求更多在于从心理、态度上帮助孩子过渡,部分家长因为担心过多过早学习知识而放弃报读幼小衔接课程。 需求和市场存在较大缺口 ,家长亟需更多从孩子情况出发而设计的、培养综合能力的专业幼小衔接课程。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孩子教育成为家庭重中之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学前就开始关注。近两年国家出生人口数减少,教育行业近几年依然享有人口基数增长的红利,未来 将由人口数量增长转为消费升级的红利 ,优质教育培训机构将获利。在幼升小阶段中,家长最关注 学习能力、自信心、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关键是学习习惯、专注力和学习兴趣。幼升小存在六大断层,同时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兴趣的重要阶段, 69.1%的国内幼儿园大班 -一年级家长对幼升小阶段感到焦虑。家长面临孩子专注力弱、独立性不够等问题,同时升小学后需要从玩中学向专科学习转变,孩子面临较大挑战。SMS3发展背景:幼小衔接阶段受重视 1用户洞察:重点关注能力养成 2发展趋势:沿专业化道路前行 34©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幼小衔接定义帮助孩子完成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身份过渡 , 并解决角色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来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幼升小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 幼小衔接 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加顺利的适应由生成性学习到预设性学习的转变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老师角色变化 原有的习惯不能适应 ( 生活 、 学习 、 睡眠 、 卫生等 )出现的问题对学习等有压力 , 甚至厌学等注意力无法集中解决方法 /途径孩子自己适应家长摸索解决培养目标任务意识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以及执行规则的能力通过幼小衔接机构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能力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理解力注意力学习环境变化学习方式变化行为规范变化小伙伴变化家长期望变化幼小衔接培养目标5©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幼小衔接非常关键尊重儿童心理发展 避开幼升小“心理坡度 ” 窘境来源:网络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幼小衔接教育必要性离开扮演“第二母亲”角色幼儿园教师,需要与新的小学教师建立关系关系人的断层从“自由游戏”、“发现学习”、“探索学习”切换到分科、系统式学习学习方式的断层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依赖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可塑性强。真正意义上的“赢在起跑线”实际上是“赢在习惯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幼升小阶段正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良机”好习惯,早养成从 “ 玩 ” 的状态转换到开始学习的状态的过程中,通过幼小衔接有效地给孩子一个过渡阶段,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不至于在突然的转变中产生厌学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升小六大断层抓住关键期赢在起跑线幼儿教育主张尊重天性、释放天性,小学阶段有了更多规范和要求行为规范的断层周遭人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认知自己,融入集体社会结构的断层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大幅度上升期望水平的断层由时间灵活、场景多样的动态学习环境切换到时间固定、场地单一的静态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升小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孩子面临环境差异的冲击,很可能出现自信心降低等心理上的挫败感,通过幼小衔接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让孩子充分发挥潜能让孩子自信入校6©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我是感觉他力不从心的,他是想做好这件事,但是他肌肉上,身体上各方面的不能使他完成这个事情嘛。比如说专注力,他想认真听, 但到了一定点,他就自己分神了。学钢琴的时候,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沟通过,所以老师大概上了 20-25分钟会停一下,给他玩一下,然后再回来再练习。 ”“上网课, 他好像又不集中上, 可能他看了一个小时就说我看完了,其实他快进了,看了一个小时之后,就快进到最后,就跟我说看完了。 他不自觉 。但是我周末要带两个就比较 辛苦 。”入学准备不充分 对孩子和家长都是挑战上小学后孩子适应困难,家长疲于应对来源:幼升小家长深访, 2019年 9月执行。1、学科学习跟不上2、识字量少、写字困难 3、专注力不够4、作业拖沓“ 有 大半年时间 ,我请假在家,每天 花 2-3小时时间 陪他学习,那段时间有点崩溃,因为有时候想打想骂。”“学 拼音 的话,教他 b(拼音),他还是发出的 p。语感是需要一个时间,他如果当时提前学的拼音,后面就学的好一些。 ”“那时候写字什么的都没学,学第一天要写名字,他不会写,因为我们提前没教嘛。”“感觉他手握没发育好,是能力问题。可能提前也没怎么锻炼让他抓笔去写,所以发现他学写笔画要花很多时间,可能人家半个小时写完了,他要花一两个小时去写。 ”“因为认字影响他读题,测验的话,要听老师读,这个题他才能做 ,比如你有时候分神,老师说(的时候)错过了这个题,你就不会做了。因为你不会认字嘛,所以一开始对他,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让他)读书认字。 ”“很少的作业,他一直在拖拉。他可能在玩电话手表,有时候我看他在里面 写了 10分钟(作业)就玩电话手表 ,可能跟同学在聊微信,后来我们把手表收了, 他做 10分钟就玩一下铅笔 ,所以变成我一直要在旁边看着他,但是我又不能拿手机,我一拿手机,他就说我要做作业,你却看手机。 所以我就在那边坐着,一直看着他 ,比较辛苦,什么事情都不能干。 ”“ 英语口语 学的也慢一些,其他小朋友有上迪士尼英语,或其他机构,口语方面没有问题了。一开始, 26个字母还没学,他一开始就要学那个句子,他会很吃力,因为他也没有一个过渡,一开始就直接来句子。”幼儿园升小学后的适应难题7©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国际:多方合力 保障幼小衔接推行家长、政府和学校三方合力,共同完成幼小衔接教育来源:网络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美国理念学前教育是整个人生中投资最少收益最大的教育阶段政策 2000 年目标 : 美国教育法 要求“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提出政府应拨款用以促进幼小衔接措施幼小师资合流培训和幼小证照合一幼教老师与小学教师合作,制定一份衔接计划要求家长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所做的充分准备幼儿园基本上设在小学校园内,形成了美国特有的 K-2学制法国理念母育学校(幼儿园)与小学融为一体政策法国教育指导法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教育包括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基础学习包括母育学校大班和小学前两个年级,为深入教育 ,包括小学最后三个年级的儿童措施母育学校(幼儿园)附设于小学中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日本理念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待幼小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携手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2000年文部省 幼儿园指导要领 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出重大调整,使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衔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 在 2004年建议政府实施“幼小一贯 教育学校”计划措施采取教师深度合作方式和团队教学的形式,让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互换工作一段时间,促进二者沟通交流部分海外国家幼小衔接教育措施8©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国内:促进幼小协同 实现双向衔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素质准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根据官方解读,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第一个要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从小学的角度,应该给孩子入学留出一定的过渡期,在孩子入学之初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在教学的进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能够更好地顺应学龄前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降低学习的坡度和难度,帮助孩子很好地度过这样一个过渡期。从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做好的双向准备,实现科学协同。“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应该学会能够很好地倾听 理解别人的话 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好地和别人合作,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注意力和坚持性。在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上,也要为入小学做准备。有的家长认为提前学了小学的东西就是做准备了,那都不是根本性的准备。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我们的幼儿园根据孩子身心发展水平逐步地为孩子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做好科学的准备,而不是拔苗助长的准备。”-2018年教育部官方解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幼小协同,双向衔接2019年 5月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 关于开展 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 ,确定宣传主题为“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促进 幼小协同,双向衔接 。鼓励 小学参与支持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中国幼升小相关政策2018年 11月 ,发布第一个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 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 。”2006年 ,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决定在 2010年前取消全市小学附设学前班。随后,全国逐步取消学前班2011年 ,教育部发布 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要求小学零起点教学禁止幼儿园超前教学2006年 2011年 2018年 2019年9©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日本需求:孩子教育成为家庭重中之重家长的教育投入意愿强 提前锁定未来的优质教育资源8090一代受益于教育,作为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消费能力的提升也让家长们有更强的实力进行教育投入。同时,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 2017年,普通高中录取率为 57.3%,本科录取率为 52.5%。家长教育竞争提前到学前阶段,希望早点给孩子启蒙,不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在未来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美国德国40.0%43.5%49.9%中国 29.4%57.3%98.0%100%52.5%高升本初升高小升初幼升小2017年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到本科各阶段升学率2017年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大学本科或同等级别高等教育毛录取率来源:国家统计局。来源:国家统计局;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PA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Statistisches Bundesamt.de。注释: 1:“幼”指幼儿园; 2:“小”指普通小学; 3.“初”指普通初中; 4.“高”指普通高中 ;5.“本”指普通本科; 6.升学率指后一个学段的招生数 /前一个学段的毕业人数。注释:毛录取率指本科或其他国家同等级别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占适龄人数的比例。10©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 ©2019.10 iResearch Inc. iresearch市场基数庞大 对教育质量提出新要求教育行业继续受益人口增长红利 未来将转为消费升级的红利幼小衔接阶段的规模较大, 2018年小学招生人数为 1867.3万人,未来 2-3年幼小衔接行业将继续受益于人口增长红利。但近两年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出现下降,教育行业未来的红利将由人口数量增长的红利,转为消费升级的红利。来源:国际统计局公开数据以及各级政府公开数据;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 来源:国际统计局公开数据以及各级政府公开数据;艾瑞咨询研究院整理及绘制。2009-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及增长率2014-2018年幼小衔接目标市场规模 -全国普通小学招生规模1658.41729.0 1752.5 1766.61867.3-2.2%4.3%1.4% 0.8%5.7%-0.4-0.3-0.2-0.100.11500.01700.01900.02100.02300.025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普通小学招生数(万人) 增长率( %)1587 1588 1604 1635 16401687 16551786 17231523-1.1% 0.1% 1.0% 1.9% 0.3% 2.9% -1.9%7.9%-3.5%-11.6%-0.6-0.5-0.4-0.3-0.2-0.100.10.2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出生人口数量(万人) 增长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