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探析.pdf

  • 资源ID:94611       资源大小:567.8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探析.pdf

1 农银国际政策透视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探析 农银国际研究部 姚少华 欧宇恒 2019 年 5 月 21 日 2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的宏观视角 . 3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机遇 . 7 大湾区金融概况 . 8 区域金融布局清晰定位,城市间优势互补 . 8 带动产融结合,建立特色金 融 . 8 金融科技 服务新兴产业群,未来金融业发展大势所趋 . 9 跨境金融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及规模 . 10 大湾区发展有利跨 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 10 香港引领湾区跨境贸易,稳坐离岸人民币中心战略性地位 . 11 可参考上海自贸区提供金融改革开放经验 . 11 融资租赁 配合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多元金融机遇 . 11 融资租赁市场概况 . 11 定位助力大湾区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的发展 . 12 大湾区已具备融资租赁基础配套 . 12 绿色金融 - 战略发展,空间巨大 . 14 经营策略 . 15 紧贴监管合规发展 . 15 优化境内外协同效应 . 16 专门人才的招聘与保留 . 16 权益披露 . 17 3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探析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的宏观视角 湾区是指环海城镇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港湾及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则称为 “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通常依托世界级港口,并背靠广阔腹地而发展。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东京湾区便是先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崛起的重要湾区,成为国际三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 9 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位处珠江三角洲,经济规模及人口庞大,是内地最早推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也是内地三大重要经济带及城市群之一。表 1 对粤港澳大湾区内 11 个城市截至 2018 年年底的基本社会经济数据进行了展示。 表 1:粤港澳大湾区内 11 个城市的基本社会经济数据 城市 2018 年常住人口(万) 2018 年常住人口增速( %) 面积(平方公里) 2018 年GDP(亿人民币 ) 2018 年GDP 实际增速 (%) 2018 年人均 GDP(人民币 /每人 ) 2018 年土地产值 (亿人民币 每平方公里 ) 深圳 1,303 4.0 1,997 24,222 7.6 185,894 12.13 广州 1,490 2.8 7,434 22,859 6.2 153,416 3.07 佛山 791 3.3 3,798 9,936 6.3 125,613 2.62 肇庆 415 0.7 14,891 2,202 6.6 53,060 0.15 东莞 839 0.6 2,465 8,279 7.4 98,677 3.36 惠州 483 1.0 11,599 4,103 6.0 84,948 0.35 珠海 189 6.8 1,732 2,915 8.0 154,233 1.68 中山 331 1.5 1,784 3,633 5.9 109,758 2.04 江门 460 0.9 9,505 2,900 7.8 63,043 0.31 香港 748 0.9 1,106 24,220 3.0 323,797 21.90 澳门 67 3.1 31 3,609 4.7 538,657 116.42 总共 7,111 2.2 56,342 108,878 NA 153,112 1.93 来源 : 各城市统计公报和统计数据 注释: 在此表中 香港及澳门经济数据统一使用人民币计算,所使用的汇率为港币兑人民币 0.8512,澳门元兑人民币 0.8197 从人口、土地面积、经济规模以及人均 GDP 等指标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区内的 11 个城市差异显着。按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可分为 3 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其 GDP 总量或人均GDP 已处于较高水平;第二梯队包括佛山和东莞,各自的 GDP 总量均超过 8.0万亿人民币;第三梯队的五个城市,各自的 GDP 总量处于 2.2 万亿人民币至 4.1万亿人民币之间。从产业结构来看, 表 2 显示 港澳的服务业高度发达, 2018 年服务业占 GDP 比重均超过 90%。珠三角的 9 个城市中, 2018 年广州的服务业比重最高,达 71.8%,其次是深圳 (58.8%)、东莞 (51.1%),余下 6 市的产业则是工业比重高于服务业。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区内的 11 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所以未来各个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经济互补性将较强。 4 表 2:粤港澳大湾区内 11 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 城市 2018 年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 深圳 58.8 广州 71.8 佛山 42.0 肇庆 49.0 东莞 51.1 惠州 43.0 珠海 49.1 中山 49.3 江门 44.5 香港 93.1 澳门 94.9 来源 : 各城市统计公报和统计数据 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需求和实力,以 全国 5.07%的人口创造全国 11.73%的经济总量。如果仅以核心区来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的深港两大城市是全国人口密度、资金密度、国际专利密度最大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创新能力基础扎实。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中国其他四大主要城市群所没有的、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 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仅可以给大湾区其它城市带来大市场的规模效应,还可以利用其先进的市场经济运作与管理,给大湾区其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由于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未来可以预期国家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大湾区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上或进一步加快。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是首要任务和最大引擎,以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为代表的金融新模式及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金融新业态,将是区内金融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科技产业也将带动企业融资、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等传统金融进一步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提供更大商机。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香港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俗,香港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 2017 年亚洲大 学排行榜,香港有六所高等院校在亚洲大学前 50 名内。香港高校的绝大部分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不少毕业于世界名校。因此,香港完全有能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科技研发中心。目前中美贸易 摩擦 暴露国家在某些核心技术上仍依赖欧美发达国家,中国需要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香港高校及科技界可结合中国制造 2025 计划,研究某些国家所需的核心技术,助力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经济发展。 从表 3 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规模及占地面积均远超世界三大湾区。物流运输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亦非常明显,单计深圳、香港和广州的港口货柜吞吐量,已 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三倍以上,机场旅客的输送量亦高于纽约等三大湾区。从经济规模看,粤港澳大湾区的 GDP 高于旧金山湾区,紧随纽约湾区及东京湾区之后。但从人均 GDP 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仍远低于其他三大湾区,当中与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旧金山湾区的差距尤甚,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不少产业仍是劳力密集 型或低价值产业为主 ,处于价值链较低端位置 或低附加值区域 。从产业结构看,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 GDP 主要由第三产业构成,比重均在 80%以上,第一产业接近于零。其中纽约湾区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最大,达 89.4%。粤港 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最低,为 62.2%。在5 金融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香港在 2018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紧随纽约湾区的纽约之后。此外,香港自 2004 年成为第一个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离岸市场后,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资金池,全球约七成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经香港处理。 对照世界其它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顶级湾区。其拥有的占地面积、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增速、港口吞吐量和机场通航量均超过现有世界三大湾区。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均 GDP、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上其它三大湾区尚有不小差距 ,但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展潜力不俗。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级湾区的重要特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聚集大量科技企业。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大力推动创新科技与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估计,到 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的 GDP 将基本追平东京湾区,到 2030 年,粤港澳大湾区的 GDP 将达 4.6 万亿美元,超过东京湾区 (3.2 万亿美元 )、纽约湾区 (2.2 万亿美元 )及旧金山湾区( 2.2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 GDP总量第一的湾区。 6 表 3:世界主要湾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纽约湾区 旧金山湾区 行政区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 ) 5.6 3.69 2.15 1.79 人口 (万人 ) 7111 4407 2032 776 近五年新增常住人口 (万人 ) 706 59 42 40 人口密度(人 /平方公里) 1269 1195 946 434 GDP (万亿美元 ) 1.64 1.99 1.72 0.84 人均 GDP (万美元 ) 2.31 4.52 8.45 10.77 土地产值(万美元 /平方公里) 2930 5396 7998 4671 集装箱吞吐量 (万个标准货柜单位 ) 7650 807 671 242 机场旅客量 (亿人次 ) 2.02 1.26 1.32 0.81 第三产业比重 62.2% 82.3% 89.4% 82.8% 世界 500强数量 20 38 19 12 世界百强大学数量( QS排名) 5 2 4 2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2018排名 香港 (3) 深圳 (12) 广州 (19) 东京 (6) 纽约 (1) 旧金山 (14) 特点 内地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拥有庞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是中国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 由人工规划而成的湾区,聚集了全日本 1/3人口,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由于大批全球500强企业总部设于此地,故又被称为 “产业湾区 ”。 定位为 “金融湾区 ”,是全球金融的核心中枢,汇集众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及外贸机构,全美最大的 500家公司中 1/3以上的总部均设于此。 定位为 “科技湾区 ”,是全球高科技研发中心,硅谷的所在地,并拥有全美第二多的全球500强企业。 来源 : 各国 政府统计年鉴,互联网资料 备注: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更新至 2018 年,其余三大湾区的数据更新至 2017 年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有巨大的潜力 ,但在推进的过程面对不少挑战。世界其它三大主要湾区经济都有 “单核 “的特征,例如纽约湾区以纽约市为中心,东京湾区则以东京都为中心,至于旧金山湾区则主要以旧金山为中心。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则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中心城市,如何整合各市在大湾区内协同发展避免 “龙头之争 “,将是重要课题。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样性制度环境,不仅有 “一国两制 ”方针下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还有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广东自贸区的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片区。三地在企业准入门槛、专业资格认证、税务安排、社会保险、国民待遇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异,需在将来大湾区建设中克服。 就金融领域而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我国参与和引领金融全球化7 的战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成为促进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金融发动机,为我国建设世界金融强国、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作出更大的贡献。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我国实现与国际高标准金融运行规则相衔接的内在 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国际化程度高,具备率先对接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坚实基础和条件,可以为我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实现与国际金融运行的通行规则相衔接提供理想的试验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推动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发挥港澳地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金融服务业对港澳地区开放先行先试,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香港、澳门深度融入国家金融发展大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客观需要。依托大湾区开展跨境人民 币业务创新, 比如跨境人民币 双向贷款 及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 , 有助于推动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有序连通,形成人民币 “走出去 ”和 “流回来 ”更加畅通的流动机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约七千万人口,本地生产总值超过 1.6 万亿美元。按照目前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估算,预计踏入 2030年,大湾区人口将达最少八千万,GDP 亦会攀升至 4.6 万亿美元或以上,只落后于全球主要 几大 发达国家。这意味着 未来数年 大湾区 的金融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 截至 2017 年底,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 7 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 4.7 万亿美元。按照大湾区GDP 增长的规模估算,到 2030 年,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 合计及银行存款总额将增长约 3 倍,分别达到约 21.3 万亿美元 及 14.3 万亿美元,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 我们可以预计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行业将加快互联互通,赢得更快跨越发展。证券业有望从直接融资发展和资本市场国际化中 获取发展空间 。银行业有望受益于基建与产业升级催生的旺盛融资需求和金融创新 。保险业亦预计推进大湾区内互通互联,加速推动产品创新。 当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也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机制障碍, 虽然有“一国两制 ”的政治制度优势,但 最大的挑战在于 “三种货币、三种金融体制 ”的特殊条件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可能存在一定的试错成本 。目前广东与港澳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 主要以美元结算,比例高达六成多 ,人民币结算所占的比例 仍偏低,不足三成 。这不利于 进出口商 锁定交易成本,同时汇兑成本和汇率波动风险 较高 。此外,金融管理 的行政权力 主要集中在中央 层面 ,而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需要发挥粤港澳三地的积极性和协同作用,在区域层面上率先进行开放试点,以局部改革开放为全局改革开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为此, 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全球视野和全国大局着眼,找准大湾区金融合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通盘考虑,才能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整体推进,构建更紧密的金融合作长效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机遇 距离 2017年初 “粤港澳大湾区 ”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两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在 2019年 2 月 18 日正式落地。纲要从区域布局、产业定位等角度明确了粤港澳三地未来发展的方向,毫无疑问,金融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大湾区融合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一环,有着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各湾区城市打造特色型经济的目标、为大湾区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稳定资金支持的重任,因此也是贯穿纲要始末的重要部分。 8 纲要中所涉及的金融业务,主要涉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板块发展的安排,比如“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作用,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以及在澳门打造中葡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 ”。明显地,纲要充份考虑湾区城市的固有优势并加以利用,例如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澳葡之间的历史背景。现时除澳门外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或者通用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葡萄牙、巴西、安哥 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等。要打开这些市场,凭籍澳门的葡语优势无疑可事半功倍。此外,大湾区发展涉及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推进和金融机构跨境业务发展;支持打造绿色金融中心、科技金融试点、支持发展航运租赁等多方面的机遇,同是亦强调发展特色金融业的方向。 大湾区金融概况 总体来看,截至 2017年,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 7 万亿美元,银行存款总额高达 4.7 万亿美元。而根据全球金融中心 GFCI在 2018年 9 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香港更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之中稳占第 3位,仅次于纽约及伦敦。上海与北京的排名分别在第 5位及第 8位,而同处大湾区的深圳和广州则排名在第 12位和第 19位,名次较上期提升 6位和 9位。仅在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跨境资金流动量约为 4.6万亿元人民币。此外,截至 2018年 6月末,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约为 23.1万亿元,占全国约9%。 区域金融布局清晰定位,城市间优势互补 分地区看,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体系已有其特色,既有强大的制造业发展优势,也有以深圳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具备香港、澳门两大先进的服务业中心,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及发展特征,纲要对于各地的金融功能定位明显各有不同,让城市间的优势可以互补不足,就金融业看, 4大核心引擎将包括香港、澳门、广州及深圳。 首先,香港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枢纽的地位,推动金融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澳门的定位在于建立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以促进经济多元发展。广州目标充 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等功能。而深圳则主要继续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 带动产融结合,建立特色金融 为了支持区内经济发展,金融业在大湾区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除了产业整合催生的以信贷为主的传统资金融通需求,纲要对金融发展的规划强调特色金融,其中明确包括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支持澳门发展 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支持珠海等市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9 而我们将对其中几个领域加以分析,当中包括科技金融、跨境金融、融资租赁以及绿色金融。 金融科技 服务新兴产业群,未来金融业发展大势所趋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亦正在高速转型中,可以肯定的是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业 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无论从经营者的销售效率、成本控制以至风险监控等层面,以及客户群的行为模式上的转变,单单依靠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金融业对于金融科技的资源投放实在是刻不容缓,可以预期未来在金融科技落于人后的金融业参与者势将在竞争中面临市占率被蚕食的命运。以商业银行为例,大部份银行在最近的业绩发布中一再强调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及在过去将年不断增加资源投放,为的正是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在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有关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 “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 ”,并指出深圳要 建设金融科技试点,加快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深圳正成为金融科技布局中的核心区域。从业务发展现状来看,浙大 AIF司南研究室的 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显示,深圳市已经成为 7大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之一,而以全国来说,深圳、香港、广州则分别排名全国 4、 5、6位。因此,如果综合来看,大湾区的总排名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具体来说,根据浙大 AIF司南研究室 2018中国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数据,深圳的金融科技领先程度可以体现在几方面 :产业方面:深圳市互联网银行 /保险产业居全国第一,传统金融科技化全国第一,其中互 联网银行累计放贷量行业占比 63.86%,居全国第一,其中微众银行占半壁江山;深圳市微信和支付宝城市服务位居全国第三方支付场景广度第一,服务涵盖了政务、医疗、交通、住房等;体验方面:深圳市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 86%,居全国第二; 生态方面:深圳拥有以华为、腾讯等为代表的 ICT 企业,聚集超 80家上市信息科技公司。 表 4: 2018 中国金融科技中心指数排名 来源 : 浙大 AIF 司南研究室 10 目前金融科技生态地图大致可分为互联网金融巨头、银行系金融 科技公司、支付、征信等类别。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中,商业银行将金融科技定位为经营模式转型和服务升级的主要引擎之一。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1)将金融科技上升到战略层面,集中力量推进金融科技建设,升级 IT 体系,打造大数据平台、云服务平台等; 2)推进物理渠道端转型,重视智能柜台机等新型机器的应用及网点转型升级,提升线上业务能力; 3)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战略合作,在客群、平台和技术等领域达致双赢合作。 随着香港金融科技生态的逐步完善,其在内地金融企业走向世界过程中发挥的枢纽作用亦变得更为重要。得益于 香港的融资优势,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视香港为最佳的融资场所。根据环球管理咨询公司 Accenture数据显示, 2016年亚太地区前十大金融科技投资项目均在内地和香港,投资总额增长逾两倍至超过 100亿美元,相关交易为 55宗,占亚太地区金融科技投资的 90%。由此可见,大湾区当前有一个较好的应用场景,而未来结合广深地区科创金融的发展与香港丰富的金融业态,相信大湾区金融科技可稳占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并拥有较好的成长空间。因此,银行有必需要加快金融科技项目的培育和落地。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步形成科创企业集聚,在 数字货币研究、监管科技、量化投资平台、网络安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已经开始成熟,金融机构要把握湾区建设的机遇,加紧银政、银企的创新合作模式,抢占金融服务的先机,同时对于银行在粤港澳地区的大数据基础进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结合湾区生态人文建设,从提高大湾区生活便捷性角度出发,在医疗、交通、社区、校园等城市服务领域,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加快推进金融科技项目落地。 跨境金融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及规模 大湾区发展有利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 “扩大人民币跨境适用范围、拓展离岸账户功能、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途径,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 ”。明显地,这既是大湾区内金融需求与其独特差异化所在,亦是借着大湾区的发展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会。现时,粤港澳资金流动相较国内其他地区容易,企业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跨境服务贸易、经常转移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渠道进出资金,同时深港通、基金互认、 QFII、QDII、债券通、点心债、熊猫债等证券业务也同步做大,为境外流通的人民币规模建立基础。 自 2009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全国人民币跨境 贸易结算规模由 2010年的 4105亿元大幅增长至 2015年超过 7万亿元,即使在2016-17年间受汇率影响而有所回落,总体规模仍保持在高位。 2017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量整体为 4.36万亿元,其中广东地区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到近 2万亿的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约 45%,居各省市首位。未来随着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政策的进一步放松,金融业的跨境业务将直接受益。

注意事项

本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展探析.pdf)为本站会员(液体钙)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