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中国-加拿大货物和服务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doc
1 中国 加拿大货物和服务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 2018 年 8 月 29 日 2 目录 一、概述 . 4 (一)研究背景 . 4 (二)研究范围 . 4 (三)研究方法 . 5 二、东向贸 易 . 6 (一)统计方法及概念定义性差异(已知及可量化部分) . 6 (二)直接贸易差异 . 7 (三)间接贸易差异 . 7 (四)东向贸易统计差异调整结果 . 9 三、西向贸易 . 10 (一)统计方法及概念定义性差异(已知和可量化部分) . 11 (二)西向贸易统计差异调整结果 . 12 四、其他差异 . 13 (一)商品分类差异 . 13 (二)汇率因素 . 13 五、结论 . 13 A. 服务贸易研究 . 16 一、分类、概念和定义 . 17 二、中国的数据源和方法 . 20 三、加拿大的数据来源与方法 . 21 四、中加数据来源比对 优势与局限 . 22 五、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 23 六、加拿大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 24 七、双边贸易比较 . 25 八、其他国家对华服务贸易统计 . 26 九、运输服务中的不对称性 . 28 十、旅行服务非对称性 . 29 十一、结论 . 33 附录 项目介绍 3 在 2016 年 1 月召开的第 26 届中国 加拿大经贸联委上, 加方提出希望在联委会机制下就两国货物 贸易统计差异开 展联合研究。为进一步解释和量化双方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深入探究双边贸易统计差异的成因, 2016 年 8 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中国 加拿大贸易统计比较联合工作组,作 为联委会下一个合作磋商机制,对贸易统计差异问题共同进行核对研究并互换意见。中方成员单位为商务部,后又增加 了海关总署,加方成员单位包括外交、贸易和发展部、加拿大统计局。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加拿大统计局和中国商务部开展了 2014 年至 2016 年的货物和服务数据的交换和研究工作。在学习和商讨过程中,双方发现了很多数据有不同处。 经过认 真讨论后,双方发现了很多可以解释的原因。 这个报告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货物贸易的研究结果,第二 部分是关于服务贸易的数据研究。具体的研究细节包括概念, 定义,数据来源,统计方法,数据发表频率和其他各种不同 点。 4 A. 货物贸易研究一、概述 (一)研究背景 自 2001 以来,中加双边贸易显著增长,贸易统计差异也随之扩大。据中方统计, 2001-2016 年间,双边贸易额从 73.7 亿美元增至 456.7 亿美元,对加贸易从 6.8 亿美元逆差增至 90.1 亿美元顺差;据加方统计,双边贸易额从 109.6 亿美元增至 644.1 亿美元,对华逆差从 54.7 亿美元增至 327.6 亿美元。 (二)研究范围 该项研究的目的,旨在找出两国官方数据产生统计差异 的原因,促进数据使用者对双边贸易统计差异成因形成共识。这些差异可能来自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概念性和方法 论差异。工作小组研究的重点是识别并量化双边统计差异的 主要原因,并阐述对各自数据核对工作中所采用的调整方法。 数据核对工作中所进行的调整,既不意味着任何一方的贸易 统计制度有误,也不表示要对任何一方公布的官方数据进行 修订或更正。 研究核对范围是 2014-2016 年数据,重点就 2016 年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包括:商品协调制度编码、起运地 /运抵 地、运输方式、贸易方式 ( 再出口、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 、 贸易计价方式、数量、金额 , 和运输时滞等信息。 5 (三)研究方法 一些已知和可量化因素导致中加双边货物贸易统计差异。尽管中加两国都遵循联合国货物贸易统计制度,但并不 意味着相互的进口和出口数据能够吻合,计价方式、伙伴国 属性等因素均会经常导致双边统计差异。例如,中国进口采 用到岸价格 ( CIF) 计价,其中包括保险费和运输费,但加 拿大出口统计采用离岸 价格( FOB)计价,不包括以上两项费用。因此,中国进口额理论上要高于加拿大出口额。 转口贸易,特别是途径香港和美国的转运,对双边数据的比对影响可以量化。中加两国均将原产地作为进口统计依据,把出口所知目的地作为出口统计依据。在中加之间途径香港的贸易中,出口时所知目的地通常被报作是香港,然而当货物最终进口至中国或加拿大时,进口国会根据原产地规则进行统计,这时统计的“出口方”有可能不是香港。相同的是,加自华进口的其中一部分重要商品是途径美国转运, 加拿大会根据原产地规则进行统计,但中国统计的出口方是美国。 在报告 中,东向贸易指的是中国对加拿大出口贸易流向: 中国出口到加拿大和加拿大自华进口。西向贸易指的是加拿 大对华出口贸易流向:加拿大出口到中国和中国自加进口。 在中国和加拿大东向和西向贸易核对工作中,即使剔除已知的和可量化的概念性和方法论差异例如运输时滞、再出 口和统计价格,统计差异依然存在。与西向贸易相比,东向 6 贸易的统计差异尤为显著,故工作组将其作为研究重点。工 7 作小组将东向贸易分为两部分以研究相关统计差异: 一是 直接贸易,是指从中国起运的货物,未经停其他国家(地区) 进行商业交易而直接出口至加拿大; 二是 间接 贸易,是指从中国起运的货物,在中转国 (地区 ) 进行商业交易后再转运至加拿大。详见下文。 二、东向贸易 中加官方货物贸易统计的最大差异来自东向贸易。研究 年度内,中国出口数据与加拿大进口数据间的差额逐年缩小, 差异率 (双方统计差异与加拿大自华进口额的比率 ) 基本持 平。 2014、 2015 和 2016 年,东向贸易统计差异分别为 231.1、 219.0 和 212.5 亿美元,东向差异率分别为 43.5%, 42.7% 和 43.7%。如表 1 所示: 表 1:东向贸易统计差异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中国出口 加拿大进口 双边差额 差异率 % 2014 300.1 531.2 231.1 43.5 2015 293.9 513.0 219.0 42.7 2016 273.4 485.9 212.5 43.7 注:东向差异率 =双边差额 /加拿大进口额 (一) 统计方法及概念定义性差异(已知及可量化部分) 1、运输时滞差异 运输时滞差异是指因商品跨年度运输而对双方统计造 8 成的差异,往往由长途海运造成。以加拿大自华进口统计中 的日期为依据, 2014 年 -2016 年 间,运输时滞导致的统计差异分别为 2.6 亿美元 , -6.15 亿美元 , 2.34 亿美元。 2、中国再出口差异 中国出口统计中包括非原产于中国但经中国再出口至加 拿大的货物。加拿大将这些货物统计为自原产地而非中国的 进口。 (二)直接贸易差异 自 2000 以来,中加之间的直接贸易显著增长。据中方统计,研究年度内,直接贸易方式在中国对加拿大出口总值 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97.0%;加方统计的比重,则由 2014 年的 59.7%下降至 2016 年的 57.6%。 以 2016 年为例,大约 6.4%的东 向统计差异由直接贸易造成。 在过去中国和美国的货物数据交换项目中,双方发现一 些商品通常因中间商加价行为导致美方的进口报关价格高于 中方的出口报关价格。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其他原因导致 直接贸易统计差异,但工作小组此次没有进行研究。 (三)间接贸易差异 从中国出口的货物,可直接运抵加拿大,亦可经中间国 (地区 ) 进行商业交易后转运至加拿大。尽管中加两国均遵 循联合国的伙伴国属地原则,转口贸易还是导致了统计差异, 并成为双边贸易统计差异成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9 转口贸易过程很容易导致统计差异产生,一方面,在中间 商未告知出口商真实的最终目的地的情况下,部分出口商申报的目的地可能是中转地,但实际货物最终流向加拿大, 加拿大进口商按照货物原产地申报为自中国的进口,导致双 方记录的伙伴国信息不匹配。另一方面,货物在中转地可能 被再包装、深加工或加价出售,由此形成的新增加值不包含在中国出口额中,却包含在加拿大进口额中。因此,中国出 口商报给中国海关的金额会比加拿大进口商报给加拿大海关的金额低。 按中方统计,有 2.6%的中国货物经第三地出口至加拿大 方向,转口贸易中,有 98.2%的货物转口发生在香港。 据加方统计, 2016 年 ,有 57.6%的中国货物直接运抵加拿大 , 同时有 42.4%的货物经第三国中转。其中,有 34.3% 的转口贸易发生在美国, 5.3%发生在香港。 a、经香港的转口差异 中国商品在经香港转口到加拿大时,除非商品性质在香港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否则加拿大将此批货物连同增加值一同记作“自中国的进口”。此外,还有部分货物在中国出口报关时报作“对香港的出口”,实际上最后出口到了加拿大。 以上两种情形均需做出调整。 按加方统计,经香港地区进口的中国商品为 25.7 亿美元。 按中方统计,经香港地区转口到加拿大的商品为 7.04 亿美元。经测算, 2016 年经香港转口导致的统计差异为 18.7 亿10 美元,占东向整体差异的比重为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