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暮江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 资源ID:88772       资源大小:22.2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人民币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暮江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暮江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 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 通 珍珠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 “露 ”和“月 ”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暮江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 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赏析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 ,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 “照 ”,却说 “铺 ”,这是因为“残阳 ”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 “铺 ”在江上,很形象;这个 “铺 ”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 ”,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 片 “红 ”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暮江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 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可怜九月初三夜 ”,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 “露似珍珠月似弓 ”。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 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 “露似珍珠 ”,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 “月似弓 ”,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通过 “露 ”、 “月 ”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 “九月初三夜 ”的 “夜 ”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 “暮 ”接,下与 “露 ”、 “月 ”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 “时间 ”。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暮江吟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 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 “残阳铺照 ”,又于日落后看到了 “月似弓 ”,再于夜间看到了 “露似真珠 ”。大多数资料都认为, “月似弓 ”与 “露似珍珠 ”是作者于夜间同一 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 “时间差 ”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 “九月初三 ”、 “月似弓 ”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 “露似真珠 ”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白居易( 772 年 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 ”,与刘 禹锡并称 “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 ”和 “诗王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846 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注意事项

本文(《暮江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浩浩)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