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 资源ID:88246       资源大小:23.3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人民币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蜂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 ,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蜂 唐代:罗隐 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 “切于物 ”而 “不粘于物 ”,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 “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 “不论 ”“无限 ”,蜜蜂在辛勤劳动中 “占尽风光 ”,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蜂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 ,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后两句紧乘 “蜜蜂 ”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 “劳动者 ”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 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 “运锄耕劚侵星起 ”“到头禾 黍属他人 ”以及梅尧臣陶者中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 “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蜂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 ,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叹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 “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 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域。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 “不论 ”、 “无限 ”、“尽 ”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 “占尽风光 ”,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 “尽占 ”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 “采得百花 ”已示 “辛苦 ”之意, “成蜜 ”二字已具 “甜 ”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 ”? “为谁甜 ”?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怜惜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浅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 “动物故事 ”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 削者以蜂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 ,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无情讽嘲。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 “寓言 ”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 “寓意 ”就不那么肤浅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 “故事 ”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 “故事 ”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辛苦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 “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红楼梦 “好了歌 ”);一种是 “运锄耕劚侵星起 ”而 “到头禾黍属他 人 ”。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 “蜂 ”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释了。 罗隐( 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 833 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 859 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 867 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 “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 “十二三年就试期 ”, 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 “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 887 年), 55 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 909 年(五代后梁蜂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 ,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开平三年)去世,享年 77 岁。

注意事项

本文(《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浩浩)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