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园区科研用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目名称: 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科研用地 A 地块北区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 北京珠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03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2 3 4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科研用地 A 地块北区项目 建设单位 北京珠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张雪林 联系人 王勇 通讯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广通街 1 号南 联系电话 18810102848 传真 邮政编 码 100161 建设地点 北京市 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环保产业园区 立项审批 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房地产业 K721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04818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2564 总投资 (万元) 60288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485.2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0.80 评价经费 (万元) 5.0 预期投 产日期 2016 年 11 月 5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由来 金 桥科技产业基地前身为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 区 ”,始建于 2002 年, 2006 年 1 月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关村 “一区多园多基地 ”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地处通州区马驹桥镇,位于北京城市六环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总占地面积 15 平方公里,目前已纳入亦庄新城规划范围,是北京 “东部发展带 ”上的优先发展地区,也是新城建设的重点发展对象和政策支持对象。基地紧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周边建有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等专业化产业园区,距北京市最繁华的商务中心区 CBD仅 18 公里。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基地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各经济功能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促进新城发展,加快本区域城市化进程。随着北京明确提出产业要向高端化发展,以及 奥运 后北京新城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其所在区域成为北京未来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基地发展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原先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功能定位与基地所在区域未来发展产生矛盾冲突。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基地发展需要进行重新定位。 充分考虑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把握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金桥科技产业基地 明确提出要重点引进和培育能源环保企业总部、企业区域总部以及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心、投资决策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等职能总部,打造北京专业化的总部聚集区 能源环保产业总部基地,建设北京乃至我国的能源环保研发设计中心、会展与交易中心、专业化服务基地和高端制造基地,即 “两基地两中心 ”。 随着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园区内企业对具备科技研发、管理办公、信息交流等现代化研发办公场所的需求日益增加显。从高科技行业的需求上来看, 需 要依靠信息技术来保证研发体系的正常运作;随着网络的普及及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源的共享成为提 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科技研发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企业 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 。从6 基地入住企业类型及需求上上来看,以成长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占多数,这类企业对办公舒适性和提升工作效率及效益的要求较高,要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研发平台,注重办公空间对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而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符合上述需求的研发办公设施较为匮乏,尤其缺 少配套设施完备、适应现代化科研办公需求的的高品质信息化科研办公社区。 以此为契机,北京珠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决定启动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 区科研用地 A 号地块北区项目,开发建设集科技研发、办公、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科研社区 ,为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换及专题项目研发搭建平台。 本项目功能是是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了通州基地的配套设施,实现和完善了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的目标和功能。 项目充分吸收上海张江科技园、大连软件园和中关村生命科技园等国内多个成功科技园区的先进经验,依托首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资源,拟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与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着力打造成为国际化的 “北京创意科技 CBD”,不涉及生物、医药 、石化、化工、轻工等领域 ,以科研办公为主。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于 2003 年 8 月取得关于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件(京环保监督审字 2003289号)。 北京珠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于 2009 年 2 月 13 日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北京珠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通州区马驹桥国家环保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研发中心规划意见书( 2009 规 通 意条字 0007 号);于 2009 年 4 月 3 日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马驹桥科研项目办理规划意见复函的申请规划意见复函( 2009 规 (通 )复函字 0016号)规划意见复函;于 2014 年 1 月 6 日取得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科研用地 A 地块北区项目的备案通知书(京通州发改(备) 20142号)文件;于 2014 年 1 月 16 日取得北京市通州区水务局关于珠江创意科技 CBD 二期( A 北地块)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文件(通水行许字 2014第 20 号)。 本项目选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用地范围:东至 环科大道 (规划为环景 西一 路 ),西至环保 大道 (规划为环景西二 路),南至张村北路(规划7 为景盛南三街),北至园区大道(规划为景盛南 二街)。本项目建设用地性质为研发服务中心,主要建设研发办公楼及配套公建设施。项目总用地面积: 104818 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67573 平方米,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37245 平方米(代征道路用地 25452平方米,代征绿化用地 1179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9997.14 平方米,其中地上科研办公建筑面积: 76528.81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23468.33 平方米(地下车库 及 设备用房)。 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第十六条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为99997.14m2,属于 “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办公用房 ”类中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以 下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表 。因此根据上述要求,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 表 ,对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及评价。 项目主要建设研发办公楼, 不 涉及生物、医药、石化、化工、轻工等领域 ,以科研办公为主, 项目建成后,将向外出租招商,若在研发楼内设置超出申报范围内的项目,在设置前 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 版)中相关要求,对项目 另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不在本次评价的范围内。 2、 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研发办公楼及配套公建设施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 ( 2013年修订) 中的规定 , 本项目不属于 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 (2011 年本 ) ( 2013 年修订)中 鼓励类,也不属于限制类项目,为允许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 用地规划符合性 8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 科研 办公楼及 配套 公建设施 , 根据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北京珠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通州区马驹桥国家环保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研发中心规划意见书( 2009 规 通 意条字 0007 号) 及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马驹桥科研项目办理规划意见复函的申请规划意见复函( 2009 规 (通 )复函字 0016 号)规划意见复函 , 建设项目用地性质为 科研用地 , 因此本项目 建设内容 与土地规划相符合。 4、 地理位置及周边关系 本项目位于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用地范围:东至环科大道(规划为环景西一路),西至环保大道(规划为环景西二路),南至张村北路(规划为景盛南三街),北至园区大道(规划为景盛南二街) 。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 项目用地红线东侧 为 20m 宽代征绿地,隔代征绿地 邻近 环科大道 道路 红线 ( 规划为环景西一路,城市次干路 ,路宽 30m) , 隔 环科大道 约 50m 为 D1-3-1 地块(规划为科研用地) ; 用地红线南侧 临近张村北路 道路红线 ( 规划为景盛南三接,城市次干路 , 路宽 30m) ,隔 张村北路 约 30m 为 A3-2-3 地块(规划为科研用地); 用地红线西侧 紧邻 环保大道道路红线(规划为环景西二路,城市主干路,路宽 40m) ;用地红线北侧 邻近园区大道道路红线(规划为景盛南二街,城市次干路,路宽 30m)。项目距最近的敏感点为景盛南二街 45 号院,位于项目东北侧约 60m。 项目周边关系详见图 2、建设项目周边关系示意图。 二、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科研用地 A 号地块北区项目是集科技研发、办公、信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科研社区, 建设研发中心,包括研发办公楼及配套公建设施,项目共建设 12 栋研 发办公楼 、 1 栋设备用房及 1 个地下车库。 根据马驹桥科研项目办理规划意见复函的申请规划意见复函( 2009 规 (通 )复函字 0016 号)规划意见复函及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科研用地 A 地块北区项目的备案通知书(京通州发改(备) 20142 号)文件, 项目 总用地面积: 104818 平方米 ,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67573 平方米 , 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37245 平方米 ( 代征道路 9 图 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项目位置 10 图 2 建设项目周边关系示意图 项目用地边 界 景盛南二 街 45 号院 D1-3-3 地块 (在建工地) D1-3-1 地块 A3-2-3 地块 (空地) 空 地 农 田 空 地 合生世界村在建楼房 温馨家园园区 珠江逸景家园北区园区 空 地 空 地 在建的建筑 在建工地 农 田 零散的平房商铺 纳尔特集团有限公司 480m 760m 60m 景盛南二街 45 号院 合生世界村在建楼房 11 用地 25452 平方米,代征绿化用地 11793 平方米) , 总建筑面积 : 99997.14 平方米,其中地上科研办公建筑面积: 76528.81 平方米 , 地下建筑面积: 23468.33 平方米(地下车库 及 设备用房 )。 具体规划指标 见 表 1 所示: 表 1 建设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 目 单位 数值 总用地规模 m2 104818.00 其中 建设用地规模 m2 67573.00 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m2 37245.00 其中 代征绿地面积 m2 25452.00 代征道路面积 m2 11793.00 总建筑面积 m2 99997.14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m2 76528.81 地下建筑面积 m2 23468.33 容积率 万平方米 /公顷 1.13 绿化面积 m2 32564 绿化率 % 48% 建筑密度 % 33% 机动车停车位 辆 835 其中 地上 辆 165 地下 辆 670 自行车停车位 辆 1494 项目各个建筑详细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2。 表 3-2 建设项目各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楼 号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建筑面积(平方米) 备注 1 地上 地下 层数 (地上、地下) 建筑高度(地上、地下) 301#研发楼 10100 10100 0 5F/- 29.55/- 2 302#研发楼 10100 10100 0 5F/- 29.55/ 3 303#研发楼 10100 10100 0 5F/- 29.55/ 4 304#研发楼 10100 10100 0 5F/- 29.55/ 5 305#研发楼 10100 10100 0 5F/- 29.55/ 6 306#研发楼 4079.17 4079.17 0 5F/- 29.55/ 7 307#研发楼 2307.2 2307.2 0 2F/- 13.08/- 12 8 308#研发楼 2307.2 2307.2 0 2F/- 13.08/ 9 309#研发楼 2307.2 2307.2 0 2F/- 13.08/ 10 310#研发楼 2307.2 2307.2 0 2F/- 13.08/ 11 311#研发楼 10100 10100 0 5F/- 29.55/- 12 312#研发楼 820.84 820.84 0 2F/- 13.08/- 13 313#设备用房 1800 1800 0 2F 6.0/ 14 314#地下车库 23468.33 0 23468.33 /1F /3.8 合计 99997.14 76528.81 23468.33 三 、 项目规划总体设计 ( 1)规划总体布局 项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建筑节能设计属寒冷 B 区,因此设计满足冬季保温夏季防热。项目区域内包括 5 栋二层办公楼、 7 栋五层办公楼以及 1栋二层 设备用房 ,均为为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 30 米,主要建筑使用性质为研发中心,属一类及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总平面的设计以北京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本着 “节地、节能、节水 ”的精神,结合地块的自然地形、周围环境等,提出地块布置多层办公楼,地块东侧为集 中绿地的推进式建筑方案。 地块沿园区大道、环保大道、环科大道布置 301# 306#、 311#共 7 栋五层办公楼,在地块内部布置 307# 310#、 312#共 5 栋二层办公楼。场地周围及地块之间均设机动车道路,场地东南西三侧为地块的主要出入口。 地块地段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并辅以各具特色的园林庭院景观、现代化的建筑立面,是理想的研发场所。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位于小区各出入口附近,使车辆能够直接进出车库,真正实现地上人车分流。车库与主体建筑间通过人行通道连接,人员可以直接到达各栋楼地下一层的电梯厅,方便使用。 整 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绿色、人文、科技的设计理念为原则,不断创新与优化,提升品质,力争成为品质地产的领航者。 总平面布置紧凑、合理、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冬季日照满足建筑的日照标准要13 求。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建筑主要朝向采用南北向,楼体紧凑,错落有效,避免冬季强风的渗入。建筑布局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风压差使建筑单体得到一定的穿堂风。 ( 2)建筑设计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金桥科技产业基地 , 项目计划开发为高起点、高标准、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独具特色的研发建筑,集研发、办公、企业孵化等多种 功能。 金桥科技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 64 栋独栋研发、办公楼中已有近 30 栋已经完工,珠江企业研创园项目标准化厂房已于 2009 年开工建设,其余总部办公楼、研发设计中心、中试车间以及商务酒店、公寓、餐饮、综合服务 中心等配套设施均在规划建设中,可以满足企业的各种办公和生产需求 (见图 3), 所以 科研用地 A 地块北区项目 主要建设研发办公楼,其性质为 科研办公、高技术企业孵化建筑,基地相对完善的项目和设施能够为企业研发、中试、生产、物流等不同环节提供完备的基础条件,为入园企业快速启动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 基地场地方正,地势平整,通过对基地周边环境的仔细分析后 本案与所处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和市级物流产业园区的时代特质相结合,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具有鲜明文化图 3 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总平面布置图 14 特色的、符合时代特征并且适度超前的研发办公楼是本方案的设计宗旨。 在保持自身建筑风格的同时,反映出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质。根据所处的环境特征来合理布置,最大可能满足建筑内部使用需求结构功能是可变性和合理性。 通过对基地环境及城市肌理的仔细分析,该项目应该是一个能反映杭城新核心风貌,拥有和谐生态的办公环境,同时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研发楼建筑群。 301#-305#、 311#六幢建筑,体量基本一致,为地上五层办公楼,建筑总高 29.55m,地上建筑面积 10100 m2,为办公用房及设备服务用房; 306#为地上五层办公楼,建筑总高29.55m,地上建筑面积 4079.17 m2,为办公及服务用房; 307#-310#四 幢建筑,体量基本一致,为地上二层办公楼,建筑总高 13.08m,地上建筑面积 2307.2 m2,为办公及服务用房;312#为地上二层办公楼,建筑总高 13.08,地上建筑面积 820.84 m2,为办公及服务用房;313#为地上二层设备用房,建筑总高为 13.08,地上建 筑面积为 1800 m2; 314#为地下车库,层高为 3.80m,车库面积为 23468.33m2。 详见附图 3。 研发楼外立面采用天蓝色玻璃幕墙和灰色百叶相结合,通过竖向的百叶与玻璃幕墙赋予建筑现代时尚的外观,立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统一而不失变化,高耸的塔楼让人有一种身处大都市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企业蒸蒸向上的特点。设计采用双层地板送风、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把高科技与功能、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各种功能空间的采光、通风、保温、节能的技术要求,在引入阳光、景观的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建筑群与周 边自然环境融合,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关系。 四、 公用工程 项目位于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金桥科技产业基地 ,项目 所在地市政条件完备。 ( 1) 供水 金桥产业基地南部现有一座地下水厂,可以满足当前园区工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沿景盛南四街敷设有 DN200mm 现状供水管线,沿环景路有 DN200-DN400mm 现状供水管线。相对本项目的供水管线规划为: 规划将金桥产业基地供水管线纳入亦庄新城统一的供水管线。规划沿景盛南四街将现状 DN200mm 供水管道改扩建为 DN600-DN800mm 供水管道,远期规划与西延的规划亦庄15 水厂供水 主干管连接,接入金桥产业基地的主要供水管道;规划沿环景路北延新建一条DN400mm 供水管道,将金桥产业基地供水管网与马驹桥镇中心供水管网连接;规划沿景盛南三街新建 DN300 供水管道;规划沿环景西一路新建 DN200-DN300 供水管道。 ( 2) 排水 雨水:根据北京市雨水排除总体规划,结合亦庄新城市政专项规划,金桥产业基地的雨水排除出路为凤港减河,其雨水应通过环景西一路、环景路、环科中路、环宇路、环宇东三路 -环宇东四路雨水干线排入凤港减河。 相对本项目的雨水排除管线规划为: 规 划 沿 环 景 西 一 路 改 建 为 雨 水 方 沟 , 规 划 沿 环 景 西 一 路 向 南 新 建 2400×2000mm- 3200×2200mm 雨水干线,接入凤港减河。规划沿景盛南三街新建 1000mm- 1200mm 雨水支管,向东接入环景西一路 2600×2000mm 雨水干线;规划自景盛南三街,沿景盛南四街新建 1000mm- 1400mm 雨水支管,向东接入环景西一路 3000×2000mm 雨水干线。 污水: 现状:金桥产业基地内,现有 一座污水处理厂,位于环宇路与景盛南四街交汇处的西南,现状污水处理能力为 5000m3/d,园区内已修建了雨水分流的污水管,将污水排入现状污水 处理厂,污水干管位于景盛南四街和 环宇路。沿 景盛南四街,自环景路向东有现状 800mm- 1400mm 污水管,接入现状污水处理厂;沿环景路有现状 500mm- 800mm污水管,接入景盛南四街现状污水管。相对本项目的污水排除管线规划为: 规划沿环景西一路,自景盛北二街向南新建 800mm 污水管线,沿景盛南四街接入景盛南四街现状污水管;规划沿景盛南三街修建 400mm 污水管,接入环景西一路规划污水管。 目前 北京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 污水处理厂 已满负荷,随着环保产业园内企业办公的增加,根据园区规划需水量进行预测,相 应的扩建该污水处理厂, 即进行二期建设, 预计扩建至 2 万 m3/d,拟 2015 年投入使用。本项目于 2016 年 11 月竣工,即时可接入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二期污水处理厂。 从排水水量看,项目预计日排水量为 240.98m3/d,待二期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因此从排水水量上看,项目排放的污水完全能够被 北京国家环保16 产业园区 二期污水处理厂接纳。 若项目运 营前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二期污水处理厂未按规划时间建设完成并运行,项目污水暂时不能排入二期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为避免项目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建设单位承诺在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一期 污水处理厂没有容量接纳项目产生的污水时,建设单位将自建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水, 处理后的污水作为中水回用,回用于冲厕、绿化、景观用水, 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中冲厕、绿化、景观用水标准 ,做到零排放,自建污水处理设施位于项目东侧 D 地块地下二层 设备间内 ,该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为 600m3/d。 中水: 目前金桥产业基地南侧已建设了 0.5 万立方米 /日的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厂中尚无中水回用设施,目前在环景路、环科西二路、环科中路、环宇路、 景盛北一街 、景盛中街、景盛南二街、景盛南四街八条路,分别修建了 DN150-400mm 中水管线,但由于目前 中水回用厂还未建设,中水管线尚未发挥作用。 ( 3) 供电 金桥产业基地电源接自现状 110 千伏变电站及规划环保园 110 千伏变电站。在景盛南四街有现状电力管井沿环景西一路新建 8DN150mm+2DN100mm 的电力管井。 ( 4) 供暖 、制冷 项目供暖由 金桥产业基地市政热源提供。金桥产业基地市政热源目前有 2 台( 20t/h)、2 台( 30t/h)燃气锅炉, 1 台( 20t/h)燃煤锅炉房正在使用,容量共计 120 吨,预计建成 后总容量为 210 吨,且在 2014 年 12 月将燃煤锅炉改为燃气热水锅炉。项目园区内研发办公楼夏季制冷采用单体空调制冷。 ( 5)供气 金桥产业基地天然气源自现状小周易分输站和马驹桥分输站。规划沿景盛南四街新建DN400mm 的中压管线;规划沿环景路新建 DN300mm 的中压管线;规划沿环景西一路新建 DN400mm 的中压管线至项目用地内,经调压箱供用户使用。 17 ( 6)信息管道 金桥产业基地有线电视信号源来自规划新建基站,电信信号来自规划电信局。沿景盛南四街双侧敷设 2424 孔信息管线;沿环景路双侧敷设 18 孔信息管线;沿环景 西一路新建16 孔信息管线;沿景盛南三街敷设 12 孔信息管线。 ( 7)有限广播电视网络 为保证区内用户的接收效果,规划沿景盛南四街敷设 12 孔有限电视管道,沿环景路敷设 6 孔有线电视,沿环景西一路敷设 4 孔有限电视管线。 项目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见图 4。 ( 8)交通道路 本项目位于 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环保产业园区, 拟建项目涉及的城市主要交通道路为环科大道 (规划为环景 西一 路)、张村北路(规划为景盛南三街) 、环保大道(规划为环景西二 路),园区大道(规划为景盛南二街),均未实现规划,其中 环景西二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环景西一路 、景盛南三街、 景盛南二街规划为城市次干路。 项目周边道路 规划表 3: 表 3 项目周边道路规划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红线宽度( m) 车道数 道路方位 1 环景西二路 (环保大道) 主干路 40m 1 上 1 下 项目用地西侧 2 景盛南三街 (张村北路) 次干路 30m 1 上 1 下 项目用地南侧 3 环景西一路 (环科大道) 次干路 30m 1 上 1 下 项目用地东侧 4 景盛南三街 (园区大道) 次干路 30m 1 上 1 下 项目用地北侧 项目与周边道路距离见表 4。 18 表 4 项目与周边道路规划情况 道路名称 道等级 红线宽度( m) 道路红线与项目用地红线的最近距离 道路红线与项目临街建筑的最近距离 是否实现 环景西二路 (环保大道) 主干路 40 邻近 22.0m 否 景盛南三街 (张村北路) 次干路 30 邻近 20.0m 否 环景西一路 (环科大道) 次干路 30 20m 35.0m 否 景盛南三街 (园区大道) 次干路 30 邻近 25.0m 否 五 、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4 个月,本项目计划于 2014 年 11 月开工建设, 2016 年 11 月底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六 、项目总投资及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 60288 万元 , 项目投资构成详见表 5, 其中环保投资 485.2 万元,占总投资的 0.80%。其中生态保护项目约 37 万元,施工期环保措施约 42.4 万元,污水管线铺约110 万元,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为 20 万元,噪声治理措施为 200 万元,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为 12 万元,环境竣工验收、环境管理与监测等费用为 51.8 万元 ,主要环保投资见表 6: 表 5 建设项目投资构成表 序号 名称 投资 占总投资比例 一 建筑工程费 44312 73.5% 二 设备费 4308 7.1% 三 设备安装费 862 1.4% 四 其他费用 5491 9.1% 五 基本预备费 2749 4.6% 六 建设期贷款利息 2567 4.3% 合计 60288 100.0% 19 表 6 建设项目 环保投资 明细表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金额 (万元 ) 生态 保护 项目 1 水土保持项目措施 15 2 园区景观绿化美化 m2 22 小计 37 环 境 保护项目 施 工 期 1 洒水及冲洗设施 套 4 3.0 2 简易沉淀池 个 4 5.2 3 化粪池 个 4 10.2 4 临时堆渣防护设施 11.1 5 防噪设备 8.6 6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 4.3 小计 42.4 运 营 期 1 污水管线的铺设 110 2 大气 环境保护 20 3 固体废弃物处置 12 4 声环境保护 200 5 环境监测费及设备费 12 小计 354 独立 费用 1 环境影响评价费 15.0 2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10.0 3 监理费 5.0 4 环保设计费 16.8 5 不可预见费 5.0 小计 51.8 合 计 485.2 20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内,该项目用地全部为国有建设用地,不涉及耕地占用的情况,本项目土地地上无房屋建筑物,在不涉及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问题。 项目原区域内无大型生产活动,无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及难降解的物质产生,对项目所在地土壤无影响,无污染物遗留问题,适合项目用地的建设。目前项目用地已达到要求的 “六通一平 ”建设条件,包括 (通上水、通下水、通燃气、通信、通电力、通道路、场地平整),项目用地满足建设需要。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项 目 所在 地区 市政设施完备, 项目生活污水均进入化粪池消解,消解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 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 污水处理厂处理 , 供暖由 金桥产业基地市政热源提供 , 日常 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负 责清运。因此,项目所在地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地理位置 北京市通 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东西宽 36.5 公里,南北长 48公里,面积 906 平方公里。西临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 (CBD),西距国贸中心 13 公里,北距首都机场 16 公里,东距塘沽港100 公里,素有 “一京二卫三通州 ”之称。 本项目选址位于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 , 用地范围:东至 环科大道 (规划为环景 西一 路 ),西至环 保 大道 (规划为环景西 二 路),南至 张村北路 (规划为景盛南 三 街),北至 园区大道 (规划 为景盛南 二 街) 。 马 驹桥镇地处北京东南郊,通州区西南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 82 平方公里,辖 50 个行政村,共 19684 户, 43216 人,其中农业人口 29536人、非农业人口 13680 人,全年出生人口 467 人,出生率 10.9 。 2地形、地貌 通州区位于北京平原区的东南端,永定河与潮白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处,为冲洪积相沉积物构成的扇形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通州区地形长期受到永定河和潮白河的交替影响,致使地貌形态略有差异:在通州区中部及北部地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地面标高在 20m 以上,平均坡度 0.5,河流两 侧零星分布有沙丘和残留台地;而位于东部潮白河及北运河之间的地区,由于长期受到河流泛滥作用的影响,造成地形北东 南西向的波伏起伏:近河两岸地势较高,两河之间地势较低,两者高差近 1.0 1.5m;通州区南部处在永定河和潮白河洪冲积平原的边缘地带,形成了凹地,地面标高一般在8.2 15m,坡降 0.4。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构造体一侧断块上升而另一侧下降,形成了有名的北京凹陷和华北断陷平原。在凹陷里接受了巨厚的第四季沉积,形成了永定河及潮白河洪冲积扇。通州区位于该洪冲积扇的前缘部位,与华北大平原相连。其地貌形 态可分为河床、22 河漫滩、阶地、决口扇、古河道及风成沙丘等。 3气候、气象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为 11.4 , 1 月平均气温-5.0 , 7 月平均气温 25.7 ,无霜期多年平均为 180 天,日照年平均 2712.6 小时,平均年降水量 570.5 毫米,其中 6 至 9 月为汛期,占全年降雨量的 85%左右,而非汛期降雨量极少,故常常出现春旱秋涝。 4 水文与水文地质 通州区地处北京市的下游,河流分为北运河、潮白河两大水系,均属 海河流域。一级河道有温榆河 -北运河(通州北关挡河闸上为温榆河,闸下为北运河)、潮白河两条;二级河道有通惠河、小中河、凉水河、港沟河、凤河、凤港减河、运潮减河 7 条,年均径流总量 1.18 亿立方米。全区有排灌沟渠主、干、支共计 180 条,均与河道相通,全长约 745 公里。通州区可利用水资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以地下水为主。通州区可利用地表水除降雨外还有拦河闸蓄水及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据通州区水资源评价资料,地表水可利用总量平均为 10360 万 m3。通州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通州区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为 14452 万立方米,地表水入渗补给量为 2780 万 m3,农业灌溉水入渗补给量为 3610 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达 2.0 亿 m3。 本项目 所在地南距凤港减河约 1.5km,凤港减河属于北运河水系,凤港减河为 人工开挖的排水河道。位于大兴区东部。 20 世纪 60 年代开挖。全河工程分两段,西段由老观里至南丁庄, 1960 年竣工;东段由军屯至王家摆, 1962 年汛前完工。因连接凤河、 港沟河 而成为分减洪水的河道,故 名。西起青云店镇老观里村凤河左岸,上段由老观里经马驹桥镇房辛店入通州区永乐店地区的丁庄入港沟河,下段由丁庄经西黄垡向东流入河北省注入北运河。全长 41 千米,流域面积 223 平方千米。主河道上建有牛坊、于家务、田村、军屯 4 座水闸,总投资 500 万元,防洪除涝面积 22 万亩,堤防植树 42 万株。 19711972 年,大兴、通州曾对该河上段进行清淤治理。 1991 年再次清淤,两岸农田得到排洪灌溉之利。 23 据水文地质资料,通州区基岩包括震旦亚界、下古生界及新生界地层,缺失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表明通州区在上古生代和整个中古生代, 处于隆起上升受剥蚀的地质历史时期。在燕山运动以后的新生代第三纪晚期,地壳逐步下降,才再次接受沉积物,形成第四系盖层,覆盖厚度一般在 150m-500m 之间,但马驹桥及台湖镇东石村一带只有 80m,差异较大,基底不平。 5土壤植被 随着通州区的城市开发、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该项目周边已基本无天然树种,现有绿地、绿化树木主要为人工种植,常见树种主要有松、槐、杨、柳等。 通州区的土壤主要包括 3 个土类,即褐土、潮土和风沙土。其中潮土广泛分布于各个乡镇,但随地形变化而有所不同,高起处为脱潮土,其它大部分为砂质和壤质潮 土,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出现盐潮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永乐店和漷县;褐土主要为潮褐土和菜园潮褐土,主要分布在通州卫星城所在的永顺和梨园;风沙土在宋庄、西集有零星分布。 24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通州素有 “ CBD 后花园 ” 之称,今天的通州又被 “ 两轴 -两带 -多中心 ” 的北京市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列入 “ 两带 ” 之中。该方案不仅为人们描绘出了京城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昭示着北京新的重点发展区域的诞生。 一、 社会经济 2012 年,通州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主要指标 完成情况达到预期。全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建筑业施工规模增势明显,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稳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一般预算收入和各项税收平稳增长,各项存、贷款回升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双增。 2012 年 ,全区农业总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区农业增加值为 16.6 亿元,2012 年 ,全区建筑业总产 值、签订的合同额、本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均实现较快增长,同时房屋竣工规模同比增加。 2012 年 ,全区有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 233 家,完成总产值 421.8 亿元,同比增长 30.1%。 2012 年,全区工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压力下保持了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57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重点行业生产稳步增长,高耗能行业有所下降,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 、科技、教育、文化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