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XX矿业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 资源ID:8121       资源大小:3.15MB        全文页数:15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矿业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1 前 言 新余市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良山寨口铁矿改扩建项目属于江西省新余市良山镇管辖,位于新余市区190°方向,直线距离24公里。矿区往西距大广高速(G45)10公里,往东30公里为赣吉高速(S69),北距周宇火车站和良山铁矿选矿厂约1公里,交通便利。本矿山原名江西省恒立工程有限公司寨口铁矿,于 2006 年获江西省环保局环评批复(赣环督字2006103号),2012年通过竣工环保验收(赣环评函2012144号),后更名为新余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寨口铁矿项目。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采矿权人为新余市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10日。 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 7 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 44.07hm2,允许开采深度由+200米至0米,采矿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山于2014年改扩建,新划定矿区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1.26km2,开采标高+200-500m,年采选规模为30万吨,服务年限为12.94年。根据江西省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扩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项目保有资源储量为496.7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406.58万吨。 本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雨季时尾矿库溢流水可能会对矿区下坊溪水质造成影响;项目施工及生产噪声会对矿区周边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矿山开采及破碎、装载会产生废气、扬尘污染,矿山爆破会产生NOX、CO等大气污染物,对矿区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矿区深度开采及尾矿库、废石场的淋溶水可能会对矿区周边地下水水质及水位造成一定的影响;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等固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矿山工业广场、废石场及尾矿库将占用一定的矿区土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可能会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矿区爆破使用的炸药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尾矿库溃坝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等。 经本环评报告书的分析评价,认为本矿区在切实按照本报告书要求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生产和运行,是能够减轻造成以上环境破坏的,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和发展带来益处,因此,本报告书认为:在切实按照本报告书要求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生产和运行的情况下,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的建设是可行的。为了切实做好该矿开发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委托我中心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中心工作人员在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 1总则 1.1项目特点和评价目的 1.1.1项目特点 (1)工程特点 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是一座水文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黑色金属矿山。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选矿采用磁选工艺,目前工程采选规模为 19.8 万吨/年。现有采矿许可证由7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4407km2,开采标高为+200m±0m,生产能力19.8万吨/年,矿区范围详见表1-1。 表1-1 寨口铁矿现有采矿证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54坐标系 80坐标系 X Y X Y 1 3060038 38587964 3059984.98 38587962.55 2 3061000 38589000 3060946.98 38588998.55 3 3060878 38589200 3060824.98 38589198.55 4 3060300 38588680 3060246.98 38588678.55 5 3060150 38588430 3060096.98 38588428.55 6 3059720 38588210 3059666.98 38588208.55 7 3059640 38588060 3059586.98 38588058.55 矿区面积: 0.4407平方公里 标高:从+200至±0米 寨口铁矿于2014年进行改扩建工程,新划定矿区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赣采复字20090082号),详见表1-2,新划定矿区面积为1.26km2,开采标高+200-500m(实际开采最低水平面为-200m)。拟扩建矿山采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选矿采用磁选工艺,采选规模为30万吨/年。尾矿库溢流水、采选废石、选矿尾矿、采选废气及噪声是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地下开采可能导致的地表塌陷和工业场地(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废石场和尾矿库等)对地表的破坏是主要的生态影响因素。 3 表1-2 寨口铁矿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54坐标系 80坐标系 X Y X Y A1 3060870 38589210 3060816.97 38589208.54 A2 3060270 38588710 3060216.98 38588708.55 A3 3060115 38588470 3060061.98 38588468.55 A4 3059670 38588230 3059616.99 38588228.55 A5 3059614 38588106 3059560.99 38588104.55 A6 3059530 38587970 3059476.99 38587968.55 A7 3059600 38587900 3059546.99 38587898.56 A8 3059800 38587880 3059746.98 38587878.56 A9 3060000 38587920 3059946.98 38587918.56 A10 3060400 38587760 3060346.97 38587758.56 A11 3060600 38588000 3060546.97 38597998.56 A12 3060840 38588140 3060786.97 38588138.55 A13 3060890 38588140 3060836.97 38588138.55 A14 3061400 38588560 3060086.98 38588558.55 A15 3061400 38588800 3061346.96 38588798.54 A16 3061050 38588910 3060996.96 38588908.54 矿区面积:1.26平方公里 标高:从+200至-500米 (2)环境特点 矿区为低山丘陵地形,矿区最高点位于矿区南部,地形标高为241.8米,矿区一般高程为150-220米,矿区东西两侧的冲击平面地势低平,地形标高在100米以下,矿区内比高为50-120米,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为97米。在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地层中,未发现强含水层,区域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富水性弱。 1.1.2 评价目的 通过对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环境执行标准要求,预测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分析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 4 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提出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而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为其工程设计及投产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10月1日); (10)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1999年3月16日); (12)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20 次会议2008第 63号公告); (13)防治尾矿库污染环境管理规定(1992年10月1日); (14)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2001第69号公告); (1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2005年9月7日); (16)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 (1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10月1日实施,1996年8月29日修正); (1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20)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7月20日发布); 5 (21)清洁生产标准 铁矿采选行业(2006年8月15日发布,2006年12月1日实施); (22)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10月1日; (23)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令,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1.2.2 项目文件 (1)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储备字201173号:关于江西省新余市寨口铁矿(扩界)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2)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的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扩建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3)南昌五河水水保生态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新余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良山寨口铁矿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金属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新余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恒茂尾矿库加高扩容工程初步设计; (5)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2.3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 根据新余市环保局关于确认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环评项目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 (1)矿区外下坊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3。 6 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项目 pH CODCr Fe Mn S2- Cu Pb Zn Cd Cr6 SS As 标准值 69 20 0.3 0.1 0.2 1.0 0.05 1.0 0.005 0.05 80 0.05 注:SS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标准;Fe、Mn参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2)矿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4。 表1-4 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项目 PH Fe Mn Cu Pb Zn CODMn Cd Cr6 As 标准值 6.58.5 0.3 0.1 1.0 0.05 1.0 3.0 0.01 0.05 0.05 (3)项目所在区域 SO2、NO2、TSP、PM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5。 表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定标准值(mg/m3) 依据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TSP 0.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修改单 PM10 0.15 SO2 0.50 0.15 NO2 0.24 0.12 (4)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0dB(A),夜间噪声值50dB(A)。 (5)区域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6。 表1-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单位:mg/kg,pH除外) 项目 pH Cu Pb Zn As Cr Cd 标准值 6.5 50 250 200 30 250 0.30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尾矿库溢流废水排放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中限值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7。 表1-7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项 目 pH SS N P 石油类 Cu Pb Zn As Cd 标准值 69 70 15 0.5 5.0 0.5 1.0 2.0 0.5 0.1 项 目 Hg S2- F- 总陂 Ni Ag Cr6+ Mn 排水量 标准值 0.05 0.5 10 0.005 1.0 0.5 1.5 2.0 3m3/t矿石 (2)废气排放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中限值标准 7 (粉尘点源排放20mg/m3,无组织排放1.0mg/m3)。 (3)选矿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0dB(A),夜间噪声值50dB(A)。 (4)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准,噪声限值列于表1-8。 表1-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昼间 夜间 70 55 1.4评价因子、评价项目、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1.4.1评价因子 本着既反映项目特点,又反映项目所在区环境特征的原则,评价因子列于表1-9。 表1-9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因素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地表水环境 pH、CODCr、硫化物、F-、Cu、Zn、Pb、As、Cd、Cr6+、Fe、Mn CODcr 地下水环境 pH、高锰酸钾指数、F-、Cu、Zn、Pb、As、Cd、Cr6+、Fe、Mn - 土壤环境 pH、Cu、Zn、Pb、As、Cd、Cr - 大气环境 TSP、PM10和NO2 TSP 声环境 等效连续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植被 水土流失、植被 1.4.2评价项目 根据矿山开发的工程特点(尾矿库溢流废水、废石淋溶水及废石、尾矿的排放、破碎筛分产生粉尘、地下开采可能导致的地表塌陷和工业场所对地表的破坏)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农、林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分布等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为: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1.4.3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改扩建后可分为两期,前期(6.05年)基本沿用现有工业场地,后期(6.89年)新掘主井并启用新的采矿工业场地,由于后期工程污染物产排量大于(或等于)前期,因此本报告书选择后期工程排污指标作为改扩建工程代表进行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选矿废水和废石淋溶水、生活废水、原矿堆场淋溶水、井下涌水,选矿废水经尾矿库澄清后大部分回用于选厂,少部分溢流水外排入矿区下坊溪,平均 8 外排量约 170.5m3/d;废石淋溶水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废石堆场抑尘洒水;原矿堆场淋溶水直接外排;井下涌水部分(100m3/d)用于采矿+破碎,部分(50m3/d)用于道路洒水降尘,部分(10m3/d)蒸发损耗,部分(480.8m3/d)外排下坊溪;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尾矿库。外排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复杂程度中等,下坊溪枯水期流量为0.2m3/s,属于小河,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评价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对建设项目的分类,本建设项目属于第类建设项目。 第类建设项目按第类和第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按第类建设项目划分见表1-10。 表1-10 第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表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对应情况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岩土层单层厚度 Mb1m,渗透系数为4.132×10-6cm/sK1.846×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中 项目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本项目工业场地布置在隔水岩层上,地层主要为粘土及亚粘土,渗透性弱,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不密切。 不易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本项目不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地及地下水相关保护区范围内。 不敏感 污水排放量分级 651.3m3/d 小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pH、SS、CODcr 复杂 由表 1-10 可知,本项目第类建设项目确定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按第类建设项目划分见表1-11。 表1-11 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表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对应情况 分级 地下水供水(排水、注水)规模 矿坑涌水排放量为940.8m3/d 小 地下水位变化范围 地下水单位涌水量 0.035 升/秒·米,影响半径1170米。 中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本项目不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地及地下水相关保护区范围内。不在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湿地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不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地。 不敏感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项目区尚未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影响较小。 弱 9 由表1-11可知,按第类建设项目确定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综上所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矿山所在区域为山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由于在距高噪声设备较为集中的采选矿工业场附近200m范围以内无居民分布,矿山生产噪声对附近居民区声环境的增量在 3dB(A)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项目的声环境敏感程度相对较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本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和井下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较小,主要产尘点为破碎、筛分工段,通过采取湿式作业,其粉尘的排放情况为:Pmax10%。植被较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空气定为三级。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中对建设项目做评价等级的划分。等级划分见表1-12。 表1-12 生态环境影响评等级划分表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对应情况 等级确定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本项目不在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区域无风景名胜区、深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 三级 工程占地范围 10.0341hm2 该项目采用的是地下开采方式,矿区面积为1.26km2,工程布置占矿区面积的7.9%,对矿区土地类型无明显改变。故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6)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本项目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炸药爆炸和尾矿库垮坝,尾矿库垮坝主要表现为泥石流对下游河道、农田的淤塞和对水体的污染;炸药属爆炸性危险废物,矿山炸药库存放点的炸药最大贮存量为3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爆炸性物质临界量的规定(硝铵炸药临界量 5t),不属重大危险源,且项目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主要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事故影响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1.4.4评价重点 主要是工程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尤其是尾矿库的安全、防 10 洪等措施)和生态影响分析。 1.5评价范围的确定 (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为矿山开采范围及其各种工业场地所影响的区域,拟定范围为矿区范围向外延伸1000m为界。 (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本项目废水排入矿区下坊溪。本项目改扩建前共有3个排放口(具体位置见图1-1),由于其中2个排放口主要为井下涌水的排放水口,该部分废水水质较好,不易产生较大污染影响,因此本报告书以尾矿库溢流水排放口作为本项目废水主排放口。根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拟定为下坊溪废水主排口上游500m至下游4500m的河段范围。 (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 按类建设项目控制:评价范围取废石场、尾矿库边界外延1.2km; 按类建设项目控制:涌水量小,评价范围为坑采巷道边界外延1.2km。 (4)噪声环境评价范围 为选厂界周围200m和采矿工业场地周围200m以内的区域及附近村庄。 (5)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拟定范围为矿区采场、选厂及其周围2500m范围。 (6)风险评价范围 根据安全距离,确定为炸药库周围300m以内和尾矿库下游50m以内范围。 1.6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目标 1.6.1矿区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矿区区域属低山丘陵林地,主要树种有杉木及马尾松等。矿区及其附近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如下: 林地与植物:几乎遍布整个矿区,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等,无珍惜名贵及国家保护植物。 农田:矿区及周边有少量农田,矿区范围内没有基本农田分布。 地表水体:矿区内地表水发育一般,溪流迳流量小。选矿废水经尾矿库澄清后, 11 大部分回用,少量溢流水在选厂废水排放口汇入(项目废水主排口)矿区下坊溪,废水排放口见图1-1,矿山现有85#、86#采矿工业场地所排废水也顺矿区沟谷由此处汇入下坊溪;矿山现有 81#采矿工业场地及82#、83#、84#采矿工业场地外排废水沿沟谷汇至 1#废水排放口汇入下坊溪;矿山未来新建东斜井采矿工业场地及西斜井采矿工业场地所排废水沿沟谷汇至 2#废水排放口汇入下坊溪。下坊溪向北东方向经 4km后并入划江,划江往北4km后流入袁惠渠,袁惠渠往东流淌53km汇入袁河。新余市饮用水源取水口位于仙女湖(第三自来水厂),为本项目废水排放口上游8.6km处,故本项目对新余市饮用水源无影响。项目下游最近取水口位于樟树市朱家村樟树水厂取水口,该取水口距离本项目大约90km,取水规模为5万m3/d。 矿区可能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无居民点、公路和较大的地表水体等环境敏感点。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动植物、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 矿区尾矿库和废石场周边50m范围、炸药库周边300m范围内均无居民点等敏感目标。 矿区运输道路主要沿用原江西钢铁厂水泥道路,该道路两侧主要为原钢铁厂废弃厂房,影响的道旁敏感目标主要为潘家村。 矿区周围主要敏感点有刘家村、上黄虎村、下黄虎村、潘家村、戴元村等。 各敏感目标与矿区的相对位置列于表1-13。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见图1-1。 表1-13 各环境敏感目标与矿区主要工业场地相对位置一览表 工业场地 环境要素 敏感目标 相对方位 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 82#、83#、84#斜坡道采矿工业场地 空气环境 声环境 刘家村 EN 590 30户142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下黄虎村 ES 1080 85户360人 潘家村 SW 1400 20户9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56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81#斜坡道采矿工业场地 空气环境 声环境 刘家村 EN 830 30户142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下黄虎村 ES 1150 85户360人 潘家村 NW 1130 20户90人 12 工业场地 环境要素 敏感目标 相对方位 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 水环境 下坊溪 W 42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85#、86#斜坡道采矿工业场地 空气环境 声环境 潘家村 WS 220 20户9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戴元村 W 1270 115户480人 上黄虎村 ES 1300 85户36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12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东斜井采矿工业场地 空气环境 声环境 刘家村 EN 930 30户142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下黄虎村 ES 970 85户360人 上黄虎村 ES 1330 25户11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6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西斜井采矿工业场地 空气环境 声环境 下黄虎村 EN 1120 25户11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上黄虎村 ES 1110 85户360人 潘家村 WS 1640 20户9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55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82#、83#、84#斜坡道废石临时堆场 空气环境 刘家村 EN 530 30户142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下黄虎村 ES 1070 85户360人 潘家村 SW 1780 20户9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5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81#斜坡道废石临时堆场 空气环境 刘家村 EN 830 30户142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下黄虎村 ES 1150 85户360人 潘家村 NW 1450 20户9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34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85#、86#斜坡道废石临时堆场 空气环境 潘家村 WS 220 20户9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戴元村 W 1300 115户480人 13 工业场地 环境要素 敏感目标 相对方位 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 上黄虎村 ES 1310 85户36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18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东部废石临时堆场 空气环境 刘家村 EN 1040 30户142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上黄虎村 ES 1380 85户360人 下黄虎村 ES 1020 25户11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6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西部废石临时堆场 空气环境 下黄虎村 EN 1220 25户11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上黄虎村 ES 1140 85户360人 潘家村 WS 630 20户90人 水环境 下坊溪 W 58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选矿工 业场地场界 空气环境 声环境 寨口村 W 1940 45户18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戴元村 ES 1260 115户480人 潘家村 E 900 20户90人 尾矿库 (坝址) 水环境 下坊溪 W 10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风险 戴元村 ES 1200 115户480人 坝与居民间有山体相隔,且不为尾矿坝下游 潘家村 EN 820 20户90人 1#风井(现有),X:3060116,Y:38588200,Z:+173m 空气环境 潘家村 WS 480 20户9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戴元村 S 1560 115户480人 上黄虎村 ES 1380 85户360人 2#风井(现有),X:3060820,Y:38589120,Z:+144m 空气环境 下黄虎村 ES 710 25户11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刘家村 EN 560 30户142人 上黄虎村 ES 1500 85户360人 东回风井(新掘),X:3060863,Y:38589196,空气环境 下黄虎村 ES 690 25户11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刘家村 N 540 30户142人 14 工业场地 环境要素 敏感目标 相对方位 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 Z:+120m 上黄虎村 ES 1530 85户360人 西回风井(新掘),X:3059545.9,Y:38587983.1, Z:+108m 空气环境 潘家村 WN 300 20户9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戴元村 S 1000 115户480人 上黄虎村 ES 1260 85户360人 炸药库 风险 下黄虎村 ES 1000 25户110人 风险等级二级评价 地表错动范围 风险 潘家村 W 50 20户90人 地质灾害影响严重区,可能造成地表塌陷、错动等地质灾害 刘家村 EN 350 30户142人 下黄虎村 E 710 25户110人 地下水环境影响区(巷道边沿1170m范围) 地下水环境 刘家村 EN 处于影响区 30户142人 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 下黄虎村 E 50 25户110人 潘家村 W 处于影响区 20户90人 注:尾矿库下游300m处有一处废弃养猪场,并未投入使用,不计入本项目敏感目标。 图1-1 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15 1.6.2环境保护目标 (1)确保矿区下坊溪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 (2)确保矿区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 (3)确保矿区各敏感点的空气质量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4)控制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 (5)控制全矿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污水处理效果,使矿山废水达标排放。 (6)生态方面,对服务期满的工业场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复垦,以恢复矿区生态。 (7)妥善处理矿山排放的废石和尾矿,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1.6.3 污染控制目标 (1)控制矿山生产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符合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要求。 (2)积极采取筑坝、设置截洪沟和植被护坡等措施,防止和减少废石场和矿区公路边坡等区域的水土流失,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矿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3)尽量减少农田占用和植被破坏,按小于500t/km2.a(南方丘陵区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控制矿区水土流失量。 (4)注重矿区绿化和土地复垦,建设环境优美矿山。 1.7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 评价时段分施工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3个时段。 评价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2。 16 图1-2 技术路线图 17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单位 (1)建设项目名称: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30万吨/年铁矿采选项目。 (2)新余市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良山寨口铁矿改扩建项目属于江西省新余市良山镇管辖,位于新余市区 190°方向,直线距离 24 公里。矿区往西距大广高速(G45)10公里,往东30公里为赣吉高速(S69),北距周宇火车站和良山铁矿选矿厂约 1公里,交通便利。矿区坐标:东经114°5322114°5412,北纬27°384427°3944。 (3)建设性质:改扩建。 (4)建设单位:新余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5)改扩建概况:本次改扩建矿山进行扩界并增加产能,改扩建后矿山生产可划分为前期(6.05年)和后期(6.89年)两个阶段,前期沿用现有采矿工业场地、斜坡道及废石场,后期新掘东、西斜井并启用新的采矿工业场地及废石场,对现有采矿工业场地、斜坡道和废石场废弃并进行生态恢复。 2.2 采选规模及产品方案 表2-1 矿山改扩建前后主要指标对比 序号 项目 现有工程 改扩建工程 1 采选规模 19.8万t/a 30万t/a 2 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 地下开采 3 选矿 磁选 磁选 4 产品方案 铁精粉54252t/a(Fe62%) 铁精粉83220t/a(Fe63%) 5 矿区面积 0.4407km2, 1.26km2 6 开采深度 +2000m +200m-200m 2.3 矿区开采概况 新余市良山寨口铁矿采矿权人为新余市恒茂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1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钢材/矿山机械销售/矿产品加工。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 18 7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4407km2,允许开采深度由+200米至0米标高,采矿方式为地下开采。年生产规模19.8万吨。 矿山于2009年申请扩界,扩界后矿区范围由 16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200米至-500米标高(项目实际开采深度最低至-200米),矿区面积 1.26平方公里,保有资源储量为496.7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406.58万吨,矿床平均品位为23,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12.94年。根据矿山井筒特点,本报告书将矿山改扩建后服务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6.05年)基本沿用现有工业场地,后期(6.89年)启用新掘东、西斜井并配套相应的采矿工业场地及废石堆场。 矿山自备选矿厂,选矿工艺为磁选,选矿对象为磁铁矿。选矿流程为:二段一闭路破碎二级干磁选二段球磨三段湿式磁选。产品为63%的铁精粉。矿山改扩建后沿用现有选厂,新增部分设备。 矿山主要生产技术指标:掘采比:185米/万吨;采矿损失率:16%;矿石贫化率:12%;原矿入选品位:TFe19.724.6%,选矿回收率在80%左右。 2.4 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及总投资 1.劳动定员 原有矿区总劳动定员230人,其中生产人员210人,管理及服务人员20人。 改扩建后,工程设计在册职工人数为 270 人,其中生产人员 240 人,占员工人数88.9%,管理及服务人30人,占11.1%。 2.工作制度 生产岗位实行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60天,采矿作业3班/天,每班8小时,选矿每天3班,每班8小时。管理及服务岗位实行间断工作制。 3.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712.29万元,其中:建设资产投资3260.3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7.8%。 2.5 矿山服务年限 公式: )1( AQT式中:T矿山服务年限; Q开采范围内设计可采矿石储量,406.58×104t。 19 A矿山年产量,30×104t; 矿石回采率,84%; 矿石贫化率,12%; 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12.94年(不包含基建期1年)。 2.6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有井下开拓工程、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废石场、尾矿库、炸药库和办公行政设施等。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2-2。 表2-2 矿山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设施名称 现有工程 改扩建工程 环境问题 主体工程 井下开拓工程 矿山现已经开拓有 6 条斜坡道,分别为81号斜坡道,82、83、84号斜坡道,85、86号斜坡道。矿山现在开采水平为0米,0米以上矿体已经形成完整的开拓面 改扩建工程设计 0 米以上矿体开拓系统沿用现有的系统,开采-40m 以下矿体时(6.05年后),报废现有的斜坡道,并启用新井。矿山新建东斜井(井口坐标 X=3060471;Y=38588680;Z=+140 m)和西斜井(井口坐标X=3060111;Y=38588472;Z=+174m),作

注意事项

本文(XX矿业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为本站会员(不明觉厉)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