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文联建国60周年征文.docx

  • 资源ID:63713       资源大小:19.8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联建国60周年征文.docx

文联建国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文联建国 60 周年征文 三月初的蒙洼地区,大雨不停地下,四周水雾茫茫,面包车在河滩路上缓慢地行进。本人同高静、殿权受命崛起的新 ××电视专题片的前期采访,自太和、界首、 ××,展转到阜南,由县委宣传部杨部长、作家冷鬼的热情陪同,车外虽冷雨敲窗,车内却谈兴正浓,说的多是淮河的今昔。 此次目的地郜台,已经来过两次,却没有写下文字,对此,我常心怀歉意。 1998 年 4 月淮河文学笔会在阜南召开。与会作家乘车到蒙洼采风,出阜南县城正南东折,沿着淮河大堤经王家坝、老观、曹集、到郜台退水闸,虽走马观花,对这里的地形有大体的了解。蒙河洼地西起官纱湖,东到南照集,南面淮河,北临冈头,面积 183平方公里,四个乡镇 15万多人。王家坝出名是因为特有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淮河中、下游的关键性节点上,上游来水凶猛,下游水泻迟缓,极易造成水患。为确保两淮煤矿、京沪铁路和下游城市,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国家将按照预案开启王家坝闸削峰。自 1958 年至今,蒙洼蓄洪区已经蓄洪 14 次,其中三年是一 年蓄两次洪。于是每年汛期,王家坝自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第二次来郜台是在 2019 年 8月,淮河涨水王家坝开闸蓄洪。本人受市作协的派遣同思洁等四人,深入到蒙洼东南端、正处在水窝里的郜文联建国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台乡,了解那里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经刚刚建好(头天通车剪彩,第二天就来了大水,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救命桥)的 1700 多米长的防汛交通桥,在王家坝闸口,乘冲锋舟进入淮河主河道。傍晚,夕阳将河面照得明亮耀眼,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抹 “红云 ”,从未见过那么多的红蜻蜓,可能是在水面扑食昆虫所致。在疾驰的冲锋舟里,只要手一伸,不需做任何 动作,立马便会有一只美丽的小精灵贴在你的掌心。九十里水路,红蜻蜓相伴左右,如此美好的景致,如此过瘾的冲浪,如若是在平时,定会让一帮小文人兴奋异常,可此时我们的心情充满着抑郁与焦虑。 郜台乡政府是一栋建在淮河大堤庄台上的三层楼房,天热得出奇,四人挤在一楼北端的一间房内,电扇煽着热风,蚊虫盯得难以入睡。不待天亮起来,看见淮河坝堤上扎满了一顶顶政府提供的蓝色帐篷,里面住满了从下面搬上来的群众。群众有吃有住都有活干,家家户户仍然搞柳编。堤上的群众生活如此,仍在水中 “孤岛 ”上的百姓生活怎样?四人乘座一条小船,从一座平 房的顶上划过,来到一个叫做汪燕台的庄台。庄台上,一个老教师在教七八名孩子,他说孩子没办法上学,就在庄台上教。正想着庄台上的人吃水怎么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拉丝井。一根斜着的塑料水管伸出地面,管子大约茶杯口粗,里面探出一根铁丝,一端可作拉手,只要拉风箱般用力地拉,随着拉丝的提升,清水沽沽流出。 在 “孤岛 ”上,干部都佩带着红色 “共产党员 ”胸牌。红色,给人以温暖,文联建国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给人以力量。县乡村干部与百姓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庄台上的主心骨,顶梁柱。汪燕台生活安定,次序井然,村民心态平静,我感概良多,蒙洼人为顾大 局,一次次忍疼割爱舍家弃园,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壮举,其行,可歌可泣,其为,当载史册! 大雨下得正欢,话题从蒙洼谈到郜台。此次任务是寻找蒙洼亮点,向外界宣传展示郜台的风采,心情自然与前迥然不同。中午时分到了郜台,在乡政府,李书记充满自信的说,是水把郜台人逼上了堤顶,且历经苦难;又是水为郜台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且延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郜台人利用勤劳和智慧,形成了柳编、板鸭、水产养殖三大特色经济,且受益匪浅。 走进刘店庄台,看见沿堤而建的村落中仅有十几平米小院内,摆满了柳编半成品,房檐下或堂屋内,人们正在忙 碌着编织。村干部说,全村家家是工厂,人人会编织,去年人均纯收入仅柳编一项就超过 4000元,十几家村民用上了电脑。大多的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当年的拉丝井在淮堤上正逐渐淡出。 李书记继续介绍说,刘店村只是郜台乡的缩影,目前全乡发展上规模柳编厂 20 多家,柳编专业村 8 个,从业人员 2 万多人,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 1000 多万元。他自然不会忘记推介郜台板鸭。全乡境内河流密布 ,水草资源丰富,有万亩可养水面,蒙堤外有 2 万亩天然牧场 ,为养鸭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天气的原因,水产养殖等项目就不能去了,虽略带遗 憾,管中窥豹,文联建国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可见一斑。回头看雨中的庄台,犹如高大城堡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海市蜃楼,亦真亦幻,这可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蒙洼仅有的风景啊。听杨部长介绍,当地正在挖掘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沿淮旅游观光带。突然感受到,沿淮堤防汛交通桥、王家坝大闸、蒙洼蓄洪库区、保庄台和保庄圩等一路数落下来,不就是一道特色鲜明、风光独到的亮丽风景线吗! 如果说第一次来,看到的郜台是平面、表象;第二次无疑是立体的,雄浑而悲壮!这次看到的则是多维的,她在嬗变、在提升 新农村建设中的郜台,正沐浴着党的惠农政策之春风,如出水之蛟龙,向着理想的 高度扶摇冲腾

注意事项

本文(文联建国60周年征文.docx)为本站会员(真真)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