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XX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 资源ID:6079       资源大小:17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人民币2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p>XX区 XX 镇 连珠 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项目环评简本 &nbsp;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nbsp;建设项目 &nbsp;XX区 XX镇连珠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nbsp;建设单位 &nbsp;XX 市 XX 区农业局 &nbsp;法人代表 &nbsp;黄伟树 &nbsp;联系人 &nbsp;刘晓冬 &nbsp;通讯地址 &nbsp;XX 区新华街 天贵路 94 号 &nbsp;联系电话 &nbsp;13926283877 传真 &nbsp; 邮政编码 &nbsp;510800 建设地点 &nbsp;XX 市 XX 区 XX 镇连珠村 &nbsp;立项审批 &nbsp;XX 市 XX 区发展和改革局 &nbsp;批准文号 &nbsp;花发改基 201398 号 &nbsp;建设性质 &nbsp;新建 改扩建 技改 &nbsp;行 业类别及代 码 &nbsp;D4620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nbsp;人工湿地系统 占地面积 ( m2) &nbsp;725m2 绿化面积 ( m2) &nbsp; 总投资 &nbsp;(万元) &nbsp;160.13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nbsp;160.13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nbsp;100% 评价经费(万元) &nbsp; 2.27 预期投产日期 &nbsp;2014 年 5 月 &nbsp;工程内容及规模 &nbsp;一、 任务由来 &nbsp;近年来, XX 区各乡镇的建设发展迅速,但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大多数布局较为凌乱,基础设施较差;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基本上采用明沟排放,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旧屋基本无化粪池,新建的住宅基本 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质量差、易渗漏;化粪池收集厕卫污水为主,厨房、洗涤、洗菜等日常用水则处于无序乱排放的状态;各种污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到农田,对农业生产、珠江河的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最终使地表水水质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给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同时给地表水以及下游水质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nbsp;兴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放量将会大幅增长,若不尽快治理,污染会更加严重,将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为确保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 改善,兴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 XX 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 2011 年州市水环境治理任务书精神,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工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nbsp;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XX 市 XX 区农业局于 2013 年 6 月委托我司对 XX 区 XX 镇连珠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基础上,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及其它有关文件,编制该 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作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报告表按总规模工程进行评价。 &nbsp;二、工程规模 &nbsp;( 1)工程 内容 &nbsp;XX 区 XX 镇连珠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项目位于 XX 区 XX 镇连珠村 ,总投资约为 160.13 万元。 本项目服务人口约 1000 人, 设置 1 座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约 725 m2,建成后处理污水量为 100m³/d。 &nbsp;( 2)主要材料及用量 &nbsp;本项目的主要原料为 HDPE 双壁波纹管、 PVCU 双壁波纹管, 其中 HDPE 双壁波纹管用量为 460米, PVCU 双壁波纹管 用量为 578 米。 &nbsp;表 1 &nbsp;工程量 一览表 &nbsp;序号 &nbsp;项目名称 &nbsp;单位 &nbsp;规格 &nbsp;指标 &nbsp;1 HDPE 双壁波纹管 &nbsp;米 &nbsp;DN300 460 2 PVC-U 双壁波纹管 &nbsp;米 &nbsp;DN200 242 3 PVC-U 双壁波纹管 &nbsp;米 &nbsp;DN150 336 4 雨水渠道 &nbsp;米 &nbsp;300× 300 441 5 雨水渠道 &nbsp;米 &nbsp;1000× 1000 75 6 混凝土检查井 &nbsp;座 &nbsp;2000× 660 9 7 溢流井 &nbsp;座 &nbsp;1000× 1000 9 8 砌筑检查井 &nbsp;座 &nbsp; 1000 33 9 砌筑检查井 &nbsp;座 &nbsp;600× 600 14 10 拆除混凝土路面 &nbsp;平方米 &nbsp;20cm 厚 &nbsp;842 11 修复混凝土路面 &nbsp;平方米 &nbsp;20cm 厚 &nbsp;842 12 人工湿地系统 &nbsp;座 &nbsp; 1 ( 3)给排水规模 &nbsp;本项目用水由 XX 镇自来水厂 管网接入,项目用水主要为施工用水。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搅拌产生的泥浆水、砂石冲洗水、施工机械设备的冲洗水,这部分废水主要污染因子是 SS 和石油类。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 回用,不外排 。 &nbsp;项目营运期服务连珠村 人口 1000 人,污水量计算拟采用人均生活污水量预测法确定,参考 XX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引同时考虑 连珠村 的经济情况 及村民的用水习惯 , 连珠 村 人均 综合生活污水排放指标为 100L/d 计 。连珠村 生活污水总排放量 约 为 100m3/d。 项目运营期的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达标排放。 &nbsp;( 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nbsp;施工人员约 50 人,施工人员统一由建设单位在外安排食宿。营运期间不需要定点专门设置管理人员。 &nbsp;( 5)技术标准 &nbsp;查阅关于 XX 市水务局于 2010 年 10 月发布的 XX 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适用技术指 &nbsp;引(修订版)第一册和第三册中的技术指引和研究,本项目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nbsp;三 、 建筑方案 &nbsp;1、 &nbsp;污水管道工程 &nbsp; &nbsp;开挖管沟基坑时,如遇到厚度小于 1.0m 的淤泥或浮土则应全部清除 ,超挖部分用碎石、砂回填并夯实;如遇到厚度大于 1.0m 的淤泥或浮土,应特殊处理。 &nbsp; &nbsp;排水管施工完毕,在覆土前必须进行闭水实验,建议可回填时回填。闭水实施应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 &nbsp; &nbsp;排水管安装完毕,管沟应用原土回填至稳定层底,应分层回填并用水冲实,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不低于 95%。 &nbsp; &nbsp;从化粪池连接管网的管道弯头应使用有检查口的弯头或用三通弯头,以便日后对堵塞的疏通。 &nbsp; &nbsp;村内巷道内敷设污水管道时,宜将污水管紧挨现状排水沟敷设,并且在满足排水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埋深。遇到 化粪池占用村内巷道位置情况时,采取避让措施。 &nbsp; &nbsp;未经化粪池的生活污水在排入收集系统前居民应设置格栅或格网,拦截固体物,以免堵塞村内污水管道。 &nbsp; &nbsp;居民应在院内取水处设置集水池,居民可将洗浴及厨房污水排入集水池内,并在集水池内设置地漏,接入管网中。 &nbsp; &nbsp;开挖管沟时破坏的路面,恢复时可按 C25 砼 200mm;其它的,如房屋散水、街坊路面等混凝土面层,按照其实际厚度恢复原貌。 &nbsp; &nbsp;农户入户管采用 PVC-U 管,管径小于等于 150mm,完全收集户内冲厕污水、洗浴污水、厨房污水等,排入村内巷道的排污管,有化粪池的农户, 由化粪池溢出口将上清液排入村内巷道的排污管中。污水收集系统入户管须比农户卫生器具排出管,或化粪池出水管,或农户排水立管管径大一级。 &nbsp;连接每户卫生间出水的管道不应小于 DN100,坡度不小于 1%,出户后首先接入化粪池。连接每户洗涤水的出水管道不应小于 DN100,坡度不小于 2.5%。 &nbsp;污水入户管道埋深不宜小于 0.3m。 &nbsp;2、 人工湿地工程 &nbsp;( 1)格栅池 &nbsp;格栅池的主要功能是放置格栅。本项目格栅池为地下池、钢筋混凝土结构; 规格(长 ×宽 ×深):1.0m×0.6m×2.2m,参数: 1000×500mm。 &nbsp;( 2)沉砂池 &nbsp;沉砂 池的主要功能是分离大颗粒污泥,减少后续污水处理负荷。本项目沉砂池为地下池、钢筋混凝土结构; 规格(长 ×宽 ×深) : 4.0m×2.0m×2.2m。 &nbsp;( 3)调节池 &nbsp;调节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质水量,加强后续处理效果。本项目调节池为地下池、钢筋混凝土结构; 规格(长 ×宽 ×深) : 10.0m×4.0m×2.5m; 水力停留时间: 8h;污水提升泵: 2 台( 1 用 1 备),性能参数 Q=9m3/h, H=11m, N=0.75kw。 &nbsp;( 4)厌氧水解池 &nbsp;厌氧水解池的主要功能是降解污水中部分 BOD5,同时提高污水可生化性。本项目厌氧水解池为地下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规格(长 ×宽 ×深): 6.0m×3.0m×3.2m; 水力停留时间: 10h。 &nbsp;( 5)人工湿地 &nbsp;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是 利用植物和填料的不同功能,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同时去除 CODCr、 BOD5、SS 等污染物。 规格 (长 ×宽 ×深) : 18.0m×9.6m×2.0m; 水力停留时间: 41.2h;水力负荷: 0.30m3/m2.d。 &nbsp; &nbsp;湿地基础处理 &nbsp;a 人工湿地原土碾实,其密实度达 93% 95%,基础容许承载力必须达到 100Kpa。 &nbsp;b 黏土采用回填黏土。 &nbsp;c 由于表层在浸水后会有一定的下沉,建造时填料表层标高 应高出设计值 10% 15%。 &nbsp;d 湿地床底坡一般取 1% 8%,须根据填料性质及湿地尺寸加以确定,本工艺湿地床一般取 1%2%。 &nbsp; &nbsp;湿地处理池种植皇草、美人蕉、芦苇等水生植物 &nbsp;a 美人蕉丛生性,适宜密植,适宜集中分布,芦苇散生性,适宜稀植,适宜遍植。 &nbsp;b 美人蕉栽一般每平方米 8 10 穴,每穴栽 2 3 株。亦可用行距 10cm,蔟距 15cm 控制,覆土 710cm。 &nbsp;c 芦苇栽一般每平方米 8 10 穴,每穴栽 1 2 株。亦可用行距 10cm,蔟距 15cm 控制,覆土 1020cm。 &nbsp;d 皇草栽培先清除杂草,按常规平整土地后 ,开穴,行株距均为 40 45cm,穴深 25 30cm。 &nbsp;e 皇草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对氮肥敏感,如果在每次割青后,每亩兑水追施 15 18 公斤尿素。 &nbsp;f 皇草的割青与利用:首先应选择好割青刀具和割青时间,严禁用生了锈的刀具和在雨后或草上露水未干时割青,皇草种植后, 50 55 天便可割青利用。割青次数因地力水平、饲喂对象不同而异。用作鱼及奶牛饲草,全年可割青 5 7 次。当株高 1 1.2 米、基部节间开始外露时即可割青。每次割青后应按前述用量追施尿素 1 次。 &nbsp; &nbsp;人工湿地植物栽种的管理及日常维护 &nbsp;a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的管 理主要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成活。 &nbsp;b 植物栽种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nbsp;c 做好日常护理防止其他杂草滋生和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防止腐烂污染。 &nbsp;d 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nbsp;e 人工湿地栽种的植物应在老枯之前收割,一般一年收割 1 2 次,采割的植物残体应及时运出人工湿地并用切草机切碎后做处理与利用。 &nbsp;( 6)应 急消毒池 &nbsp;功能: 建设应急是为防止紧急的水体中毒,或疫情现象出现,如带有病毒病害物质的污水排入附近水体。正常情况下则作为出水暂存池。 本项目应急消毒池为地下池、钢筋混凝土结构; 规格(长 ×宽×深): 8.0× 1.0× 1.2m ;水力停留时间: 0.5h。 &nbsp;3、 安装工程 &nbsp;本项目安装工程主要是提升泵等设备的安装,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统一安装。 &nbsp;4、 装饰工程 &nbsp; &nbsp;水池内批荡用 1: 2.5 水泥砂浆, 20 厚(掺 5%防水剂)。 &nbsp; &nbsp;水池埋入地下部分外池壁用 20 厚 1:2.5 水泥砂浆随抹随光,经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回 填土。水池地上部分外池壁采用纸皮石长条砖装饰,池壁顶采用防滑砖铺贴。 &nbsp;5、工程施工进度 &nbsp;表 2 &nbsp;工程建设进度表 &nbsp;序号 &nbsp;进度 &nbsp;时间 &nbsp;1 &nbsp;前期工作 &nbsp; 2013年 5月 -2013年 7月 &nbsp;2 初步设计 &nbsp;2013年 1月 -2013年 7月 &nbsp;3 项目报建及招标阶段 &nbsp;2013年 7月 -2013年 12月 &nbsp;4 施工 阶段 &nbsp;2013年 12月 -2014年 5月 &nbsp;四、 产业政策 &nbsp;根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2013 年修正版)(国家发改委第 9 号令, 2013 年2 月 26 日) 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 ,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即“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因此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nbsp;二、 工艺流程 : ( 一)、施工期流程图: &nbsp;污水管道: &nbsp;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包括开挖沟渠,渣土回填,植被绿化恢复及设备工程等阶段。 &nbsp;开挖沟渠 : 本工程管道铺设均为地埋式,全部需要开挖地表土壤,就近在管道沿线设置若干个临时渣土场。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nbsp;渣土回填 : &nbsp;管道铺设好后,将开挖的土壤复填进去。 &nbsp;生态恢复 : 工程竣工后要加强绿化,恢复植被到原来状态,减少工程施工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nbsp;(二)、营运期流程图: &nbsp;人工湿地 : &nbsp;每户化粪池 &nbsp; &nbsp; 格栅 池 &nbsp; &nbsp; 沉砂池 &nbsp; &nbsp; 调节池 &nbsp; &nbsp; &nbsp;开流式厌氧水解池 &nbsp; &nbsp; 人工湿地 &nbsp; &nbsp; 应急消毒池 &nbsp; &nbsp; 水体排放 &nbsp;项目污水治理营运期的 主要 流程包括隔渣、 厌氧水解 、人工湿地等,此工艺流程中主要的污染源是 格栅池、 厌氧池产生的恶臭气体 ,调节池中提升泵产生噪声, 格栅 池、沉砂池截留的 固废 垃圾 ,厌氧池产生的污泥以及人工湿地的老化植株 等。 &nbsp;三、 环境影响分析 &nbsp;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nbsp;该项目属新建项目,在施工 期间产生的污染物有: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余泥渣土、粉尘扬尘等,这些都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必须引起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使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 &nbsp;1、 &nbsp;噪声 &nbsp;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开挖土方 &nbsp;铺设管道 &nbsp;渣土回填 &nbsp;生态恢复 &nbsp;投产运营 &nbsp;扬尘、噪声 &nbsp;扬尘、 噪声 &nbsp;噪声 &nbsp;固废 &nbsp;恶臭 &nbsp;污泥 &nbsp;恶臭 &nbsp;噪声 &nbsp;老化植株 &nbsp;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其污染影响具有局部性、流动性、短时性等特点,应根据项目周围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安排噪声值高的大型固定施工机械,减少施工机械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nbsp;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机械包括推土机、挖土机、搅拌机、运 输车辆等,类比调查,其噪声源强见下表。 &nbsp;表 12 部分施工机械噪声声压级 &nbsp;机械名称 &nbsp;测点距机械距离( m) &nbsp;声级(分贝) &nbsp;机械名称 &nbsp;测点距机械 距离 (m) &nbsp;声级( dB) &nbsp;推土机 &nbsp;5 90 载重车辆 &nbsp;5 90 搅拌机 &nbsp;5 82 电锯 &nbsp;5 92 挖土机 &nbsp;5 83 电钻 &nbsp;5 90 本评价只考虑距离扩散衰减影响,采用以下模式预测单台设备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nbsp;)/lg(20 1212 rrLL &nbsp;式中: r1、 r2距声源的距离, m。 &nbsp;L1、 L2r1、 r2 处的噪声值, dB(A)。 &nbsp;施工机械噪声主要属中低频噪声。在施工现场,实际有多少台设备同时作 业未有定数,因而本评价仅对主要施工机械进行噪声源强叠加,并预测叠加后噪声源强经距离衰减在不同距离的噪声强度。某点的声压级叠加公式如下: &nbsp; 10/10/10/ 101010lg10 21 PnPP LLLPL 总 &nbsp;式中: LP 总 叠加后的总声压级, dB(A)。 &nbsp;LP1第一个声源至某一点的声压级, dB(A)。 &nbsp;LP2第二个声源至某一点的声压级, dB(A)。 &nbsp;LPn第 n 个声源至某一点的声压级, dB(A)。 &nbsp;多个噪声源叠加后在不同距离处的总声压级见下表。 &nbsp;表 13 多台施工 机械设备 总声压级距离衰减预测情况一览表 &nbsp;距离 (m) 0 20 40 60 80 100 150 200 300 400 噪声值 dB(A) 106.2 80.2 74.3 71.0 69.5 67.5 64.0 61.5 58.0 55.5 依据上表预测结果,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在 80m 外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的要求,项目的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噪声影响,为了减轻工程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nbsp; &nbsp;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使噪声污染在施工中得到 控制。 &nbsp; 对施工中的一些噪声较高的机械,在施工中要根据噪声传播的方向,合理布局它们的位置,并在其周围设置适宜的隔声装置。 &nbsp; &nbsp;在施工现场,采用柔性吸声屏替代目前通用的尼龙质地的围幕,既可抵挡建筑噪声,又可拦住杂物等。 &nbsp; 规范施工秩序,文明施工作业。搅拌机等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安排在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使用;中午 (12:00 14:00)和晚上 (22:00 06:00)禁止施工,以防止噪声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和工作。 &nbsp; &nbsp;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对噪声的降低有良好作用。 &nbsp;在采取以上治理措施以后,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nbsp;2、 &nbsp;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nbsp; 、扬尘 &nbsp;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尘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 60%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nbsp;75.085.0 )5.0/()8.6/)(5/(123.0 PWVQ &nbsp; &nbsp; &nbsp; 式中: Q汽车行驶的扬尘, Kg/km·辆; &nbsp;V汽车速度, Km/hr; &nbsp;W汽车载重量,吨; &nbsp;P道路表面粉尘量, kg/m2。 &nbsp;表 14 为一辆 10 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 1km 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nbsp;表 14 &nbsp;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nbsp; &nbsp; 单位: kg/辆 ·km &nbsp;P &nbsp; &nbsp;车 速 &nbsp;0.1(kg/m2) 0.2(kg/m2) 0.3(kg/m2) 0.4(kg/m2) 0.5(kg/m2) 1.0(kg/m2) 5(km/hr) 0.051056 0.085865 0.116382 0.144408 0.170715 0.287108 10(km/hr) 0.102112 0.171731 0.232764 0.288815 0.341431 0.574216 15(km/hr) 0.153167 0.257596 0.349146 0.433223 0.512146 0.861323 25(km/hr) 0.255279 0.429326 0.58191 0.722038 0.853577 1.435539 施工期扬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管道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nbsp;WeVVQ 0 2 3.13050 )(1.2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其中: Q起尘量, kg/吨 ·年; &nbsp;V50距地面 50m 处风速, m/s; &nbsp;V0起尘风速, m/s; &nbsp;W尘粒的含水率, %。 &nbsp;V0 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nbsp;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为例,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 15。由表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 250m时,沉降速度为 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 250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情况不同,其 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根据 XX 区长期气象资料,主导风向为 N,因此施工扬尘主要影响为施工路段北面区域的环境敏感点。 &nbsp;表 15 &nbsp;洒水降尘测试效果 &nbsp;距离( m) &nbsp;0 20 50 100 200 TSP( mg/m3) &nbsp;不洒水 &nbsp;11.03 2.89 1.15 0.86 0.56 洒水 &nbsp;2.11 1.40 0.68 0.40 0.29 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减少洒落。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车辆行驶路线应首选外环路,尽量避开居民区和市中心区 。 &nbsp; 使用商品混凝土,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 &nbsp; 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 &nbsp; 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nbsp; 、尾气: &nbsp;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后产生的尾气排放量很少,对评价区域的环境影响很小。 &nbsp;综上所述,在采取以上治理措施以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nbsp;3、水环境影响分析 &nbsp;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时产生的废水和车辆、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等。 &nbsp; &nbsp;施工机械含油污水 &nbsp;运输车辆、作业机械的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水,由于量少,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有限。 &nbsp; &nbsp;施工废水 &nbsp;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是管道施工时土层里的积水。这类废水排放量不大,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是 SS、 CODcr、石油类等。施工废水就近修建沉淀池经过预处理后 回用,不外排 ,不会降低当地地表水环境质量。 &nbsp;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而污染道路、环境或淹没市政设施。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及冲孔钻孔桩产生的泥浆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在回填土堆放场、施工泥浆产生点应设置临时沉砂池,含泥沙雨水、泥浆水以沉砂池沉淀后,沉淀后的泥渣由有资质的余泥处理单位处理,沉淀后的水 回用,不外排 。 &nbsp;评价认为,在采取以上治理措施以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nbsp;4、固体废弃物 &nbsp;( 1)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nbsp;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 物如果不妥善处置无组织堆放,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措 施,将污染周围环境。如遇雨天, 临时 堆 放 的泥土会以 “黄泥水 ”的形式进入排水沟,沉积堵塞排水沟。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处置本项目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 施工区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加强管理,做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合理处理。据估算,本工程开挖的土石方和回填土石方平衡,因此,不会有多余的土石方产生和排放。对于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对于施工生产废料处理,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在施工营地,生活垃圾需加强管理,如增设垃圾筒等,同时临时垃圾堆放点应有沟道相通,以防浸出液浸 流。 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nbsp;( 2)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nbsp;、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39 号, 2005 年 3 月 23 日 )以及 XX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 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建筑垃圾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 &nbsp;、施工单位要向当地市容卫生管理部门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的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将建筑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合理消纳,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当地景观。 &nbsp;、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暂存,能 够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综合利用,以节约宝贵的资源。 &nbsp;、对建筑垃圾要进行收集并固定地点集中暂存,尽量缩短暂存的时间,争取日产日清。同时要做好建筑垃圾暂存点的防护工作,避免风吹、雨淋散失或流失。 &nbsp;、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和统一集中处置。 &nbsp;、施工单位不准将各种固体废物随意丢弃和随意排放。 &nbsp;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会对施工场地及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nbsp;5、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nbsp;在施工过程中将开挖土方 ,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土壤侵蚀程度加大,水土流失增加。由于项目所在地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在雨季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在项目开挖区域上,雨水径流以 “黄泥水 ”的形式进入沿线河流,沉积后将会淤积河道,损坏植被。同时泥浆水还可造成夹带了场地上的泥土沙石,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nbsp;防止水土流失的相关措施: &nbsp;施工期间,建设单位除了在管网沿线道路远离河流的地方设置渣土场,还应在春季雨季来临时加大对堆土场的管理,如为堆土场加盖帆布,防止雨水携带沙泥进入下水道或河道;管道完成铺设后,开挖的土方应最大程 度回填于道路。此外,项目所在地为道路沿线,属城市生态系统, 没有被列为保护的动植物,且植被群落观赏性不高,因此 项目完工后须对损坏的绿化带及时修复,对促进其城市生态景观有促进作用。 &nbsp;6、生态环境 &nbsp;管线施工过程中会对沿途部分植被造成破坏、地面裸露,使场内开挖土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防治措施有: &nbsp;( 1)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直接受影响的范围内。 &nbsp;( 2)在管线走向方案设计和施工中,尽可能避开树木、果园等地段。 &nbsp;( 3)在管道施工中执行 “分层开挖原则 ”,施工后进行地 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nbsp;( 4)对土壤、植被的恢复,遵循破坏多少,恢复多少的原则。 &nbsp;( 5)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施工区内外的植被、作物。 &nbsp;( 6)在对管道敷设组焊时,注意加强火源管理,防止因施工焊接的火星引发火灾。 &nbsp;( 7)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开挖量,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 &nbsp;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nbsp;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 &nbsp;1、对水环境的影响 &nbsp;( 1)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截留大量的污染物,增加受纳污 水量 100m3/d, CODcr 的削减量为 8.760 t/a, BOD5的削减量为 4.745 t/a, SS 的削减量为 6.570t/a ,氨氮的削减量为 0.621 t/a,总磷的削减量为 0.109t/a。 &nbsp;( 2) 项目所建设的人工湿地处理池等构筑物,严格做好防渗防漏措施,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项目所收集的生活污水为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亦无明显影响。项目建设的选址不会对该区域的地下水质造成影响,故项目建设运营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项目建设与地表水无水力联系;项目建设无断裂带等易渗漏的 不良地质。 污水经收集后集中处理,消除了对内河水系的污染,有利于保护各内河水系的水质,对实施流域污染的总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nbsp;( 3)项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可减轻水污染可能造成粮食作物、畜产品、水产品产量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 &nbsp;因此,项目建成后将对周围的地表水环境起到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 &nbsp;根据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 三坑水库旧西干渠 的 监测断面水质因子中, 环境评价区内水体水质的 DO、总磷指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表明区域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nbsp;本项目的废水主要为村 民的日常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及浓度分别为 COD: 300mg/L、BOD5: 150mg/L、 SS: 200mg/L、氨氮: 25mg/L、总磷: 4mg/L,经处理后浓度可降至 COD:60mg/L、 BOD5: 20mg/L、 SS: 20mg/L、氨氮: 8mg/L、总磷: 1mg/L,外排浓度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 B 标准。另外,由于本项目外排生活污水的污染物种类较为简单以及易于生化处理达标,且不含有毒有害等重金属污染物,因此,本项目排放的废水对纳污水体的贡献值较小, 只要治理 达标后再外排均不会 对纳污水体造成 明显 的影响 。为降低纳污水体的容量负荷,故应加强管理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杜绝未处理直接排放的情况发生。 &nbsp;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nbsp;项目污水 厌氧池 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污水长期沉积,会产生恶臭。主要污染物包括 H2S、NH3、臭气等。该类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在外环境的空气作用下能迅速扩散。只要沿项目周边地点进行绿化隔离带设计,针对项目附近的敏感点,增大其绿化带,并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积存的垃圾,则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经过上述治理措施, 污水处理设施 的恶臭可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 14554-93)二级标准 。 &nbsp;3、对声环境的影响 &nbsp;本项目 不设置提升泵站,营运期 噪声主要污染源来源于 调节池中 污水提升泵 运行时产生的声音 , 由于调节池是埋地的,产生的噪声量较小, 经类比调查,其源的源强 50 70dB( A)。 考虑到 绿化以及 传播距离的衰减等因素对噪声有一定的阻尼作用,为进一步减少生产噪声的影响,评价要求对生产设备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如采用低噪声影响的污水提升泵、将噪声大的设备集中放置在远离项目敏感点的一侧、于 污水处理设置 周围尤其面向敏感点的一侧种植树木等,以确保本项目的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 &nbsp;4、固体废物 &nbsp;固体废物主要是 格栅池截留垃圾、沉砂池去除颗粒物 ,厌氧 水解池 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以及人工湿地中枯萎和老化的植株。另外,还有 污水处理站机器设备维修时会产生少量的废机油、废抹布 。 &nbsp;格栅池截留垃圾、沉砂池去除颗粒物 预计年产生量约 0.15t(含水 85%),建设单位对此类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清理、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nbsp;厌氧发酵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过程,在厌氧发酵环节会产生少量污泥,污泥应定期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nbsp;本项目的人工湿地属 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选择的植株主要为芦苇、菖蒲、风车草、美人蕉、再力花、紫砂草。参照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写的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本项目所选用的植株均可应用于污水生态处理。 &nbsp;湿地的植物从水中吸收营养,慢慢枯萎和老化后要进行收割,以保证植株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了资源化,收割后的老化植株可作为肥料进行综合利用。 &nbsp;污水处理站机器设备维修时会产生少量的废机油、废抹布等,属于危险固废物,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nbsp;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nbsp;生活污水农田灌溉从一定程度 上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充分利用水资源,具有一定的益处,而且在早期我国工业化程度低,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水中还有大量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早期灌溉区,农民可以不上化肥,减少了经济投入,从表面上看给农民带来了一些效益。同时,生活污水进行农田污灌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长期灌溉的累积和水质的超标,对当地的土壤、地下水以及粮食作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只要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完整性影响极小。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nbsp; 要合 理选择灌溉对象。植物不同的器官对污染物的吸收累积程度也不同 &nbsp;一般呈现根、茎、叶、籽粒、果实依次递减的规律。因此,食用根、茎、叶的作物不宜污灌,高粱、玉米等高杆植物与低杆植物相比不易受污染,非食用目的的植物如棉花、林木较适宜污灌,但污水回用于城市园林植物至少要经过二级处理。因各地二级污水来源不同,水质复杂,以及不同植物对环境的耐受能力不同, &nbsp;所以,二级污水回用于城市园林植物要有选择地使用。如:对草坪草、灌木、乔木可以利用,而某些对水质较为敏感的花卉,如万寿菊等,则要慎重使用。绿色食品不宜污灌。中药材更应杜绝 污灌。 &nbsp; 要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食用果实的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不宜污灌。这个阶段作物生长旺盛,果实吸收养分多,吸收的重金属等污染物也多。如小麦在灌浆期应杜绝污灌。根据现有的污灌经验,利用污水灌溉的优先顺序依次为:播前灌,非苗期,苗期。气温低时优于气温高时。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清污混灌或轮灌,防止灌水量过大引起污水大量渗漏污染地下水。大水漫灌是不科学的,应发展滴灌。而喷灌易使病菌和污染物扩散入空气中,也不宜采用。 &nbsp; 要考虑污水的种类和土壤、地质条件。不是任何种类的污水都可以用来灌溉的。不可用作灌溉的污水有医药、生 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等行业排放的污水。喀斯特地区或活动含水层低的沙地就不宜污水灌溉,因为在这类土壤和地质条件的地区进行污水灌溉污水容易渗漏会污染地下水。 &nbsp;6、厌氧池沼气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nbsp;厌氧池既不消耗动力、运行稳定、管理简便、剩余污泥少,且还能回收能源(沼气),建在绿化或菜地下,不占地。但在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污水停留时间长,出水中部分指标未达标排放标准等。因此,目前项目产生的沼气还不能收集回用,只能经0.51.5m 高的排气筒排放。 &nbsp;由于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 少量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厌氧发酵池投入使用后会产生沼气,因此,如果因维修需要打开池内含有沼气的厌氧发酵池活动盖时,禁止有明火或点燃的烟头接近。另外,对于需要维修的厌氧发酵池,在清除内部的原料后,不能马上下池,要向池内鼓风,排清池内的沼气,下池前还需用动物先放入池内做一下试验,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下池。 &nbsp;7、 社会及环境效益影响 &nbsp;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最直接效果就是环境条件的改善,通过居民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本项目已列入 2011 年 XX市城 建系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属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建设成运营后,基本上不直接产生经济收益,主要效益体现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 &nbsp;项目建设前, XX 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基本上采用雨污合流,明沟排放,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严重影响了当地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连珠村 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完成,不仅可以去除污水中的一般性污染物质如 BOD5、 CODCr、 SS 等,更重要的是能够去除大量的如无机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改善水体水质,使之满足国家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 要求。项目实施,既保护生态环境,又美化了 乡村 环境。 &nbsp;8、 产业政策及选址可行性分析 &nbsp;根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2013 年修正版)(国家发改委第号令,2013 年 2 月 26 日) 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即“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因此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nbsp;项目 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声等对周围影响较小,并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不改变当地的环境功能 , 符合 XX 市城市建设和环境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且具有水、电等供应有保障,交通便利等 条件。项目周围没有风景名胜区、生态脆弱带等。故本项目选址是合理的。 &nbsp;五 、 审批登记表 &nbsp;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nbsp;填表单位(盖章): 广东省生态环 境与土壤研究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填表人(签字):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注意事项

本文(XX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为本站会员(不明觉厉)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