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实.docx

  • 资源ID:58868       资源大小:27.9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人民币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实.docx

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实 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三年来忠实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高度重视下乡驻村工作,所派驻的三批驻村工作队员不负众望,在市、县委的正确指导和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扎下摊子全心全意投入到驻村工作,突出治穷、治瘫、治乱、治弱,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提高农业收入,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并在不同时期着力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好评如潮 ,被喻为 “雪中送炭的工作队 ”。 一、村是我家,民是亲人,把根深深扎进农村热土 三年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乡村多为贫困乡村,地处偏僻、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差,人均收入低。穷乡僻壤自然赶不上都市里丰富多采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一些过惯了城市生活的队员们初来乍到这“与世隔绝 ”的乡村不免有些不适应,房屋简陋不能遮风挡雨,水土不服时常闹肚子,物质贫乏顿顿粗茶淡饭,有时还经常停电,这些都给驻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队员们深深地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这就是贫困,这就是差距,改变它们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市政局党组在每一批驻村队员驻村伊始就着力加强党性教育,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要求驻村队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躬身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村为家、心在村里、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村在心上,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兢兢业业为村谋发展。要怀爱民之心,谋富民之路,办利民之事。队员们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他们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心贴近群众,尽快适应农村生活,穿朴素的衣服,学说当地乡音,或走街串户,或坐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渐渐的群众把我们当成了一家人。为了不扰民,我们坚持自带行李、自起炉灶,工作队还自力更生,在所 驻地 “开荒 ”种菜, “自给自足 ”。为能扑下身子、扎下摊子,队员们自觉坚守驻村岗位,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呼吸,就连非典时期队员们也是不顾个人安危,与群众并肩作战、齐心协力抗击 “非典 ”。 2019年汛期,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奔走乡里与群众共患难、度难关,真正把村民当作亲人,把村当作了家,把村里的事当作了自己的事。现如今无论是永城市黄口乡田庄村,还是虞城县贾寨镇幸福、新民、保卫、民主、万堤口的村民,只要一提起市政局驻村工作队,他们就象亲人一样如数家珍,对你娓娓道来。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帮助制定发展规划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细致的调查,吃透村情民意,是开展好驻村工作的坚实基础。市政局每期驻村工作队沿用 “重调研 ”的工作方法,在驻村之初便深入群众展开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急。一是认真开好四个会,即村两委班子会、村组全体干部会、全体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先后接触干部、党员、教师、群众6000 多人,基本掌握所驻村的基本情况。二是在开好四会的基础上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进百家门、问百家情、交百家友,与群众席地而坐,在闲聊间了解群众的所急、所想、所盼。三是设立意见箱,鼓励群众向工作队提好的建议、好的思路、好的方法,进一步拓 宽信息搜集渠道。通过调查摸底我们了解到,目前落后村的通病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经济意识弱,缺少致富的经验、技术、信息、门路、资金等,另外缺少致富带头人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市政局党组结合各村实际,提出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效益为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村组班子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帮助找好致富门路,实现致富长效化,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的驻村思路,并以此作为市政局驻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各工作队以此为指导,结合各村实际,分别制定了近期发展目标和 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照各村的目标、规划制定了全年工作方案,为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办事实、解民忧,努力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9 年以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在轩敬杰、屈保文、段云泉、魏自强等队长的带领下倾心为民服务,始终把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取得群众信任,得到群众支持,顺利打开工作局面: 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打井引水,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解决群众的灌溉难题。工作队通过调查发现,市政局所驻各村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较差。这里的机井多为七八十年代打的井,多年来年久失修,如今塌的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塌、坏的坏,多半无法使用。每遇旱年来临,由于水井缺少曾多次出现抢井、等井、占井、一井多机的现象。一些农民用不到水井只能挑水灌溉,每每都要用去两个半月的农时,既费工费时,又不见成效。然而贻误农时又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且严重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此现象,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作队员看在眼力、急在心里。我们找来水利专家多次现场考察、严格论证,并自制了打井项目申请书,打印成册共计 35 份,上万余字,分送至省、市、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汇报问题,先后协调到位机井配套项目资金 14万元,打井 22 眼,购买水泵 6台, 解决了 4 个村 1100 亩耕地的水利灌溉问题,提高作物产量 20%左右。初步解决了这些村多年来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二是修建学校,改善教学条件,为当地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致富先致愚,致愚先教育。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村多为贫穷落后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准低,受教育人口少,人口素质偏低,封建迂腐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一些青少年儿童深受其害。这里教学设施落后,有的学校多年以来房屋年久失修、危房重重,生员流失达 70%以上。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人口教育势在必行。驻村工作队针对一些学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先后 6 次 从市里请来教学经验丰富,曾荣获省、市优秀教师称号的老教师前来示范教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老教师通过听课、授课的方式现场说教、指导,使学校师资教育水平得了到迅速提高;为解决学校破旧且危房较多的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问题,一方面,队员们头顶烈日, 10 多次亲临校园,现场勘察论证、作出预算,并撰写了项目建议书。为了求得有关部门的帮助,队员们有时自费路资乘车前往,有时跨上自行车 “千里走单骑 ”,奔走市、县,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认真反映情况、详细说明问题,往返行程达 2019多公里,为了找到主要领导,队员们时常在单位门前一等就是一整天。在此 期间,我们还得到了驻村办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指路子、搞引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共协调建校款 21 万元。另一方面,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号召群众捐资建校,工作队长慷慨解囊带头捐资,带动村民捐资 6 万元。群众们热情高涨,主动丢弃田中的农活纷纷前来充当义务工,帮助学校建设搬砖添瓦。短短两个月内 12 个班级 36间房屋平地而起,流失的生员也纷纷重返校园,每日清晨,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清脆入耳、余音绕梁;农村贫困生较多,他们买不起学习用品,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铅笔头,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珍贵,往往用了再削,削了再用。为了解决贫困生 的实际困难,工作队员从生活费中挤出助学资金,为 100 个贫困生送去作业本 3000 余本,书包、文具盒 100 余个,背上新书包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文具盒爱不释手,脸上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工作队还出资 1300 元为学校购置了钢琴、画板、木马、单杠、篮球等,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体、音、美;自 2019 年以来,市政局三批驻村工作队,为所驻村在更换教学设施和改善教学环境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当地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扶贫解困送温暖,永做群众贴心人。工作队所驻乡村多处在贫困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地区,部分群众因灾因病致贫,生活困难,生产难以为继, 队员特别注意把这部分群众挂在心上。市政局党组对此更是关注万分。几年来,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明太同志多次带头捐款捐物,向贫困村民献爱心,送去慰问金 1.28 万元、衣物 350 件,为市政局所驻村中 230 多户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把党的温暖一次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颂;我们市政局工作队还始终不忘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先后为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协调扶贫款 1.74万元,购买四轮拖拉机 6 台投入劳动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劳动能力,同时还解决了农忙时期的燃眉之急,过去一周的农活如今一天就可以 完成;工作队员还时常到孤寡老人家中访贫问苦,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村民张刘氏年高体迈,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家住房屋长期无人修葺,多处漏雨,工作队员筹集资金 1000 元,亲自动手为她修建房屋,当年迈的张刘氏住进新修的小屋后泪流满面 ,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每值 “三夏 ”麦收期间,市政局都要抽调机关干部组织麦收帮扶小组,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困难群众抢收小麦。尤其是 2019年 “三夏 ”麦收期间,由于 “非典 ”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外出劳动力不能返乡收麦,一些返乡民工正在医学观察,既要劝阻民工返乡,又要稳定民心,还要确保 “三夏 ”生 产,因此麦收工作更加困难化、艰巨化。在紧急关头,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就地组织党员、团员、民兵、教师组成麦收服务小分队参加 “三夏 ”帮扶,另一方面得到了局麦收小组的大力协助。一支由局办公室、人事科、市政科、公交科等 13 人组成的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麦收小组奔赴 “三夏 ”第一线,完成了村中麦收特困户 18 亩小麦的收割问题,所到之处群众自觉送茶端水,尽显党群鱼水情,保卫村 80多岁的老太太陈李氏拄着拐杖用颤抖的双手为同志们一碗碗的端水,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 :“共产党好,还是共产党好 !”通过麦收,同志们脸晒黑了、手磨破了、腰累酸了,可与农民的心贴近了 ; 2019 年入汛以来,贾寨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的三个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救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政局驻村总队长顾不得身患疾病,强忍伤痛奔走乡里,每日都要到访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家中查看灾情,带领工作队员疏导积水、迁移群众。为了帮助受灾贫困户重建家园,他积极到县里反映情况,寻求救助,协调救灾资金 6000 元帮助村民建造房舍 12 间,初步解决了三个村受灾贫困户的住房御寒问题。市政局党组心系百姓冷暖,为了让受灾后的群众能在春节吃上饺子过好年,每年春节前夕,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明太 同志都要带领局全体领导班子,在全体驻村队员的陪同下,到驻村点慰问,把党的关怀一次次送到了基层。工作队通过访贫问苦、排忧解难,使这部分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工作队在群众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四、因地制宜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贾寨、黄口两个乡地处偏远,信息不灵,多年来以农业种植为主,结构单一,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工作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队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广开增收门路。市政局所驻村多属后进村,尤其是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基础较差,经济作物面积几乎空白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0.4%左右,人均收入偏低。为了帮助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工作队员以村民组为单位分头召开动员会发动宣传。由于白天农活忙不便集中,工作队就利用吃晚饭的时间,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他们与群众细心交谈、认真讲解、比较效益;为了让群众增长见识,工作队无偿提供车辆,组织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经济结构调整较好的乡、镇参观学习,使广大群众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旧的种植 观念,在群众一致呼声下,村民决定以棉花种植为重点,大力发展棉花、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为了解决群众缺乏种植技术的问题,工作队 10 多次聘请高级农技师下乡授课,开展技术培训班 5 期,群众受教育 10000 余人次,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为了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工作队还向有关部门协调到无偿磷肥数吨,对经济种植户以每亩经济作物奖一袋磷肥的激励办法鼓励种植,以此促进发展经济作物。为方便群众购买优良品种,工作队请来植保公司工作人员驻村直接销售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为了给群众找销路,工作队积极与淮北棉厂取得联系,与棉花种植户 签定销售合同,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一时间全村经济作物种植空前高涨,种植面积比重迅速增长至 14.48%,仅棉花种植一项就占到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8.7%,占全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 60%以上,人均增收近 150元。 贾寨地方特产远近文明,这里祖祖辈辈传承豆制品加工技术。工作队结合当地特产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豆制品加工业,利用这一优势展开经济发展攻势,以此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当地群众并未看清自身优势,他们只是把豆制加工技术用于自给自足,仍然拘泥于传统经济思路,靠地吃饭、靠天吃饭。为了让当地群众扭转观念、解放思想,工作队打出 “依靠优势 致富 ”的口号,利用广播、大会多次宣传为群众“洗脑 ”。他们还聘请经济专家来到村中为群众比较效益,引导农民走特色化经济发展的道路。工作队员还到多家超市、代办点登门推销,帮助找销路。在工作队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逐步转变旧有观念,认清自身优势,增开豆制加工手工作坊,掀起了一场以发展豆制加工为主导的手工业经济高潮。贾寨镇有百亩金银杏园,银杏个大肉美,十里八乡亦是闻名遐迩,许多村民都有种植果树的经验。但银杏不宜存储,容易腐烂,这使得银杏销售倍加限制。工作队员决定对现有果树种植进行结构调整,他们请来虞城县园艺局局长、全国优 秀果树专家金新富同志到村中现场讲评,并推荐虞城县新引进的 “新西兰红梨 ”品种,该品种果大肉美、核少肉多,且耐存储、运输,能远销外地,市场预计价格不菲。该品种在国内亦属首次引进,市场较为广阔。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由农户每亩投资 200 元,工作队筹资 400 元为帮扶,在虞城园艺技术专家指导下 ,种植了 6亩示范园基地。公务员之家 : 二是引导群众发展二三产业。贾寨镇原有保卫村小商品批发市场 4000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 实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平方米,修建于 1991 年,由于设施不完善、规格品位低,加上多年来无人管理,曾一度繁荣的小商品市场日趋凋零。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入驻贾 寨后,发挥贾寨镇地处豫鲁两省三县一区(河南省虞城县、山东省曹县、单县、市梁园区结合部)的地理优势,配合该村积极整建市场。 2019 年 7 月,虞城县市场发展局投入资金 6 万元,对原小商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改建,参照现行市场规格重修市场摊位 200 个,对市场环境进行了整顿,吸引附近乡、村及外地 200多家商贩进入市场从事经商,使小商品市场再度繁荣。每日从早 7: 00 到晚 6: 00 人潮涌动,前来购物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此外市场的繁荣起到了连动效应,市场周边的餐饮业迅速膨胀,原来生意清淡、门可罗雀的饭馆现在可谓热火朝天,就连早已 关门许久的门店也重新开业大吉,目前仅市场周围的餐饮店就多达 20 多家。同时货运、客运等运输业在市场的刺激下呈回升趋势。小商品市场不仅活跃了农村经济,还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大部分保卫村村民由此走向了致富路。 三是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年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在所驻的 6个村中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通过多方努力,为群众协调支农贷款 2.4万元,先后无偿提供波尔山羊 20 只,种羊 24 只,大力扶植 26家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养殖业,加速提高畜牧养殖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推进致富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 四是帮 助镇政府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全面提速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以小城镇建设促商业经济的发展,丰富农民物质文化需求。 2019 年、

注意事项

本文(三个代表驻村三年来工作纪实.docx)为本站会员(真真)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