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铁矿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pdf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总则 1.1项目特点和评价目的 1.1.1项目特点 (1)工程特点 安福县洋陂铁矿是一座水文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黑色金属矿山。现有矿山采用露采+地下开采方式,选矿采用磁选工艺,采选规模为90万吨/年。安福县洋陂铁矿筹建于1996年,属私人股份制企业,1997年洋陂一期建成,主要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建设了两条选矿生产线及尾矿库等设施,形成45万吨/年的采选规模。2009年洋陂铁矿变更了采矿范围,矿区面积约1.095km2,标高在0+325m,采矿采用露天+地下开采方式,形成90万吨/年的采选规模。该技改项目环评已于2010年10月获得江西省环保厅批复,批复号:赣环评字【2010】390号,原技改项目于2011年10月投入试生产,尚未申请验收。 目前露天开采已基本完成,矿区逐步转为地下开采,2010年矿山申请扩大矿区范围,并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采复字20110156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划定矿区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面积1.095平方公里,开采深度:+374米至-300米。矿山于2011年完成了项目开发利用方案。技改后矿山采矿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选矿采用磁选工艺,采选规模为90万吨/年。尾矿库溢流水、采选废石、选矿尾矿、采选废气及噪声是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地下开采可能导致的地表塌陷和工业场地(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废石场和尾矿库等)对地表的破坏是主要的生态影响因素。 (2)环境特点 矿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属构造侵蚀型,地表植被、沟谷发育,项目采区范围内地势总体上中部高,东西两端低,北部高,南部低。矿区海拔最高+375m,矿区植被较发育,主要为杉木、松木及灌木丛。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达,以溪流为主。 1.1.2 评价目的 通过对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环境执行标准要求,预测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同时分析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提出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而必须采取切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为其工程设计及投产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2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 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 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 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 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3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 月1日); (9)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10 月1日); (10)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1999年3 月16日); (12)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2008第18号公告); (13)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1992年10月 1日); (14)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24 次会议2001第69号公告); (1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2005年 9月 7日); (16)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 (17)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 10月1日实施,1996 年8 月29日修正); (1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改); (20)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10 月1日); (21)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 7月20日发布);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22)清洁生产标准 铁矿采选行业(2006年 8月15日发布,2006年12月 1日实施); (23)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10 月1日); (24)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8 号令,2011 年7月1日起施行);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修正); (2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 月1日); (27)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环发2012154号)。 1.2.2 项目文件 (1)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编制的江西省安福县杨家桥铁矿区洋陂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的安福县洋陂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方案; (3)广东省河源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江西省安福县洋陂铁矿坑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厦门资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安福县洋陂铁矿虎形坑尾矿库加高扩容初步设计; (5)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2.3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02 月22日)。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 根据吉安市环保局关于确认安福县洋陂铁矿90万吨/年铁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安福县洋陂铁矿环评工程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1.3.1 环境质量标准 (1)矿区外丫江河及同江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1。 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项目 pH CODcr Fe Mn S2 Cu Pb Zn Cd Cr6 SS As 标准值 69 20 0.3 0.1 0.2 1.0 0.05 1.0 0.005 0.05 80 0.05 注:SS 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标准;Fe、Mn 参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2)矿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2。 表1-2 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项目 PH Fe Mn Cu Pb Zn CODMn Cd Cr6 As 标准值 6.58.5 0.3 0.1 1.0 0.05 1.0 3.0 0.01 0.05 0.05 (3)项目所在区域 SO2、NO2、TSP、PM10 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3。 表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定标准值(mg/m3) 依据 1 小时平均 日平均 TSP 0.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修改单 PM10 0.15 SO2 0.50 0.15 NO2 0.24 0.12 (4)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0dB(A),夜间噪声值50dB(A)。 (5)区域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4。 表1-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 (单位:mg/kg,pH除外) 项目 pH Cu Pb Zn As(水田) Cr Cd 标准值 6.5 400 500 500 30 400 1.0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尾矿库溢流废水排放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中限值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5。 表1-5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项 目 pH SS N P 石油类 Cu Pb Zn As Cd 标准值 69 70 15 0.5 5.0 0.5 1.0 2.0 0.5 0.1 Cr6+ Hg S2- F- 总陂 Ni Ag 排水量 1.5 0.05 0.5 10 0.005 1.0 0.5 3m3/t 矿石 备注:本项目采选排放标准值相同 (2)废气排放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中限值标准(粉尘点源排放20mg/m3,无组织排放1.0mg/m3)。 (3)选矿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0dB(A),夜间噪声值50dB(A)。 (4)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准,噪声限值列于表1-6。 表1-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1.4评价因子、评价项目、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1.4.1评价因子 本着既反映项目特点,又反映项目所在区环境特征的原则,确定的评价因子列于表17。 表17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因素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地表水环境 pH、CODcr、硫化物、F-、Cu、Zn、Pb、As、Cd、Cr6+、Fe、Mn。 CODcr。 地下水环境 pH、高锰酸钾指数、F-、Cu、Zn、Pb、As、Cd、Cr6+、Fe。 土壤环境 pH、Cu、Zn、Pb、As、Cd、Cr。 - 大气环境 TSP、PM10、NO2、SO2。 -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声级 等效连续 A声级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植被。 水土流失、植被。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1.4.2评价项目 根据矿山开发的工程特点(尾矿库溢流废水、废石淋溶水及废石、尾矿的排放、地下开采可能导致的地表塌陷和工业场所对地表的破坏)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农、林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分布等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为: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1.4.3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选矿废水和废石淋溶水、井下涌水,选矿废水经尾矿库澄清后大部分回用于选厂,少部分溢流水外排入矿区丫江河,平均外排量约 1615.6m3/d;废石淋溶水经收集沉淀后外排;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生化处理措施处理达标后外排。外排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CODcr,复杂程度中等,丫江河枯水期流量为 0.2m3/s,属于小河,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评价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对建设项目的分类,本建设项目属于第类建设项目。 第类建设项目按第类和第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按第类建设项目划分见表1-8。 表1-8 第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表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对应情况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岩土层单层厚度 Mb 约5m,渗透系数为 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中 项目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本项目工业场地布置在隔水岩层上,地层主要为粘土及亚粘土,渗透性弱,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不密切。 不易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本项目不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地及地下水相关保护区范围内。 不敏感 污水排放量分级 1615.6m3/d 中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SS、CODcr 中等 由表1-7可知,本项目第类建设项目确定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按第类建设项目划分见表1-9。 表1-9 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表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对应情况 分级 地下水供水(排水、注水)规模 矿坑涌水排放量为 792m3/d 小 地下水位变化范围 开采至-270m 时降落漏斗影响半径最大,约为 997 m。 中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本项目不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地及地下水相关保护区范围内。不在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湿地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不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地。 不敏感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项目区尚未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影响较小。 弱 由表1-8可知,按第类建设项目确定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综上所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矿山所在区域为山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由于分布在距高噪声设备较为集中的采选矿工业场最近居民区距离约 1000m,矿山生产噪声对附近居民区声环境的增量在3dB(A)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项目的声环境敏感程度相对较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本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和井下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均较小,主要产尘点为破碎、筛分工段,通过采取湿式作业,其粉尘的排放情况为:Pmax10%。植被较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空气定为三级。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中对建设项目做评价等级的划分。等级划分见表1-10。 表1-10 生态环境影响评等级划分表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对应情况 等级确定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本项目不在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区域无风景名胜区、深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 三级 工程占地范围 1065688.7m2 技改后项目采用的是地下开采方式,对原有露采工业场地进行逐步复垦,植被恢复,对矿区生态有较大改善。故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6)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本项目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炸药爆炸和尾矿库垮坝,尾矿库垮坝主要表现为泥石流对下游河道、农田的淤塞和对水体的污染;炸药属爆炸性危险废物,矿山炸药库存放点的炸药最大贮存量为4.9t,可储存三天的炸药用量。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爆炸性物质临界量的规定(硝铵炸药临界量5t),不属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确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主要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事故影响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1.4.4评价重点 主要是工程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尤其是尾矿库的安全、防洪等措施)和生态影响分析。 1.5评价范围的确定 (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为矿山开采范围及其各种工业场地所影响的区域,拟定范围为矿区范围向外延伸1000m为界。 (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本项目废水排入矿区下游丫江河,根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拟定为废水汇入丫江河上游500m至同江河下游4500m的河段范围。 (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 按类建设项目控制:评价范围取废石场、尾矿库边界外延5km; 按类建设项目控制:涌水量小,评价范围取坑采巷道边界外延5km。 (4)噪声环境评价范围 为选厂界周围200m和采矿工业场地周围200m以内的区域及附近村庄。 (5)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拟定范围为矿区采场、选厂及其周围2500m范围。 (6)风险评价范围 根据安全距离,确定为炸药库周围300m以内和废石场、尾矿库安全防护距离以内范围。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1.6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目标 1.6.1矿区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矿区区域属低山丘陵林地,主要植被类型为次生的半天然或人工针叶林。矿区及其附近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如下: 林地与植物:几乎遍布整个矿区,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及毛竹为主。 农田:矿区范围内没有基本农田分布。 地表水体:矿区内地表水发育一般,溪流迳流量小。废石场降雨淋溶水及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同江河,选矿废水经尾矿库澄清后,大部分回用,溢流水流入尾矿库下游小溪,流经约 600m 后入丫江河,丫江河经 650m 后汇入同江河。同江河经吉水县的油田镇、万福镇、阜田镇,在吉水县的盘古镇杨家塘汇入赣江,项目排放口下游同江河区段内无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同江河和赣江交汇口处赣江下游最近的生活饮用水厂为峡江县巴邱自来水厂,日取水量为 1 万吨,距本项目排污口约 70 公里。 地下水:矿区附近洋陂村、胡珠口村等村零星分布的取水井。 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表错动范围内无居民、水体、农田、珍稀保护植物等环境敏感目标。 矿区范围内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动植物、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矿区附近洋陂村内分布有六棵有百年树龄的楠木及 11 棵古樟木,该 17 棵古树由安福县林业局挂牌管理,矿区开采不会对该批古树造成影响。 矿区尾矿库和废石场周边安全防护距离范围、炸药库周边 300m 范围内均无居民点等敏感目标。 矿区周围主要敏感点有洋陂村、胡珠口村等。 各敏感目标与矿区的相对位置列于表1-11。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见图1-1、1-2。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表1-11 各环境敏感目标与技改后矿区主要工业场地相对位置一览表 主要工业场地 环境 要素 环境保护 对象名称 相对 方位 距离 (m) 规模 环境功能 露天采场 (一号) 空气 环境 声环境 洋陂村小组 S 80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 水环境 同江河 S 83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露天采场 (二号) 空气 环境 声环境 洋陂村小组 S 130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 水环境 同江河 S 133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露天采场 (三号) 空气 环境 声环境 洋陂村小组 S 100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 水环境 同江河 S 103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竖井工业场地 空气 环境 声环境 洋陂村小组 WS 52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 水环境 同江河 S 3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 3 号废石堆场场界(龙凤坑) 空气 环境 洋陂村小组 ES 120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水环境 同江河 WS 32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2 号废石堆场场界(新坑) 空气 环境 洋陂村小组 WS 53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水环境 同江河 WS 5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1 号排土场 空气 环境 洋陂村小组 S 101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水环境 同江河 S 103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一选厂 空气 环境 声环境 洋陂村小组 S 200 50 户 2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 二选厂 空气 环境 声环境 洋陂村小组 WS 350 50 户 200 人 三选厂 空气 环境 声环境 洋陂村小组 ES 550 50 户 200 人 尾矿库 (坝址) 水环境 丫江河 ES 500 小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风险 胡珠口村小组 ES 420 30 户 120 人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尾矿库 (坝址) 风险 陂头村 小组 S 550 30 户 125 人 中间有山体相隔 水坑边村小组 SW 600 8 户 32 人 中间有山体相隔 炸药库 风险 洋陂村小组 S 1200 50 户 200 人 图1-1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1.6.2环境保护目标 (1)确保矿区附近小河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 (2)确保矿区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 (3)确保矿区各敏感点的空气质量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4)控制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准。 (5)控制全矿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污水处理效果,使矿山废水达标排放。 (6)生态方面,对服务期满的进行及时有效的复垦,以恢复矿区生态,对矿区附近的古楠木、樟树进行有效保护,严禁破坏。 (7)妥善处理矿山排放的废石和尾矿,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1.6.3 污染控制目标 (1)控制矿山生产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符合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要求。 (2)积极采取筑坝、设置截洪沟和植被护坡等措施,防止和减少废石场和矿区公路边坡等区域的水土流失,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矿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3)尽量减少农田占用和植被破坏,按小于 500t/km2.a(南方丘陵区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控制矿区水土流失量。 (4)注重矿区绿化和土地复垦,建设环境优美矿山。 1.7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 评价时段分施工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3个时段。 评价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3。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图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公众参与 厂(场)址论证 环保措施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地质报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法律法规 评价因子筛选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工作等级 环境影响预测 工程分析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总量控制措施分析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单位 (1)建设项目名称:安福县洋陂铁矿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 (2)建设地点:洋陂铁矿位于江西省安福县赤谷乡境内,矿区西南面距安福县城约20km。地理座标:东经 114°4326-114°4414,北纬 27°3242-27°3325。矿区西侧12.5km处有分宜-文竹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3)建设性质:技改。 (4)建设单位:安福县洋陂铁矿。 2.2采选规模及产品方案 表2-1 矿山技改前后主要指标对比 序号 项目 现有工程 技改工程 1 采选规模 90 万 t/a 90 万 t/a 2 开采方式 露采+地下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 3 选矿 磁选 磁选 4 产品方案 铁精粉(Fe65%)26.5万吨 铁精粉(Fe65%)26.3万吨 5 矿区面积 1.095km2 1.095km2 6 开采深度 +3250m +374m-300m 2.3矿区开采现状及发展沿革 安福县洋陂铁矿筹建于1996年,属私人股份制企业,1997年洋陂一期建成,主要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建设了两条选矿生产线及尾矿库等设施,形成45万吨/年的采选规模。2002年 8月,安福县洋陂铁矿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江西省安福县洋陂铁矿露天开采方案设计,设计矿山初期采用露天开采,开采最低境界标高为+130m。矿区范围内 55 号勘探线至 95 号勘探线地表标高在+365m 至+130m 范围内,矿层出露标高最高+374.04 米,最低标高+186 米,矿体属厚、急倾斜矿体,浅部+130m 以上矿体剥采比较小。 2009年洋陂铁矿变更了采矿范围,矿区面积约1.095km2,标高在0+325m,采矿采用露天+地下开采方式,新建一选厂及虎形坑尾矿库,形成 90 万吨/年的采选规模。形成了 PD220-1、PD220-2、PD180-1、PD180-2,PD130 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对+120m 作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为露采最终境界的剥采比进行了计算,确定+120m 台阶剥采比为 8.36t/t,接近经济合理剥采比。故本次方案设计最终境界底标高为+130m,+130m标高以上矿体沿用露天开采方式,+130m以下标高矿体采用地下开采。 目前矿区共有 3 个露天采场,其中 2 号露天采场开采已经结束,露天坑底标高为260m,1 号和 3 号露天采场正在开采,采用钻机打孔中深孔爆破,汽车运输开拓方式,工作台面同时进行可生产原矿 5000t/d。1 号露天采场最低开采标高为 160m,3 号露天采场最低开采标高为110m。同时为扩大采矿生产能力,在67线77线间开拓 3个平硐,1号平硐标高为186.5m,2号平硐标高为237.8m,3号平硐标高为258m,用以开采露天边帮矿体。 矿山有三条选矿生产线,最早建设的一条选矿生产线设计能力为5万吨/年铁精粉。2002年,又建了一条年产10万吨精矿的生产线, 2006年再次新增了一条选厂生产线,日处理原矿石可达5000吨,使生产铁精矿达到近30万吨/年的能力。矿山2010年环评中拟对矿山一选厂进行关闭,但因矿山实际生产需要(该选厂附近地下发现两千多万吨储量的铁矿石),本次环评继续保留一、二选厂。 2.4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及总投资 1.劳动定员 现有矿区总劳动定员300人,其中生产人员280人,管理及服务人员20人,技改后矿区人员保持不变。 2.工作制度 生产岗位实行连续工作制,年工作 300 天,采矿作业 3 班/天,每班 8 小时,选矿每天3班,每班 8小时。管理及服务岗位实行间断工作制。 3.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 35282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711.47 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2.02%。 2.5 矿山服务年限 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储备字201166号关于江西省安福县杨家桥铁矿区洋陂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截止 2010 年 12 月 31日,累计保有各类资源储量为 5298.488 万 t。设计可采储量 4385.698 万 t。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为48.83年。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2.6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本次技改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有:关闭露天采场、+180m主平硐工业场地, 新建竖井井下工程及坑采工业场地;沿用现有选矿工业场地、尾矿库、排土场、炸药库和生活办公室设施等。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 22。 表2-2 矿山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设施 名称 现有工程 技改工程 主要环境 问题 主体工程 露天 采场 +130m 标高以上矿体沿用露天开采方式,场内设有变配电室、蓄水池及泵站。 分布有三个露天采场,其中 2 号露天采场已停用。1 号、3 号露天采场预计还有一年的服务年限。 露采结束,对原露采场地逐步进行封场、植被恢复。 噪声、废水 井下开拓工程 +180m 主平硐、+130m 平硐,开拓有+220m 回风充填中段和+180m、+130m、+80m、+30m和 0m共 6 个中段。 地下开采采用竖井开拓方式。新建+157m主竖井、+157m副竖井、+305m回风斜井,新开有-20m、-70m、-120m、-170m、-220m、-260m及-300m十二个中段。 废弃现有+180m主平硐工业场地,进行生态恢复 噪声、废水 采矿工业场地 位于+130m、+180m平硐口,设置有矿坑废水集水池、工人休息场所、空压机房、修理房、材料库、配变电室、等设施。 新建+157m 主竖井采矿工业场地,设置矿坑废水集水池、工人休息场所、修理房、材料库、空压机房、废石场、高位水池、配变电室及值班室、门卫室等。 废水 选矿工业场地 目前共三个在用选厂。包括原矿给料仓、破碎筛分车间、磨磁车间、脱水车间、精矿仓和配电室等。 利用现有三个选厂,并对选厂回水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回水率。 噪声、废水 辅助 工程 尾矿库 目前在用虎形坑尾矿库位于矿区西南侧约 900m处沟谷内,设计总库容969.38 万 m3,有效库容 775.4万 m3。目前已使用约 300 万 m3,剩余库容可服务约 15.9年。 利用现有虎形坑尾矿库。 固废、废水 废石场 现有龙凤坑废石场(原 3号废石场),占地面积约 176490m2,设计总库容约 700 万 m3,目前已使用 400万 m3,现有新坑废石场(原2 号废石场),紧邻二选厂东部,占地面积约160000m2,设计总库容约 600万 m3,目前已使用 300 万 m3,两废石场剩余库容可服务约 38 年。 利用现有龙凤坑、新坑废石场,增建拦挡坝、截洪沟及沉淀池,对现有 1 号排土场进行植被恢复。 固废、废水、粉尘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现有 1 号排土场已停用,尚未进行植被恢复。 炸药库 原有炸药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侧,包括炸药库、起爆材料库、警卫值班室、消防水池、密实围墙和警报系统等设施。 利用现有炸药库。 风险 公用 工程 供电 设施 由矿变电站(35Kv/10Kv,35kV 电源由安福高压网线提供)引出一回10kV 线路(导线 LGJ-95)到矿区作为矿山主供电电源即矿山第一电源。在选厂附近设 10KV总配电所一座,10KV 配电所10KV 出线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对选厂、采场、水源泵等变电所供电。 矿山进入地采其后还需从另一矿变电站(35Kv/10Kv,35kV电源由吉安高压网线提供)引出一回 10kV 线路已到矿区,可作为矿山第二电源。上述两个电源完全独立。 供水 设施 供水系统由水源地、高位水池等组成。 利用现有供水设施。 环保 工程 建设废石场沉淀池,尾矿库下游沉淀池。完善矿区回水设施。 固废、废水 表23 矿山技改前后采用的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施名称 技改前矿区主要设备 技改工程新增设备 1 采矿 KQ-150型潜孔钻机4台;6m3/分柴油移动式移动空压机4台;4m3的WD-400型挖掘机4台;36t自卸汽车6台;ZL-50型装载机2台;液压推土机2台;YT-28、YT-26型凿岩机6台;YSP-45型凿岩机4台;YFC1.2-6型矿车20台;D508型空压机2台;K40-6-21, 200kW型主扇1台;DK45-8-24, 2×200kW型主扇1台;D85-45×4 型水泵5台; YQ-100B型潜孔钻机2台; YT-28型凿岩机26台、YT-26型凿岩机5台;YSP-45型凿岩机20台;YGZ 90钻机12台; JK-2.5/20提升机1台;JKMD-2.8×4 落地式多轮摩擦提升机两台;MD600-60×8型水泵5台;MD155-30×2型水泵2台;MD550-50×5型水泵 5台;66m3/分空压机6台;矿用电机车ZK10-6/550 6台;矿用机车ZKT-6/550 3台;2m3侧卸式矿车75台;0.9m3侧卸式矿车39台 2 选矿 PE900×600型颚式破碎机1台、600×700型反击式破碎机2台、 PYD600型圆锥破碎机1台、PE750×1200型颚式破碎机1台、PE400×600型颚式破碎机1台、GP11F型圆锥破碎机2台、HP200型圆锥破碎机2台、PE600×900利用现有设施。 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型颚式破碎机1台、YKR1230型 园振动筛2台、YKR1637型 园振动筛2台、YKR2000型 园振动筛2台、CTD600×700型干抛机2台、CTD600×700型干抛机4台、MQG1500×3500格子型球磨机1台、MQG1500×3000格子型球磨机1台、MQY1200×3000格子型球磨机1台、MQG2100×4000格子型球磨机3台、MQG1500×4000格子型球磨机1台、MQG2700×4000格子型球磨机1台、MQG2100×4500格子型球磨机1台、MQY1500×4000格子型球磨机1台、FLG_1200螺旋分级机6台、CTB1050×1500永磁筒式磁选机3台、CTB1050×1800永磁筒式磁选机1台、CTB1050×2100永磁筒式磁选机6台、CTB1050×2400永磁筒式磁选机2台、CTB1050×3000永磁筒式磁选机2台、CTB1232永磁筒式磁选机1台、CTB1024永磁筒式磁选机1台、CTB1030永磁筒式磁选机1台、ZPG-30-6真空过滤机1台、ZPG-30-6真空过滤机1台、 2.7总平面布置和占地面积 安福县洋陂铁矿具有近 16 年的建矿历史,总体布置以矿业发展为主线逐步形成。矿山现有 130m、180m 平窿口、窿口空压机房、机修房、配电房、仓库、辅助斜坡道等组成的采矿工业场地;由原矿仓、干选、破碎、磨矿、磁选等组成的选矿厂;配套建有废石场、尾矿库等。行政生活设施位于一选厂南面 300m 外,建有矿山办公楼、食堂、宿舍等设施。 本次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井下,地面总图布置变化较小,且均为利用矿山现有占地,不新增占地。技改后矿区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二,各工业场地的组成如下: (1)采矿工业场地 新建主竖井(井口标高+157m)、副竖井(井口标高+157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305m)安福县洋陂铁矿 90万吨/年铁矿深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9 和坑口采矿工业场地。采矿工业场地布置在+157m 主竖井附近,位于新坑废石场南侧,主要由提升机房、空压机房、修理房、材料库、配变电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5877m2,主要占地类型为采矿用地。废弃原有+180m主平硐工业场地,进行植被恢复。 (2)选矿工业场地 利用现有三个选厂,一选厂位于矿区范围南部山坡上;二选厂位于矿区东南部(1号排土场附近);三选厂位于矿区西部。选厂由原矿给料仓、破碎筛分车间、磨磁车间、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