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HK2013028HP-B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110kV 福庄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 年 2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ft-'fl.1lz:ftt¥X$BJLlftt*:&:ff0;XtJm &Llf'i,fI*JW*Dm- tt,tt,N$tt&lfWo F !ljj lji1lz: : ftt¥5的公告 ; (8)环境保护部环办 201213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 。 3.4 地方法规 ( 1)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粤环 2007 99 号关于印发 的通知 ; ( 2)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粤府 200516 号 关于印发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 2020 年 )的通知; ( 3)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 2011 14 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 4)广东省人民政府 粤府函 2011162 号 关于同意调整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的批复 ; 4( 5) 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3 59 号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1993 年 6 月 16 日;( 6)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5 58 号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1995 年 5 月 26 日; ( 7)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9 23 号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 1999 年 4 月5 日; ( 8)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12 号 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 ( 2008 年 9 月 1 日起实行) ;( 9) 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 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001 年修订) 。 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1)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8)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 HJ/T10.3-1996) 。 3.5 行业规范 ( 1) 35 110kV 变电站设计规范 ( GB50059-2011) ; ( 2) 35kV 110kV 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 DL/T5103 1999) ; ( 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 GB50217 2007) ; ( 4)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 (DL/T988-2005) 。 3.6 评价标准 ( 1)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 (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 ( 4)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 GB15707-1995) ; ( 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 ( 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 ; ( 7)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 ( DB44/26-2001) 。 53.7 评价范围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以站址为中心、半径500m范围区域内,重点为围墙外100m范围内。 (2)无线电干扰: 围墙外2000m区域内,重点为围墙外100m范围内。 (3)噪声 围墙外200m范围内。 (4)生态环境 工程扰动区域。 4 工程概况 本工程组成及评价工作范围见表 1。 表 1 项目规模及环评工作范围 项目组成 建设规模及内容 评价工作范围界定 110kV 福庄变电站 主变容量本期 2×63MVA,无功补偿装置 2×2×6012kVar 电容器。变电站规划用地 3728.4m2。 属于本次评价范围。 110kV 电缆出线 本期2回,均由220kV镜湖变电站接入,全线采用电缆敷设,线路单线长约2.5km。 属于本次评价范围。 备注:工程新建地下电缆位于电缆沟中,导线外层有金属护套、PVC(或PE)外护套等,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根据类似电缆监测资料,在电缆沟上方工频电场的监测值基本与本底水平相当,工频磁场亦很小,表明电缆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环境影响很小。因此本次评价主要对电缆工程概况进行说明,并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而对地下电缆的电磁环境仅作简要评价。 4.1 变电站工程概况 4.1.1 站址概况 110kV福庄变电站(以下简称本站)选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太成村附近,站址东侧约520m为106国道,北面260m处有60m宽的市政路镜湖大道,西面紧邻50m宽仁福路(规划未建) ,南面130m处有一条40m宽的在建市政路和瑞路。变电站规划用地面积3728.4m2。 本站站址区域无通讯、导航和军事设施,无可开采矿产资源,无文物。 本工程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4.1.2 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 本期建设规模为: (1)主变压器: 2×63MVA。 (2)110kV出线:出线2回。 6(3)无功补偿装置:2×2×6012kVar电容器。 终期建设规模为: (1)主变压器:3×63MVA。 (2)110kV出线:出线3回。 (3)无功补偿装置:3×2×6012kVar电容器。 4.1.3 站区道路 考虑站址西侧仁福路、站址北侧规划路实施时间及设计标高均尚未确定,近期进站道路可从站址南侧和瑞路接入,待站址西侧仁福路修建完成,进站道路从站址西侧直接接入变电站,接入长度约25m。 4.1.4 站区给排水 (1)供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站内生活及消防用水可由和瑞路市政给水管接入。 (2)排水 站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系统。变电站设化粪池1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人和1号污水泵站,最终排入龙归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1.5 事故油池 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在发生事故或者检修失控时有可能引起变压器油泄漏。根据 35 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的要求,事故油池的容量应不小于最大单台变压器油量的 60%。本工程单台变压器油重约为 21t,因此本站设有地下总事故油池一座,容积约 25m3,能够满足事故油池的容量不小于最大单台变压器油量的 60%,使最大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变压器油不外溢。事故油池布置在变电站场地的西北角,有效的利用了场地内的剩余空地,使变电站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 4.1.6 工程拆迁 110kV福庄变电站站址处现为种植景观树的园林,站址内无建筑,不涉及工程拆迁,但需考虑青苗补偿。 74.2 110kV 输电线路工程概况 4.2.1 110kV 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工程本期新 建2回110kV线路均由220kV 镜湖站采用电缆线路接入,电缆线路单线长约2×2.5km(含两侧站内电缆长度) 。 电缆线路沿线现状大部分为现状路、部分为农田,本期电缆线路按规划道路实施后进行设计。 4.2.2 电缆路径条件分析 电缆线路所经区域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与花都区交界处, 白云区人和镇的北部和花都区雅瑶镇的东部;地形较平坦,沿线现状大部分为现状路、部分为农田,规划路实施后沿线地形分布为100%平地。沿线无泥石流、断裂构造行迹、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合电缆线路的敷设。 4.3 工程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 本工程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 1年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3年修正)中的“电网改造与建设”类项目,为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 , “十二五”期间,2012-2017 年期间白云区电网规划新建220kV 变电站6 座, 即犀牛站、 凯旋站、 航云站、 浔峰站、 梨园站和大沥站, 合计新增220kV 变电容量3120MVA;新建凤尾、沙贝、鹤边、陈田、利海、友好、隆康、振华(雄丰) 、龙保、南德、福庄、水沥、柏塘、齐富、新市、佳景、滘心和金沙等110kV 变电站共18 座,规划新增110kV 变电容量2520MVA。110kV福庄站(2×63MVA)计划于2014年12月建成投运,该变电站主要为白云机场第三跑道住宅安置区西区工程、空港物流园等项目供电。因此,110kV福庄输变电工程符合“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的规划要求。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穗发改能源20127号关于2012年广州地区输变电项目预备计划的复函 (附件2)下达了110kV福庄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投资计划。 广州市规划局以穗规选2012128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3)对福庄变电站选址进行了批复;广州市规划局以穗规函20134806 号关于 110kV 福庄输变电工程线路路径方案的复函 (附件 4)原则同意了工程输电线路方案 。因此,本工程选址选线符合广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审2007168号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附件5)对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本工程与关 8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见表 2。 表 2 本工程与电网规划及报告书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一览表 序号 电网规划及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本工程情况 执行情况 符合性分析 备注1 广州城市高压电网规划覆盖广州心城区、番禺片区、花片区分近期和远景两阶段。 属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中白云区的远期建设项目。 / 符合 2 在报告书确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新建输电线路应沿已有的城市道路采取地下敷设,在城市规划道路未完善区,可临时采用架空输电方式,待路网完善时同步下地。改扩建 110kV 及以上架空线路,应以地下敷设为远期目标, 近期可以维持原有的架设方式。本工程 110kV 线路采取地下敷设方式。 已按要求设计 符合 3 在报告书确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新建110kV 变电站避免采用户外式,新建 220kV变电站应采用户外六氟化硫组合电器(GIS)式或户内式。 本工程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kV,采用全户内 GIS式。 已按要求设计 符合 4 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对工程建设中破坏的林地,在异地进行恢复。 已按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的原则设计。 已按要求执行 符合 5 规划中所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涉及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噪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相关内容可以适当简化。同时,应注意强化公众参与、居民拆迁和景观影响评价等内容。 适当简化了涉及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噪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相关内容。强化公众参与和景观影响评价等内容。 已按要求执行 符合 由表 2可以看出,本工程已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审2007168号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和电网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工程与国家产 业政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和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相符的。 4.4 工程建设计划 110kV福庄输变电工程规划投产时间是2014年12月。 9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 110kV福庄输变电工程属新建项目,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 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为新建项目,不属于改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搬迁项目,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主要环境问题。 1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 自然环境简况 1.1 地形地貌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现状为种植有景观林木的耕地。地面高程在12.64m12.94m(广州城建高程,下同)之间,较周边地形高。 电缆线路所经区域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与花都区交界处, 白云区人和镇的北部和花都区雅瑶镇的东部;地形较平坦,沿线现状大部分为现状路、部分为农田,规划路实施后沿线地形分布为100%平地。 本工程所在区域实景照片见图 1。 图 1 110kV 福庄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地形地貌(2013 年 4 月) 1.2 地质 拟建变电站位于广从断裂带的北西侧,处于花都复式褶皱构造带的中部。站址及附近范围内(以站址为中心半径 20km 范围)无温泉出露,历史 上无破坏性地震记录,场地无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构造。但站址内有溶洞、土洞发育,对地面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总体上,站址区及附近范围的构造稳定性方面为欠稳定地块。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版附录A,广州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3 水文 站址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 位于珠江白坭河东侧约11.5 km, 珠江支流流溪河西侧约7.8km。距离站址最近的流溪河人和坝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为 11.92m。由于站址西侧仁福路、站址北侧规划路实施时间及设计标高尚未确定,站址南侧和瑞路已基本实施完毕。结合站址区域及周边地形,站址区域所受流溪河段的洪水位及和瑞路实施情况,初步拟定站址场地设计标高 1113.6m,将高于周边现有地形,可不受区域内涝影响。考 虑站址西侧仁福路及站址北侧规划路的实施情况,站址设计标高应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站址不受区域内涝影响。 1.4 气象 工程所在区域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温差较小、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光温水条件优越。当地气候详细特征见表 3。 表 3 气候特征一览表 项目 特征值 多年平均气温() 22.2 多年最高气温() 39.1 多年最低气温() 0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77 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1737 多年平均风速( m/ ) 1.8 多 主导风向 春夏: SE 秋冬: N 1.5 植被 经现场踏勘,站址区域植被主要为景观树,另外场地内夹杂一些自然生长的杂草。 工程所在区域及周围环境植被覆盖情况详见图 2。 图 2 110kV 福庄变电站场内植被现状 (2013 年 4 月) 121.6 水土保持现状 本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方式以降水及地表径流冲刷为主, 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面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以微度、轻度为主。 2 社会环境简况 110kV福庄变电站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属白云供电区范围。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区的北部,东邻萝岗区,西界南海,南连荔湾、越秀、天河3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辖区内有景泰、松洲、同德、黄石、棠景、新市、三元里、同和、京溪、永平、均禾、金沙、石井、嘉禾14个街道和人和、太和、江高、钟落潭4个镇,总面积795.79km2。2012年末白云区户籍人口为85.78万人。 2012年白云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1.73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72.59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887.95亿元,增长10.5%。第一、二和三产比重为2.6:22.9:73.5,产业结构进一步向二、三次产业倾斜。 2012年白云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5.4亿kWh,增长6.2%;全年供电最高负荷为1909MW, 增长5.64。 3 工程周边区域规划情况 本工程变电站位于广州市空港经济区起步区规划范围内。空港经济区是广州市“ 2+3+9”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其定位与目标为: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三港打造空港经济区,成为:全球综合航空枢纽,亚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中国重要的临空经济中心、航空经济示范区,华南地区重要的发展引擎和增长极。规划范围面积 84.87 km2,其中,花都区 29.21km2,白云区 55.66 km2,包括 4 个范围,起步一、二、三、四区。 据了解,目前空港经济区起步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处于编制阶段。初步确定本工程变电站周边总体规划方案为建设成为商住混合区。 4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结果,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殊敏感区域。本工程敏感点为变电站周围的居民点、工厂宿舍楼等,由于工程周边暂无详细规划,暂不考虑规划环境敏感点的情况。工程环境敏感点具体如表 4。 13表 4 110kV 福庄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点汇总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行政区域 影响因子 1 太成村丰穗街居民区 白云区 人和镇 E、 H、 R 2 太成村鉴庄 白云区 人和镇 E、 H、 R 3 凤和村三福庄 白云区 人和镇 E、 H、 R 4 广州市白云区江欣 天花厂宿 楼白云区 人和镇 E、 H、 R、 N 5 环境功能区划 5.1 环境空气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199923号印发的通知 , 工程所在的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 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5.2 声环境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属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199558号颁发的通知中的未划定适用区域 ,暂适用2类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即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区标准。 5.3 水环境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太成村附近,根据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 (粤府函 2011162 号) ,工程建设地点不在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本工程与调整后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见图 3。项目产生少量污(废)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人和1号污水泵站,最终经转运至龙归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不涉及直接接纳本工程废污水的受纳水体。 具体环境功能区划参见表 5。 14表 5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 编号 项 目 类别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二区 2 声环境功能区划 2 类区 3 水环境功能区划 不作要求 4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是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 15图 3 本工程与调整后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图 16环境质量状况 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空气环境质量可以白云区麓湖的空气质量状况作为参考。经查阅广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信息,2012年,白云区麓湖附近空气污染指数(API)在14145之间,以二氧化氮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为 19 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为347天;环境空气质量属优90天,属良264天,属轻微污染12天,优良天数合计354天。1.2 声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布点 针对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及其周围环境现状,对 变电站站址及周围环境敏感点进行布点监测。 (2)监测时间、监测单位及监测条件 时间:201 3年4月24 日。每个监测点昼、夜各监测一次。 单位: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条件:温度27.1,相对湿度44,晴天。 (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监测方法进行。 (4)监测仪器 测量仪器:声级计,具体仪器参数见附件6。 (5)监测结果 110kV 福庄变电站站址处噪声昼间监测值为 41.5dB(A),夜间监测值为 36.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现状值昼间为 45.352.5dB (A) , 夜间为 41.444.1dB (A) ,亦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 1.3 电磁环境现状 (1)监测布点 针对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及其周围环境现状, 本次对变电站站址及周围环境敏感点进行布点监测。 (2)监测单位 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17(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201 3年4月24 日,天气晴好,各点位昼间监测一次。 (4)监测环境 同声环境现状监测。 (5)监测方法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监测按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 10.2-1996)和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 7349-2002)中推荐的方法进行。无线电干扰监测频率为0.5MHz。 (6)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频谱分析仪、工频场强计,仪器参数详见附件6。 (7)监测结果 工频电场 站址处工频电场强度为 0.9V/m;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为 0.9 14.5V/m,满足4kV/m 的限值要求。 工频磁场 站址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131nT;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磁感应强度为 129 190nT,满足0.1mT 的限值要求。 无线电干扰 站址处0.5MHz频率下的无线电干扰值为 42.3dB(V/m) ; 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 0.5MHz频率下无线电干扰值为 42.1 42.9dB( V/m) 。 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监测结果,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可知,目前站址附近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等环境现状值均较低,无相应的环境问题。 18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声环境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 2.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 表 6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执行标准 项目 评价标准 标准来源 工频电场 居民区4kV/m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工频磁场 公众全天辐射0.1mT 无线电干扰 变电站厂界外20m处,频率为0.5MHz,晴好天气,不大于46dB(V/m) 参照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 2.噪声 (1)施工期场界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2) 运行期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3.水环境 变电站污水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 放限值标准(D B4426-2001) 第二时段中三级标准。 总量控制指标 无具体要求 19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主要污染工序: 1.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 在输送电能时,采用高压(110kV及以上)输送可减少线路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由于高压电能不能直接提供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 活使用,必须进行逐级降压。本工程将来自110kV 输电 线路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接入 110kV 变电站,通过站内的 110kV 配电装置,经110/10kV 变压器,降压为 10kV 电能,再经过 10kV 配电装置向周围变电站送出。在运行期,在变电和输电的过程中只是存在电压的变化和电流的传输现象,没有其他生产活动存在,整个过程中无原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存在,也不存在产品的生产过程。根据物理常识,电荷或者带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电场,有规则地运动的电荷 或者流过电流的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因此输变电工程在运行期由于电能的存在将会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以及机械性和电磁性噪声。 图 4 110kV 福庄输变电工程 运行期 工艺流程及产污图 图 5 110kV 福庄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图 202.污染源分析 2.1 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因子如下: (1)施工噪声:施工机械产生。 (2)施工扬尘:变电站场地平整、电缆沟开挖以及设备运输过程中产生。 (3)施工废污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4)固体废弃物:变电站场 地平整、电缆沟开挖产生的 弃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5)生态环境:变电站、电缆线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以及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 2.2 运行期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工频即指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的频 率,我国输变电工业的工作频率为 50Hz,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即指以50Hz交变的电场和磁场。 变电站内高压电气设备及导线在周围空间形成电、磁场,变电站内各种电气设备、导线都可产生局部电晕放电,构成电晕无线电干扰源从而产生无线电干扰。 (2)噪声 变电站内的变压器及其冷却风扇运行会产生连续电磁性和机械性噪声,断路器、火花及电晕放电等会产生暂态的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变电站运行期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声环境及附近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3)废水 变电站正常工况下,站内无工业废水产生。福庄变电站废水主要来源于值守人员的生活污水,本站建成后仅有1人职守,生活污水量约为0.2m3/d。 (4)事故变压器油 变电站内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变压器油,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油不外排,在事故和检修过程中的失控状态下可能造成变压器油的泄漏。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变压器油属于具有毒性的危险废物,危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为了防止变压器事故或检修过程中变压器油外泄污染地 下水和土壤,本工程设置容积为 25m3并采取了防渗漏处理的总事故油池一座,可以满足最大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变压器油不外溢的要求。万一变压器油泄漏,直接排入总事故油池贮存。 21(5)固体废弃物 本工程运行期无工业垃圾产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变电站值守人员的生活垃圾,交由城市管理部门处理。 3.工程环保特点 本工程为110kV高压输变电工程,其中变电站采用GIS全户内式布置,输电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方式出线。 其环境影响特点是: (1)施工期可能产生一定的 环境空气、水环境、噪声、 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态环境影响,但采取相应保护及恢复措施后,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可逆的,可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恢复。(2)运行期环境污染因子为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 电干扰及噪声,另外,还存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22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运行期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无 无 / / 水 污 染 物 变电站内 值守人员 生活污水 pH:7-9; SS:100-600mg/l; 动植物油:80-140 mg/l; BOD5:50-450mg/l; 生活污水量约 0.2m3/d pH:6-9; SS:100 mg/l; 动植物油:100mg/l;BOD5:300mg/l; 生活污水量约 0.2m3/d 固 体 废 物 变电站内值守人员 生活垃圾 1kg/d 交由城市管理部门处理1kg/d 噪 声 变压器、 风机、空调 噪声 60-70dB(A) 50dB(A) 其 他 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将对站外环境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影响,但在变电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以及无线电干扰能够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变压器事故状态和检修时对变压器油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油泄漏造成环境风险,变电站内设置有事故油收集系统,在发生事故时,事故漏油经排油槽流入事故油池,事故油由变电器生产商回收,事故油池内形成的难以回收处理的油泥属危险废物,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土建施工会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产生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坡、挡土墙、截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且在工程完工后在站内周围可绿化地表进行绿化,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工程建设造成的不良生态影响将很小。 23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 施工工艺 1.1 变电站工程 1.1.1 施工营地、站场布置情况 本站是全户内站,原则上施工全部在变电站围墙内进行,但由于变电站征地面积较小,若围墙内用地紧张,可考虑租用附近空旷地方作为施工用地。 1.1.2 施工方案 (1)土石方工程与地基处理 变电站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包括场地平整、挡土墙基础、排水沟基础、设备支架基础、主变基础开挖回填碾压处理等。 首先将场地有机物、表层耕植土的淤泥清除至指定的地方,然后将填方区的填土分层夯实填平,平整到设计标高。挖方区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 场地平整时宜避开雨季施工,严禁大雨天进行回填施工,并应做好防雨及排水措施。 (2)混凝土工程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工程开工以前,掌握近期天气情况,尽量避开大的异常天气,做好防雨措施。基础施工期,以先打桩、再开挖、后做基础为原则。 (3)电气施工 站区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视土建部分进展情况机动进入,但须以保证设备的安全为前提。另外,须与土建配合的项目,如接地母线敷设、电缆通道安装等可与土建同步进行。 (4)设备安装 电气设备一般采用吊车施工安装。在用吊车吊运装卸时,除一般平稳轻起轻落外,尚需严格按厂家设备安装及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安装,特别是PT(电压互感器) 、CT(电流互感器) 、变压器设备要加倍小心。 1.2 输电线路工程 1.2.1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施工道路的建设。工程所需砂、石材料均为当地购买,采用汽车、人力两种运输方式。 1.2.2 电缆施工方案 24在电缆沟开挖前要熟悉施工图及施工技术手册,了解工程建设尺寸等要求。要严格控制施工区域,严禁在施工图设计范围外开挖。 电缆沟开挖尽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并做好临时堆土堆渣的防护,避免坑内积水影响周围环境。电缆沟开挖好后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同时做好基面及基坑的排水工作;基坑开挖较大时,尽量减小对基底土层的扰动。 1.2.3 施工营地 本工程电缆线路较短,工程施工时各施工点人数少,施工时间短,施工人员一般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不另行设置施工临时占地。 1.3 施工时间 施工时间安排应能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期各项污染因子影响和减少水土流失, 本环评对施工时间提出如下要求: (1)施工期宜避开雨季施工,严禁大雨天进行回填施工,并应做好防雨及排水措施。 (2)变电站基础开挖和土石方运输会产生扬尘尽量避开大风天气施工。 (3)施工时严格按照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的要求安排施工时间,原则上施工只在昼间(作业时间限制在六时至二十二时)进行。 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2.1 施工噪声源分析 福庄变电站建设期在场地平整、挖填方、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阶段中,可能产生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噪声源主要来源于各类施工机械的运转噪声,如挖掘机、推土机、水泥搅拌机等,噪声水平为7085dB(A) 。 110kV电缆线路工程在建设阶段,可能产生施工噪声。噪声源主要来源于各类施工机械的运转噪声,如挖掘机等,噪声水平为7085dB(A) 。 2.2 噪声敏感点 经现场踏勘,现阶段变电站声环境评价范围内( 200m) 仅有一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噪声敏感点,即为广州市白云区江欣美天花厂宿舍楼。 2.3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施工单位应采用满足国家相应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在施工场周围设置围栏或围墙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2)施工单位应当依据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前按照环 25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办理排污申报登记。 (3)在市区行政街和城镇噪声控制范围内禁止使用蒸汽桩机和锤击桩机。 (4)在市区行政街和城镇噪声控制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场地,使用各种钻桩机、钻孔机、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卷扬机、振荡机、电锯、电刨、锯木机、风动机具和其他施工机械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除抢修和抢险工程外,其作业时间限制在六时至二十二时。 因混凝土浇灌不宜留施工缝的作业和为保证工程质量、技术需要的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作业,需要延长作业时间、在夜间连续施工的,应当经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出具证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公告附近居民。 2.4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建设期噪声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1212lg20rrLL 式中,L1、L2为与声源相距r1、r2处的施工噪声级,dB(A) 。 取最大施工噪声源值85dB(A)对施工场界的噪声环境贡献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参见表7。 表 7 施工噪声源对变电站施工场界噪声贡献值 距变电站场界外距离 (m) 5 10 15 30 80 100 无围墙噪声贡献值 dB(A) 71 61 59 54 46 44 有围墙噪声贡献值 dB(A) 66 56 54 49 41 39 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dB(A) 昼间 70 dB(A),夜间 55 dB(A) 注:按最不利情况假设施工设备距场界 5m。 由表 7可知,施工区无围墙时,施工场界噪声值为71dB(A),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施工区设置围墙后,施工活动对场界噪声贡献值可降低5dB(A),降低后场界噪声值为66dB(A),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70dB(A)的要求,但仍不能满足施工场界噪声标准夜间限值55dB(A)的要求。本环评要求福庄输变电工程原则上只在昼间进行施工,如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则应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公告附近公众。 本工程施工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能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不会构成噪声扰民问题,并且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即可消失。 3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263.1 环境空气污染源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变电站和电缆沟等土建施工的土方挖掘、建筑装修材料的运输与装卸、以及施工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但总体上,由于扬尘源多且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无组织排放,而且受施工方式、施工机械和气候等因素制约,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施工阶段尤其是土建施工,变电站和电缆沟基础开挖和土石方运输会产生扬尘,考虑本工程站址场地施工会产生一定的挖填方量,可能产生一定的扬尘量。若遇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突出。土建施工产生的扬尘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TSP明显增加。 3.2 环境敏感点 经现场调查,本工程周围施工扬尘敏感点为附近的居民点、工厂宿舍楼等。 3.3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 2)施工时,应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和噪声;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 3)根据广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中的规定,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控制扬尘污染。 4)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