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pdf
HK2013049HP-B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110kV官桥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 年 12 月 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编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围墙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 无主管部门项目, 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110kV 官桥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甘局 联系人 王工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南二路 2 号 联系电话 / 传真 / 邮政编码 510620 建设地点 变电站: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京珠高速以西,国康大道(旧石化公路)北侧 输电线路: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 石碁镇和化龙镇 立项审批部门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D44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变电站:4347.27 代征道路面积: 929.7 输电线路:37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1742.77 总投资 (万元 ) /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78 评价经费 (万元 ) /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番禺区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区域变电容量已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 110kV 官桥变电站所处的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是作为广州 “南拓” 重点项目的实施地区之一,随着包括清华科技园在内的一系列大型工程项目的逐步建成,该地区的工商业迅速发展,用电负荷将不断增长。随着辖区内负荷不断增长,变电容量缺口将不断扩大,预计到 2016 年将有 220MVA 缺口,2020 年缺额将增至 333MVA。依靠目前电网现状不可能满足上述负荷增长需要,必须兴建新的 110kV 变电站。 110kV 官桥站作为番禺区电网 “十二五” 期间规划站点,其建设有助于满足番禺 区电网规划需求,促进该区域特别是石楼镇电力电量的平衡。 因此,为满足该地区的用电增长需求,提高电网对该地区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加强该地区 110kV 网架结构,特别是为了满足石楼镇清华科技园用电的迫切需求,为该区域提供10kV 电源,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该区域建设 110kV 官桥 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本工 2 程)是非常必要的。 2 工程进展及环评工作过程 2013 年 8 月,广州汇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 受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委托,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我公司)承接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13 年 8 月,我公司对本工程周围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并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并委托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之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与技术规范,结合本工程的项目特征,进行了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开展了公众参与等工作,最终编制完成了110kV 官桥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审批。 3 评价依据 3.1 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执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 1 日起执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9 月 1 日起执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执行)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起执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通过修改并公布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年 11 月 19 日起执行,2007 年 12 月修订);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3.2 法规 (1 )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年 10 月 9 日起执行); (2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 年 12 月 1 日起执行); (3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87 年 9 月 15 日起执行, 1998 年 1 月 第一次修正, 2011 年第二次修正); 3 (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29 日起执行); (5 )国务院国发200038 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6 )国务院国发200539 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7 )国务院国发201135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8 )国务院国发201142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 3.3 部委规章 (1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465 号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628 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4 )国家环境保护局令 第 18 号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 )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277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 (6 )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298 号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 (7 )环境保护部 公告 2012 年 第 51 号 关于发布 的公告; (8 )环境保护部 环办201213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 3.4 地方法规 (1 )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粤环 2007 99 号关于印发 的通知; (2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粤府 200516 号 关于印发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年)的通知; (3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201114 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4 )广东省人民政府 粤府函 2011162 号 关于同意调整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的批复; (5 )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3 59 号 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1993 年 6 月 16 日; (6 )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5 58 号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 4 分 1995 年 5 月 26 日; (7 )广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 1999 23 号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 1999 年 4 月5 日; (8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12 号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2008 年 9 月 1 日起实行); (9 )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01 年修订) ; (10)番禺市人民政府 番府 1999100 号番禺市适用区域划分 。 3.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 )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 -1998);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 -2011);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 -200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 -1993);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 -2011);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 -2009); (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 -1996); (8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 3.6 行业规范 (1 ) 35110 kV 变电站设计规范( GB50059-2011); (2 ) 35kV110kV 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51031999); (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4 )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 2010); (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 -2005)。 3.7 评价标准 (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 (4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 1995); (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 (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 (7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DB44/26- 2001)。 5 3.8 评价范围 (1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变电站:以站址为中心、半径 500m 范围区域内,重点为 100m 范围内。 输电线路:线路走廊外两侧各 30m 带状区域范围内。 (2 )无线电干扰: 变电站:围墙外 2000m 范围内,重点为 100m 范围内。 输电线路:线路走廊两侧各 2000m 带状区域内。 (3 )噪声 变电站:围墙外 200m 范围内。 输电线路:线路走廊外两侧各 30m 的带状区域。 (4 )生态环境 变电站:围墙外 300m 范围内。 输电线路:线路走廊外两侧 300m 范围内。 4 工程概况 本工程组成及评价工作范围见 表 1。 表1 项目规模及环评工作范围 项目组成 建设规模及内容 评价工作范围界定 110kV 官桥变电站 主变容量本期 2×63MVA,无功补偿装置2×2×6000kVar 电容器。 变电站征地面积约5276.97m2,其中变电站净用地面积约为4347.27 m2,代征道路面积 929.7m2。 属于本次评价范围。 110kV 出线 本期出线 2 回, 采用电缆、架空混合出线 。其中 1 回 T 接 110kV 亚楼莲化线(原儒莲线);另 1 回 T 接 110kV 迎潭化乙线(原迎潭乙线) 。本工程共新建双回电缆线路单线长约 2km;新建双回架空线路 约 2.65km。 属于本次评价范围。 备注:工程新建地下电缆位于电缆沟中,导线外层有金属护套、PVC(或PE)外护套等,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根据类似电缆监测资料,在电缆沟上方工频电场的监测值基本与本底水平相当,工频磁场亦很小,表明电缆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环境影响很小。因此本次评价仅对电缆工程概况进行说明,并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4.1 变电站工程概况 4.1.1 站址概况 110kV 官桥变电站拟选站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 国康大道 ( 旧石化公路)北 侧 约 80m,京珠高速西侧 约 180m 处 ,征地面积约 5276.97m2,其中变电站净用地面积约为 4347.27 m2,代征道路 面积 929.7m2。该区域目前为荒地,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拟建变电站站址东侧 50m处有 500kV 顺广 甲乙线和 500kV 沙广甲乙线,其中距离变电站站址最近的 500kV 顺广 甲乙线 6 的线高为 25m。 本站站址区域无通讯、导航和军事设施,无可开采矿产资源,无文物。 本工程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4.1.2 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 本期建设规模为: (1 )主变压器: 2×63MVA。 (2 )110kV 出线:出线 2 回。 (3 )无功补偿装置:2×2×6000 k Va r 电容器。 终期建设规模为: (1 )主变压器:3×63MVA 。 (2 )110kV 出线:出线 3 回。 (3 )无功补偿装置:3×2×6000 k Va r 电容器。 4.1.3 站区道路 变电站站址西面紧靠 15m 宽现状路,东面是规划路。考虑到与站址附近规划道路的连接并可连通现有道路,变电站永久进站入口通过 长约 9m,宽 4m,公路型道路连接东侧规划道路,临时出入口通过长约 9m,宽 4m 公路型道路连接西侧现状路。 本站站内道路宽 4m,路面设计为公路型混凝土路面。 4.1.4 站区给排水 (1 )供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消防及生活用水 可向石楼镇自来水公司报装 ,由 国康大道(旧石化公路)的市政供水管引水源接入站内。 (2 )排水 站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系统。变电站设化粪池 1 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 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化龙污水处理厂,排 入 珠江支流七沙涌,最终排入狮子洋。 4.1.5 事故油 池 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在发生事故或者检修失控时有可能引起变压器油泄漏。 根据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的要求, 事故油池的容量应不小于最大单台变压器油量的 60%。由可研资料可知,本工程单台变压器油重约为 21t,因此本站设有地下总事故油池一座,容积约 30m3,能够 满足事故油池的容量不小于最大单台变压器 7 油量的 60%,使 最大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变压器油不外溢。 事故油池布置在变电站场地的东南面,有效的利用了场地内的剩余空地 ,使变电站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 4.1.6 工程拆迁 110kV 官桥 变电站站址处为荒地,站址内无建筑,不涉及工程拆迁;同时根据本工程变电站投运后的电磁环境及噪声环境预测结果,本工程投运后变电站附近环境敏感点官桥村 的电磁环境及噪声环境均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因此,本工程不涉及环保拆迁。 4.2 110kV 输电线路工程概况 4.2.1 110kV 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工程本期出线 2 回,采用电缆、架空混合出线。其中 1 回 T 接 110kV 亚楼莲化线(原儒莲线),形成 110kV 亚楼莲化线官桥支线;另 1 回 T 接 110kV 迎潭化乙线(原迎潭乙线),形成 110kV 迎潭化乙线 官桥乙支线。本 工程共新建双回电缆单线长约 2km,新建双回架空线路约 2.65km。 4.2.2 线路路径选择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线路路径选择原则如下: (1 )避让各类生态敏感区、居民密集区。 (2 )线路尽量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布设线路。 (3 )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行维护的方便,充分利用现有市政道路,减少新建或改建公路并减少线路长度,减少线路转角、方便施工和运行。 (4 )避免地质不稳定地区对输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 (5 )采用多回线路同塔架设,压缩并预留线路走廊,路径选择时征询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综合协调线路路径与沿线其它设施及已建线路、规划线路之间的矛盾,统筹考虑线路路径方案。 4.2.3 110kV 输电线路 路径 走向 及 其合理性 分析 本工程 110kV 线路采用 电缆和架空混合的架设方式。其中 架空线路部分采用同塔双回的架线方式,减少了线路走廊范围; 线路避开了环境敏感地形, 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规划部门已同意本线路路径的选线方案。本工程 110kV 架空 线路所 尽量避开了人口密集区,减少了对沿线居民 的影响。因此,线路路径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是合理的。 110kV 输电 线路路径图见附图 4。 4.2.4 110kV 架空线路部分 8 ( 1)导线对 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按照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 2010)进行控制,具体取值如表 2 所示。 表2 不同地区110kV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最小允许距离 序号 项目 110kV 线路 最小距离 备 注 1 导线对居民区地面 7.0 最大弧垂 2 导线对非居民区地面 6.0 最大弧垂 3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最小垂直距离 5.0 最大弧垂 4 边导线对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4.0 最大风偏 5 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2.0 无风情况 6 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 4.0 最大弧垂 7 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净空距离 3.5 最大弧垂 8 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及城市街道行道树距离 3.0 最大弧垂 9 导线对公路最小垂直距离 7.0 最大弧垂 10 导线对公路最小水平距离 5.0 最大弧垂 11 导线对电力线最小垂直距离 3.0 最大弧垂 12 导线对电力线最小水平距离 4.0 最大弧垂 4.2.6 工程拆迁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现场踏勘,本工程 110kV 架空线路沿线不存在工程拆迁。本 工程线路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和规划环境敏感点, 同时根据本工程线路投运后的电磁环境及噪声环境预测结果,本工程投运后线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及噪声环境均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因此,本工程不涉及环保拆迁 。 4.3 工程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相符性 本工程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 9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 电网改造与建设”类项目,为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 “十二五”期间,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 镇供电片区规划新建 110kV 变电站 2 座,即 110kV 官桥 站(规划 2015 年年底投产)和 110kV 潮田站(规划2015 年年底投产),新增 110kV 容量 252MVA; 规划扩建 110kV 变电站 1 座,即 110kV 莲花山站扩建#3 主变( 规划 2015 年 6 月投产),新增 110kV 容量 63MVA。 其中 110kV 官桥 站主要解决石楼 镇中部 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的供电负荷。 因此 110kV 官桥输变电工程符合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的规划要求。 9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穗发改能源 20127 号关于 2012 年广州地区输变电项目预备计划的复函(附件 2)下达了 110kV 官桥 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投资计划。 广州市规划局以穗规批20 118 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 3)对 本工程变电站的站址方案进行了批复;广州市规划局以穗规 (番禺)咨询2013 54 号关于 110kV 官桥输变电工程线路前期咨询方案审查意见的函 (附件 4)原则同意了工程输电线路方案。因此,本工程选址选线符合广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12 号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 “除因技术和规划原因难以实施外,下列地区新建电力管线应当采取地下埋设方式进行: ; (二 ) 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行政区域内西二环、 北二环、东二环以内以及番禺区市桥街、花都区新华街、白云区中心镇范围内的 110 千伏电力线路。上述范围内现有的架空管线应当逐步下地埋设。 ”本工程新建线路位于番禺区石楼镇、 石碁 镇和 化龙镇 ,所经区域不属于该规定中线路下地范围,采用了电缆+ 架空的混合建设方式, 因此本工程新建线路 走线方式符合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的要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审2007168 号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附件 5)对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本工程与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见表 3。 表3 本工程与电网规划及报告书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一览表 序号 电网规划及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本工程情况 执行情况 符合性 分析 备注 1 广州城市高压电网规划覆盖广州中心城区、番禺片区、花都片区分近期和远景两个阶段。 属于广州市番禺区中的远期建设项目 / 符合 2 在报告书确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新建输电线路应沿已有的城市道路采取地下敷设,在城市规划道路未完善区,可临时采用架空输电方式,待路网完善时同步下地。改扩建 110kV 及以上架空线路,应以地 下敷设为远期目标,近期可以维持原有的架设方式。 本工程 110kV 线路采用电缆 +架空 的混合架设方式。新建架空输电线路不在报告书规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 已按要求设计 符合 10 3 在报告书确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新建 110kV 变电站避免采用户外式,新建220kV 变电站应采用户外六氟化硫组合电器(GIS )式或户内式。 本工程变电站电压等级为 110kV, 建设地点不在报告书确定的地下电缆控制范围内, 仍采用全户内 GIS 式。 已按要求设计 符合 4 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对 工程建设中破坏的林地,在异地进行恢复。 已按减少土地占地和植被破坏的原则设计。 已按要求执行 符合 5 规划中所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涉及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噪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相关内容可以适当简化。同时,应注意强化公众参与、居民拆迁和景观影响评价等内容。 适当简化了涉及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噪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相关内容。强化公众参与和景观影响评价等内容。 已按要求执行 符合 由表 3 可以看出, 本工程已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审2 007168 号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和电网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工程与国家产业政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 、 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 和关于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相符的。 4.4 工程建设计划 110kV 官桥 输变电工程规划投产时间是 2015 年 12 月。 1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 110kV 官桥 输变电工程属新建项目,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 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为新建项目,不属于改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搬迁项目,因此,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主要环境问题。 1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 自然环境简况 1.1 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缘 ,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 区域地势较平坦,地表起伏不大。 110kV 官桥变电站站址原始场地标高为广州城建高程 8.448.63m ,最近的现状道路标高为广州城建高程约 8.92m。站内现状荒地,地势平坦。 本工程新建 110kV 线路主要经过 石楼镇 、石碁 镇和化龙 镇,沿线地形 主要为 30%平原和70%低山丘陵 。 本工程所在区域实景照片见 图 1。 图1 110kV官桥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地形地貌 1.2 地质 根据有关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本场地附近断裂构造不发育,区域上规模较大的广三断裂、 13 广从断裂、瘦狗岭断裂带等均离本场地较远,场地东北侧约 6 8 km 为北亭断裂,该断裂是一条规模不大、活动年龄偏老,孕育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的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全新世以来活动性不明显。该断裂距场址约 68km ,不会对工程场地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并未发现其它断层迹象,场区较为稳定,为适宜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广州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3 水文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西、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网河河道设计洪潮水面线(试行)查得当地水位资料,变电站所在区域附近河道 100 年一遇极端高水位为 7.80m。 本站场地设计标高暂为广州城建高程 9.0m,站内道路标高 9.2m,配电装置楼设计标高 9.0m,满足 110kV 变电站要求的“100 年一遇 ”防洪设计标准。 1.4 气象 工程所在区域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温和湿润,温差较小,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条件优越。当地受季候风影响,每年的季节性风雨变化较大。一般 49 月为多风雨季节, 46 月为前汛期,后汛期为79 月中旬,常伴有热带风暴(台风)发生,带来暴雨和洪水。当地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北风为主。其气候特征详见 表 4。 表4 气候特征一览表 项目 特征值 多年平均气温() 22 多年最高气温() 38.5 多年最低气温() -1.9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76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mm) 1650 多年平均风速( m/s) 2.2 多年主导风向 春夏: SE 秋冬: N 1.5 植被 经现场踏勘,站址区域目前为荒地,植被主要为自然生长的杂草。 线路沿线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灌丛等自然植被 和道路旁的绿化带。 本工程所在区域及周围环境植被覆盖情况详 见图 2。 14 图2 110kV官桥变电站站址及输电线路沿线植被现状 1.6 水土保持现状 本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方式以降水及地表径流冲刷为主,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面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以微度、轻度为主。 2 社会环境简况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 小三角 ”的中心位置。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中山市及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相邻;北隔沥窑水道,与广州市中心片区相接;南望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中心区、深圳、珠海、佛山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2012 年 12 月,原属广州市番禺区的榄核、东涌、大岗三镇(行政面积约 256.15 km2)划归南沙区,番禺区行政区域面积从原来的 786.15 km2缩小到 530km2,区内辖 6 个镇,分别为石碁镇 、 新造镇、沙湾镇 、 石楼镇、南村镇 、 化龙镇; 10 个街道,分别为石壁街道 、 大龙街道、市桥街道 、沙头街道、 钟村街道、东环街道 、小谷围街道 、洛浦街道、 大石街道、桥 15 南街道;有 177 个行政村、 84 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户籍人口 80.6 万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113 万人。 番禺区按照 “活力番禺、生态番禺、创新番禺、文化番禺、和谐番禺” 的目标定位,以构筑珠三角交通枢纽为契机,积极打造广州南部的商贸、旅游、文化休闲、资讯综合服务中心和创意产业发展基地,目前已逐步形成“ 一园突破(清华创新科技园)、两圈协同(市桥罗家广场综合商贸圈、万博长隆 汉溪商贸旅游圈)、三城支撑(广州大学城、亚运新城、铁路新客站新城)” 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2012 年全年番禺区生产总值 1369.42 亿元,比 2011 年(下同)增长 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3.59 亿元,增长 3.7%;第二产业增加值 539.31 亿元,增长 12.2%;第三产业增加值 776.52 亿元,增长 11.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 470.85 亿元,增长 14.1%。三次产业比重由 2011 年的 4.0: 40.9: 55.1 调整为 3.9: 39.4: 56.7。按常住人口计算, 2012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6919 元。(注:本年度数据包含 榄核、东涌、大岗三镇。) 2012 年番禺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80.52 亿 kWh,增长 4.8%;其中,工业用电量 46.19 亿kWh,增长 2.2%;生活用电量 20.37 亿 kWh,增长 8.5%;全年供电最高负荷为 1674MW, 增长 5.29。 3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结合 现场踏勘结果,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环境 敏感点为站址附近的居民点,线路沿线无 现状环境敏感点。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为 工业用地,本工程亦不存在 规划环境敏感点,具体如 表 5 所示。 表5 本工程环境敏感点汇总表 序号 名称 性质、规模及房屋结构 影响因子 1 官桥村 居民区,约 300 多人 E、H 、 R 注:E-工频电场,H-工频磁场,R-无线电干扰 4 环境功能区划 4.1 环境空气 本工程位于 广州市番禺 区,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199923 号印发 的通知,本工程所在地不在番禺莲花山文物古迹保护区 等规定的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内 , 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中二级标准。 16 4.2 声环境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根据番禺市 适用区域划分(番府1999100 号)的规定,本工程所在区域属 2 类声环境功能 区,即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2 类区标准。 4.3 水环境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 镇国康大道 (旧石化公路)北侧,京珠高速西侧。 根 据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 粤府函2011 162 号),工程所在地不在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本工程与调整后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 相对位置关系见图 3。 项目产生少量污(废)水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化龙污水处理厂 处理, 化龙污水处理厂纳污水体为珠江支流七沙涌 ,最终排入狮子洋 。 根据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穗府199359 号)、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29 号) 的有关规定, 狮子洋 属于类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功能为工农渔景用水。狮子洋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类标准。 具体环境功能区划参见 表 6。 表6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 编号 项 目 类别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二类区 2 声环境功能区划 2 类区 3 水环境功能区划 类区 4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是否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 17 图3 本工程与调整后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图 18 环境质量状况 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空气环境质量可以番禺区市桥街 的空气质量状况作为参考。经查阅广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信息, 2012 年,番禺市桥附近空气污染指数(API )在 17161 之间,以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为 2 天,以二氧化氮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为 31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天数为 333 天;环境空气质量属优 168 天,属良 190天,属轻微污染 7 天,属重度污染 1 天,优良天数合计 358 天。 1.2 声环境质量现状 (1 )监测布点 针对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及其周围环境现状,本次对变电站站址四周及环境敏感点官桥村 进行布点监测。 (2 )监测时间、监测单位及气象 条件 时间:2013 年 8 月 28 日。每个监测点昼、夜各监测一次。 单位: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条件:温度 29.1,相对湿度 58,晴天。 (3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中的监测方法进行。 (4 )监测仪器 测量仪器:声级计,具体仪器参数见附件 6。 (5 )监测结果 站址处昼间噪声测值为 50.252.1dB(A) ,夜间噪声监测值为 42.24 4.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2 类标准要求。 110kV 官桥 变电站 周围环境敏感点官桥村的噪声现状值昼间为 53.0dB( A),夜 间 为 47.1dB(A ) , 亦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2 类标准。 1.3 电磁环境现状 (1 )监测布点 针对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及其周围环境现状,本次对变电站站址四周及环境敏感点官桥村 进行布点监测。 19 ( 2)监测单位 武汉国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3 )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 2013 年 8 月 28 日,天气晴好,各点位昼间监测一次。 (4 )气象条件 同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气象条件 。 (5 )监测方法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监测按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 -1996)和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 7349- 2002)中推荐的方法进行。 无线电干扰监测频率为 0.5MHz。 (6 )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频谱分析仪、工频场强计,仪器参数详见附件 6。 (7 )监测结果分析 1)工频电场 110k 官桥变电站站址处工频电场为 104178V/m ,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官桥村的工频电场为 32.1V/m,满足 4kV/m 的限值要求。 2)工频磁场 110kV 官桥 变电站 站址处磁感应强度为 131248n T,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官桥村的 磁感应强度为 113nT,满足 0.1mT(1 ×105nT)的限值要求。 3)无线电干扰 110kV 官桥 变电站 站址处 0.5MHz 频率下无线电干扰值在 40.74 0.9 dB(V/m )之间 ;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点 官桥村 0.5MHz 频率下无线电干扰值为 40.8dB(V/m ) 。 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监测结果,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可知,目前 站址处的噪声环境现状值较低, 受站址东侧4 回 500kV 高压架空线路(500kV 顺广甲乙线和 500kV 沙广甲乙线)产生的电磁环境的影响,站址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等环境现状值均较高 , 但仍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综上分析,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