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docx

  • 资源ID:46347       资源大小:19.5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docx

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征文 母亲,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和共和国同龄;我,一个生活在幸福中的青年,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同是老师,在风风雨雨中的六十年时光里,演绎出了祖国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六十岁的母亲,一生的故事都离不开教育。年幼的母亲好学上进,尽管当年的日子困苦的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可母亲依然以优异的成绩,于 1964 年毕业于单县一中,并成了被保送上学的对象,可是阴差阳错,母亲没能上成,从此母亲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由于母亲是当时村里学问最高的年青人,所以,她做了村里的第一个民办教师。 当民办教师的日子里,母亲的生活是艰辛的,更是艰难的。学校条件极差,三间土坯房本是生产队的牛圈,收拾收拾就成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母亲就自己动手做,她还抽空纳鞋底挣钱为穷苦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母亲常在日记中告诫自己,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要不记个人得失的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事实上,母亲也是这么做的。整个学校,母亲既是校长又是任课老师。全校所有的学生,都在这间土坯房里一起上课。母亲马不停蹄,白天里,她教完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教完了二年级再教三年级 晚上,她 还要给大人们上夜校,夜校回来她还要在昏暗的劣质油灯下批改全校学生的作业,母亲的眼睛被熬成了高度近视。即使这样,母亲仍说自己是在享受党和人民给她的福。 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母亲年年都是县里的优秀教师。我记事时,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每月也只有三元五元的收入。儿时的我,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不满,我们兄妹四人常说她不是我们的妈妈,而是她那四十多个学生的妈妈。的确,下雨天,母亲会冒雨给路远不能回家的学生送去热腾腾的饭菜 母亲嗓子好,会唱歌,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她会在学生学习疲劳时教给他们。母亲的课堂,永远都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她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 由于种种原因,母亲没能转正。但她始终深爱着教育,为了这份爱,母亲甘心情愿做了代课老师,这一教又是十几年。我不能忘记年过五旬的母亲,风里雨里骑着一辆破旧的解放牌自行车来回奔波三十里的身影,为了下一代,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依然恪尽职守,从不让一节课马虎过去。 几年前,因为母亲身体有病,她不得已离开了陪伴她半生的讲台,尽管她离开了讲台,可她与教育的情结仍是那么的深。现在的母亲,身体日渐衰退,虽然她早已离开了讲台,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教育,我每次去看望她,她说得最多的一 句话就是 “一定要好好教学,千万不能误了人家的孩子的前途。 ”她最关心的,也是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成绩。在工作上,她不容许我有丝毫的马虎,她常常告诫我要认真工作。每周回家,母亲都会给我上一课,她会不厌其烦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讲给我听,大到如何讲解一类课文,小到如何分析一个汉字,母亲甚至把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都给我预料到了 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三十五岁的我,对共和国经历的苦难没有任何的体会,从小到大,我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也有煤油灯相伴的短暂时光,但却没有母亲那时的饥饿难耐,从我记事时起,我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没上学时,我就跟着母 亲在学校玩,大学毕业后,我就走进了乡村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虽然刚开始工作时工资不多,但比起母亲当年的三块两块,我可以算得上是万元户了;学校的教室也都是十几年的破旧瓦房,但比起母亲,我幸运多了,至少我不用点那种劣质的油灯,更不用自己想办法做粉笔做黑板甚至自己纳鞋底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我可以不用一天到晚的连轴转,我还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属于我自己,我可以画张画,写篇文章,看些报刊,做自己喜欢的事;教室里有明亮的日光灯,我再不会像母亲那样承受被油烟的煎熬了 而今,乡村小学变成了排排漂亮的教学楼,整洁而 明亮,学校里有了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 更加吸引乡村娃娃眼睛的,还是那一台台崭新的电脑 电脑上了网,乡村小学一下子和世界联系了起来,乡村孩子们的习作、绘画、手工制作,都通过电脑发表到全国多家报刊上,校园生活幸福而多彩。但最令孩子们感到幸福的是,国家减免了小学生们所有的学费,不仅如此,就连学生们用的新课本、新作业本,都是国家送给他们的。这多好啊!这再不用让老师纳鞋底为孩子们挣书钱学费了。当然,我教学也更省劲了,再不用像母亲那样,一个人同时教几个年级,课堂上,我有了很多现代化的帮手:投影仪、电脑、录音机 也得益于母亲的指点,我很快在教师中成了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佼佼者。 每当我载誉回来,母亲的脸上总会挂满幸福的微笑,仿佛她才是成绩的获得者。为了母亲脸上的微笑,为了替母亲圆她一生的教师梦,更为了自己一生的无憾无悔,我努力工作着,业余时间努力把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变成铅字。 六十年的发展变化,让乡村学校改变了模样;六十年的全心全意,两代人的教育情结越来越深。女承母业,实现着乡村教育人的生命价值。我坚信,祖国明天的乡村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工作者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docx)为本站会员(真真)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