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山区工作者建国60周年的征文.docx

  • 资源ID:44231       资源大小:19.6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区工作者建国60周年的征文.docx

山区工作者建国 60周年的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山区工作者建国 60 周年的征文 水之柔,性之软柔、温柔才阿护了地球绿色植物生命,才哺育了灵性动物的生命。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因为有他无声的滋润,才以世代繁衍。水 ,人类生命的源泉。见证水之流淌,就看到生命生生不息的延续。 从山区调回老家工作,一时还不能适应是用水问题,从小到大在山区长大,那山区里仿佛有用不完的水,喝的是咕咕流淌的山泉和甘甜的自来水,洗澡有清澈的小溪和奔腾的大河 可回到老家古镇,用水上就变了。古镇虽然当时安装自来水,可是是定时放,而且放的时间很短,一天就那么两三个小时,碰到几天不下雨,有时放出来的竞是黄水荡荡 洗衣服有洗衣机,却非要人工用水飘往洗衣机里舀水。水冈里的水日积月累,没有哪一天吃到的是新鲜的水。由于自来水的水质差,加之它还不能满足全场镇生活用水,所以人们还是喜欢喝老井里的水。 那时我所知道,全镇主要的水井有三口,一口是粮站关帝庙内的深井,二是收花站背后的浅井,还有就是很有名的扬家井了。就这三口井,成了全场镇人主要的吃水来源。粮站和收花站是五、六年代单位成 立后才建的,水质一般,水量较小。但还被用到了上过世纪 90 年代,有点奇迹啊。 历史最悠久,水质也好,水量较大数杨家井了。井是解放前就有的,山区工作者建国 60周年的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因为水井坐落在几户姓扬人家的住房旁,因而得名为 “扬家井 ”。从公路边拾着大小不一剥落不平的石板而上,就是扬家井了。说扬家井是口井,还如说就一个山泉的水凼,有两、三平米大,有 7、 8 十公分深那么大一个小水凼。细细的山泉从岩石缝中挤出,不管天旱下雨,都是那么细细的一股,夏天非常清澈,冬天雾气腾腾,是口冬暖夏凉的水井。 每天最繁忙的时间,就是早晨和中午了,每年最繁忙的季节要数夏天了。 夏天天气酷热,用水量较大,一家人煮饭、洗衣、洗澡的水全用扬家井的,父亲一早和诸多人排着队在扬家井担水,一趟二趟地,直到家里的水冈满为此,有时排队的人多了,还只有到其它两口井去担。中午也是扬家井热闹的时候,诸多学生也来到井边洗碗、洗衣服。 夜幕降临,还有人不顾天气闷热,继续担着水。井旁有两三个妇女,叽叽喳喳地边唠叨着,边洗着衣服。在她们不远处,时而几根烟火在忽亮忽暗,男人们光着膀子,旁边都拎着一个桶和盆子,在吹着牛壳子,等待女人们离去,好冲凉。那时我爱和我们镇上的几小伙子,光着上身,怀抱吉它,吼上一曲 “我的故 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的周围 ”。好不容易等到她们离去,男人们三三两两地站在井旁,脱了个精光,霸占到深夜十一、二点。 第二天,早晨起来,还是用杨家井水来泡茶,清澈、清香 来的朋友首要的要求就是用杨家井的水来泡茶喝,那才是爽心爽口、其乐融山区工作者建国 60周年的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融,面目神怡,安然自得,苦中寻乐 那时很羡慕城里人,每逢进城开会,看着城里人用着 “哗哗 ”不断的自来水,几个小青年在一起发牢骚,胆大还在会上向领导反应用水难的情况,有的甚至要求调到城里工作,问题是反应上去了,但是个普遍性的问题。那时 候十几个区普遍都是缺电缺水的,经济还不发达,经费有限,解决问题要排班站队,打井的问题一等就是几年。 终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那是让人难忘的1992 年,一个老人掷地有声的讲话,被称为南巡讲话至今在我耳边回荡 “不改革开放,中国就没有出路 胆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 ”这老人的声音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如春雷,似劲风再给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翅膀。那时我感到中国热起来了,体制改革也开始了,撤区并乡建镇开始了,真正给农村乡镇发展带来了活力,大规模的建设从那里开始,新的街道、商场、市场、 包括单位职工住房率先兴建,从此狭窄的土街变成了水泥街道,商场更大更漂亮了,露天的市场变成了框架市场,职工住房由祠堂、庙宇搬进了楼房,整个老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整洁宽敞,楼房鳞次栉比。 随后,石油勘探队的钻井队来了,在场镇外近两公里的地方钻探,终于在地下三十米处找了清澈甘甜的地下水,彻底解决了古镇吃水难的问题。从此结束老镇靠三口老井和那不洁净,放水只放一两个小时的歪 “自来水 ”的历史了。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从地下,爬上人们住的六七楼住房,给人们送滋润,清凉 楼顶上绿草青藤,阳台上满姹山区工作者建国 60周年的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紫嫣红,真是 “春水浇 楼阁,红花灿窗台 ”让我们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时过境迁,苦涩的井水已经成为历史,甘甜的自来水已经成为今天。“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换旧人 ”,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今天过新旧幸福生活的我们,又怎能忘记那 “挖井人 ”呢?又能饮水不思源呢? 徜徉在故乡古镇,难觅杨家井芳踪。那地方已经是杨家漂亮的小洋楼了,再也看不到她原来的身影,我只好在记忆的历史中搜寻 “纵里寻她千百度,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是的,杨家井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注意事项

本文(山区工作者建国60周年的征文.docx)为本站会员(真真)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