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XX市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 资源ID:4404       资源大小:366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人民币2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市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p>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nbsp;(试 &nbsp; 行) &nbsp;项目名称: XX 市 XX 县城区供水工程 &nbsp;建设单位 (盖章 ): XX 县 自来水公司 &nbsp;编制日期: 2014 年 1 月 &nbsp;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nbsp;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nbsp;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nbsp;1. 项目名称 指项目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nbsp;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nbsp;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nbsp;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nbsp;5. 主 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楼、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nbsp;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nbsp;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nbsp;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nbsp; 1 建设项目基本 情况 &nbsp;项目名称 &nbsp;XX 市 XX 县城区供水工程 &nbsp;建设单位 &nbsp;XX 县自来水公司 &nbsp;法人代表 &nbsp;王增利 &nbsp;联系人 &nbsp;王 树旺 &nbsp;通讯地址 &nbsp;XX 省 XX 市 XX 县 &nbsp;联系电话 &nbsp;13313377899 传真 &nbsp; 邮政编码 &nbsp;062250 建设地点 &nbsp;XX 县 滹沱 XX 大堤北、子牙河左堤以南 &nbsp;立项审批部门 &nbsp; 批准文号 &nbsp; 建设性质 &nbsp;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nbsp;及代码 &nbsp;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nbsp;46 占地面积 &nbsp;(平方米 ) 37500 绿化面积 &nbsp;(平方米 )34188.66 总投资 &nbsp;(万元 ) 19857.38 其中:环保投 资 (万元 )20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 评价经费 &nbsp;(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nbsp; &nbsp;2016 年 2 月 &nbsp;工程内容及规模: &nbsp;一、项目由来 &nbsp;近年来, XX 县经济建设发展迅猛,大中型建设项目相继落户城区,城区建设用地向东、向北、向南扩展,在城区面积的迅速扩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工商企业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城区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供水管道老化、供水能力不足而且城区现状供水为分散式水源井直接供水,水质、水量 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 要求,已严重影响了县城的发展。为了解决 XX 县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的 问题 ,促进 当地 经济发展,解决用水供需矛盾,保证 XX 县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水量及水质要求, XX 县自来水公司拟投资 19857.38万元在 XX 县 滹沱 XX 大堤北、子牙河左堤以南 建设 XX 市 XX 县城区供水工程 。 &nbsp;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该项目 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建设单位委托,项目成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nbsp;二、项目概况 &nbsp;1、项目名称: XX 市 XX 县城区供水工程 &nbsp; 2 2、建设单 位: XX 县 自来水公司 &nbsp;3、建设地点: 本项目主要包括净水厂工程、输水管道工程、配水管网工程 。 净水厂工程 位于 XX 县 滹沱 XX 大堤北、子牙河左堤以南 , XX 王湖水库东侧一片区域,与水库相距 4000m,距离城区约 4000m。 该区域地基承载力大,且避开了闹市区,卫生和安全防护条件好 , 中心坐标为东经 116°410.20,北纬 38°130.66。 净水厂 工程 北侧 为子牙河左堤,隔堤为耕地; 东侧 和西侧均为耕地;东侧为 XX 饶路( 滹沱 XX 大堤 ) ,隔 堤 为耕地。输水管道工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从 XX 王湖水库水源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18.71,北纬 38°1356.42)的供水泵站(供水泵站不计入本项目)提水, 沿着野场村田间支路向南铺设,在与 XX 饶路交叉口一直向东布设, 通过 2 根 DN700 的球墨铸铁管将水引进水厂,总长度 为 8000m;另一部分为经 净 水厂处理后的自来水 沿着 XX 饶路 向东,在北环路和西环路交叉口与城区供水管网相接(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6°545.36,北纬 38°1144.28),该部分 采用 2 根 DN800 的球墨铸铁管供水,长度为 8000m。输水 管道沿线周围无工业污染源、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点 。 配水管网工程主要沿 XX 县城区主干道铺设。 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为 东南方向 784m 处的 陈庄 村和 1253m 处的 大闸 村, 西南方向 1040m 处的 万家寨 村,西北方向 1090m 处 的南紫塔村 以及输水管道 和配水管网 沿线居民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周边关系见附图 2。 &nbsp;4、建设性质: 新建 &nbsp;5、 占地面积 : 项目占地 面积为 37500m2, 总建筑面积 5003.8m2。 &nbsp;6、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 19857.38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为 2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1.0%。资金全部为 自筹解决 。 &nbsp;7、建设内容: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净水厂工程、输水管 道工程、配水管网工程, 水源来自 XX 王湖水库, 近期 设计供水能力为 3.0 万 m3/d。净水厂工程 主要生产建(构)筑物包括送水泵房、 净水车间 、 废水 沉淀 回收 池、清水池、加氯加药车间等,主要辅助建筑物为综合办公楼、机修间及仓库、车库和传达室等。 输水管道工程通过 2 根 DN700 的球墨铸铁管将水引进水厂,总长度为 8000m;经水厂处理后的自来水采用 2 根 DN800 的球墨铸铁管供水,通往 XX 县城区管网。 配水管网总长度为 47174m,管径为 DN300DN800。 &nbsp;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本 项目属鼓励类中第二十二项 “ 城市基础设施 ” 第 9 条 “ 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 ” 项 3 目,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nbsp;7.1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nbsp;表 1 &nbsp;主要建 (构 )筑物一览表 &nbsp;序号 &nbsp;项目名称 &nbsp;结构形式 &nbsp;建筑面积 &nbsp;层数 /数量 &nbsp;占地面积 &nbsp;1 加氯加药 间 &nbsp;砼框架 结构 &nbsp;300m2 1 层 &nbsp;300m2 2 净水车间 &nbsp;门式框架 结构 &nbsp;1974 m2 1 座 &nbsp;1675m2 3 清水池 &nbsp;钢筋砼 结构 &nbsp; 2 座 &nbsp;851m2 4 送水泵房及变配电室 &nbsp;砼框架 结构 &nbsp;509m2 1 层 &nbsp;509m2 5 废水沉淀回收池 &nbsp;钢筋砼结构 &nbsp; 1 座 &nbsp;337m2 6 污泥浓缩池 &nbsp;钢筋砼结构 &nbsp; 1 座 &nbsp;125m2 7 脱水机房 &nbsp;砼框架 结构 &nbsp;166 m2 一层 &nbsp;166m2 8 综合办公楼 &nbsp;砌体结构 &nbsp;1120 m2 两层 &nbsp;560m2 9 车库 &nbsp;砌体结构 &nbsp;154 m2 一层 &nbsp;154m2 10 传达室 &nbsp;砌体结构 &nbsp;32 m2 一层 &nbsp;32m2 11 食堂 &nbsp;砌体结构 &nbsp;162 m2 一层 &nbsp;162m2 12 维修车间及仓库 &nbsp;砌体结构 &nbsp;495 m2 一层 &nbsp;495m2 13 活性炭投加间 &nbsp;排架结构 &nbsp;91.8m2 1 座 &nbsp;91.8m2 7.2 输水、 配水管道工程量 一览表 &nbsp;表 2 &nbsp;输水、 配水管道工程量表 &nbsp;序号 &nbsp;项目名称 &nbsp;规格 &nbsp;单位 &nbsp;数量 &nbsp;输水管道 &nbsp;球墨铸铁管 &nbsp;DN800 m 8000 球墨铸铁管 &nbsp;DN700 m 8000 配水管道 &nbsp;球墨铸铁管 &nbsp;DN300 m 10198 &nbsp;球墨铸铁管 &nbsp;DN400 m 13721 &nbsp;球墨铸铁管 &nbsp;DN500 m 10045 &nbsp;球墨铸铁管 &nbsp;DN600 m 9670 球墨铸铁管 &nbsp;DN700 m 1099 &nbsp;球墨铸铁管 &nbsp;DN800 m 2441 合计 &nbsp; m 63174 7.3 生产设备一览表 &nbsp;表 3 &nbsp;主要 设备一览表 &nbsp;序号 &nbsp;名 &nbsp; &nbsp; 称 &nbsp;型 &nbsp; 号 &nbsp; 规 &nbsp; 格 &nbsp;数量 &nbsp;单位 &nbsp;备 &nbsp;注 &nbsp;一 &nbsp;净水车间 &nbsp; &nbsp; &nbsp;1 模块化净水设备 &nbsp;SK-5000 &nbsp;处理能力: 5000m3/d &nbsp;6 套 &nbsp;配套相关 设备 &nbsp;2 卧式离心泵 &nbsp;Q=362m3/h, H=17.8m, N=22KW 3 台 &nbsp;2 用 1 备 &nbsp;3 潜水排污泵 &nbsp;Q=40m3/h, H=12m, N=2.0KW 3 台 &nbsp;2 用 1 备 &nbsp;4 罗茨鼓风机 &nbsp;Q=44.1m3/min, H=49KPa, N=55KW 2 台 &nbsp;1 用 1 备 &nbsp;5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nbsp;Q=12.3m3/min,压力: 1.0MPa N=11KW,最大排数压力: 1.0MPa 2 套 &nbsp;1 用 1 备 &nbsp;6 贮气罐 &nbsp;15m3 2 套 &nbsp;1 用 1 备 &nbsp;7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 &nbsp;T-3, N=5.0KW 1 台 &nbsp; &nbsp;4 二 &nbsp;送水泵房 &nbsp; &nbsp; &nbsp;1 双吸离心泵 &nbsp;Q=980m³/h, H=38.0m, N=132kw 3 台 &nbsp;2 用 1 备 &nbsp;2 电动单梁起重机 &nbsp;T-3,跨度 7 米, N=2×0.8+3.4=5KW 1 台 &nbsp; 三 &nbsp;消毒、加药 及活性炭 &nbsp; &nbsp; &nbsp;1 ClO2发生器 &nbsp;HT-20000, N=2.0kw 2 套 &nbsp;1 用 1 备 &nbsp;2 ClO2发生器 &nbsp;HT-3000, N=2.0kw 2 套 &nbsp;1 用 1 备 &nbsp;3 盐酸储罐 &nbsp;5 立方 &nbsp;1 个 &nbsp; 4 氯酸钠储罐 &nbsp;5 立方 &nbsp;1 个 &nbsp; 5 氯酸钠化料器 &nbsp;HTHLQ-100, N=1.5kw 1 套 &nbsp; 6 卸酸泵 &nbsp;40FSZ-18, N=1.5kw 1 台 &nbsp; 7 双探头漏氯报警仪 &nbsp;SBD-100D 2 台 &nbsp; 8 在线余氯仪表 &nbsp;CL3630 1 台 &nbsp; 9 控制柜 &nbsp;HT-SK(一控二 ) 1 套 &nbsp; 10 酸雾吸收器 &nbsp;SWXSQS-500 1 台 &nbsp; 11 铝盐制备装置 &nbsp;N=6kw 2 套 &nbsp;1 用 1 备 &nbsp;12 PAM 装置 &nbsp;PolyRex0.6, N=6kw 1 套 &nbsp; 13 轴流风机 &nbsp;N=0.37kw 4 台 &nbsp; 14 电动葫芦 &nbsp;CD11-6D, N=1.7kw 1 台 &nbsp; 15 电动葫芦 &nbsp;CD11-9D, N=1.7kw 1 台 &nbsp; 16 活性炭投加系统 &nbsp;N=15kw 1 套 &nbsp; 四 &nbsp;污泥系统 &nbsp; &nbsp; &nbsp;1 搅拌器 &nbsp;QJB 2.2/8-320/3-740/L/S N=2.2KW 4 台 &nbsp; 2 排水泵 &nbsp;Q=150 m³/h, &nbsp;H=12m, N=11kw 2 台 &nbsp;1 用 1 备 &nbsp;3 污泥泵 &nbsp;Q=50 m³/h, H=17m, N=4 kw 2 台 &nbsp;1 用 1 备 &nbsp;4 污泥浓缩机 &nbsp;N=0.55kw 2 台 &nbsp; 5 离心脱水机 &nbsp;Q=1-20m3/h, N=37 kw 2 台 &nbsp; 6 污泥螺杆泵 &nbsp;Q=17 m³/h, H=8m, N=7.5 kw 2 台 &nbsp;1 用 1 备 &nbsp;7 电动葫芦 &nbsp;CD12-6D, N=0.4kw 1 台 &nbsp; 五 &nbsp;运输车辆 &nbsp; &nbsp; &nbsp;1 大货车 &nbsp;5 吨 &nbsp;1 辆 &nbsp; 2 自卸车 &nbsp;5 吨 &nbsp;1 辆 &nbsp; 3 客货两用车 &nbsp; 1 辆 &nbsp; 六 &nbsp;化验设备 &nbsp; 1 套 &nbsp; 8、平面布置: 根据水厂工艺平面布置,按功能将厂区划分为生产管理区及生产区。 &nbsp;根据厂址地形、地貌、风向及其 周围道路交通,厂区东南侧设为管理区及厂前景观区,包括综合办公、食堂浴室、车库等;东部及西南布置生产及辅助建筑物,包括送水泵房及清水池、加氯间、机修间、仓库;北区布置生产构筑物和远期预留用地,包括反应池、沉淀池、 V型 滤池等。整个水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合理,工艺流程顺畅简洁。 厂区设置两个对外出入口,一个在管理区,主要服务人行;一个在生产区,服务于运输。避免了人流物流交叉干扰,保证生产安全。 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 &nbsp;9、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nbsp; 5 表 4 &nbsp;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 &nbsp;序号 &nbsp;名称 &nbsp;单位 &nbsp;用量 &nbsp;备注 &nbsp;1 盐酸 &nbsp;t/a 38.2 含量 31%,比重为 1.15kg/l 2 氯酸钠 &nbsp;t/a 28.9 含量在 99%以上的一级品 &nbsp;3 絮凝剂 &nbsp;t/a 328.5 &nbsp;4 助凝剂 &nbsp;t/a 11 聚丙烯酰胺( PAM) &nbsp;5 活性炭 &nbsp;t/a 10 &nbsp;6 电 &nbsp;万 kw·h/a 192 &nbsp;7 水 &nbsp;m3/a 30250 &nbsp;10、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项目劳动定员 65 人,其中水厂生产人员 42 人, 工作制度为四班三运转; 管理人员 15 人,管网维护人员 8 人, 工作制度为一班 8 小时工作制,年工作 365 天。 &nbsp;11、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 为 24 个月 ,自 2014 年 1 月到 2016 年 2 月。 &nbsp;三、公用工程 &nbsp;1、供电: 本项目用电 由南留钵村变电所引来一路 10KV 电源,由南紫塔村变电所引来一路 10kV 电源, 厂区 设变配电室一座,近期内设 2 台 630KVA 干式变压器, 总 用电量为 192 万 kw·h/a,可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nbsp;2、供热: 项目冬季取暖利用空调或电暖气 , 不新建锅炉。 &nbsp;3、给 水: 项目 滤池反冲洗用水 量为 105000m3/a, 用水 来自清水池 ; 生活用水量为237.3m3/a,由本项目水厂自行供给。 &nbsp;4、排水:项目 滤池反冲洗用水 产生量为 105000 m3/a,回沉 淀池重新进行处理回用 ;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80%计,为 189.8 m3/a, 水质 较 清洁 , 直接 泼洒厂区地面抑尘。 &nbsp;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nbsp; &nbsp;6 &nbsp;7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nbsp;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nbsp;XX 县地处渤海低平原区,属华北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有轻微的起伏,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自然坡度约 1/10000,地形由于受古河道迁徒冲击影响,在大体平坦中又有不平,形成不少碟状洼地,海拔高度 6.5 11.5m 之 间 。 &nbsp;XX 县地质构造属 XX 隆起构造单元。地下水资源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沉积厚度 170-500m 之间。地下水属浅水,主要来源于自然降水影响。 &nbsp;XX 县主要水域有:子牙河、北排河、黑龙港河、建国沟和滹沱河。子牙河在县境内沿途流经臧桥、十五级、垒头、本斋、韩村 5 个乡,于韩村乡郭马坊村北出境,境内长26 公里,为西南东北走向。河底呈浅碟形,平均宽 50 米,上口平均宽 100 米,河深 4.5米,境内流域面积为 124.3 平方公里。该河原属常年行水河道,近年来因上游建库蓄水,干旱季节河水断流,变为季节性河,是 XX 县重要的 排沥河道之一。 &nbsp;XX 县地表植被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谷子、大豆、薯等。 &nbsp;XX 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丰湿润大陆季风行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2 。年最大降水量 560mm,年最小降水量 246.5mm,年蒸发量 1885.4mm。全年主导风向 SSW 风,次主导风向 S 风,年平均风速 3.3m/s,年平均静风频率 0.68%。 &nbsp;项目所在地附近周围无自然保护区,无珍稀野生动植物。 &nbsp;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nbsp;XX 县位于 XX 省东南部, XX 市西部,地处东径 115°50&#39;&#39;至 116°30、北纬 38°3&#39;&#39;至38°22&#39;&#39;之间,全境面积 1173 平方公里。 106 国道纵贯南北, 307 国道、石黄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九铁路、京沪铁路、神黄铁路在县境周围交织成网。 &nbsp;XX 县现有耕地 106 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红枣等。红枣是 XX 县特产, 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 “金丝小枣之乡 ”。 XX 县境内石油、天然气、地热储量丰富。 XX 县工业生产已形成了铸造、轻纺、化工、渔具、抽纱、建仪建材、三车(汽车、三马、摩托车)配件、除尘设备、电线电缆和工艺品等二十多个骨干行业, 3000 多个品种,其 中有 45 项产品获得国家、省、市优质产品称号, 120 余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nbsp;本项目 位于 XX 县 滹沱 XX 大堤北、子牙河左堤以南 ,项目所在地附近无重点保护文物。 &nbsp; 8 环境质量状况 &nbsp;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1、大气环境现状 &nbsp;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nbsp;2、声环境现状 &nbsp;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nbsp;3、地表水环境现状 &nbsp;项目输水 工程线路水质 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III 类标准。 &nbsp;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nbsp;项目所在地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本项目周围环境状况以及工程特点,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为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5。 &nbsp;表 5 &nbsp; &nbsp;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nbsp;序号 &nbsp;名称 &nbsp;保护目标 &nbsp;方位 &nbsp;距离 &nbsp;保护级别 &nbsp;1 净 水厂 &nbsp;陈庄 村 &nbsp;SE 784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 的二级 &nbsp;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 的 2类 &nbsp;大闸 村 &nbsp;SE 1253m 万家寨 村 &nbsp;SW 1040m 南紫塔村 &nbsp;NW 1090m 2 输水管道 &nbsp;野场村 &nbsp;N 50m 后尹庄村 &nbsp;S 450m 文大夫村 &nbsp;S 350m 万家寨村 &nbsp;S 340m 陈庄村 &nbsp;S 220m 大闸 &nbsp;/ 紧邻 &nbsp;周庄村 &nbsp;NE 410m 3 配水管道 &nbsp;沿线居民 &nbsp;/ / &nbsp;9 评价适用标准 &nbsp;环 &nbsp;境 &nbsp;质 &nbsp;量 &nbsp;标 &nbsp;准 &nbsp;大气环境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nbsp;声环境 :执 行国家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nbsp;地表水环境 : 项目 输水 工程线路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 类标准 。 &nbsp;环境要素 &nbsp;标准值 &nbsp;标准来源 &nbsp;空 &nbsp; 气 &nbsp;PM10: 24 小时平均值 150g/m3 SO2: 24 小时平均值 150g /m3 1 小时平均 500g /m3 NO2: 24 小时平均值 80g /m3 1 小时平均 200g /m3 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 &nbsp;声环境 &nbsp;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GB3096-2008 中 2 类区标准 &nbsp;地表水 &nbsp;pH: 69 BOD5: 60 mg/L COD: 30 mg/L 氨氮: 1.5 mg/L 硫化物: 0.5 mg/L 总氮: 1.5mg/L GB3838-2002 中 III 类标准 &nbsp;污 &nbsp;染 &nbsp;物 &nbsp;排 &nbsp;放 &nbsp;标 &nbsp;准 &nbsp;废气 : HCl 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中氯化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小型规模标准。 &nbsp;噪声 : 施工期噪声执行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相关要求; 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 。 &nbsp; 10 环境要素 &nbsp;标准值 &nbsp;标准来源 &nbsp;废 &nbsp; 气 &nbsp;0.2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中氯化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nbsp;油烟:浓度 2.0mg/ m3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60%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 小型规模的要求 &nbsp;噪 &nbsp; 声 &nbsp;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 &nbsp;昼间 70dB(A) 夜间 55dB(A)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nbsp;( GB12523-2011) &nbsp;总 &nbsp;量 &nbsp;控 &nbsp;制 &nbsp;指 &nbsp;标 &nbsp; 1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nbsp;工艺流程简述 (图示 ): &nbsp;项目工艺流程如下: &nbsp;工艺流程简述: &nbsp;本项目 水源设计为地上水源,由 XX 王湖水库水源地的供水泵站 供 水 (供水泵站由水力部门建设实施,不计入到本项目范围内) ,通过管道将水引进水厂。 净水厂工艺流程为:水源地来水首先进入絮凝反应沉淀车间 ,加药混合反应后进入 V 型滤池车间,再经过滤后的水在清水池进水管内加氯混合后进入清水池,经不小于 30min 的接触消毒后,由送水泵房加压至配水管网。具体工艺如下: &nbsp;1、净水车间 &nbsp;混合工艺 &nbsp;混合工艺采用静态管式混合器,混合时间为 23s,水流通过混合器的水头损失0.30.5m,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规格为 DN250,进水管直径为 250mm。 &nbsp;穿孔旋流絮凝池 设计 &nbsp;单元净水模块中絮凝池的总体高度,是兼顾后续沉淀和滤池的正常运行所需高度和材料规格的要求,选定模块化净水设备总体高度为 H=5.1m,其有效水深取 h=4.70m。该模块化净水设备单台设计水量 Q=210m3/h,共 12 格,絮凝池的外形尺寸为长度 L=4.28m,原水 &nbsp;清水池 &nbsp;模块式一体化净水设备 (絮凝、沉淀、过滤) &nbsp;加氯消毒 &nbsp;送水泵房 &nbsp;预留深度处理 &nbsp;配水管网 &nbsp;图 1 &nbsp;项目工艺流程图 &nbsp;G1 S1、 W1 G:废气; S:固废; W:废水 &nbsp;废水沉淀回收池 &nbsp;储泥池 &nbsp;有资质的 &nbsp;单位处理 &nbsp;浓缩池 &nbsp;污泥 &nbsp;预加氯、絮凝剂、活性炭 &nbsp;G1 上清液 &nbsp;污泥压榨车间 &nbsp; 12 宽度 B=4.0m,高度 H=5.1m,有效水深 h=4.7m,絮凝时间为 22min。 &nbsp; V 型滤池的设计 &nbsp;根据水厂进水水质,本项目滤池系统采用均质石英砂滤料。 &nbsp;水流从过滤器进水口进入并流经过滤层后,水中的悬浮杂质被过滤层所截留,滤后的水从滤帽流向出水口。滤料的清洗可通过反冲洗来完成,水流反向从滤帽向上流出,引起过滤层的紊流扰动,此时所吸附的杂质被释放出来并通过 排放阀排放,反冲此过程可根据进出口的压差或定时来自动完成 。 &nbsp;2、 清水池 &nbsp;项目 近期 设 清水池 2 座, 单池容积 2600m3, 池内设超声波液位计,高低水位报警。考虑到远期水厂规模扩建,在本组清水池西侧预留两个同规模水池位置。 &nbsp;3、 送水泵房 &nbsp;送水泵房主要功能是将处理后的净水加压送至用户。本工程土建按远期 6.0 万 m3 /d设计,设备按近期 3.0 万 m3 /d 安装,预留远期设备位置。 &nbsp;4、 加氯加药 &nbsp;4.1 本工艺采用 ClO2 进行消毒, ClO2 的制备由 ClO2 发生器完成,反应原理如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aClO3+2HCl=ClO2+1/2Cl2+NaCl+H2O 使用原 料:氯酸钠 &nbsp;( GB/T1618-1995 工业一级品,含量 99%); &nbsp;盐酸 &nbsp;( GB320-93 工业一级品,浓度 31%)。 &nbsp;设计加氯量滤前 2mg/L,滤后 1mg/L,前加氯按流量配比考虑自控,后加氯按余氯反馈考虑自控。 &nbsp;4.2 絮凝剂 最大投加量 30mg/L,投加浓度 10%;助凝剂最大投加量 1mg/L,投加浓度0.25%,药剂投加采用复合环控制。沉淀池进口处设沉淀效果模拟装置。运行时,先根据进水流量控制螺杆泵自动进行比例投加,然后根据沉淀效果模拟装置反馈的信号,调整螺杆泵的投药量,从而实现投药的复合环控 制。 &nbsp;储药间设置 5m3盐酸、氯酸钠玻璃钢储罐各一个。 &nbsp;4.3 本项目设计采用一台机电一体化干法粉末活性炭投加机,粉末炭以负压方式经上料管进入料仓。整个上料过程采用全密闭工艺,有效防止因粉尘外溢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启动管道增压泵,使高速射流混合器内形成负压,真空压力变送器检测到高速射流混合器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后,打开气动球阀,投加机开始投料工作。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5-30mg/L,粒度为 200 目,比重约为 0.40g/m3。 &nbsp; 13 5、 预留 深度处理 &nbsp;考虑到原水水质特点以及将来 对 106 项水质指标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5749-2006)的强制执行,本工程 预留 深度处理,采用浸没式超滤膜工艺,具体工艺为 待过滤水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控制阀进入超滤膜池,通过抽吸泵负压抽吸或者虹吸把待滤水从中空纤维膜外侧抽吸过膜壁,收集于集水管。每个膜池中的所有产水汇集到产水母管中,进入清水池。 &nbsp; 14 主要污染工序: &nbsp;一、施工期 &nbsp;1、废气 &nbsp;1.1 基础工程开挖、土地平整、散装水泥作业及物料运输过程中在遇大风天气产生扬尘, 主要污染物为 TSP。 &nbsp;1.2 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开挖、土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 排出各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 CO、 NOX、 SO2、烟尘。 &nbsp;2、废水 &nbsp;2.1 运输车辆及建(构)筑物的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污水,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产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nbsp;2.2 本工程施工在城区,施工人员利用沿线附近公厕等卫生设施,产生少量生活污水。 &nbsp;3、固废 &nbsp;3.1 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 &nbsp;3.2 开挖及平整过程产生施工垃圾。 &nbsp;4、噪声 &nbsp;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污染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nbsp;5、生态影响 &nbsp;本项目为 XX 市 XX 县城区供水工程 ,施工期间开挖面及堆积的建筑弃土如果管理不善,在大 风及雨天会产生部分水土流失。 另外,本项目穿越部分河流及公路,在施工工程要注意施工工艺的选择 及生态防护措施 。 &nbsp;6、社会影响 &nbsp;本项目 施工期占用人行道 ,对施工沿线将 产生不利影响,并将给居民的出行、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及不便,施工期间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所经路面、两侧绿化带及居民产生影响。 &nbsp;7、沿线景观的影响 &nbsp;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填挖,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占用行 车 道,将给工程沿线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nbsp;二、运营期 &nbsp;1、 废气 &nbsp; 15 盐酸储罐 HCl 挥发气 ( G1) ; &nbsp;食堂产生餐饮油烟。 &nbsp;2、 废水 &nbsp;2.1 滤池反冲洗产生污水, 主要污染物为 SS( W1) ; &nbsp;2.2 员工 办公生活产生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氨氮、 SS。 &nbsp;3、 固废 &nbsp;3.1 絮凝反应沉淀池产生污泥; &nbsp;3.2 员工 办公生活产生 生活垃圾。 &nbsp;4、 噪声 &nbsp;项目建成后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风机等设备噪声,类比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在不进行防噪降噪时噪声值在 60 95dB(A)左右。 &nbsp;5、 环境风险 &nbsp;盐酸的泄漏。 &nbsp; 1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nbsp;1、施工期 &nbsp;内容 &nbsp;类型 &nbsp;排放源 &nbsp;(编号 ) 污染物名称 &nbsp;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 大 &nbsp;气 &nbsp;污 &nbsp;染 &nbsp;物 &nbsp;开挖地面、水泥作业及物料运输装卸 &nbsp;扬尘 &nbsp;TSP 约 3mg/m3 &lt;1mg/m3 施工机械 &nbsp;CO、 NOx、 SO2、烟尘 &nbsp;/ / 水 &nbsp;污 &nbsp;染 &nbsp;物 &nbsp;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nbsp;COD 氨氮 &nbsp;SS 7m3/d 350mg/L, 0.00245t/d 35mg/L, 0.000245t/d 290mg/L, 0.00203t/d 0 车辆冲洗水、构筑物冲洗水、打磨等作业污水 &nbsp;SS / 0 固 &nbsp;体 &nbsp;废 &nbsp;物 &nbsp;开挖及平整过程 &nbsp;施工垃圾 &nbsp;14500m3 0 施工人员 &nbsp;生活垃圾 &nbsp;随施工人数而定 &nbsp;0 噪 &nbsp;声 &nbsp;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噪声值约为75 95dB( A)。 &nbsp;其 &nbsp;他 &nbsp; 17 主要生态影响 (不够时可附另页 )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nbsp;项目施工过程沿地下铺设管道,不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耕地,不穿越永久建筑物。施工期间基础工程开挖、土地平整过程产生部分多余施弃土的随意堆放在大风及雨季产生部分水土流失。 另外,本项目 沿线没有大、中型河流穿越,仅有几条小型河流,且为季节性河流,常年处于干枯状态,无生物。施工时避开雨季施工,设计推荐采用大开挖穿越,对河流两侧岸坡进行防护,管道 上增加稳管措施。 穿越现有主干道路无法破路施工、河流等特殊地段采用钢管下翻工艺施工。对穿越公路、排水渠的非开挖的地段 (如:公路、河道 )采用顶进混凝土套管,内穿钢管。 &nbsp;2、对社会环境影响 &nbsp;施工期间, 占用人行道,将给沿线交通带来不便, 运输产生的扬尘对所经路面、绿化带和两侧居民等产生影响,同时,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会增加沿线地区的车流量,对城市交通产生干扰,并给居民的出行、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及不便。 &nbsp;3、对工程沿线景观的影响 &nbsp;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填挖,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占用人 行道,将 给工程沿线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nbsp; 18 2、运营期 &nbsp;内容 &nbsp;类型 &nbsp;排放源 &nbsp;(编号 ) 污染物名称 &nbsp;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 大 &nbsp;气 &nbsp;污 &nbsp;染 &nbsp;物 &nbsp;盐酸储罐 &nbsp;HCl 0.0153kg/h 0.0153kg/h 食堂 &nbsp;油烟 &nbsp;2.13mg/m3 2.547kg/a 0.852 mg/m3 1.017kg/a 水 &nbsp;污 &nbsp;染 &nbsp;物 &nbsp;滤池反冲洗废水 &nbsp;SS 105000m3/a 0 生活办公 &nbsp;生活污水 &nbsp;COD 氨氮 &nbsp;SS 废水量 189.8m3/a 280mg/L, 0.053t/a 30mg/L, 0.006t/a 180mg/L, 0.034t/a 固 &nbsp;体 &nbsp;废 &nbsp;物 &nbsp;絮凝反应沉淀池 &nbsp;污泥 &nbsp;400t/a 0 生活办公 &nbsp;生活垃圾 &nbsp;7.1t/a 0 噪 &nbsp;声 &nbsp;项目建成后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风机等设备运行噪声,类比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在不进行防噪降噪时噪声值在 60 95dB(A)左右。 &nbsp;其 &nbsp;他 &nbsp;主要生态影响 (不够时可附另页 ) &nbsp;19 环境影响分析 &nbsp;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nbsp;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nbsp;1.1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扬尘,主要污染为 TSP,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nbsp;1.1.1 基础工程开挖、土地平整等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垃圾随意堆放,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扬尘污染。 &nbsp;1.1.2 物料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 &nbsp;1.1.3 散装水泥作业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 &nbsp;工程沿线分布有居民,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及粉尘会对沿线居民及行人产生影响,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nbsp;( 1)加强管理,文明施工,散装水泥等建筑材料作业时轻装轻卸,并避免大风天气作业。 &nbsp;( 2)限制车速,车辆出工前应尽可 能的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 &nbsp;( 3)为减少二次扬尘,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及时清运,对施工沿线裸露地面定期洒水。 &nbsp;( 4)水泥砂浆的搅拌应设在居民区下风向并远离居民区。 &nbsp;( 5)施工沿线两侧设置隔离带。 &nbsp;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扬尘及粉尘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又因施工期只是短期的、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以上污染也会随之结束,所以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nbsp;1.2 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基础工程开挖、土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出各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 CO、 NOX、 SO2、烟尘,该工程为污水管线的新建,施工地点不固定 ,污染源分布范围较广,各种废气均为不定时无组织排放,废气排放量因设备性能而异,项目开工后要选用性能好的先进设备及使用清洁燃料,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nbsp;2、水环境影响分析 &nbsp;2.1 运输车辆冲洗水、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污水,建筑材料露天堆放被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工程施工期间避免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加盖防雨布等可有效避免上述污水的产生,施工时因地制宜设置沉淀池对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废 20 水进行处理后回用或排放,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nbsp;2.2 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利用沿线附近的 公厕等卫生设施,产生少量生活污水,泼洒场地抑尘,对环境影响较小。 &nbsp;这些影响虽是暂时的、短期的,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nbsp;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nbsp;3.1 开挖、场地平整过程产生的施工垃圾,产生量为 14500m3。 &nbsp;3.2 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 &nbsp;固体废物处理不当将占用土地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为最大程度减轻固废对环境的污染,采取以下措施: &nbsp;3.2.1 在施工期间,认真核算土石方量,避免多余弃土。多余废物和弃土须及时清运,以免影响周围环境。 &nbsp;3.2.2 施工人员在此生活期间产生的 生活垃圾要集中定点收集,纳入城区生活垃圾清运系统,不得任意堆放和丢弃,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nbsp;经采取上述措施后,固废对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nbsp;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nbsp; 工程施工期间,作业机械品种较多,机械运行时噪声较高,这些非稳态噪声源具有高噪声、无规律的特点,运行过程中会对施工沿线附近的居民产生较大的影响。 &nbsp;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 6。 &nbsp;表 6 &nbsp;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 &nbsp; 设备 &nbsp;声源强度 (dB(A) 建 &nbsp;筑 &nbsp;机 &nbsp;械 &nbsp;推土机 &nbsp;75 95 气锤 &nbsp;80 95 搅拌机 &nbsp; 75 88 卷扬机 &nbsp;90 95 压缩机 &nbsp;75 88 运 &nbsp;输 &nbsp;车 &nbsp;辆 &nbsp;重型汽车 &nbsp;84 89 轻型汽车 &nbsp;79 85 拖拉机、农用车 &nbsp;79 88 由表可以看出,施工期设备噪声值约为 75 95dB( A),施工过程 对沿线居民及沿线道路上的行人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施工机械与敏感点的距离,各主要施工设 21 备噪声的距离衰减情况见表 7。 &nbsp;表 7 &nbsp; 各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 &nbsp; &nbsp; &nbsp; &nbsp;单位: dB 生产设备 &nbsp;源强 &nbsp;源强不同距离噪声值 &nbsp;10m 20m 40m 60m 80m 100m 推土机 &nbsp;90 70 64 58 54 52 50 搅拌机 &nbsp;80 60 54 48 44 42 40 卷扬机 &nbsp;90 70 64 58 54 52 50 本项目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对沿线居民产生不利影响,为最大程度的避免施工噪声扰民,施工过程需采取以下措施: &nbsp;(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尽量避开休息时间施工,尤其在夜间10: 00 至第二天 6: 00 期间不可施工作业。 &nbsp;( 2)在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作业时,应选择在休息时间,必要时设立临时声屏障。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人、物、材料等,并有专人指挥施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 完工,尽量缩短施工噪声对民众的影响,在学校考试期间禁止施工。 &nbsp;( 3)施工设备尽量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在应用于敏感点附近的作业施工设备,应保证做到定期保养、维护,降低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程度。 &nbsp;( 4)车辆运输过程避免鸣笛。 &nbsp;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并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 &nbsp;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nbsp;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面及施工垃圾的随意堆放在遇大风及雨季会造成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认真核算土石方量,避免多余弃土,对产生的施工弃土及时清运,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可有效避免水土流失。 &nbsp;另外,本项目 沿线没有 大、中型河流穿越,仅有几条小型河流,且为季节性河流,常年处于干枯状态,无生物。施工时避开雨季施工,设计推荐采用大开挖穿越,对河流两侧岸坡进行防护,管道上增加稳管措施。 穿越现有主干道路无法破路施工、河流等特殊地段采用钢管下翻工艺施工。对穿越公路、</p>

注意事项

本文(XX市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为本站会员(不明觉厉)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