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docx

  • 资源ID:43677       资源大小:20.5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docx

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 尊敬的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大会给予我区这个机会,向各位汇报、交流我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区域教育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的思考。我的发言分三部分: 一、成华区教育基本情况 成华区是 1990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成都市新区,地处主城区东北部,幅员面积 110.6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63.2 万人,流动人口25.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307.8 亿元。全区现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1 所,公办在职教职工 3980 人,在校中小学生 7.7 万人。全系统共设党支部 45个,共有党员 1780名,占公办在职教职工总人数的 44.7%。 成华区曾经是成都工业文明的摇篮。建区之初,全区的学校大多在农田和厂房的怀抱中,驻区企业办子弟校、乡级农村学校占我区教育半壁江山,与区属学校、市属学校共同构成了我区教育 “三元结 构、四分天下 ”的分散发展格局。 建区以来,成华区委、区政府面对区域企业办学、农村办学、农民工子女教育任务极其繁重的区情实际,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历经 “子弟校剥离、农村校收编、市属校下放、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举办民工子女校 ”等重大历史性变革,成功实现了从 “分散薄弱 ”走向“统筹均衡 ”的历史性跨越。 二、成华区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我区教育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办学体制、发展模式的大胆改革,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创新,大力开展 “全国和谐教育实验区 ”建设,大力实施区域优质教育全覆盖、学校特色品牌发展、教育集团发展等战略,努力构筑 “生态成华 ·和谐教育 ”,促进了全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成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服务环境和人才保障,为成都教育改革的春天增添了片片新绿,许多工作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第一,围绕办学体制改革,提升教育一体化水平。一是全面完成企业办学分离改革。从 1998 年起,历时 8 年,耗资 3亿,完成了全市体量最大的驻区子弟校分离改革工作,全面结束了企业办学的历史,翻开了成华教育新的一页。二是率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年,在全市率先打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会战。通过改革管理体制, 29 所乡村学校全部上挂区政府统一管理, 700 余名教师、 2 万名学生全部进入政府公办学校,随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彻底打破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成华区城乡教育均衡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成为成都均衡教育的亮点。三是不断提升市属下划学校质量。为了配合成都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年,成华区接收了 11 所市属中学,彻底结束了教育管理体制 “三分天下 ”的格局,真正实现了区域教育管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理一盘棋格局。四是努力破解民工子女上学难题。年,成立四川省第一家农民工子女学校 成华区红花学校,并在全市率先全面开放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建立健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体系。截止目前,在我区就读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已达 3.6 万多人,占全区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 54.58。今年,红花学校 16.82%的孩子升入了省重点高中就读。 2019年,学校学生合唱队参加 “全国第二届少儿合唱比赛 ”得银奖。成华区农民工子女公平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 第二,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优质教育全覆盖。一是实施 “一带四区 ”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二环路优质教育发展带,猛追湾、北部新城、龙潭新城、东方新城优质教育发展区,努力实现优质教育全域化。二是实施 “三位一体 ”特色品牌发展战略。提升现有品牌,打造新兴品牌,引进优质品牌,实现全区学校品牌特色发展。三是实施“雪球滚动 ”集群组团发展战略。按照优质教育全域覆盖规划,以市、区名校集团为核心,通过同质整合、异质融合、 “公办 +民办 ”、 “名校+新校 ”、 “名校 +弱校 ”等形式,组成跨段、跨区、跨体制等多种雪球发展共同体,在球核学校的带动下,实现各级各类学校集群、组团、成片发展,从而引发 “滚雪球 ”效应,使区域教育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 第三,围绕三全三走思路,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立足全面育人,实施学生 “走班制 ”。打破班级界限,推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定班制 ”与 “走班制 ”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班级授课模式改革实验。此举受到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及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关注,香港大公报对此做了大篇幅专题报道。二是立足全域成华,实施教师 “走校制 ”。打破校际壁垒,探索教师 “区管校用 ”机制,引导优秀教师、特长教师在集团内、城乡间、公民办学校之间有序流动,实施 “名师走校帮带 ”,实现帮带双向共赢,促进全区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快速提升。 三是立足全程管理,实施校长 “走段制 ”。打破学段、体制界限,由优质高段学校带动普通下段学校,由优质高段学校的校长出任相邻学段普通学校的学监或总校长,拓宽干部管理视野,提升干部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跨段衔接的育人实验。 第四,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内涵发展新路径。一是管理创新提升教育内涵。制定实施八条规定,把学校还给校长,把教师留在课堂,把学习还给学生,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走班改革构建新型课堂。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为突破口, 全面、系统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三是创新普及艺体“3+2”项目。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在全区中小学普及体育、艺术教育 “3+2”项目,着力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 “一校一品 ”、 “一校一特色 ”、班班有特点、人人有项目的区域艺体教育格局。近年来,我区先后有 10 多个艺术节目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艺术赛事、节目展演和录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务员之家 : 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第五,围绕发展机制创新,构建社会参与新格局。一是完善教育多元投入机制。本着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为我所用 ”的大教育资源观,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鼓励和支持行业、企 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资金投入教育事业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新机制。 2019 年创设了全省首家区县级 “教育资助管理中心 ”,成立了 “成华区爱心教育基金会 ”,先后募集公益爱心资金上千万元,成为政府教育资金的有益补充。二是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机制。大力实施借脑引智行动,向专业机构、专业组织购买教育服务,逐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教育事业公告机制。建立成华区教育事业发展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每年定期发布教育事业发展报告,就教育事业重大工作、重大项目向社会公开征询、收集意见,以此科学 诊断区域教育现状,共同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改革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带来了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全新势头。近年来,成华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今年以来,成华区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首批 “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到我区调研,对我区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关爱贫困儿童、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交流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真真)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