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XX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副本.pdf

  • 资源ID:4289       资源大小:520.73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副本.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项目名称: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2月 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和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3 025-58630875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法人代表 周凯 联系人 铁源 通讯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桃林路456号 联系电话 0931-2956388 传真 0931-2956388 邮政编码 730050 建设地点 甘肃省兰州新区 立项审批部门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批准文号 甘电规划评审【2013】380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4420 占地面积 塔基占地约1520m2 绿化面积 - 总投资 2110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21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11%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5年 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 电网概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1兰州新区电网现状 兰州新区目前尚处于规划开发的阶段,尚未单独形成统一、规模性的电网,从新区地理位置划分和实际的供电情况来看,区域内现有变电站均由周边电网延伸供电,主要涉及兰州西部电网和白银皋兰电网。 新区内现有 3 座 110kV 变电站,分别为空港变、西岔变和皋兰铁合金变,主供电源是位于兰州西部电网的兰州西 330kV 变和为皋兰电网转供负荷的东台330kV 变。其中空港变位于兰州新区机场东南侧,现由兰州西变出双回 110kV线路供电。西岔变属于白银皋兰电网,目前由东台变经过东台变徐家川变西岔变双回线路供电。皋兰铁合金变是用户专用变,由西岔变出单回线路供电。 1.1.2 兰州新区电网发展 为了满足新区现有、新建变电站以及石化产业园片区的供电需求,规划建设中川330kV变。中川变建成后,皋兰至罗湾线路皋兰至中川段升压至330kV电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4 025-58630875 压等级运行;中川至罗湾段110kV线路改接至中川330kV变,由中川330kV变为罗湾变及周家庄变供电。同时将空港变至源泰变线路就近改接入中川 330kV变,形成中川变至空港变和源泰变的双回供电线路,并将中川变至源泰变双回LGj-240导线放大至双回LGJ-400导线。 1.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0kV源泰变电站位于兰州新区北部,330kV中川变西北侧,主要供周边地区的城镇生活、农业灌溉、农产品加工等负荷,并对有意向落点秦王川地区的大型厂矿高耗能产业及北部石化产业组团区域负荷供电。目前由源泰变供电的高耗能产业有甘肃寿鹿山水泥专用变,随着源泰地区农业经济的建设以及冶炼厂矿的发展,该地区用电负荷不断增长, 2015年,源泰变负荷约40MW,寿鹿山水泥专用变负荷约35MW,考虑远期该地区其它高耗能产业陆续投产,预计2015年,源泰地区最大负荷约为150MW。 原空港至源泰变双回线路改入中川变后,中川变至源泰变为双回 LGJ-240线路已不能满足线路“N-1”要求,为满足远期源泰地区负荷发展的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期将原双回LGJ-240导线改为双回LGJ-400导线。 综上所述,为满足源泰地区负荷发展的需求,保证供电可靠性,本期将原中川至源泰双回LGJ-240导线更换为双回LGJ-400导线是十分必要的。 1.2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概况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建设规模见表1.1。 表1.1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建设规模特性一览表 工程名称 项目 本期规模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 建设及营运管理单位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建设地点 甘肃省兰州新区 建设期限 2015年 路径描述 本工程线路起自330kV中川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止于110kV源泰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 电压等级 110kV 路径长度 8.2km 架设方式 同塔双回路架设 导线、地线型号 导线:JL/G1A-400/35-48/7型钢芯铝绞线 地线:地线一侧采用24芯OPGW光缆,另一侧采用良导体地线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5 025-58630875 塔杆形式和数量 主要塔型:1E4-SZ1、1E4-SZK、1E4-SJ1、1E4-SJ4、1E4-SDJ、1E6-SZZG1、1E6-SJZG2、1E6-SJZG5、Z41、J41、J43; 共使用杆塔38基,其中双回路窄基钢管直线塔1基,双回路窄基钢管转角塔3基,四回路角钢转角塔4基,四回路直线塔5基,双回路转角塔15基,双回路直线塔10基。 占 地 面积 总占地面积约0.152hm2,其中塔基永久占地0.152hm2,临时占地约1.250hm2。 1.3 项目总投资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总投资为2110万元,其中线路工程投资约2064万元,通信工程投资约46万元。本工程环保投资约27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为0.73%。 1.4 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内容及重点 1.4.1 评价指导思想 110kV 高压输变电项目运行期无环境空气污染物、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产生。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1)110kV 送电线路运行时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强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110kV送电线路运行时连续可听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3)110kV送电线路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的影响。 1.4.2 评价内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按新建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进行评价。 1.4.3 评价重点 对于本工程,上述环境影响中最主要的是110kV送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 (1)施工期的施工噪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 (2)运行期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声环境、无线电干扰的环境影响。 (3)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拟选方案进行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减缓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编制依据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6 025-58630875 2.1评价依据 2.1.1采用的国家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9年1月1日施行)。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年3月1日施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年3月1日施行)。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施行)。 ( 6 )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18日施行)。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年10月1日施行)。 (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9年2月1日施行)。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 10)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第 8 号令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18日施行)。 ( 11)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12)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 1999年9月26日)。 ( 13)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990年10月31日)。 ( 14)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7年修正)。 2.1.2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编号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 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6 )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10.2-1996)。 ( 8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7 025-58630875 (HJ/T10.3-1996)。 ( 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 ( 10)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12)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 ( 13)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 14)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DL/T691-1999)。 2.1.3工程设计资料 中川-源泰110kV送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收口)甘肃电力设计院(2013.12)。 2.1.4项目的有关批复、环评委托书 (1)委托书(附件一); (2)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关于中川-源泰 110 千伏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的批复(发展 201394号)(附件二); (3)甘肃省电力公司规划评审中心关于中川-源泰 110 千伏送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甘电规划评审【2013】380号)(附件三); (4)本工程路径协议(附件四); (5)类比监测报告(附件五); (6)现状监测报告(附件六); (7)本工程团体公参调查表(附件七)。 2.2 拟建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不经过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等敏感区域。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所示。 表2.1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工程 名称 地理位置 环境保护目标 方位 距厂界/边导线最近基本情况 (评价范围内) 环境 要素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8 025-58630875 距离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 甘肃省兰州新区 源泰村1 W 约30m 二层平顶房,2户 RI、E、B、N 源泰村2 跨越 一层平顶房,4户 五墩村 W 约25m 一层平顶房,1户 注:RI无线电干扰;EW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N噪声 2.3 评价方法 本次环评对110kV送电线路运行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进行预测评价,类比的项目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对线路运行产生的声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本工程线路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因此本次环评同塔双回架空线路选取了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导线相序为逆相序排列的110kV万铜一线75#-76#、万铜二线76#-77#同塔作为类比监测对象。 2.4评价因子 (1)施工期的评价因子 输电线路施工期征用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对地表植被、野生动物、水土保持的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运行期的评价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 生态环境: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其它:本工程其它环境影响还有农田耕作等。 2.5评价范围 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工程的评价范围。 2.5.1 工频电场、磁场评价范围 110kV送电线路为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2.5.2 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 110kV 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2000m 带状区域、重点评价送电线路走廊两侧100m区域;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9 025-58630875 2.5.3 噪声评价范围 110kV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2.5.4生态 110kV送电线路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3项目概况 3.1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0 025-58630875 3.1.1线路路径及规模 本工程线路从330kV中川变出线后,采用四回路同塔架设跨过货站北路,沿货站北路北侧绿化带向西行进至经四十五路东侧路口,在此四回路分成两个双回路走线【本期右转,预留双回继续直线向西走线】,右转沿经四十五路东侧绿化带向北双回同塔架设走线,跨越中马铁路,跨过现运行的110kV空源线,继续沿经四十五路向北走线,至经四十五路与北环路交叉东侧路口,在此左转沿北环路南侧绿化带向西走线,至北环路与经四十四路交叉路口,在此线路左转沿经四十四路东侧绿化带向南走线,之后右转跨过经四十四路接入110kV源泰变电站。线路长度约8.2km。线路海拔2030m2090m。线路全线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 3.1.2导、地线选择 本工程 110kV 线路全部选用 JL/G1A-400/35-48/7 型钢芯铝绞线;地线一侧采用选择1×19-11.5-1270-B 型镀锌钢绞线,另一侧采用OPGW光缆。 3.3.3 杆塔与基础 3.3.3.1杆塔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杆塔使用情况详见表3.1。 表3.1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杆塔使用情况一览表 序号 杆塔型号 呼高(米) 角度(°) 水平档距(米) 垂直档距(米) 基数 1 1E6-SZZG1 24 200 260 1 2 1E6-SJZG2 24 10-30 240 300 2 3 1E6-SJZG5 24 70-90 240 300 1 4 Z41 24 350 500 5 5 J41 24 0-30 450 700 1 6 J43 24 60-90 450 700 3 7 1E4-SZ1 24 350 500 8 8 1E4-SZK 36 400 600 2 10 1E4-SJ1 24 0-20 400 500 10 11 1E4-SJ4 24 60-90 400 500 1 12 1E4-SDJ 24 0-90 400 500 4 备注:共使用铁塔38基,其中双回路窄基钢管直线塔1基,双回路窄基钢管转角塔3基;双回路角钢直线塔10基,双回路角钢转角塔15基;四回路角钢直线塔6基,四回路角钢转角塔3基。 3.3.3.2基础 依据本线路工程的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基面降土石方量工程,综合考虑后铁塔基础采用现浇台阶式基础。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1 025-58630875 3.3.4 线路路径交叉跨越情况 本期工程线路交叉跨越情况见表3.2。 表3.2 本期工程线路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 序号 交叉物名称 等级 数量 备注 1 中马铁路 1 跨 2 电力线 110kV 1 跨 3 电力线 35KV 3 跨 4 电力线 10KV 8 跨 5 通讯线 三级 8 跨 6 弱电线 低压线 10 跨 7 公路 6 跨 8 高速公路 3 跨 9 大车路 6 跨 10 地埋油管 2 跨 3.4工程占地及土石方平衡一览表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总占地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一览表见表1.4。 表3.3 本期工程占地类型一览表 项目名称 类别 占地类别(m2) 建设用地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 永久占地 1520 临时占地 4370 由于本工程线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小。本工程线路塔基挖方量较小,挖方用于塔基回填后,少量弃方堆置于塔基底部,做到挖填平衡。平衡情况一览表见表1.5。 表3.4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 项目名称 土方量(m3) 挖方 填方 防沉基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 1710 1036 674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2 025-58630875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次环评对拟建线路沿线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检测结果如下: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中川源泰 110kV 线路工程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010.008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3×10-30.092×10-3 mT,均满足工频电场强度4 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 (2)无线电干扰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0.5MHz频率,好天气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在35.0dB(V/m)37.3dB(V/m)。 ( 3 )声环境 中川源泰 110kV 线路工程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昼间为41.5447.6dB(A),夜间为 39.444.5dB(A),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3 025-5863087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4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4.1 地理位置 4.1.1兰州新区地理位置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兰州市区38.5km,距西宁198km,距银川420km。规划面积806km2,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 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甘肃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 4.1.1工程地理位置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位于甘肃省兰州新区境内。 4.2 地形地貌 4.2.1兰州新区地形地貌 兰州新区地处陇中黄土高原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川、梁峁、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整个镇域地域宽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面是低矮黄土和山丘,平均海拔高度1910m。 4.2.1工程沿线地形地貌 本工程沿线线路地貌单元属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呈南高北低,地面海拔高程在2030.02090.0m之间,地形较平坦。 4.3 地质 4.3.1兰州新区地质 兰州新区系陇山运动所奠定的构造轮廓,第四纪堆积物达200m以上,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表面土层一般平均在 5-6m之间,土层以下均属砂砾层,自然植被稀疏,种类不多。 4.3.1工程沿线地质 本工程沿线上覆第四系黄土状粉土(Q4al),下伏角砾层(Q4al+pl): 黄土状粉土:黄褐色,稍密,稍湿湿,含云母、较多钙质,混植物根系、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4 025-58630875 腐殖质及零星砾石。层厚0.52.5m。湿陷性按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考虑。 角砾:青灰色,稍密中密,主要成分为砂岩、白云岩、变质岩碎屑,一般粒径2mm10mm之间,最大粒径20mm,含碎石5左右,碎石一般粒径20mm50mm,最大粒径200mm。含中、粗砂约占2025,粉土约占10。角砾级配一般,具有水平层理,分选性较差,多呈棱角形。角砾层中夹有较多的粉土及中、细砂薄层或透镜体。据调查该层层厚大于15m。 中细砂:青灰色,稍密,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混零星砾石及少量粉土。该层主要以透镜体形式出现在角砾层表面,层厚在0.5-2.0m之间。 4.4气象条件 线路走径区位于兰州市皋兰县境内,故以皋兰县气象站作为本工程的气象参证站。提供其基本气象要素值如下,供设计参考使用。 皋兰站:位于皋兰县石洞三川口“郊外”,观测场海拔1668.5m,气压表1669.7m,北纬36°21',东经103°56'。 项 目 皋兰气象站 平均本站气压 833.0mb 平均气温 7.1 极端最高气温 38.9 极端最低气温 -26.0 平均水汽压 6.9mb 平均相对湿度 57% 平均降水量 253.8mm 最大日降水量 44.2mm 平均蒸发量 1675.6mm 平均风速 1.7m/s 最大风速及风向 14.0m/s,WNW 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N,26% 平均大风日数 6.0d 平均沙尘暴日数 2.0d 平均雾日数 5.3d 平均冰雹日数 1.4d 平均雷暴日数 27.7d 平均降雪日数 26.6d 平均积雪日数 13.2d 晴天日数 79.6d 阴天日数 112.1d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5 025-58630875 最大积雪深度 9cm 最大冻土深度 114cm 4.5 水文条件 兰州新区区域内地表水较为缺乏,规划区内沟渠现已干涸,成为排洪道;由于打井取水,地下水位有下降趋势。地表70m以下有浅水层,含碱量高,PH值大于7.280m以下有潜水,水质优良,PH=7,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水质由西向东逐渐碱化。引大(大通河)入秦(秦王川)农业灌溉系统由北向南纵贯镇区。镇域生产和生活用水绝大部分靠引大东一干渠及其支渠供水,即将投入使用90万方的尖山庙调蓄水库。 本工程线路沿线不跨越河流。 4.6 植被 根据黄大燊主编的甘肃植被项目所在本工程所在区域为甘肃黄土高原中部典型草原植被区,常见植被有长芒针茅、短花针茅、阿尔泰狗哇花、兴安胡枝子、铁杆蒿、茵陈蒿、冷蒿等。丘陵坡地还有百里香、针茅、阿尔泰针茅、大针茅、小黄菊等。本区是一年一熟。农作物大部分为春小麦,小秋作物有糜、谷、荞、豆类、胡麻、油菜、洋芋等。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沿线均已经过人类开发,地表植被多以人类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为主。 本工程所在区域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地、森林公园等需特殊保护地区以及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6 025-58630875 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兰州新区现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由于甘肃兰州新区正处于规划中建设,近期为统计年报数据,因此本次环评社会环境简况仍使用兰州市的资料。 5.1 社会经济 兰州市全市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564.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4.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74.5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2.89:47.60:49.5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617.9 亿元,占全市 GDP 的比重为39.49%。 5.2 教育 兰州市2012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2.9万人。其中,高等学校37.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8.5万人,普通中学18.4万人,小学20.4万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普通初中升学率95.2%。近郊四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7.4%。 5.3 文化与卫生 兰州市2012年全市拥有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年度“金牌赛事”。广泛开展“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宣传推介,有效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兰州市2012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03个,设置床位 2749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66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人。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7 025-58630875 环境质量状况 6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 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6.1工程周围电磁、噪声、无线电干扰环境质量现状 6.1.1监测条件 为了解工程区域的电磁环境质量,本次委托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对变电站及线路沿线地区的电磁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检测报告见附件七。监测条件见表6.1。 表6.1 监测条件一览表 监测时间 2013年11月17日 气象条件 2013年11月17日:昼间:晴,17,相对湿度34,风速2m/s 夜间:晴,1,相对湿度36,风速2m/s。 测量项目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无线电干扰:距离地面2m高处的无线电干扰场强(0.5MHz)。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 测量方法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 988-2005) 无线电干扰 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7349-2002) 噪声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测量仪器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仪器名称:PMM8053工频电磁场测试仪(在检定有效期内) 无线电干扰 仪器名称:PMM9010无线电干扰测试仪(在检定有效期内) 噪声 仪器名称:AWA6270噪声测试仪(在检定有效期内) 监测布点 在拟建线路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布设1个监测点,分别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场强及噪声。 6.1.2 现状监测结果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场强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8 025-58630875 6.2。 表6.2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监测结果 测点编号 测点名称 电场强度 (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10-3mT) 0.5MHz下无线电干扰(dB(V/m) 1 源泰村1 0.008 0.092 37.3 2 源泰村2 0.001 0.023 35.0 3 五墩村 0.002 0.035 36.2 (2)声环境 110kV线路工程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3。 表6.3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监测结果 测点编号 测点名称 噪声dB(A) 昼间 夜间 1 源泰村1 47.6 44.5 2 源泰村2 43.2 41.0 3 五墩村 41.5 39.4 6.1.3现状评价结果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由表6.2可知,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0010.008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3×10-30.092×10-3 mT,均满足工频电场强度4 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 (2)无线电干扰 由表 6.2 可知,中川源泰 110kV 线路工程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 0.5MHz频率,好天气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在35.0dB(V/m)37.3dB(V/m)。 ( 3 )声环境 由表6.3可知,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沿线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昼间为 41.5447.6dB(A),夜间为 39.444.5dB(A),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6.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6.2.1 评价区植被类型 根据黄大燊主编的甘肃植被项目所在本工程所在区域为甘肃黄土高原中部典型草原植被区,常见植被有长芒针茅、短花针茅、阿尔泰狗哇花、兴安胡枝子、铁杆蒿、茵陈蒿、冷蒿等。丘陵坡地还有百里香、针茅、阿尔泰针茅、大针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19 025-58630875 茅、小黄菊等。本区是一年一熟。农作物大部分为春小麦,小秋作物有糜、谷、荞、豆类、胡麻、油菜、洋芋等。 6.2.2评价区野生动物 本工程所在区域野生动物主要有喜鹊(Pica pica)、树麻雀、乌鸦、野兔等。 本次环评经现场调查及走访周围百姓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所经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需特殊保护地区以及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水源保护区,因此确定本次环评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为站址四周的居民及线路沿线的居民。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20 025-58630875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 输电线路沿线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类标准。 电磁环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为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评价标准为0.1mT。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无线电干扰: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 110kV输电线路在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好天条件下不大于46dB(V/m)。 110kV变电站参照该标准执行。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总量控制指标 无 中川源泰11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式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21 025-5863087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7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注意事项

本文(XX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副本.pdf)为本站会员(不明觉厉)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