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XX新材料产业园LNG综合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 资源ID:3899       资源大小:3.87M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新材料产业园LNG综合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p>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园LNG综合站项目建设单位:钦州胜利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7环境质量状况.13评价适用标准.1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9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5环境影响分析.27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7结论与建议.39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综合站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 项目周边现状图附件:附件1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 登记备案证附件3 关于钦州胜利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LNG综合站项目初步选址的意见附件4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园LNG综合站项目建设单位 钦州胜利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赵恩光 联系人 杨良伟通讯地址 钦州市永福西大街52号金色海岸A栋601室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535000建设地点 钦犀二级公路西侧立项审批部门 广西钦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钦州市改备案字201326号建设性质 新建 迁建 补办 行业类别及代码 D450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占地面积(平方米) 3626.6(约5.44亩) 绿化面积(平方米) 656.28总投资(万元) 1298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50.6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0%评价经费(万元) 投产日期 2014年11月一、项目由来21世纪人类面临着能源短缺和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调整能源结构,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已成为必然的选择,燃气汽车以其环保、节能为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改善生活的能源,对于钦州市来说,是现阶段最理想的替代燃料,钦州胜利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拟投资1298万元建一座 LNG综合站,建设车用天然气LNG综合站也成为增加钦州市能源结构多样性,是提升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钦州胜利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接受业主委托后,我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现状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及其它相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环评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说明: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园LNG综合站项目,拟投资1298万元建一座 LNG 综合站(气化、加气),其中目前本项目拟建LNG加气站,占地面积5.44亩,项目分为两个时期进行开发,本项目目前仅对这一时期的工程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他时期的项目另行申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二、工程内容及规模1、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项目位于项目区位于钦犀二级公路西侧,项目所在地现状为荒草地、灌木丛。项目东面为大和尚海鲜酒家,项目西面南面低山丘陵桉树林,项目东北面正在建设的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区。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见附图3。2、项目位置、规模项目区位于钦犀二级公路西侧,建设LNG加气站一座,购置安装压缩机、卸气柱、储气罐、加气枪、自动控制等设备),本项目总投资1298万元,项目运营拟日加气40吨、储罐总量120m3的LNG加气站,站内设置2个60m3低温卧式LNG储罐,本项目加气站部分主要工作量及结构类型见表1-1。表1-1 加气站主要部分的工作量及结构类型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结构类型1 罩棚 座 12 LNG储罐的基础 座 2 混凝土基础3 泵撬基础 座 1 混凝土基础4 加气机基础 座 4 混凝土基础5 站房 座 1 砖混结构6 消防泵房 座 1 砖混结构7 消防水池 座 1 钢筋混凝土结构3、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LNG加气站一座,购置安装压缩机、卸气柱、储气罐、加气枪、自动控制等设备),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表1-2 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1 建设规模 万Nm3 1360 4万Nm32 燃料动力消耗(1) 电 万kwh/a 25.5(2) 天然气 万m3/a 6.8(3) 水 万m3/a 0.4083 劳动定员 人 104 占地面积 m2 3626.6 合5.44亩5 建筑面积 m2 629.16 全年工作数 天 3657 罩棚 624 31m×20m8 LNG加气机 台 4 单枪9 LNG卧式低温储罐 套 210 箱变 处 1 80KVA11 围堰区 269.6 20.1m×10m12 溢水井 座 113 放散管 根 114 消防水池 36 水深3.2m15 消防泵房 46.4316 加臭装置 套 1 加臭剂日加液量约为26kg/d17 工具室 21.3418 卸车口 处 14、主要工程量本项目的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见表 1-3。表1-3 LNG 综合站(加气)项目的主要工程量及内容项目名称 项目 概况 备注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园 LNG 生产区 LNG 储罐 2 套,单罐容积 60m3 无LNG 泵橇 1 台(双泵)低压放散立管,高 10mLNG 加气区 罩棚 620m2(31m×20m)LNG 加气机 4 台辅助区 工具室、办公室、营业办公室、服务室、控制室、卫生间,总共的面积 155.0m25、生产原料的来源和使用性质本项目的气源采用外购方式,天然气的组分详见表1-4。表1-4 液化LNG天然气组分及性质一览表序号 项目 参数 备注一 组分 V%1 CH4 97.872 C2H6 1.583 C3H8 0.314 C5H12 0.045 其他 0.056 合计 100二 性质1 低热值(MJ/Nm3) 36.22 8665kcal/Nm32 高热值(MJ/Nm3) 36.22 9239kcal/Nm33 密度(kg/Nm3) 0.7364 运动粘度 14.32×10-6m2/s5 爆炸极限 4.91%14.92%6 华白数(MJ/Nm3) 42.786、员工及工作制度项目拟定员工10人,均不在站内食宿,工作制度为三班制,年生产365天。7、公用工程(1)供配电本项目年耗电量为:30.6×104KW/h,用电引自站内新建 80KVA 箱变,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的规定,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园 LNG 综合站(加气)项目供电系统负荷为三级,安装容量为65KW,运行负荷60KW。(2)给排水给水本项目水源接自站内自有水井。项目用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职工不在站区食宿,用水量为292m3/a。项目给水由自备井提供,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排水本项目废水主要为职工的生活污水和场地冲洗废水,共产生污水298.4m3/a,在拟建项目的南面有成片的甘蔗地,以及本项目的绿化面积共有656.28m2,绿化率为18.1%,足以容纳本项目的项目场地冲洗废水、检修废水经沉淀后,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综合站(加气)的绿化和道路降尘洒水,不外排。(3)消防设计消防给水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规定:本工程为 LNG 加气站,建站等级为二级站,水枪用水量为 15L/s,连续供水水时间不小于 2h,需消防水量不小于108m3。该项目在站区南边设置消防水泵房及消防水池,消防水池的容积为115.2m2, LNG 加气站建构筑物均处在消防保护半径之内。灭火器材配置 表1-5 站区灭火器配置灭火器配置一览表建筑物名称 CO2型(MT) 干粉型(MF/ABC) MPT/AR40型泡沫 备注5kg(手提) 4kg(手提) 8kg(手提) 50kg(推车) 40kg(推车)加气区 8控制室 2营业室 2卸车口 2低温泵撬 2低温储罐区 2 2BOG回收区 4总计 4 10 8 2 2(4)供热站区的供热,主要为电源。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濒临北部湾,东与合浦、玉林相连,西与防城、上思接壤,北与邕宁毗邻,南临北部湾,陆地总面积10843km2,海岸线长520.8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055109°0912,北纬21°345222°2801。钦州是是广西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广西区首府南宁通往北海、防城港的必经之道。钦州城区离南宁市119km,距北海市100km,距防城港市65km。市区规划面积258km2,已建成面积32km2,占规划面积的12.4%。项目位于钦州市钦犀二级公路西侧。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地质钦州市境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为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灰系、二叠系以及中生界和新生界,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页岩和硅质岩等。在泥盆系、石灰系地层中有部分为碳酸盐岩,在白垩系、第三系地层中发育着内陆湖盆沉积的“红层”。在地质构造上,钦州市属华夏系第二发隆起带,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褶皱断裂发育,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经历了漫长地质年代的变化。在钦州湾一带,沿北东、北西方向发育着“X”型断裂,岩层破碎,经长期河流切割和风化剥蚀作用,地表沟谷纵横。钦州市地形北枕山地,南濒海洋,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沿海滩涂,呈有规律的分布。境内东、西、北三面崇山环拱,丘陵起伏连绵,地形复杂,西北部属山区,北部和西部属中丘陵区,除少数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250m左右,中部属低丘台地、盆地和河谷冲积平原区,以低山和河谷平原为主,土地稍平坦,东部属低丘陵区,南部属低丘滨海岗地、平原区,有市内最大的冲积平原钦江三角洲。3、气候、气象钦州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太阳辐射大,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风盛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干湿分明。太阳年辐射量104.6108.8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633.61801.4小时。据气象部门观测,钦州市多年平均气温21.422,年总积温78008200。极端最高气温37.5,最低气温1.8,月最高平均气温28.3,最低月平均气温13.4。一年之中,一月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历年平均无霜期329354天。钦州市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49.12055.7mm,年最大降雨量2692mm,最小降雨量1426mm。降雨多集中在夏季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6.7%,其中以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449.5mm,占全年降雨量的20.1%。年降雨量大于25mm的日数为26天。日最大降雨量为360mm,小时最大降雨量为85mm。钦州市季风显著,每年58月盛行偏南风,10月至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49为季风转换季节。多年平均风速3.0m/s,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其次为东北偏北风,强风为南风,受台风影响较大,多年平均大于8级风的日数为7天。该地区雾多发生在11月至翌年4月的冬春季节,夏季出现雾的机率较低。能见度少于1000m的雾日,多年平均为13天,年最多雾日为28天,13月雾日最长,最长连续雾日为5天。该地区多年平均湿度为82%,历年最大相对湿度100%,最小为22%。相对湿度以3月和68月雨季为最大,10月至翌年1月相对湿度相对较低。4、水文地表水:钦州境内有大小河流32条,河流总长2794km,河网密度0.6km/km2,流域面积在1800km2以上的较大河流有三条,即钦江、茅岭江、大风江。年均径流深在850990mm之间,三条江均自东北流向西南,大体平行分布境内,向南流注入钦州湾,属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钦江,发源于灵山县白牛岭,集雨面积2337平方公里,干流长202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为63.69立方米秒,经灵山县的平山、佛子、三海、檀圩、那隆、陆屋、钦南区的青塘、平吉,钦南区的久隆、沙埠、尖山镇,入茅尾海。大风江,又名平银江,发源于灵山县伯劳镇万利水库的高架田, 集雨面积1972平方公里,干流长185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流经灵山县伯劳,钦南区的那彭、沙埠镇的平银和东场镇,于钦南区犀牛脚镇的沙角村流入钦州湾。茅岭江,发源于钦州市钦南区的田家岭,集雨面积2959平方公里,干流长112.4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49.3立方米/秒,流经钦南区的那香、新棠、长滩、小董、那蒙、大寺,钦南区的黄屋屯、康熙岭等乡镇,以及防城茅岭流入钦州湾。地下水:钦州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由于松散层孔隙含水层分布面积小,基岩裂隙含水层补给及储存条件较差,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匀,本地区地下水不能作为城市集中供水水源。5、植被钦州市森林植被以松杉和天然阔叶林为主。由于土壤、气候、地形条件的不同,植被分布有一个区域性差异:东、西北部地区以桃金娘芒箕群落为主,草类以绒草为主,覆盖率8090%。乔木以松杉为主;南部、中部地区以灌木、岗松及低草群落的鸭嘴草为主,覆盖率5060%,乔木以松为主;沿海地区以矮生鹧鸪草群落为主,覆盖率3040%,乔木以松为主。6、土壤钦州市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砂页岩、花岗岩、紫色岩系、浅海沉积物、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等7种。由于成土母质较多,形成的土壤种类亦较多,全市土壤分为7个土类,12个亚类,14个土属,75个土种。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及赤红壤两个土类,非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风沙土、沼泽土等5个土类。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域及人口钦州市现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陆地总面积1.08万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钦州常住人口为307.97万人。市区现辖钦州市现辖2个市辖区、2个县,即钦北、钦南2区,灵山、浦北两县,下设钦城管理区和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经济社会概况根据2013年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钦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5亿元,增长12%,人均GDP由2011年的20896元提高到23202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3亿元,增长16.4%;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3.6%。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139.2亿元,增长13.1,一般预算收入33.6亿元,增长31.3%,税收收入比重达89.5%。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2.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47.3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88.7亿元和6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增长15.8%。扩大内需成效明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6亿元,增长1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亿元,增长16.3%。外经贸易逆势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7.7亿美元,增长26.1%;进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5家。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增长15.2%,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3、科教、文化2012年,钦州市初步建成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新农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即时结报,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9%。建成五保新村82个,为63个敬老院、708个五保村配备了管理人员。突出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和谐家园”创建活动不断深化,领导干部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制度有效落实,“天网工程”加快推进。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和法律援助工作稳步推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正式启动。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引进建设广西财贸职业学院,建成市职教中心二期、市第十一小学、市实验幼儿园、市二中附属幼儿园及85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扩建469所镇村幼儿园。建成8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221家农家书屋。人才工作扎实推进,成立留学人才创业园,制定出台“1+4”人才政策,启动实施“三百优才”培养计划。扎实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公益电影、校园电影、园区电影放映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城市影院数字化改造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院团改制全面完成,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和白海豚演艺有限公司,全市“三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面推进诚信计生,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残疾人“五个一”帮扶工程全面完成,镇级工作网络实现全覆盖。4、交通及公共设施建设2012年,钦州市坚持港城联动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着力推进亿吨大港建设,30万吨级主航道、大榄坪12#13#泊位等港口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国投煤炭码头、大榄坪1#6#泊位、钦州港三期工程加快建设,港口吞吐能力达到8565万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南宁钦州防城港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钦州北海高铁基本完成铺轨。钦州崇左高速公路通车,六景钦州港高速公路完成路面工程。积极拓展航运物流市场,新开通钦州港宁波连云港日照青岛直航航线、钦州保税港区大连北良港的粮食运输航线、钦州港云南昆明的“五定”班列等,海铁联运到发箱量增长21%。港口吞吐量5622万吨,增长1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7.4万标箱,增长17.9%,继续位居北部湾港口群第一位。5、旅游资源随着钦州市“大旅游”建设的不断推进,三娘湾、刘冯故居、八寨沟、五皇岭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声名远扬,三娘湾、刘冯故居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灵山县六峰山被评为3A级,龟王城、邓阳湖和三娘湾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46.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66亿元。接待海外游客1.8万人次,外汇收入645.42万美元。6、项目周边情况项目位于项目区位于钦犀二级公路西侧,项目所在地现状为荒草地、灌木丛。项目东面为大和尚海鲜酒家,项目西面南面低山丘陵桉树林,项目东北面正在建设的钦南区进口资源加工区。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下表:表3-1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 项目 类别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地表水体功能为类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二类区3 声环境功能区 4a类环境功能适用区4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5 是否为水源保护区 否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项目位于城郊郊外地带,周边农民以种养农业为主,还有些灌木草丛地,目前无工业污染源。经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保持良好,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要求。3、地表水环境根据钦州市2013年10月水环境质量月报可知:大风江的高塘断面水质评价为良好。钦州港区金窝水库企山水库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4、声环境质量根据项目现场的调查,项目综合站(加气)靠近钦犀二级公路西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本项目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5、生态环境现状项目综合站(加气)厂址现状主要为荒草地和灌木丛,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发现大型野生动物,只有一些常见的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以及昆虫类等,本项目的植被主要是经济作物和一些低矮灌草丛,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没有发现原生生态植被和次生生态植被。综上所述,本项目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所在地周围区域的环境空气,其环境空气质量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围地表水体为金窝水库,金窝水库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荒地和速生桉林,本项目北面靠近钦犀二级公路西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4、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的厂址现状主要为荒地和速生桉林,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发现大型野生动物,只有一些常见的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以及昆虫类等,项目现状主要为公路绿化植被,经济作物和一些低矮灌草丛,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没有发现原生生态植被和次生生态植被。土地利用类型则用荒草地。综上所述,本项目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项目周边环境概况调查情况,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与各敏感点的距离见下表3-1。 表3-1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保护目标 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 人数 环境要素及保护级别武汉市政建设集团项目经理部的职工宿舍 西面220m 50人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2类区标准限值。金窝水库 西南面1.5km 地表水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项目所在地周围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及环发2001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具体指标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地表水项目附近金窝水库企山水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2。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项 目 pH COD BOD5 NH3-N 石油类类标准 6-9 20 4 1.0 0.05地下水质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具体见表4-3。表4-3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项 目 pH 高锰酸盐指数 铜 锌 砷 镉 铅 硫化物 CR6+类标准 6.5-8.5 3.0 1.0 1.0 0.05 0.01 0.05 0.02 0.053、声环境质量项目区域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标准值如下表: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值(mg/m3)日平均 小时浓度PM10 0.10 /SO2 0.15 0.5TSP 0.30 /NO2 0.12 0.24表4-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项目 昼间 夜间4a类 70 55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1)施工期施工期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施工场界颗粒物浓度限值,具体见表4-5。表4-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监控点 浓度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2)运营期2、废水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厂区内的绿化,不外排,生活污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标准限值见表4-6。 表4-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 pH值 SS CODCr BOD5 NH3-N旱作 5.58.5 100 200 100 453、噪声(1)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相关标准,详见表4-7。表4-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LeqdB(A)昼 间 夜 间70 554、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总量控制指标 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施工期项目施工期污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施工期主要污染分析1、施工期大气污染(1)扬尘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四方面:物料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主要由汽车行驶产生;堆场起风扬尘;作业扬尘,主要由土石方工程和物料装卸等产生。其中道路扬尘占到施工扬尘总量的60%。粉尘的排放量大小直接与施工期的管理措施、气象条件都有关系,在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影响较为明显,该区块及周围近范围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将大大增大。据同类工程调研,距施工场地100m处的TSP日平均浓度为0.100.75mg/m3。(2)施工机械废气施工使用的各种工程机械(如载重汽车、铲车和推土机等)主要以柴油为燃料,加上重型机械的尾气排放量较大,故尾气排放也使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主要有CO、HC、NOX等。(3)装修废气项目装修阶段使用的胶合板,涂料,油漆等装饰材料均含有一定量的甲醇、苯、甲苯等有机废气。外装修主要采用外墙涂料等有机化学品,产生的废气量较少,且挥发扩散较快,对环境影响不大。内部装修施工阶段要大量使用涂料和油漆,还要采用胶合板等建筑材料,胶合板中因含有各种黏合剂,可挥发出甲醛等有毒气体。基础施工场地整理噪声、扬尘 噪声、扬尘 噪声、扬尘 装修废气、扬尘主体施工 设备安装 运营固废 固废 固废、废水 固废、噪声图1 项目施工期污染工艺流程图2、施工期废水污染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1)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人员约为30人,因本项目的施工是在城市郊区,社会服务条件较好,不需设施工营地。生活用水量按100L/(人·d),用水量为3t/d。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2.4t/d,整个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废水排放量为720t,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据类比调查,施工期间排放的生活污水水质及污染物产生量情况见下表。表5-1 施工期生活污水及污染物产生情况水量(m3) 水质 COD BOD5 SS NH3-N生活污水720m3 浓度(mg/L) 300 200 200 30产生量(t) 0.22 0.14 0.14 0.022化粪池处理后浓度(mg/L) 200 100 100 20化粪池处理排放量(t) 0.14 0.072 0.072 0.014(2)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自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产生的漏油、施工车辆和工具冲洗水等,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水泥、沙子、块状垃圾、油污等杂质。施工废水拟经沉淀池沉淀、隔油池隔油后,用于场地除尘。3、施工期噪声污染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建筑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噪声变化范围见表5-2。表5-2 主要施工阶段噪声源及噪声变化范围表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范围场地平整、土石方阶段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 80105dB(A)地基基础阶段 钢筋弯曲切断机、振动棒、电焊、钻土机、强夯机等 80105dB(A)结构阶段 钢筋弯曲切断机、振动棒、电焊、钻土机、强夯机、升降机等 80105dB(A)装修阶段 切割机、电钻等 80105dB(A)4、施工期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废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施工建筑垃圾本项目建筑面积为1127.03m2,建筑垃圾产生量若按0.4kg/m2计算,则本项目的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0.45t,包括余泥、废弃料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伴随整个施工期的全过程,其成分是有机物较多。本项目施工期预计进场工人30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算,施工期垃圾产生量约为2.7t。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置。5、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的施工范围内的土壤和植被可能受到扰动和破坏,损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加重了水土的流失。由于在项目施工中存在填、挖方和土地平整等过程,施工期土方开挖造成的地表裸露遇雨季时所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本工程管道施工为分段施工,其临时占地面积较小,施工期较短。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时进行恢复,土地利用状况将基本恢复原有水平。项目的建设要占用的土地,改变了原土地的利用类型,施工结束后,应对站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绿化,以弥补建设占地所带来的部分损失。6、交通影响施工期间施工材料运输车辆的频繁往来对区域交通有一定影响。二、营运期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图1 LNG综合站(加气)工艺流程示意图本项目LNG 加气站的工艺主要分5个部分:卸车流程、加气流程、卸压流程、待机流程、调压流程。卸车流程:通过LNG潜液泵把汽车槽车内的 LNG 卸至LNG 加气站储罐内。加气流程:LNG储罐内的液体靠重力作用流进泵池,再通过 LNG 低温潜液泵加压输出,经过管道进入加气机,经计量后进入汽车储液瓶,最高加气压力可达到1.5MPa。在给车载瓶加气前应先给车载瓶卸压,通过回气口回收车载瓶中余气。卸压流程:当LNG 储罐、管道低温气体超过 1.3MPa 时,系统中低温气体集中进入 EAG 加热器进行加热后,通过放散系统放散到大气中。待机流程:LNG液体自储罐进入 LNG 泵橇,再通过管道回到 LNG 储罐内,避免 LNG 储罐内液体出现分层沸腾现象。调压流程:LNG自储罐进入LNG低温泵,然后经过增温增压器后通过管道进入储罐。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大气污染:LNG卸车、超压保护性安全放散过程中少量天然气排放。(2)噪声:调压设备产生的气流噪声与其它机械设备运转产生噪声。(3)废水:职工生活污水。(4)固体废物:职工生活垃圾。1、废气(1)LNG产生的废气LNG储存挥发的BOG可经BOG系统收集处置后回用供气,不外排,对环境无影响。LNG槽车卸车采用封闭管道连接,几乎无NG泄露。LNG气化设备由于站内管线、综合站(加气)进行检修时须对设备或管道内天然气进行放空,或因天然气压力超过其设定压力时因保护设备需要,通过安全阀进行自动放散。项目布置管道对此类气体进行收集,经EAG系统加热后通过放散系统集中安全排放。若阀门或开关控制不好,易造成天然气泄漏,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约2-3次/年。泄漏的天然气以气态形式逸出进人大气环境。此类排放量较小,最大不超过供气量的0.1。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泄漏量较少、浓度低,通过自然扩散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2)汽车尾气项目运营期往来车辆均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属于清洁能源,产生污染物较小,且场地较为空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噪声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该项目的噪声源主要为调压设备产生的气流噪声与其它机械设备、加气车辆交通噪声和低温泵等辅助设备噪声,源强60-70dB(A)。3、废水(1)场地冲洗水本项目综合站(加气)工艺站场场地每周清洁一次,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每次地板冲洗用水为2L/m2,本项目地面冲洗面积为600m2,用水1.2m3,产污系数取0.9,每年约冲洗60次,综合站(加气)场地产生洗污水分别为64.8m3/a。场地冲洗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为100mg/L加气300mg/L,SS污染物产生量见下表。(2)生活污水本项目产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员工10人均不在项目区内食宿,生活用水量按80L/人·d计,则生活用水量为0.8m3/d、292m3/a,产污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的产生量约 0.64m3/d、233.6m3/a。类比生活污水水质浓度分别为:CODCr:300mg/L,BOD5:200mg/L,SS:200mg/L,NH3-N:30mg/L。表5-1 运营期间排放的污水水质及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水源 污水 项 目 COD BOD5 SS NH3-N 石油类综合站(加气) 场地冲洗废水(64.8m3/a) 产生浓度(mg/L) / / 300 / 15产生量(t/a) / / 0.019 / 0.0001排放浓度(mg/L) / / / / /排放量(t/a) 0 0 0 0 0生活污水(233.6m3/a) 产生浓度(mg/L) 300 200 200 30 /产生量(t/a) 0.070 0.047 0.047 0.007排放浓度(mg/L) 200 100 100 25 /排放量(t/a) 0.047 0.023 0.023 0.006 /4、固体废物本项目职工定员10人,按照1kg/(人天)计算,年工作日按365天计算,则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6t/a。站内设定点垃圾清洁筒,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p>

注意事项

本文(XX新材料产业园LNG综合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pdf)为本站会员(不明觉厉)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