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新发展战略研究.pdf
民银智库 研究 打造高质量金融 服务高质量经济 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新发展战略研究 十九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打造高质量金融意义重大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 虽然 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仍 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大而不强的问题 。 随着十九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 以金融供给侧改革对接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 通过 打造高质量金融 来服务高质量经济。 高质量经济新发展引致金融新需求 。 创新驱动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 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 现代服务产业和新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 , 区域间产业结构转移正在加速 , 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将日渐深化 。 中国经济 一系列 结构调整引发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 ,为金融服务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 我国金融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尚不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 一是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但存 “脱实向虚”迹象 ;二是市场主体逐步丰富,但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发育 不足 ;三是直接融资占比有所提升,但金融市场结构 仍不平衡 ;四是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有所改善,但资源配置效率 待提升 ;五是 宏观调控体系日益完善,但监管有效性仍待提升 ;六是 金融开放力度加大,但“引进来”、“走出去”步伐需加快 ;七是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亟待改进和完善 。 采取系统性对策, 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 开放创新,打造高质量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有效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 通过“ 引入有效制度、转变监管职能、打破供给抑制、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市场效率 ” ,打造高质量金融,最终 在 服务于高质量经济发展 的同时,有效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 应聚焦于七个关键领域: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 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8 年第 5 期 总第 65 期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018 年 2 月 5 日 金融 研究团队: 黄剑辉 huangjianhuicmbc 王一峰 wangyifeng5cmbc 张丽云 zhangliyun cmbc 麻艳 mayan12cmbc 李鑫 lixin68cmbc 2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目 录 一、十九大开启新时代,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 、打造高质量金融意义重大(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2 (二)我国金融业发展大而不强,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 4 (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加快打造高质量金融 . 8 二、高质量经济新发展引致金融新需求(一)创新驱动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 9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 10 (三)现代服务产业和新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 . 12 (四)区域间产业结构转移正在加速 . 13 (五)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将日渐深化 . 14 三、我国金融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尚不能 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但存在“脱实向虚”迹象 . 15 (二)市场主体逐步丰富,但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发育仍存不足 . 18 1. 金融机构主体不断丰富 . 18 2. 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仍待深化 . 21 (三 )直接融资占比有所提升,但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仍不平衡 . 23 1. 我国金融体系直接融资占比有所提升 . 23 2.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结构尚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 24 (四)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有所改善,但资源配置效率仍待提升 . 25 (五)宏观调控体系日益完善,但监管有效性仍待提升 . 27 1. 2015 年中期以来监管环境趋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增强 . 27 2. 央行宏观审慎框架逐步确立 . 28 3. “一行三会 ”监管体系的协调性有所增强 . 30 4. 金融监管仍面临诸多问题,有效性仍待提升 . 31 (六 )金融开放力度加大,但“引进来”、“走出去”步伐需加快 . 32 3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亟待改进和完善 . 36 四、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开放创新,服务 高质量发展(一)采取系统性对策,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 . 38 (二)聚焦关键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 42 1.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 42 2.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良好、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金融机构体系 . 44 3.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体系 . 45 4.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 46 5.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 47 6. 健全金融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49 7. 稳 中求进 力促 三大“良性循环”,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 51 1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打造高质量金融 服务高质量经济 深化 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新发展 战略 研究 改革开放 40 年来 ,金融业经历了持续转型提升的过程, 并 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 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不足。 近年 来 ,经济金融 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不断增多 ,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 , 一些市场主体行为出现异化, 如不能有效应对, 中国金融 将有可能 进入风险集中爆发期 。站在新的历史时点,需要更大的勇气、智慧和力度来推进改革 ,一方面要更好地 服务于高质量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更 有效 地 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确立了主线 , 而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更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率的提升 。 2017 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三大任务,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促进 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 三大 良性循环 ,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新形势下金融发展指引了方向。 基于此,本报告在简要阐述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2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提出要采取系统性对策 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开放创新, 核心思路是通过 “ 引入有效制度、转变监管职能、打破供给抑制、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市场效率 ” 等五方面措施 ,打造高质量金融, 最终在服务 好 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 十九大开启新时代, 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 、 打造高质量金融意义重大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金融 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 的认识,有利于我们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金融的地位、作用,把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首先,金融是百业之首,是资源配置的枢纽。 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金融运行得正常有效,则货币 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从国内看,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3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其次,金融是国家管理、监督、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金融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纽带,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经济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国家还不断推出和创新货币政策,促进更多的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 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进器。从历史上看,人类的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都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这 是因为科技创新总是推出新的事物,而金融创新则把这种新的事物以金融杠杆的作用加以放大。金融可以通过资本的优化配置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规划先行的方式带动更多的资本进入创业投资和新兴产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市场经济越成熟,金融作为宏观调控杠杆的作用就越明显。 再次,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是区别于自然资源的特殊社会资源,是区别于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自然资源的战略性社会资源,不仅关系到一国的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4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国际上一系列金融危机表明,一国若在防范金融风险问题上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甚至会演变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国家政治危机。当今,面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稳定的世界经济局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的金融安全困境,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努力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进而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二)我国金融业 发展 大而不强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 以 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令全世界瞩目,与之相对应,我国金融业同样 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对 支持实体经济 快速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 2017 年名义 GDP 为 82.71 万亿元,是 1987 年名义 GDP 的 68倍, 30 年间年均增速为 15.10%;而货币和信贷增长更快, 2017 年末,广义货币和 人民币贷款 余额 分 为 167.68 万亿元 和 120.13 万亿元,分别为 1987 年末的 201 和 122 倍, 30 年平均增速为 19.34%、 17.38%。反映金融深化的 M2/GDP 指标 从 1987 年 的 0.68 上升至 2.03,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也在近十年间提升 了 2.3 个百 分之 点至 7.90%,甚至高于 美国、英国等传统经济发达国家。 5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图 1: 货币、信贷比名义 GDP 增长更快 资料来源: Wind,民生银行研究院 图 2: 金融业 增加值 /GDP 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 Wind,民生银行研究院 。中国是 2017年数据,其他国家是 2016 年数据。 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的高速增长更多是依靠外延式的规模扩张,而不是内涵式的效率提升,这不仅造成金融业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 也使得金融业 与 实体经济 之间也总是存在 某种程度的不相适应 , 诸多 结构性问题 日益凸显。 第一, 从整个金融体系来看 , 间接融资主导地位 十分突出 ,金融市 场的发达程度与 多元化程度 远逊于 美日 等发达国家 ,导致金融风险无法有效分散,过多积累在银行体系 。我国股票和债券融资在 新 增 社 融 规模中占比 较 低 、 且 波动剧烈 ,虽然2015、 2016 年曾一度快速上升至 20%以后,但 2017 年股票和债券融资占比又大幅回落至 6.8%。此外, 若以 上市公司总 市 值占 GDP 比重来 做横向比较的话 , 也可看出我国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多元化程度显著 低 于美日等 国 。 第二, 从 市场主体来看, 无论按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衡量,都存在银行 业 独大的局面。 2016 年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合计有 1265 家,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则分别仅为 129 家、 203 家; 2016 年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 181.69 万亿元,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仅为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2014亿元 名义 GDP M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7.90 7.50 4.17 3.90 6.60 0123456789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6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5.79 万亿元、 15.12 万亿元。 第三, 金融供给存在较严重的区域不平衡 ,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活动较为活跃,银证保等各类业务上与欠发达地区均有较大差距。 上述六个地区的 2016 年末的本外币贷款余额、本外币存款余额、国内 A 股筹资、国内债券筹资 分别占各地区加 总额的 46%、 49%、 61%和 49%;而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来看,则主要是北京和上海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图 3: 2002-2017 年直接融资占社融比例 资料来源: Wind,民生银行研究院 图 4: 2016 年中美日上市公司总市值 /GDP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民生银行研究院 表 1: 2016 年各地区金融运行情况 本外币存款余额占比 本外币贷款余额占比 国内 A 股筹资占比 国内债券筹资占比 保险密度(元 /人) 保险深度 北京 9.2% 6.0% 9.9% 6.9% 8468 7.4% 上海 7.4% 5.6% 5.7% 3.5% 6320 6.0% 广东 12.0% 10.4% 15.0% 6.8% 2752 3.8% 江苏 8.4% 8.7% 11.2% 14.9% 3363 3.5% 浙江 6.6% 7.6% 15.2% 7.4% 3208 3.8% 山东 5.7% 7.8% 4.3% 9.2% 2315 3.0% 四川 4.5% 4.1% 2.5% 1.0% 2087 5.2% 辽宁 3.4% 3.6% 0.4% 3.0% 2546 5.1% 福建 2.7% 3.5% 2.9% 5.7% 2369 3.2% 河北 3.7% 3.5% 2.3% 1.0% 1996 4.7% 河南 3.7% 3.4% 2.7% 2.2% 1640 4.0% 湖北 3.1% 3.2% 2.9% 1.5% 1787 3.0% 安徽 2.8% 2.9% 2.4% 9.9% 1252 4.0% 0%5%10%15%20%25%30%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65.37 146.86 100.31 020406080100120140160中国 美国 日本 % 7 中国民生银行 研究院 民银智库研究 第 65 期 天津 2.0% 2.7% 0.5% 3.3% 3390 3.0% 湖南 2.8% 2.6% 1.6% 3.5% 1310 3.0% 重庆 2.1% 2.4% 1.3% 2.2% 1974 3.0% 陕西 2.4% 2.3% 2.5% 3.0% 1875 3.7% 云南 1.9% 2.2% 1.1% 1.9% 1116 4.0% 江西 1.9% 2.0% 1.3% 1.7% 1326 3.0% 广西 1.7% 1.9% 1.0% 1.6% 970 3.0% 山西 2.1% 1.9% 1.2% 3.5% 1903 5.4% 内蒙古 1.4% 1.8% 1.1% 0.9% 1932 2.6% 黑龙江 1.5% 1.7% 1.3% 0.1% 1798 4.0% 贵州 1.6% 1.7% 0.6% 1.5% 904 2.8% 吉林 1.4% 1.6% 1.4% 0.5% 2038 4.0% 甘肃 1.2% 1.5% 0.7% 0.6% 1183 4.0% 新疆 1.3% 1.4% 1.8% 1.6% 1864 5.0% 海南 0.6% 0.7% 4.3% 0.8% 1452 3.0% 青海 0.4% 0.5% 0.3% -0.1% 1159 3.0% 宁夏 0.4% 0.5% 0.6% 0.2% 1985 4.0% 西藏 0.3% 0.3% 0.1% 0.0% 672 1.9% 资料来 源: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结构性问题的长期存在和不断激化 , 造成 我国金融业的 资源 配置效率 出现下降,虚拟经济对金融资源形成挤占 。 即便是发展较好的银行业, 与美、德、日银行机构 的 精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相比,在战略定位、管理方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 长期以来信贷资源配置多在重资产行业,导致了 我国 银行业重资产特征明显;以净利差为主要收入, 使得银行 业务结构存在 “ 高投入、高盈利、高资本消耗 ” 的“三高”特征; 国际化程度不高,加之分业监管的现实情况,银行业综合化发展有限。 从 2017 年 财富世界 500 强上榜银行经营业绩 来看, 51 家上榜银行平均营业收入与 500 强企业平均水平接近,但平均 净 利润 为77.37 亿美元,是 500 强企业 平均净利润 30.49 亿美元的 2 倍以上;然而其中 10 家中资银行的平 均净利润 更是 高达 173.83 亿美元, 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