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工业机器人,智能融合其时已至.pdf

  • 资源ID:2865       资源大小:93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人民币1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业机器人,智能融合其时已至.pdf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2017 年 09 月 04日 机械设备 增持 (维持) 通用机械 增持 (维持) 章诚 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5020001 研究员 021-28972071 zhangchenghtsc 肖群稀 执业证书编号: S0570512070051 研究员 0755-82492802 xiaoqunxihtsc 黄波 0755-82493570 联系人 huangbohtsc 关东奇来 021-28972081 联系人 guandongqilaihtsc 1机械设备 : 周期成长螺旋向上,布局细分龙头 2017.09 2机械设备 : 激光设备:开启“光制造”时代 2017.09 3机械设备 : 周期成长双发力,盈利进入增长期 2017.09 资料来源: Wind 工业机器人 , 智能 融合其时已至 “匠心制造”系列 报告之二 工业机器人产业走向成熟,智能化人机融合是下一个创新看点 近三年来, 国内机器人 产业链已趋于完整,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均已涌现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最为成熟的两大区域,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以产业园区为特色,产业集聚现象初露端倪。工业机器人应用正迅速由传统的汽车和电子领域向新兴领域扩散。产业资本活跃,机器人投资热度不减。但在高端市场,国际巨头仍具备绝对优势。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将借力 AI 逐步向人机融合,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未来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的主战场。 “机器换人”, 制造业 大势所趋 我们判断,未来将有更多的制造企业被 机器人 所 改变 。从成本角度看,较低的利润率使许多劳动力密集的制造型企业面临压力。中国人口红利不再,预计 2015-2025 年适龄劳动人口下降近 1000 万 /年 , 工资水平将持续刚性上升 , 国际 比较优势 减弱 。从质量需求角度看,工业零件制造、原材料和电子通信行业不断上升的质量诉求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我们从工业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浪潮中可见一二。 2017-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总需求预计超两千亿元 我们根据行业权威的 IFR 数据估算, 2017 至 20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 模预计为 260、 290、 340 亿元,集成市场潜在规模预计为 390、440、 510 亿元。国内 工业机器人在未来三年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国内“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 2)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 3)中国制造 2025 系列政策推动。 工业机器人 应用领域 中 ,汽车与 3C 行业应用领先 ,新能源、环保、物流等新兴领域布局提速。但机器人 国产化率 仍然不高,存在较大的替代空间 。 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专注领域,将是国产机器人突破关键所在 国外企业垄断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中高端市场。 ABB、库卡、发那科 、安川等国外巨头,在中国 市场 份额 超过 60%, 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份额超90%,垄断优势显著。 掌握核心技术 将 是 国产机器人崛起的 必经之路 。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收购的方式掌握研制能力,结合本土系统集成的服务优势,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传统工业机器人将会在高产能方面加速提升,而具备完成多样性任务的柔性工业机器人将会被应用在 3C、家电 等更广的领域,中小型公司将会成为这些机器人的潜在大客户。 把握产业升级机会,关注需求独到和商业模式成熟的优势企业 未来有望成功的机器人公司或是以下类型: 1)独到需求 +成熟商业模式型,能融合市场、渠道、销售和独到的需求痛 点; 2)技术领先型,拥有硬件优势、软件思维及大数据能力的机器人公司。 在工业 4.0 升级、人口红利流失的推动下,中国机器人行业将迅速发展。 在知识积累和产业应用方面,中国企业有很多优势和机会。 关注 机器人 、拓斯达 、 巨星科技 、华昌达 。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导致下游投资缩减;并购业务整合未达预期导致业绩波动风险;核心零部件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 -14%-9%-4%1%6%11%1609 1611 1701 1703 1705 1707机械设备 通用机械 沪深 300行业 走势图 相关研究 行业 评级: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2 正文目录 “机器 换人”,制造业大势所趋 . 3 人口结构:预计 2015-2025 年适龄劳动人口下降近 1000 万 /年 . 3 劳力成本:工资水平将持续刚性上升 . 5 解决之道:劳动效率增速高于 1%即可轻松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 . 6 2017-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总需求预计超两千亿元 . 7 预计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增速 12% . 7 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增速 21%,年均市场规模 750 亿元 . 7 行业增长驱动力:经济性显现、产业升级需求、产业政策扶持 . 8 国内“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 . 9 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 . 10 中国制造 2025 系列政策推动 . 10 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专注领域,将是国产机器人突破关键所在 . 11 国外品牌垄断中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企业亟待突围 . 11 掌握核心技术是必经之路,国内领军企业初具竞争力 . 11 “本体 +集成”的柔性解决方案或是最优解 . 12 3C、家电行业潜在空间大,国产品牌有望实现赶超 . 13 行业机会研判 . 14 巨星科技:工具主业优化,智能装备转型加 速 . 14 华昌达:并购成果显现,白车身领域能力再次强化 . 15 风险提示 . 16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3 “机器换人” , 制造业 大势所趋 我们判断 ,未来将有更多的制造企业被机器人所改变 。 从成本角度看,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压力,现有的生产能力已经到达极限,无法满足全球巨量的产品需求, 较低的利润率使许多劳动力密集的制造型企业面临压力。 从 质量 需求 角度 看,根据国际质量管理协会( ISO)发布的年度报告,全球已经有 160 万家企业得到 ISO 颁发的质量体系认可证书,而排名前几的行业是工业零件制造,原材料和电子 通信行业。这些行业不断上升的质量诉求推进产业升级 ,我们从工业制造企业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浪潮中可见一二。 图表 1: 拥有 ISO9001 认证企业所处行业 资料来源: ISO、华泰证券研究所 人口结构:预计 2015-2025 年适龄劳动人口下降近 1000 万 /年 中国 人口数量步入 平稳增长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 的数据 ,可以发现: 第一波人口高峰为1962-73 年 , 每年人口出生量在 2500 万以上;第二波人口高峰 为 1981-97 年, 六零 后出生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迎来 次高峰,每年出生人口在 20002500 万人左右; 自 1987年 以后 ,人口出生 率持续下降; 2001 年后每年新增人口规模维持在 1600 万人左右,全国人口总数呈现温和增长态势。 图表 2: 1950 至 2016 年全国人口出生情况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数据库、华泰证券研究所 1980 年至 2005 年我国劳动力总量从 5.03 亿增加到 7.67 亿,年均增加 1000 万左右,这是六零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时期的人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结果。这期间,劳动力数量增量大,供给充足,人力资本相对廉价,属于劳动力买方市场,劳动力需求量大的轻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2005-10 年,全国劳动参与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年均下降 1 个百分点。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27.2%Materials Technologies22.5%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unications17.6%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goods10.7%Generalities, infrastructure9.1%Agriculture, Food Technology5.7%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4.0%Construction2.5%Special Technologies0.8%0510152025303540455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50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出生人口数 (万人 ) 人口出生率 ()(万 (x0.1%)第一波人口出生高峰2500-3000万人 /年 第二波人口出生高峰2000-2500万人 /年人口出生率平稳期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4 图表 3: 1980-2016 年全国劳动力人口总量 平稳增长,劳动参与率逐渐降低 资料来源: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议会、世界银行 、华泰证券研究所 2015 年 是大拐点, 未来 的十年 每年适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 1000 万左右。 根据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11-2012) 中的数据,城市人员 平均退休年龄为 56.1 岁 。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由于劳动 强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因此普遍较早退出体力劳动力市场,一般会提早 3 到 5 年。在缺少 权威数据 的情况下,我们假设 53 岁 为劳动者退出体力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 , 进行数据估算, 并给出以下三个 参考性的趋势判断: 体力劳动力市场面临的老龄化时点更加提前。 从 2015 年左右开始,体力劳动力市场每年减少一千万适龄人口,这一趋势 或 维持 10 年以上,累计减少的适龄人口将占当前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老龄化进程将开始深刻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15-17 年是体力劳动力市场迎接大拐点的三年。 如果 以 51 岁作为繁重体力劳动者退出年龄, 2013 年就是时间拐点, 2013 年工业机器人在下游相关的工业增加值和汽车业投资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销量大增,工业机器人最先替代的是繁重型劳动作业),从平均 55 岁开始,劳动者基本不从事体力劳动了,因此 2017 年 将 是轻体力劳动者开始大幅减少的时间节点。 体力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幅度较 大。 由于 1962 年前后人口出生规模差别非常大,2015 年开始, 1962 年后出生的人口逐步退出体力劳动力市场。在体力劳动力市场,这些人员的占比更高,所以 变化会非常剧烈和明显。 图表 4: 2002 至 2031 年全国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变化情况估算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预测 6466687072747678808284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总劳动力人口 :中国 (万人 )中国 :劳动参与率 :占 15岁及以上总人口比重 (%)(万人 )(%)-1,500-1,000-5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 2031E潜在新增劳动者 (万人 ) 退出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 (万人 )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数量变化 (万人 )(万人 )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5 劳力成本:工资水平将持续刚性上升 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 中国在 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制造业人员 平 均工资增长,人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随之消失 。 2008 年至 2013 年,城市基层务工人员月平均工资从1340 元 /月升至 2609 元 /月,五年翻了一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基层务工人员月工资增幅更高。 从 下 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制造业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的工资已经超过行业的整体工资水平, 2016 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是 4.2 万 元,而生产人员的工资达到了将近 4.7万元,比行业平均工资高出 10%左右 。 由于成本增加,利润变得稀薄,而汇率的波动又增加了额外的风险。回顾过去几年,不管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大 批的制造企业 倒闭。 图表 5: 全国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制造业 图表 6: 制造业设备操作人员平均工资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 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成本优势也在减弱 。 2001 至 2014 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增长超过 5 倍,同期增速大幅超过东南亚等国,与墨西哥的差距也在缩小。 美国波士顿咨询 的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 25 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 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 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 1 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 0.96 美元,双方差距已经大幅 缩小。 图表 7: 2014 年 世界制造业成本比较 资料来源: BCG、华泰证券研究所 051015202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制造业 (元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制造业 :同比 (%)(元 ) (%)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2013 2014 2015 2016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制造业 (元 )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制造业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元 )(元 )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6 图表 8: 2000-2014 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美元 /小时)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华泰证券研究所 解决之道: 劳动效率增速高于 1%即可轻松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 从生产与劳动者的角度看 , 我们 可以得出 GDP=总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比例×劳动者参与率×单个劳动者平均工作时间×单个劳动者平均工作效率(效率即每小时平均创造的GDP)。 转换为 增速 , 即有 GDP 增速 =人口自然增长率 +劳动力占比增速 +劳动参与率增速+平均工作时间增速 +平均工作效率增速。 提升劳动效率的重要性突显 ,机器人和自动化应用是关键 。过去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工作时间的延长;未来在劳动力减少、工作时间提升不大的情况下,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从弹性角度来看, 每年劳动力减少约 1%, 因此,当劳动效率提升 速度 高于劳动力下滑速度时, GDP 增速将得以维持。而 劳动效率的提升主要靠管理水平的改进和科技创新的应用。因此促进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将会是劳动效率提升的关键。 以日本为例 。 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劳动力供应短缺,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解决了日本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以及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和保持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品竞争力。 图表 9: 1960-2010 年日本制造业从业人数变化情况(万人) 图表 10: 1974-1998 年日本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台 /万人) 资料来源: 日本统计局 、 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日本统计局 、 IFR、 华泰证券研究所 0.00.51.01.52.02.53.03.54.04.5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墨西哥 中国 泰国 印度 斯里兰卡 越南 印尼05001,0001,5002,0001960 1963 1966 1969 1972 1975 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日本 :就业人口 :总计 :工匠和制造建筑业工人 (万人 )(万人 )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7 2017-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 总需求 预计 超两千亿 元 我们根据行业权威的 IFR 数据估算, 2017 至 20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预计为 260、 290、 340 亿元,集成市场 潜在 规模预计为 390、 440、 510 亿元。 国内 工业机器人在未来三年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国内“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 2)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 3)中国制造 2025 系列政策推动。 预计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增速 12% 20172020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预期平稳增长 。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 20172020年,全球 工业机器人 年均销售额预计为 173 亿美元 / CAGR+10.81%,年均 销量 预计为 39万台 / CAGR+12.45%。相比于 20132016 年, 年均销售额提升约 55%, 年均销量提升约70%。 工业机器人需求景气向上,主要得益于汽 车领域强劲需求将持续、 3C 领域迎来高增量、其他制造业领域和部分中小企业也更加倾向于使用工业机器人。 图表 11: 2017-20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增速预计为 11%左右 图表 12: 2017-20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预计为 12%左右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增速 21%,年均市场规模 750 亿元 中国 市场居全球首位且份额持续扩大 。 中国自 2013 年开始成为 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的位置,制造业“机器换人”需求旺盛,预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 2017202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 年均销量 预计 为 14.8 万台,年均复合 增长率为 21%。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比例 预计从 2015 年的 27%提升至 2019 年的 39%。 图表 13: 2016-2019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预计为 21%左右 图表 14: 2019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比例预计可达到 39%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201720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累计市场规模预计达 900 亿元。 工业机器人种类繁多,根据应用功能和技术性能的不同,单台售价差异较大,从十万元至百万元不等。我们以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为参考 , 假设 每年 降价幅度 为 5%(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步 ), 推算出20172019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额分别为 260 亿元、 290 亿元、 34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5%。 38 57 85 87 95 107 111 132 147 166 179 199 -60-40-2002040600501001502002502009 2011 2013 2015 2017E 2019E全球销售额 (亿美元)全球销售额 -YOY(%)(亿美元 ) (%)6 12 17 16 18 23 25 29 32 36 41 46 -20020406080100120010203040502009 2011 2013 2015 2017E 2019E全球销量 (万台 )全球销量 -YOY(%)(万台 ) (%)0.551.502.262.303.665.716.869.0011.0013.0016.0019.20.050.0100.0150.0200.005101520252009 2011 2013 2015 2017E 2019E中国销量 (万台 )中国销量 -YOY(%)(万台 ) (%)中国39%韩国11%日本10%西欧 (德 /意 /法 /西 /英)11%北美 (美 /加 /墨 )11%其他地区18%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8 201720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累计市场规模预计达 1340 亿元。 根据 IFR 的数据, 2013 年全球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的销售金额为 290 亿美元 , 市场规模为工业机器人 本体 的 3 倍左右。 考虑到国内机器人厂商为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在系统集成方案报价上会采取更低的溢价策略,假设未来三年集成均价为本体的 1.5 倍, 推算出 2017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销售额分别为 390 亿元、 440 亿元、 510 亿元。 图表 15: 20172019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累计销售额预计约 900 亿元,系统集成预计约 2700 亿元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 本体销量 (万台 ) 2.3 3.66 5.71 6.86 9 11 13 16 本体销量 -YOY(%) 1.82 59.05 56.17 20.07 31.28 22.22 18.18 23.08 本体均价 (万元 ) 32.76 32 28 26.25 24.93 23.69 22.5 21.38 本体均价 -YOY(%) 6.3 -2.3 -12.5 -6.3 -5 -5 -5 -5 本体销售额 (亿元 ) 75.3 116.99 159.89 179.94 224.41 260.56 292.54 342.05 本体销售额 -YOY(%) 8.2 55.36 36.67 12.54 24.72 16.11 12.27 16.92 系统集成 (亿元 ) 225.91 175.48 239.83 269.90 336.61 390.84 438.81 513.07 系统集成 -YOY(%) 8.20 -22.32 36.67 12.54 24.72 16.11 12.27 16.92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注:系统集成销售额中已扣除机器人本体 国产化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大 。 2015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6.86 万台,其中国产 2.04万台,进口 4.81 万 台 ,国产化率相比 2013 年提升约 6 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崛起, 国产品牌份额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 。 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与全球分布类似, 汽车与 3C 行业应用领先 。 根据 GGII 统计数据, 2016 年汽车行业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占比达到 38%。随后是 3C、金属制造、塑料及化学制品、食品烟草饮料,占比分别约 21%、 15%、 8%、 1%。相比2015 年,汽车、 3C 市场占比分别增长 1%、 3%,其他行业变动较小。汽车、 3C 占比领先的格局将持续, 3C 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表 16: 2013-15 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国产品牌占有率上升约 6 个百分点 图表 17: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分布 资料来源: IFR, GGII, 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行业增长驱动力:经济性显现、产业升级需求、产业政策扶持 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未来三年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国内“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 2)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 3)中国制造 2025 系列政策推动。 25.9429.6832.47051015202530352013 2014 2015国产品牌占有率 (%)(%)汽车38%3C21%金属制造15%塑料及化学制品8%食品烟草饮料1%其他17%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9 国内“ 机器换人 ”经济性显现 经济性拐点临近。 我国的制造业平均工资持续快速增长, 2010 年至 2015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2.3%;与之相反, 工业自动化设备 的价格却在逐年下降 ,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自2012 年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 。 随着机器人的高效性、稳定性、精准性逐渐被认可,工业机器人经济性愈发明显,对体力劳动者的替代作用也在日渐显现,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替代效应拐点已经出现。 图表 18: 2010-16 年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均上涨 12% 图表 19: 2010-16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售价呈现倒 U 型趋势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机器人的使用浪潮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中掀起,从而减轻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均工资上涨带来的影响。 一些以前难以用机器替代的,需要一定技能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将慢慢被机器人所替代, 这是产业慢慢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标志。密集的劳动力对应的是落后的产能, 如 钢 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电子制造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人数量众多,重复的工作多,产品更新很快,定制化的要求也很高。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将会改善整个产业的产能,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优途径。 根据 BCG 的统计数据,如今机器人仅仅完成了 10%左右的工业制造任务,但是渗透率会在 2025 年时达到 25%。 根据行业的不同,使用工业机器人之后劳动力成本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球平均值下降 16%左右,而对于中国来说预计会有 18%的下降。因此,加深机器人应用的渗透率有助于我国降低我国的用工成本。由于工人的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机器人开始替代人类执行大量以前熟练工人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人类则可以去执行更加复杂的加工任务。 图表 20: 使用工业机器人后劳动力成本下降比例 资料来源: BCG、华泰证券研究所 051015200123456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制造业平均工资 (万元 )制造业平均工资 -YOY(%)(万元 ) (%)-30-20-10010200123456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E工业机器人均价 (万美元 )工业机器人均价 -YOY(%)(万美元 ) (%)3325 2422 21 21 2018 1614 139 9 9 8 8 8 705101520253035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全球平均泰国波兰比利时瑞士法国瑞典俄罗斯意大利巴西劳动力成本下降比例 (%)(%)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0 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 中国 工业机器人 覆盖度不及全球平均值, 远低于发达国家。 2014 年底,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已达 18.94 万台 ,占全球保有量 12.8%。 2015 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 为 49 台,远低于韩国、 新加坡、 日本、德国 等发达国家,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70%。 图表 21: 2010-201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稳步提升 图表 22: 2015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IFR,华泰证券研究所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自动化程度。 我国制造业企业多数仍处于自动化的早期阶段,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待改进空间,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现象并存。随着未来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我国工业制造业也将朝着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自动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亦将会逐步释放。 中国制造 2025 系列政策推动 国家产业政策重视工业机器人 发展。 2015 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 2025明确指出,工业机器人应用符合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根据相关产业政策目标,预计到 2020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将在产业规模、企业竞争力、自主化水平三方面迎来跨越式发展。 图表 23: 国内有关机器人与 工业自动化的政策与发展规划 时间 颁布机构 政策规划 相关 内容 2016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实现目标: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 10 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 5 万台,核心部件国产化率 50%,机器人密度 150 2015 国务院 中国制造 2025 围绕 工业机器人 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2015 工信部 2015 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 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在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重复繁重劳动、智能采样分析等岗位推广一批专业机器人。 2013 工信部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 2020 年,培育 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 8-10 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 45%以上。 资料来源:上述政策规划文件,华泰证券研究所 4.946.447.859.9712.7902468101214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中国保有量 (台 )中国保有量占全球比例 (%)(万台 ) (%)531398305 30117669 490100200300400500600韩国 新加坡 日本 德国 美国 全球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 (台 /万人 )(台 /万人 ) 行业 研究 /深度研究 | 2017 年 09 月 04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1 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专注领域,将是国产机器人 突破 关键 所在 国外品牌垄断中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企业亟待突围 国外企业垄断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中高端市场 。 根据 2017 年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 国外企业以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 ABB、库卡、发那科 、安川 )为代表,在中国 市场份额 合计超 60%, 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份额超 90%,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下游应用领域中, 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最广泛的焊接领域,国外机器人占 84%;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 90%份额。 同时,受 益于机器人成本 下降, 外资巨头开始下调产品价格 ,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图表 24: 全球机器人 “四大家族”: ABB、库卡、发那科、安川 ABB 库卡 发那科 安川 2015 年营收 /亿美元 355 31 61 37 2015 年净利率 5.5% 3% 27% 6% 机器人业务起始于 1974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7 年 核心领域 控制系统 系统集成 +本体 数控系统 伺服 +运动控制器 资料来源:上述四家公司 2015 财年年报,华泰证券研究所 国内企业高端产能不足,低端领域扎堆现象突出 。 据 工信部 2016 年初 统计 , 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逾 800 家,其中超过 200 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各地还出现了 4

注意事项

本文(工业机器人,智能融合其时已至.pdf)为本站会员(蓝坏眼睛)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