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力行业用电量专题分析报告.pptx
2019电力行业用电量专题分析报告,2018年12月11日,目,录,一、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用电结构不断变化.5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用电拉动作用逐步靠拢.5传统动力不断减弱,新生动力正在形成.5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四大高耗能行业拉动力度减弱.9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用电拉动率逆势上扬.12四、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城镇与农村居民用电齐增长.17五、四大部门齐发力,推动2018年用电量超预期增长.19统计口径调整对分部门用电拉动分析结果影响较小.19四大部门共同发力促2018年超预期增长.19六、2019年用电增速预测.27基准中性情景.27悲观情景.30乐观情景.31七、风险因素.32表目录,表表表表表表表表,1:电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172:三产内部行业调整对第三产业影响不大.193:分行业用电量增量贡献率情况.204:2017年与2018年1-10月五大部门全社会用电量拉动率排名.225:其他制造业拉动率同比仅为0.2ppt.246:厂用电占比下降程度与2017年基本持平.277:三大因素促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提高1.7ppt.278: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中性情景下预计为5.5%.29,图目录,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1:2017年1-10月与2018年1-10月全社会用电量及结构比较(亿千瓦时).42: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情况.53:各部门五年平滑后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情况.54:各行业用电增速情况.65: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结构.66: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结构.67: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逐年下降(亿千瓦时).78:第二产业在用电量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步下滑(亿千瓦时).79: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对第二产业用电贡献量的替代率(亿千瓦时).710:20102017年五大部门对全社会用电拉动率.811:2010年与2017年相比排名前二十部门用电拉动变动情况.912:排名前二十的行业中第三产业数量逐步上升.913:“十三五”后非四大高耗能行业与四大高耗能行业不同步.1014:四大高耗行业用电拉动情况.1015:十二五以后工业内部用电增速呈现分化现象.1016:四大高耗能增速保持下降趋势.10,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17:四大高耗能产业增量贡献率下滑明显.1118:四大高耗能产业同比增速逐步下滑.1119:四大高耗能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作用逐步下降.1120:四大高耗能产业排名情况.1221:第二产业中非四大高耗能排名情况.1222:第三产业拉动率逐步与整体趋势不同步.1323: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拉动情况.1324: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排名异军突起.1425:全国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1426:全国历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元).1427:全国历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元).1528:全国历年批发零售业总额.1529:新兴第三产业排名情况.1630:新兴第三产业增速相对稳定.1631:新兴第三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量贡献率保持同步.1632:新兴第三产业带领拉动率逆势上扬.1633:城镇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台).1734:农村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台).17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排名逐步上升.1836:全国室内制冷耗电量.1837:制冷用电量占比保持快速上升.1838:2017年1-10月细分行业增速前二十强.2039:2018年1-10月细分行业增速前二十强.2040:2017年1-10月细分行业累计增量贡献前二十强.21,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41:2018年1-10月细分行业累计增量贡献前二十强.2142:2017年1-10月各部门拉动全社会用电量排名前二十情况.2143:2018年1-10月各部门拉动全社会用电量排名前二十情况.2144:各行业对超预期电量的贡献率.2245:2018年1-10月各行业拉动率同比排名情况.2346:房地产投资增速回暖(亿元).2347: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亿元).2348:建筑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创近6年新高.2449:气温相关行业用电增速情况.255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细分部门增速情况.255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细分部门拉动全社会用电量情况.255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细分部门用电量增量贡献率.2653:厂用电占比相对稳定(亿千瓦时).2654:2017年厂用电占比同比下降0.15ppt.2655:各部门不同时段平均拉动率情况.2856:2010-2020年第一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2957:2010-2020年第二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3.0ppt.2958:2010-2020年第三产业拉动全社会用电量.2959:2010-2020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拉动全社会用电量.2960:受关税影响的产品价值占总GDP的0.4%.3061:受关税影响的行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0.7%.3062:贸易战预计影响第二产业用电量0.7ppt(亿千瓦时).3163:悲观情景下用电增速预计为4.7%.3164:乐观情景下用电增速预计为6.2%.32,用电拉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助力2019年用电量稳增长,行业专题研究,2018年12月11日,本期内容提要:中长周期用电拉动新旧动能转换,第三产业与居民逐渐成为用电增长的支柱之一。长周期看,第三产业在1995年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且增长稳定,且在2016年以后,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断下探,第三产业则逆势上扬,二者对用电量的拉动作用不断接近,用电结构中的拉动作用不断平衡优化。中周期看,第二产业与居民的增量贡献逐步加大。自2011年以后第三产业与居民基本维持增速前两名。高速增长带动占比不断提高,用电量增长贡献率相应转变,第三产业与居民的贡献率则从20%提升到38%左右,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80%下降到2017年的60%。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四大高耗能拉动力度减弱。长周期看五年复合拉动率,2005年前,第二产业的用电拉动主要依赖四大高耗能产业;但2006年后,四大高耗能行业和非四大高耗能行业对全社会用电拉动的比重差在逐步缩小;2016年开始,四大高耗能对全社会用电甚至出现负拉动,非四大高耗能产业成为主力,年均拉动全社会用电量约2.1ppt。中周期看,四大高耗能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的新增电量贡献率从2010年的34.8%下降到2017年的18.1%,而第二产业中非四大高耗能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的新增电量贡献率从2010年的45.0%下降到2017年的41.9%,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四大高耗能对全社会新增用电量的贡献逐步减弱。传统与新兴双驾马车,驱动第三产业迎头而上。中周期看,传统第三产业如批发与零售受消费规模扩大与消费习惯的改变,高居电量拉动榜前五名。在非新兴第三产业中的其他部门由于用电基数的不断扩大,用电增量持续收窄,对全社会用电量的拉动率从2010年的0.94ppt下降到2017年的0.88ppt的时候,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信和其它信息传输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6个等六大新兴第三产业的拉动率增长稳健,逆势上扬,从2010年的0.52ppt增长到2017年的0.55ppt。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城镇与农村居民用电齐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动生活消费用电量不断提高。一方面,家电保有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电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人们对电费支出的敏感性下降,尽管用电量成本增长,但电费在居民支出中的比重仍呈现下降的趋势。,房地产、电力及气温是导致2018年用电增速超预期的三大驱动力。我们的分析表明,房地产、电力及气温分别拉动本轮用电量超预期增长0.9ppt、0.6ppt、0.3ppt,三大因素促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提高了1.8ppt,基本涵盖了累计增速同比2.0ppt中绝大部分的量,而这部分因素由于大部分不可持续,因此我们判断未来用电增速不会超过2017年。,2019年预计用电量增速达5.5%我们预计2019年第一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在0.09ppt,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在3.0ppt,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的拉动分别为1.3ppt和1.0ppt,各部门汇总,我们预计2019年全社会用电增速在5.5%左右。悲观情景下,受到贸易战影响的用电量将使得第二产业增速下滑0.7ppt,同时我们认为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也将略受影响,增速将由5.4%下降到4.5%,因此全社会用电增速为4.7%。乐观情景下,考虑环保督查放松及恰逢建国70周年,部分基建可能加紧工期以争取在年内完工为70周年献礼,因,此四大高耗能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影响将会比基准情形下更强,这将使得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的拉动提升至3.1ppt,同时排除2008年“四万亿”对用电量增速扭曲的影响,采用20162017年分部门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率作为参照,则2019年全社会用电增速为6.2%。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长不达预期,煤价上涨风险,上网电价下调风险,环保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公司发电量不达预期。,2018年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6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我们预计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为8.5%,创自2012年后的6年新高。高增长带来的疑问是2018年的用电量的超预期高增长中是否有长期稳定的增长拉动因素?主要拉动因素是否依然为投资?2019年能否维持同样的增长?图1:2017年1-10月与2018年1-10月全社会用电量及结构比较(亿千瓦时),回答上述疑问最好的方法是将2018年及历史年度的增量拆分,寻求用电增量拉动的主要因素,并比较增量变化的中长期拉动因素,寻求短期与中长期的差异与区别。我们从长期(1981-2017年间的五年复合拉动率)、中期(2010-2017年的年度拉动率)、短期/特定年份(2018年1-10月与2017年1-10月相比)等三个时长维度以及增速、增量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对分部门用电增量进一步分析传统增长动力与新生动力对全社会用电量的作用。相关增量指标定义与公式如下:,增速反映用电量增长程度。增速=报告期用电增长量/基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量贡献率反映各部门对用电量增长作用大小的程度。增量贡献率=部门用电增量/全社会用电增量拉动率反映各部门对用电量增长的拉动程度。拉动率=部门用电增量/全社会用电量,38,575.136,279.59,078.07,366.88,284.57,376.3,8.7%,Oct-18:56,552.2Oct-17:52,018.0614.69.8%995.4,7.2%,13.1%11.1%,全社会用电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一、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用电结构不断变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用电拉动作用逐步靠拢从长周期的维度,从1981年以后按每个“五年计划”为周期,算出各部门用电拉动全社会用电的情况:分部门五年复合拉动率=(第二个五年用电量增速/上一个五年全社会用电量)(1/年数)长周期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用电量的拉动作用不断接近。1981年1995年的电力发展初期,农业在用电结构中依然有一定拉动作用,但1996年后,农业用电量的拉动效应随着占比降低逐渐消失。由于二产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高占比,我们研究的整个长周期中,全社会用电增速同比变化与第二产业用电基本正相关。第三产业在1995年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且增长稳定,且在2016年以后,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断下探,第三产业则逆势上扬,二者对用电量的拉动作用不断接近,用电结构中的拉动作用不断平衡优化。居民的用电拉动在“八五(1991-1995)”、十五(2001-2005)”和“十一五(20062010)”期间发力明显。,图2: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情况,图3:各部门五年平滑后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情况,传统动力不断减弱,新生动力正在形成中周期内,第三产业用电与居民用电基本维持增速前两名。2010年2017年第三产业用电增速维持在6.4%14.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维持在2.1%11.3%,从2011年以后第三产业用电与居民用电基本维持增速前两名。,14ppt12ppt10ppt8ppt6ppt4ppt2ppt0ppt,-2ppt1981,'85,'90,'95,2000,'05,'10,'15'17,全社会用电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消费,66%64%,84%82%80%78%76%74%72%70%68%,0ppt-2ppt,14ppt12ppt10ppt8ppt6ppt4ppt2ppt,1981,'85,'90,'95,2000,'05,'10,'15'1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活消费,第二产业占比(右轴),图4:各行业用电增速情况,中周期用电量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变化明显。高速增长带动占比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量占比从2010年的23%上升到2017年的28%,而第二产业占比则从75%逐年下降到70%,相应地,用电量增长贡献率有更明显的转变,第三产业与居民的贡献率从20%提升到38%左右,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则从2010年的80%下降到2017年的60%。,18%16%14%12%10%8%6%4%2%0%-2%-4%,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第二产业,全社会用电量总计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第一产业用电量2%,第二产业用电量75%,第三产业用电量,11%,图5: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结构居民生活,用电量,12%,第一产业用电量2%,第二产业用电量70%,第三产业用电量,14%,图6: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结构居民生活,用电量,14%,图7: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逐年下降(亿千瓦时),图8:第二产业在用电量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步下滑(亿千瓦时),注:由于2015年第二产业贡献率为-203%,属于异常情况,故将其剔除新动力对旧动力替代的作用增强。从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十年下降6ppt表明,用电量结构真正转变尚需时日。然而,自2011年以来,第三产业与居民用电量增速基本保持所有部门中增速的第一和第二位,二者在增量贡献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从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对第二产业用电的替代率,即第三产业及居民增速需要增加几个百分点才能与第二产业增速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用电增量相当来看。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对第二产业用电的替代率比值越低,代表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越容易替代第二产业增速。随着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量基数的不断增加,其对第二产业用电替代率从2010年的3.2ppt逐步下降到2017年的2.6ppt,即目前第三产业与居民增速每增加2.6ppt即可弥补第二产业增速少增加1ppt对应的用电增量。图9: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对第二产业用电贡献量的替代率(亿千瓦时),76.0%75.0%74.0%73.0%72.0%71.0%70.0%69.0%68.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第一产业用电量,第二产业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量,居民生活用电量,第二产业占比,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第二产业增长贡献率,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第二产业增速增加1ppt对应的增量,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增速对应增加3.5ppt3.0ppt2.5ppt2.0ppt1.5ppt1.0ppt0.5ppt0.0ppt,第二产业拉动作用明显降低,其他产业保持稳定。从五大部门的拉动效应看,随着全社会用电量的不断扩大,用电量增速不断收窄,第二产业的拉动效应不断降低,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的拉动效应基本保持稳定:第一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的拉动率从2010年的0.10ppt增加到2017年0.13ppt,第二产业拉动率从11.8ppt下降到3.9ppt,第三产业拉动率从1.5ppt微幅下降到1.4ppt,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拉动率从2010年的1.4ppt下降到2017年1.1ppt。图10:20102017年五大部门对全社会用电拉动率,细分部门拉动集中度不断降低,第三产业拉动效应逐步增强。前二十部门中,归属第二产业的拉动率由2010年的10.7ppt降低到2017年的3.2ppt,第三产业拉动率由0.8ppt上升到1.0ppt,居民的从1.4ppt下降至1.1ppt。从数量上看,排名前二十的部门中,用电拉动中的传统力量第二产业的数量逐步下降,从2010年的15个降到2017年的12个(最低为2016年的9个);而作为新生力量的第三产业数量逐步上升,从2010年的3个降到2017年的6个(最高为2016年的9个),第三产业在数量上已经逐步与第二产业持平。,16ppt14ppt12ppt10ppt8ppt6ppt4ppt2ppt0ppt-2ppt,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图11:2010年与2017年相比排名前二十部门用电拉动变动情况,图12:排名前二十的行业中第三产业数量逐步上升,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四大高耗能行业拉动力度减弱非四大高耗能行业逐步成为第二产业拉动主力。四大高耗能行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最能反映国家工业中的刚性结构,因此我们以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的变化来分析用电结构的变化。长周期看五年复合拉动率,2005年前,第二产业的用电拉动主要依赖四大高耗能产业;但2006年后,四大高耗能行业和非四大高耗能行业对全社会用电拉动的比重差在逐步缩小;2016年开始,四大高耗能对全社会用电甚至出现负拉动,非四大高耗能产业成为主力,年均拉动全社会用电量约2.1ppt。四大高耗能产业内部看,除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外其他三个产业的用电拉动均呈断崖式下跌,反映了国家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的目标下,降低四大高耗能行业比重是大势所趋。,2017:3.2ppt2010:10.7ppt,7.5ppt,1.0ppt0.2ppt0.8ppt1.1ppt0.4ppt1.4ppt,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86420,12,1614,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13:“十三五”后非四大高耗能行业与四大高耗能行业不同步,图14:四大高耗行业用电拉动情况,进入“十三五”以来,第二产业不同部门增速逐渐分化。工业内部四大高耗能、非四大高耗能及建筑业的增速从“七五”至“十二五”基本保持同步,而进入十三五以后增速出现了分化现象,四大高耗能行业增速为6.9%,与“十二五”期间的7.0%基本持平;非四大高耗能行业的增速从5.5%上升到12.0%,而建筑业的增速则从十二五的7.7%下跌至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