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互联网社交软件未来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报告.doc

  • 资源ID:2319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4金币 【人民币24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4金币 【人民币24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互联网社交软件未来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报告.doc

1 中国互联网社交软件未来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分 析 报 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二 O 一七年十二月 2 摘 要 当今社会,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走过了从最初的飞鸽传书到电话通讯再 到现在的互联网即时通讯的历程。用一句玩笑话来说“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星期不和别人说话,却不能坚持一个星期不玩手机,不使用手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这句话生动形象的阐述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终端和我们的紧密联系以及我们对移动终端内即时通讯类社交软件的近乎魔咒般的需 求。因此书写这一片论文用于探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抽丝拨茧般解析互联网业内的三座大山的起家和运营情况,当下的危机和未来的危机。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以一叶而知天下秋。从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三座大山所面临的困境而剖析出当今中国互联网社交软件帝国整体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危机和希望。我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解析为自己今后在互联网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上的开疆扩土打下方向性的基础和对即时通讯行业的敬畏和展望。 关键词: 即时通讯:移动终端:互联网:社交软件 3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we have gone through from the original IPMsg to telephone to the Internet is now instant communication process. With a joke, we can insist on a week do not talk to others, but can not insist on a week does not play mobile phones, do not use the phone on the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This sentence vivid image of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our close contact and our mobile terminal instant messaging class social software almost curse like demand. So writing this piece of paper for the study of China's Internet industry, the three giants: Baidu, Alibaba, Tencent. Spinning a cocoon like analysis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started in the three mountains and operations, the current crisis and the crisis in the future. The so-called looking to see the whole picture, with a leaf of autumn. From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ternet three big mountains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future crisis faced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Internet social software empire as a whole and hope. I also hope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their future in the social networking Internet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to expand the soil play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 instant communication industry of awe and prospects. Key words: instant messaging: mobile terminal: Internet: Social Software 4 5 目 录 摘 要 . 2 第一章 绪论 . 7 社交软件发展背景 . 7 1.1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社交网络 . 7 1.2 从个人需求看社交网络 . 8 1.3 从技术与社会 共同进化看社交网络 . 8 第二章 百度的现状及面临问题 . 10 2.1 前言 . 10 2.2 一个需求技术解决问题的公司却被技术所牵绊 . 12 2.3“服务和人的的链接”导致百度现在的困境 . 13 2.4 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运营和产品驱动,百度却落于人后 . 15 2.5 百度困境的总结和展望 . 16 第三章 阿里巴巴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18 3.1 前言 . 18 3.2 阿里巴巴的命脉也是根基 -平台 . 18 3.3 虽然努力过,但却始终没有成为主流社交 . 22 3.4 支付宝不是 paypal,但却无法逃离本 身命运 . 24 3.5 阿里困境的总结和展望 . 24 第四章 腾讯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26 4.1 前言 . 26 6 4. 2 腾讯公司的的 s 型曲线成就中国最大的社交帝国 . 27 4. 3 腾讯公司十五年的发展经历 . 29 4. 4 表面一家独大的腾讯在移动时代却是死里逃生 . 30 4. 5 微信的卡位,为腾讯赢得了五年的宝贵时间 . 31 4. 6 腾讯面临的两个小危机 . 32 4. 7 腾讯所面临的最大的危机 . 34 4. 8 腾讯困境的总结和展望 . 35 第五章 浅谈互联网社交软件何去何从 . 37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40 7 第一章 绪论 社交软件发展背景 从古代的飞鸽传书,烽火狼烟传信,到后面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个有线电话, 到葛洛斯发明第一个有线电话,最后到当今社会的互联网网络传输即时通讯。信 息的传输和交流已经在成本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方面有了长足的突破。 今天简单的剖析一下社交软件发展至今的历程 1.1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社交网络 ( 1)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们的社交形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中之一,不断提升的 GDP、教育、人均寿命,让受教育人群除了工作之外能使用的时间变多。还有一点,社交的社会资产逐步减少,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且工作时间日益增加,使得大家与周围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 ( 2) 从历史来看,近现代工业高速发展时期,欧洲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增长,产生了新的消费项目,新的生活方式,如喝伏特加。这几年电视发展带来不少消极影响,使人们面对电视的时间增多的同时往往面临着焦虑的增长。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娱乐项目的增多,怎样传播社 交网络正能量,是我们都该郑重考虑的事情。 ( 3)人类社会沉淀下来的文化中的一点便是共享工单,分享会带给 8 人快乐。愿意点燃蜡烛照亮他人的人,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予人玫瑰也会手留余香。 社交当中的分享正在被大家所认可,乐于分享、传播积极正能量。这也是青少年认知社会的一个途径。 1.2 从个人需求看社交网络 ( 1) 热爱且渴望得到别人答复的内在动机。很多人在生活中不显山漏水,但却在网络里更加快乐,风生水起。因为其中一部分人群在交流时,不像日常生活中依靠接触二十依靠共同的爱好和目标。 ( 2)全新的社交平台使内在动机和需 求得到快速的释放,但不会一成不动,而是一个缓慢升温的过程,因为社交网络会带来内心上的喜悦和成就感;在一个互相交流的循环中,个人内在动机和社会外部动机可以相辅相成共同放大。 1.3 从技术与社会共同进化看社交网络 ( 1) 当一个新鲜技术和途径不断被人们接受变得普通,直到最后处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被人们忽略时,颠覆性的改变才得以发生。新的机遇便会被新技术引动,新的改变会朝着社会发展方向缓慢传播,其社会扩散不仅在于时间,其本质还是社会文化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与影响。 ( 2)演进过程:某个特定爱好的阶层的出现;互联网的 普及与越来越低的上网成本的出现;不同以往的模式的出现(如开放源代码软件); 9 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将身处在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成为所有人群中的一个)。 10 第二章 百度的现状及面临问题 2.1 前言 在鱼龙混在又处处是机会的互联网行业里,人人都说 BAT。在中关村出来的人群中也有这样的流传 -创业者最终会踏上的三种结局:生、死和 BAT。 可见李彦宏的百度、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组成的 BAT 三巨头已经成为了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人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 但同时 ,就像马云在互联网峰会上指出的问题一样, BAT 也不是高枕无忧, BAT 也有自己的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如履薄冰。 我想,马云在这次峰会上提出的 BAT 内部的问题绝不仅指运输生产效率、产品研发方式老,或者福利待遇诸如此类的常见问题。 这里的问题,应该是让这位网红外加成功模范都感到坐立不安的大问题。 先从百度开始,谈到百度,现在大家对它的印象从一开始中国代表性的科技公司光环,变成了现在毫无监管却单单看竞价排名的医药广告平台。 我也是百度的用户,但是我个人感觉百度搜索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就像下面这张图。 11 百度首页上的那个百度一下,大家几乎每天都用,但是就像这道门,没办法只能走进去,但给人感觉少了一些温情显得并不友好,也不温暖。 百度的技术和中国的保护政策使百度自己能够成为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但也仅此而已,平庸的百度系列产品,从“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创意的作品和颠覆性的功能产品出现。 李彦宏身侧应该没有类似“梦想家”的伙伴,这里不和腾讯阿里相反,马云和马化腾身边绝对不会缺少产品和运营的合伙人级别的伙伴。 这一两年,特别是近期沸沸扬扬的“血友病吧”事件和“魏则西”一 度将百度这个互联网巨头推到了风口浪尖,叫骂声不断的后面我相信李彦宏也如马云般坐立不安。 12 简单来看,百度的问题也不复杂 -百度的死生之痛来自技术的悖论。 百度的技术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当中很强势,技术够强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技术影响了产品的运营,可能就演变成为最坏的事情。 我认为,百度当下最大的问题是:一个靠技术吃饭的公司,却在非技术的运营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 2.2 一个需求技术解决问题的公司却被技术所牵绊 2000 年百度成立,而这个婴儿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中国互联网。 那时的创业,就像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老财发 家史一样,大家纷纷瓜分市场份额,没有技术的抢占了做门户网站,嘴上说的头头是道的做了电商交易平台,有技术的做了搜索,什么都没有的做了 赶集网 和 58同城。 不得不说百度的搜索的确需要很强的技术支撑,排序、重点调整、反作弊、推荐的阶级分化、自然语言的处理等等,全都是需要真正技术驱动的事情。 即使是当下商业化高度统一的广告,也需要技术处理和美化让广告匹配度更高,更加吸引人眼球。 百度的崛起和谷歌的退出,百度一度让人感觉有一种意气风发,翻身把歌唱的气度。 13 百度的技术也的确不负众望,世界上最好用的中文搜索引擎并非浪得 虚名。就算谷歌仍在中国,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百度,只是相比现在,我更喜欢以前的百度。 作为一个百度的忠实用户,我深深的被百度贴吧所吸引,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特别是校园类贴吧一度是我认为的校园交友最好的地方。但慢慢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度越来越以技术为核心,刻意或者不刻意地以谷歌为目标想将自己打造成一家技术驱动、技术为王的公司。 企业内部员工大量流失,旗下产品用户转投它门。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却降低了用户的“情怀” 最后的最后,最为一个忠实粉丝的我,以前最喜欢的百度贴吧,现在使用的时间也越来越 少了。 2.3“服务和人的的链接”导致百度现在的困境 2014 年开始,百度内部提出“链接人和服务”,并将当年梁冬给百度定义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改为“百度一下,你就得到”。 从那年开始,百度进入了搜索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从搜索内容,到直达服务的,不断并购重组,对服务类行业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整合收购。 在自身的内容方面,百度自己做的很多了,有“知道”、“贴吧”、“百科”、“经验”、“文库”等一众产品。 14 服务方面,百度起步较晚,但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例如百度旗下的“去哪儿”、“爱奇艺”、“ e 袋洗”、“安居客” 等。 百度搜索从技术方案开始,现在却像一个电商平台,分发头部核心资源比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来得更加重要。看起来百度搜索,就和沃尔玛超市差不多了。其实很简单,百度希望借助导流,在百度和第三方服务链接起来 这个时候,这个追求技术第一的科技公司的氛围开始与公司的方向产生了矛盾。分发服务和分发内容它们之间不能画等号,对于没有感情的内容,机器可以高效率的识别出来,而服务涉及到线上线下,并非是简单的筛选。百度分析网页内容,十多年的沉淀下来有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查找出页面中的“ title”、“ meta 标签”、 html 语句 ,然后做一个算法日后不断优化。 而服务呢?服务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服务是个性化,不能用一套体系简单阐述。比如外卖的口味,送餐的速度,你能用算法程式化的排序么? 从我个人感觉,线上线下服务需要的东西可能和技术没有太大关联,比如: 关于服务的口碑和品控需要有较强的监察机制,对于差评的执行力提上来就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问题。 15 对于非百度自身的第三方提供的服务也需要百度内部强力的管理和运营,不然出现类似淘宝的好评立返五元之类的刷单行为,百度就算有技术也无可奈何。 服务的差异化并不那么明显,不像技术在搜索上能建立较高 门槛。这些事情不是靠技术能解决的,百度原来所坚持科技为主线的策略遇到了问题,但公司上层还在寄希望于技术。从财报看每季度几十亿的技术研发投入看起来信心满满。但随着越来越大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越来越趋于运营驱动的市场,百度内部如果说没有不一样的声音我是不信的。 2.4 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运营和产品驱动,百度却落于人后 十五年多一点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我想把这十五年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的互联网是靠技术吃饭,后五年的互联网便是靠的产品和运营 16 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时代,诞生的公司都是技术强,研发强的公司,就比如搜索、支 付、浏览器、杀毒等产品。 产品和运营驱动的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很多没有技术却靠产品取胜、运营取胜的互联网公司,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聚美优品、美团、滴滴打车、微信。这些产品其实看其本质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甚至没有完全不需要什么高端技术。 因为这些创始人知道怎么和用户沟通,让使用群体成为粉丝,实现了商业化。对比这一点可以看看贴吧的虚假广告和竞价排名是多么地伤害用户体验。 而百度也正处于这个岔路口,从整体战略看,内容和流量是不可或缺的向服务和用户分发转移。 2.5 百度困境的总结和展望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百度的 死生之痛,在于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遭遇到了一个产品运营驱动的时代。这让身为互联网巨头的百度感觉极度不舒服。 小公司换一个打法很容易,但是作为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太难。 当然百度也不是坐以待毙,事实上,百度在改变,从事业部人员的调整,投资并购,其实做的不少,但是都没抓住主线。 17 无论是挥洒 200 亿投入百度糯米或者是百度外卖独立出来,都是在产品运营上开始重视起来,想从百度起家的搜索的技术驱动往产品运营驱动转移。 然而,这条路上充满坎坷。一个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最重要的是百度没有意识到,百度的产品 氛围还是一如既往的很少考虑用户的感受 互联网进入了 2016 年,百度需要从 2008 年开始补课。李彦宏在演讲的场合说过“我们信仰技术”。这是对以前历程的坚持,还是面临严峻挑战时候的自我安慰? 希望百度能够涅槃重生,毕竟习惯了百度搜索和败诉贴吧的我对百度还存有一丝情愫。 18 第三章 阿里巴巴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 前言 作为互联网巨头的 BAT 的三个老板都有一个梦想:李彦宏梦想做电商、马化腾一直想做搜索、马云却从没断过做社交网络的念想。 三个大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总是觉得别人的饭更香。然而,各自公司的 基因也限制着各自产品的格局,无法实现那个。 支付宝最伤心的地方,是明明可以做很多事情却流落为普通的支付手段。这样理解,也许支付宝的红包战争、“生活圈” 等等的不断涌出是马云不甘的嘶吼。 3.2 阿里巴巴的命脉也是根基 -平台 阿里巴巴应该是国内互联网公司里平台做得最好的公司了,除了创始人马云作为网红比较有知名度之外, PR 机器的运作也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我想,这是从整个公司的基因里面就根深蒂固的。 虽然很多传统行业的老板们一旦谈到互联网就一定要提到阿里,认为马云是最聪明的,要做就做平台,坐着收钱。 人们总是善于忘记很多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没人记得。阿里庞大的平台不是一天建成的,甚至如万物生长般慢慢成长过来的。 19 回看这短短历史的中国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草根起家的阿里巴巴为何能够屹立不倒,成为一个平台,其中的困难是如何巨大,不是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 B2B 交易平台建立,也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为了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014 年,阿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那天的一次聚会中流露出来了一个小插曲。那天,马云、蔡崇信和 Savio 三人进行了一场 “严肃的辩论”,主题是阿里巴巴要不要 行贿。最后,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阿里巴巴不要行贿。从此之后阿里巴巴的的业务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为主转向到给广州和上海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这样把大中企业和小型企业归为一类,中小企业也能下单购买阿里的服务。由于这个制度的开放,阿里面向中小企业的 B2B 业务如火如荼,成为马云和其合伙人的第一笔资金。 20 ·著名的淘宝网上线,从批发变为零售,还是为了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面向企业的同时阿里发现我们也可以零售给个人,于是阿里模仿 “ ebay” 和 “易趣”,后来而这合并为一家。 阿里 的想法很简单,你收费,我免费,我还有 B2B,可以赚钱,但是那时候网上鱼龙混杂,交易中的信任问题一直是电商的首要问题,阿里巴巴为了能够让钱在商户和用户之间做一个担保,就是用户把钱放在阿里里面,卖家发货之后买家确认收货后卖家才能收到款。这便是支付宝。 21 ·支付宝并不是 一个简单的支付渠道这么简单,更是具有担保交易的功能,进而提高了支付宝的竞争力度 就像马云曾今在一所大学里演讲说的,支付宝不是 paypal,paypal 是交易渠道,商家和买家的交易通过 paypal 完成支付交易。 但支付宝还有另外的作用,支付宝有着担保交易的一层使命在里面。而这一点后来成为支付宝越变越大的原因。当时支付宝可谓背负众多,但是归根究底还是一个支付渠道。所以支付宝后面功能越来越强大,这和其出现较早有一定原油。 ·为了促销和扩大市场份额,大数据云计算开始启动 22 支付宝算作阿 里巴巴的一张王牌,是阿里巴巴里程碑式的开始,从支付宝起步,后面有淘宝、天猫,咸鱼,聚划算等等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在网络电商平台,阿里可谓一统江湖。 随着交易量的大幅度提升和双十一的抢购的狂潮来袭,阿里发现自己的服务资源和运维达到了一个上限。而计算资源的使用上不品均带来了一个问题,每年双十一的时候都需要很大的服务资源,但是双十一过了之后呢?资源不能浪费啊!而后,阿里云开始建立,几年的发展下来,购买万网之后,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第一的云计算公司。基于这里,阿里基本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 “基于交易” 的电商平台。 但风风雨雨过来,不难发现,阿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基于上一个动作展开,都是为了上一个事情做的更好,都是为了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做淘宝是为了 B2B 商家交易更多,做支付宝是为了淘宝能做起来,做阿里云是为了淘宝、天猫、聚划算的促销和交易量突破瓶颈。阿里的平台之路,事实上是寻求突破的求存之路。 3.3 虽然努力过,但却始终没有成为主流社交 作为一家交易平台,阿里的自有流量有限。电商网站的流量成为最大的成本。但阿里巴巴比较聪明的一点在于很早就屏蔽了百度的爬虫抓取,让用户不能在百度上直接进行浏览买卖而必须打开淘宝网 。 在 PC 时代,淘宝知名度很高,特别在年轻人群中,买东西上淘宝几乎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一句口号。你要知道,淘宝网每天的浏览量 23 就超过了 7000 万,而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入口,百度也才堪堪 1.5 亿左右。 所以在 PC 时代,阿里巴巴成功的令客户必须打开淘宝网首页。但移动时代之后,人们上网的入口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更多的停留时间也流入了 qq,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产品。 阿里和百度都想成为客户手机中粘性最大的 app,但是阿里清楚的意识到,就算做成 app 也只是用户想买东西的时候才回去点开来看,粘性不如 社交软件般强。于是阿里收购了 UC、入股了微博,想在工具和社交两个层面齐头并进。同时,砸重金研发的来往也成为阿里的最大期盼 然而,一番搜寻下来,只有支付宝比较有机会成为大家手上粘性比较大的生活服务的入口。 支付宝功能其实非常强大,连接实体商品的交易、同时也可以做虚拟物品的交易,可以做线上交易,也能做线下交易,这简直就是一个整合多种功能的 app。 于是,支付宝开始在社交的路上越走越远,想让大家在一个支付 app 上聊天。但是很多好玩的产品出现了,磨灭了支付宝的希望。微信的语音、朋友圈的动态图、抢红包绑 定好友等。支付宝都面临着一个现实:支付宝其本质只是一个交易渠道。更惨的是,在微信支付相对流行的情况下,支付宝可能连支付渠道这个定位都保留不住。 24 3.4 支付宝不是 paypal,但却无法逃离本身命运 支付宝是因淘宝而生,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 paypal,而是具有担保交易功能的第三方平台。 paypal 类似微信支付,就是简单的支付渠道。 这就像很多人讨厌 360 安全卫士一样,作为一个安全软件你就好好工作就好了,但是却很喜欢弹窗口出来说几句话。但 qq 电脑管家和软媒魔方就比较耐得住寂寞的不说话 ,陌陌的作为一些手机的预装程序。 支付宝早就超出了 paypal 的范畴,但是它不能只做 paypal,因为支付宝担负了担保的作用和移动设备入口的重要使命。但微信支付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背后有腾讯微信这个超级入口,所以微信表现得毫无压力,根本没有入口这个弱点。 3.5 阿里困境的总结和展望 今天,阿里在产品上最大的弱点便是支付宝不能只做支付,但支付宝又面临微信支付这样有强大入口支持的简单支付手段的强大竞争。这是一仗很凶险,但是结果很明确,支付宝必须要回到支付渠道这个基本的逻辑起点上来。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 尤其是网络商业环境正在改变。 25 就像我不看好来往和其他一些社交软件一样,我从不认为支付宝会成为用户黏度非常大的社交软件,能在微信上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用是付宝呢。但阿里不能忍受支付宝只是一个支付渠道。还好,阿里还有资金和大把的时间。阿里正在通过其它方式改变这个困局,那就是布局生态:健康、娱乐、农业,然后收购并购重组重点企业,形成在热点独占鳌头的优势。 我想,阿里的高层包括马云本人大概也清楚支付宝对于入口价值的无以为继,准备开辟别的道路了。阿里在产品上弱,但胜在运营上强,而其战略上的的领先和预测有时候能弥 补所有的不足。 希望阿里还能够在战略上不断突破,毕竟,阿里是一个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顺应生长的公司。 26 第四章 腾讯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4.1 前言 百度看到了一条高速路,在入口建了个收费站,通过高速路的人都得缴费; 阿里建了个线上的“万达广场”,在里面的商家都得付租金; 腾讯建了一个腾讯帝国,只负责发身份证,其他人的生老病死都有人来管,他向所有人收税。百度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上,阿里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上,这两家都属于开放和半开放的业务模式。腾讯则建立在封闭的基础上,就像苹果这个公司一 样,完全自我封闭循环。 封闭的系统,也有好的一面,当内部足够强大的时候,一切都无往而不利,无论外面风吹日晒,里面总是温暖如春。就像苹果手机卖得特别好的时候,苹果的生态非常健康,开发者蜂拥而来,粉丝翘首盼望新品上市。 27 但当封闭系统不够完善茁壮的时候,便四处都是危机,并且互联网时代这种危机传波的速度非常快,且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奔溃。 而腾讯的危机,便正是根植于此。 4. 2 腾讯公司的的 s 型曲线成就中国最大的社交帝国 夹在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的中间,马化腾为广东电信开发的“网络寻呼机”并没能中标,这就是 OICQ 的 前身。 现在看来,马化腾应该庆幸当时没有卖出去。如果当年马化腾的网络寻呼机中标电信运营商,那么便不会出现现在的腾讯帝国了,最多也就是个飞信。 恰恰因为花了 50 万开发的产品没有中标, Pony 才有机会自己成立公司运营这款模仿了国外 ICQ 的软件。 英雄不问出处,虽然不得不说有模仿,但是腾讯 qq 从即时通讯软件出发,做到了行业最大,并且完成了从软件产品到互联网入口的超越,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巧合所能解释的 28 我们可以将腾讯的成功和扩张分为四个阶段: 1 即时通讯成熟期、 2自由内容生长期、 3 内部生态循环启动和 4 外部生态循环启动四个阶段。 1.IM 成熟期 即时通讯的成熟期历时四年,这期间 QQ 的最大对手便是 MSN。当年MSN 和 QQ 对战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大致意思是“大家没有必要担心 QQ 的发展,因为小孩子用 QQ,大人(职场 人)只会用 MSN。”,文章标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但从现在看来作者是错了,本土化的 QQ 凭借其离线文件、断点续传、语音通信、 QQ 秀、群、组等功能的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对 MSN 造成了了长期的攻击,而 MSN 如同谷歌一样不做本土化的改变,不适应中国市场,结果自己作死了。 2.自由内容生长期 很快,由于 QQ 用户的增长,单单只有即时通讯的功能已经不能吸引用户,用户不仅仅满足于即时通讯这一种服务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QQ 大刀阔斧的开启了新的产品线,比如 QQ 秀、 QQ 游戏大厅、 QQ 空间。除了 QQ 秀后来发展得不还之外, qq 的其它几个产品都非常成功。 qq 游戏大厅是比较成功的,直接将联众游戏拖下水,市场占有率跌到 1%; QQ 门户也以出乎想象的速度跻身四大门户之一; QQ 空间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的也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单单日独立访问用户超过 4亿。 29 以上的服务和内容腾讯带来了商业化的收入,也满足了日益增长的QQ 用户的需求,增加了 QQ 的粘性和活跃度。真正让客户走到那里都要登录 qq。 3.内部生态的循环 用户不断增长,腾讯自有的服务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2010 年前的腾讯主要以模仿为主,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当下较差的口碑。但 是在同时面临用户需求和行业口水的时候,腾讯开始了开放平台的策略,将 Qzone 的用户开放给了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并且推出了快捷登陆,这样 qq 便和其他很多社交软件联系起来了。“ QQ 快速登录”成为了当下很多产品的标配。 1. 4.外部生态的循环 内部生态循环已经日渐完整, QQ 的生态逐步往外发散,并改变了原来的竞争策略:从抄袭到投资,从持股到控股,所以有了后来入股的京东、 58 同城、大众点评和滴滴的投资,当然,这个时候时过境迁之后,微信已经替代 QQ 成为最为庞大的移动端入口 。 4. 3 腾讯公司十五年的发展经历 回顾过去十五年的 历程,腾讯的策略概况为:从内到外扩展,从端到云积累用户。 通过 QQ 和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产品为自己的内容和外部的内容导流,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长足要求,也带来了其它产品智商源源不断的用户资源。 30 而这些服务或者产品也不断地巩固即时通讯产品的入口地位,增强qq 这个即时通讯最基本产品的竞争力。 今天阿里或者百度很容易做一个即时通讯 APP,但内容、服务、开发者的资源这些东西却很难在一时间做好。而用户包括我已经习惯在 QQ游戏大厅玩游戏、在微信晒图发红包,转发评论文章。要说清楚腾讯的战略是基本不可能的,有时候我在想,腾讯 大量分散投资的背后到底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 事后诸葛亮的总结虽然没有什么价值,但我想对于后来人的理解还是有些帮助的。 微信没有上市,但却有 800 亿美金的估值。这是因为通过微信,腾讯养活了旗下一堆产品如腾讯视频、游戏、新闻,同时大量的用户和很好的门口也让腾讯以性价比很高的价格购买了滴滴打车、京东、 58 同城和美团的股份,这比微信本身一年几十亿的收益来得多得多了。所以微信最大的价值不是简单的说微信本身赚了多少钱,而是以庞大的用户量携用户以获得垂直行业的重要资源。 4. 4 表面一家独大的腾讯在移动时代却是死里 逃生 虽然 QQ 和手机 QQ 有庞大的用户群,但移动端的崛起,让腾讯差一点便翻船了。 飞信显然不是腾讯的对手,但基于小米的米聊差点就成功了。 2011 年来临, QQ 的用户几乎不再呈现增长,用户同时在线人数也没有明显增加,各项指标都表现平缓。 31 而另一个社交软件 -米聊 因为小米手机的问世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用户规模一度达到了 5000 万以上。要知道当时的手机 qq 用户也就是这个数目。如果米聊能够再争取一年的时间,我相信也许现在的即时通讯巨头位置可能要易位了。 只是从 2011 年开始,微信从腾讯公司横空出世,当然还是山寨模仿。先模仿 Kik、紧接着模仿 FB 的 Public page,推出公众号。不断地在模仿国外优秀产品和本土化上做工作,最后以其简洁明了的界面和本土化的顺心操作快速超越了米聊。可以这么说微信的崛起,给危机四伏的腾讯续了一条命。 互联网企业业内产品有条叫“ S 曲线”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其实一个公司也有自己的“ S 曲线”。 QQ 赋予了腾讯公司第一个 S 曲线,而后微信又拉升出了一条 S 曲线。听说 IBM 曾经有过三次这样的 S 曲线。显然微信不仅是一条 S 曲线,简直是一条“ J 曲线”,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 QQ 的超越,和米聊的“秒杀”。成为了业 内的一段神话。 可以这么说,小米和米聊失去了一个移动端霸主地位的机会,而微信抓住了这个机会。 4. 5 微信的卡位,为腾讯赢得了五年的宝贵时间 32 借助微信的卡位,腾讯获得了至少 5 年的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位置,并且因为乘胜追击和布局得当,很快地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产业版图,一座城。 事实上,阿里投资了很多家公司,无论是小米还是 uc 浏览器,都发展的不够好。百度也投资了不少公司,发展的也都不甚如意。但腾讯在投资方面确实投得不错,先不谈未来,当下的受益和收益都是比较高的,展现了香港人独特的眼光。腾讯的投资策略只要 花店心思慢慢分析其实会发现腾讯的投资都是是开放的,并且是具有远瞻性的战略性的投资,而不是单单为了当时的财务和控股。 在互联网企业里,控股特别是比较大份额的控股有时意味着死亡,比如去哪儿被百度控股, UC 浏览器被阿里控股。 自 2010 年以来腾讯就已经不再去实施这样的控股了,在游戏、特别是泛文化娱乐和社交领域,腾讯基本上都入股并且控制了中国所有有潜能的新兴公司。不怕他们死亡,腾讯的资金还是非常充裕,但是就怕他们做起来不是自己的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但在我看来腾讯还是处处充满危机。至少有两小一大三个危机。 4. 6 腾 讯面临的两个小危机 谈谈两个小危机:新兴的社交产品突然杀出和美国 Facebook 顺利入华。 1.年龄上的代际鸿沟和新的社交产品 33 不同年龄层的人,对社交的需求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对社交产品展现的形态和所需要达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生活里常说的“代沟”。社交代沟,在社交软件网络里,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反差。比如比我们大的 80 后大学生喜欢用“校友录”,而我们则更喜欢校园网贴吧这一类的校园交友。我们的爷爷那一辈人喜欢写信,父辈更喜欢打电话,我们则 大部分用即时通讯软件来沟通。 所以,我们今天的社交网络企业家并不能准确的知道当下的年轻人的真实需求甚至后面一辈人那时会处于什么样的社交场景,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偏爱什么样的社交软件。其实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那我们自己为例,我相信每个人的手机上行可能都安装了 qq 和微信,但是我也相信很多人手机上可能会安装“百度贴吧”“抱抱”“陌陌”“微博”“他社区”这样的社交软件。虽然 qq 微信必不可少,但是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个 qq 或者一个微信了。 然而这个现实这对于腾讯来说是很可怕的。社交网络虚无缥缈,基本很难有强规律可循 ,也没有什么重要门槛可依赖。所以腾讯无法肯定某一天会不会突然杀出一款产品,飞速杀出来取代 qq 和微信的地位,如瘟疫一般疯狂传播并且红遍大江南北。就像谁也不能拍着胸脯保证微信这样异军突起的的产品永远只会出现在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互联网社交软件未来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报告.doc)为本站会员(ohywnsy)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