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周氏牧业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 XX区周氏牧业养殖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 项目概况 . 1 1.2 项目提出的理由 . 4 1.3 效益分析 . 4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5 1.5 可研结论 . 6 第 二 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 7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7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0 2.3 可行性分析 . 11 第三章 市场分析 . 14 3.1 需求分析 . 14 3.2 生产和营销模式 . 15 3.3 市场风险分析 . 15 第 四 章 项目选址 . 17 4.1 项目区自然条件 . 17 4.2 社会经济状况 . 17 4.3 交通状况 . 17 4.4 项目地点选择 . 18 第 五 章 工程 方案 . 19 5.1 指导思想 . 19 5.2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 19 5.3 总平面布置 . 20 5.4 工程方案 . 20 5.5 技术方案 . 25 5.6 设备方案 . 28 第六章 原材料、燃料供应 . 30 6.1 牛源 供应 . 30 6.2 饲草料 供应 . 30 6.3 燃料供应 . 30 第七章 公用辅助工程 . 31 7.1 给排水 . 31 7.2 通风空调 . 32 7.3 供电设计 . 32 7.4 信息及通讯系统 . 34 第 八 章 环境 影响评价 . 35 8.1 编制依据与范围 . 35 8.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 36 8.3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40 8.4 环保机构设置 . 41 8.5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42 8.6 环境影响评价 . 44 第 九 章 节能 . 45 9.1 节能原则 . 45 9.2 编制依据 . 46 9.3 本项目能源消耗量 . 46 9.4 节能管理措施分析评估 . 47 第 十 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51 10.1 劳动安全卫生 . 51 10.2 消防 . 56 第十 一 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 58 11.1 组织机构设置 . 58 11.2 生产组织与人员培训 . 58 第 十 二 章 项目 实施进度 与招投标 . 60 12.1 项目建设期限 . 60 12.2 项目进度安排 . 60 12.3 项目进度安排表 . 60 12.4 招标范围 . 60 12.5 招标组织形式 . 61 12.6 招标方式 . 61 12.7 工程分包 . 61 第十 三 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2 13.1 编制依据 . 62 13.2 投资估算费用标准 . 62 13.3 投资估算 . 62 13.4 资金筹措 . 64 第十 四 章 财务预测与分析 . 65 14.1 财务估算与评价依据 . 65 14.2 销售收入预测 . 65 14.3 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 65 13.5 经营预测 . 66 13.6 利税分析 . 66 13.7 财务评价指标 . 66 13.8 财务分析结论 . 68 第十 五 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措施 . 69 15.1 项目风险分析 . 69 15.2 风险程度分析 . 69 15.3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 72 第十 六 章 结论与建议 . 74 16.1 结论 . 74 16.2 建议 . 74 附表 . 76 附表 1:总经济指标表 . 76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 . 76 附表 3:总成本表 . 77 附表 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 77 附表 5:投资现金流量表 . 77 附表 6:流动资金估算表 . 77 第 1 页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XX 市 XX 区周氏牧业养殖基地 1.1.2 项目性质 新建 1.1.3 建设单位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1.1.4 拟建地点 江苏省 XX 市 XX 区朱桥镇闸南村 1.1.5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1200 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 953.21 万元,流动资金 227.19 万元,建设期利息 19.60 万元 。 主要用于 养殖基地厂 房建设 、 基础 配套 设施以及设备的购买。项目建设周期 6 个月 ,2017 年 5月 -2017 年 11 月。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800 万元,贷款 400 万元 。 1.1.6 建设规模与内容 为适应国家农业 种植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满足本区域市场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xxxxxxxxxx 有限公司拟投资 建设 肉牛 养殖基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 20000 平方米(合 30 亩),其中饲养间 6000 平方米, 繁殖间 800 平方米、饲料加工间 400 平方米、疫病控制室 200 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 1780 平方米、绿化 6000 平方 第 2 页 米、厂区道路及硬化 4820 平方米 。 具体建设规模如下表 1-1: 表 1-1 建设规模表 序列 项目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备注 1 项目总面积 20000 13260 2 饲料加工间 400 400 单层 3 饲养间 6000 6000 单层 4 繁殖间 800 800 单层 5 疫病控制室 200 200 单层 6 污水处理间 100 100 单层 7 仓库 500 500 单层 8 办公楼 500 2500 5 层 9 食宿楼 500 2500 5 层 10 配电房 100 100 单层 11 门卫室 80 160 2 间 12 绿化 6000 13 厂区道路及硬化 4820 项目完成后 养殖规模为 年 出产 肉牛 1000 头 ,实现年 均 收入1350.00 万 元 ,年均 利润 402.96 万 元 。 1.1.7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2)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 200215 号); (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第 3 页 ( 5)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 ; 1.1.8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企业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 量进行预测; ( 2)对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进行论述,通过研究确定项目拟建规模,拟定合理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 3)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进行研究; ( 4)就项目的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进行评价; ( 5)确定项目的实施进度、劳动定员; ( 6)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进行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 ( 7)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 1.1.9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 1) 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 2) 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 ( 3)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4) 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 5) 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 第 4 页 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 6)认真贯彻国家、省、 地方有关环境保护、人防、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规定,坚持环保、劳动安全卫生与项目建设“三同时”的方针 。 ( 7)在满足项目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各阶段投资额度,以合理节约项目造价。 1.2 项目提出的理由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为调整和优化公司发展结构,加快 现代农村养殖业 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促进 农牧养殖业 产业化发展为总的指导思想,多层面、多层次地推动现代 农牧养殖 业的发展 ,将现代种养殖业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相结合,通过回收农作物秸秆再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 根据 国家十三五农牧养殖 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现代 农牧养殖业 ,加快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 ,加大畜禽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 。基于 政府 对 农牧养殖业 发展的大力支持, 项目对积极推进农牧养殖 业及相关产业 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效益分析 1.3.1 经济 效益 项目完成后 养殖规模为 年 出产 肉牛 1000 头 ,实现年收入 1350 万元 ,年均 利润 402.96 万 元 。 同时,从农民手中回收农作物秸秆,雇佣当地农民进入养殖基地工作,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 2-3 万元。 第 5 页 1.3.2 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可以新增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可以满足牛肉市场供应,促进 当地 肉牛养殖发展。同时也可促进 当地 肉牛加工业的发展。 1.3.3 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可充分利用 当地 牧草资源及农作物秸杆,减少作物秸杆处理所造成的污染,同时,沼气池建设可使粪便资源化率由无到60%以上,大幅减少粪尿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序号 科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规模总投资 万元 1200.0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953.21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60 1.3 流动资金 万元 227.19 2 年均收入 万元 1350.00 3 年均总成本 万元 947.04 4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402.96 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95 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798.83 7 投资回收期 年 5.52 含建设期 0.6 年 8 总投资收益率 % 33.58 9 盈亏平衡点 % 25.20 第 6 页 1.5 可研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项目的实施既可有效满足市场对 优质牛肉 的需求,又能够辐射带动当地就业,增加 当地农民收入 2-3 万元 /年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服务业、运输业、包装业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长期稳定,还 可以增加国家税收。 同时 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无任何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即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本项目产品的 生产 加工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可满足市场对无公害 食 品的需求,同时公司拥有一大批高中级管理及科技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基础。另外, 公司正在营建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销售市场,产品销售有保障。 综上所述,该项目技术先进、设计合理,龙头带动效果显著,有利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 第 7 页 第 二 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养牛是农村养殖业的传统产业,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 因此许多地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富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程。 项目所在地 肉牛饲养数量逐年加大,面积较广,饲草饲料资源比较丰富,长期以来,群众基 本上以饲养当地品种为主,品种落后、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农户养殖上不了规模,畜产品上不了档次,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农村的优势产业。为了切实提高我区肉牛生产科技水平,完善良种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畜牧养殖方式彻底转变及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该建设项目旨在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条件、建基地、带农户,建立健全产业化营销体系,成功打造出产品名牌, 对 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 健康 发 展具有深远意义。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牛肉属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具有消化吸收率高等特点。西方发达国家牛肉的消费已成为肉食消费的主体。 牛肉不仅是美味健康肉食,同时还提供蛋白质,矿物质和维他命B 群,包括烟酸,维生素 B1 和核黄素。牛肉还是每天所需要的铁质 第 8 页 的最佳来源。精牛肉平均脂肪含量仅为 6%,而嫩牛肉含 3.7%,只含非常少的热量。牛肉的胆固醇比鸡肉、鱼和蛋低,适量的脂肪是健康均衡饮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提供吸收维他命 A、 D、 E 和 K 所需要的脂肪酸,而且是能量的浓缩来源。牛肉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物别适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 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牛肉有滋补健身的作用,但牛肉纤维粗,有时会影响胃黏膜。与土豆、芹菜、葱头、白萝卜、红枣、口蘑搭配,不但味道好,且弥补了牛肉的营养方面的缺点。如土豆含有丰富的叶酸,起着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芹菜清热利尿,有降胆固醇的作用。白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毒、康胃健脾、止咳止痢及防治夜盲症、眼病、皮肤干燥等功效。洋葱具有祛风发汗、消食、治伤风、促进睡眠的作用。红枣有保肝、镇静、催眠、降压、抗过敏、抗癌、抗菌等作用。口蘑有补益肠胃、抗癌、防衰、延年益寿的功效。此菜的搭配对缺血、 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者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我国牛肉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为了促使这一矛盾的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正常市场畜禽产品价格,维护社会稳定。 第 9 页 目前, XX 市 还存在养殖生产中现代良种所占比重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提出的 牧业养殖 基地项目 ,旨在立足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养牛业规模化、科技化、 持续、健康发展,项目的实施可显著 提高本地区优质型良种牛供种能力,提高 XX 市 养殖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中的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非常大,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率非常的低,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所以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说是近年的热点。 全国每年作物秸秆的产量达六亿吨,其中玉米秸的面积 、产量最大,利用潜力也最大。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秸秆很少再用于烧饭、沤肥,用作饲料(青储、氨化、直接饲喂)的数量不到 5%,利用秸秆还田、副业加工少于 5%,农村出现大量的秸秆积压闲置,大量焚烧的现象,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也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饲料化利用作物秸秆,那么不仅会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乳肉品质,使得人畜争粮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减少放牧,使草场得以保护。可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第 10 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附加产业的兴起,特色养牛产值将大幅度增加,会培育新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经济增长点,带领农民全面致富奔小康,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项目本来吸纳农村劳动力 50 人,将增加农民 2-3 万元 /年的收入。 2.2.2 是调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 相对而言, XX 市 的农业经济仍是以粮食种植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经济形态,产值低,潜力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急需新的产业切入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力地推动传统粮 经二 元种植结构向粮 经 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中最具活力的养牛业,将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改变农业经济中种植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的经济结构格局,将会极大的增强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 2.2.3 是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健康绿色是未来的消费趋势,养肉牛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必须建立肉牛生产发展的保障机制。由分散、粗放性养殖向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 11 页 2.2.4 是提高肉牛养殖科技发展水平的需要 养牛业要想提高畜牧养殖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向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化,必须加速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应用,必须加快安全、优质型畜牧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建设。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高优质型良种肉牛的供应能力,提高 当地 养牛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升肉牛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满足 XX 市 不断发展的现代养牛业的生产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3 可行性分析 现代畜牧业是 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对带动畜牧业、带动农民致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优质牛肉的需求将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整个养牛业将会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该项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 1) 发展养牛业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 主攻的产业。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已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向畜牧养殖小区、园 第 12 页 区和高效生态牧区转变,畜产品生产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由消费型进入追求质量安全阶段。因此,畜牧业,特别是生态绿色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生态牛场将结合牧业结构调整,将畜牧业经济区与平原区交叉融合,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畜牧业组织形态,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 离、实行集约管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集繁育、养殖、加工、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牧业园地和生态牧业、有机牧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将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 2) 发展养牛业符合政策导向,满足市场要求。 近年来,中央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基础上,在畜牧业生产用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良种畜禽饲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 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要求强化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牧场建设,加快肉牛生产,确保牛肉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可以说,各级政府为促进肉牛生产,发展优质肉产品供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3) 养牛业社会需求巨大,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