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家用电器行业策略分析报告.pptx
2019年度家用电器行业策略分析报告,2018 年 11 月 19 日,正文目录,1,行业虽迎调整,龙头业绩仍优.4,1.11.21.31.41.51.61.7,3 季度销售大幅回落预示行业迎来调整期 .4盛景犹在、调整将至的空调业.4洗衣机业进入低速平稳发展期.7冰箱业量平价涨.9彩电业量增价跌. 11品牌与产品创新力决定小家电业高度.12传统厨电下滑,而嵌入式新厨电和水槽式洗碗机引领行业发展。.14,23456789,行业并购如火如荼探索转型的途径.15出口仍高度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市场.16以创新迎调整.18高端非一日之功 .19产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龙头价值更大 .213 季度经营回落预示行业调整将至.23市场表现回顾.25投资策略 .27,10 未来机会在哪里?.2911 重点个股点评.2912 风险提示 .30图表目录图表 1: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放缓(%).4图表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4图表 3:近 2 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创历史天量(万平米).6图表 4:2018 年 3 季度始空调内销增速下滑(万台).6图表 5:空调总销量变化图(万台) .6图表 6:格力的市场份额稳定在 30%以上(万台).6图表 7:美的市场份额稳定在 25%左右(万台).6图表 8:空调零售价大体稳定(元) .7图表 9:格力近年销售毛利率稳定在 30%以上(%) .7图表 10:洗衣机内销月度对比图(万台).9图表 11:海尔洗衣机市占率创新高(万台).9图表 12:美的洗衣机市占率(万台) .9图表 13:冰箱内销月度对比图(万台).10图表 14:冰箱外销月度对比图(万台).10图表 15:海尔市占率有显著优势(万台).10图表 16:美的冰箱市占率快速上升(万台) .10图表 17:2018 上半年彩电尺寸销售比与增速.12图表 18:电视使用率下降.12图表 19:海信电器 3 季报净利润率仅 1.6%.12图表 20:新品类电器增速较高 .14图表 21:传统与新兴厨电表现各异.15图表 22:家电出口月度对比图 .16图表 23:家电出口一览 .17图表 24:部分公司境外收入规模大占比高(亿元) .18,图表 25:主要产品出口比重对比(%).18图表 26:高端市场占比 .20图表 27:空调龙头企业份额高企.22图表 28:多个家电品类首位企业市占率遥遥领先.22图表 29:三巨头占比.23图表 30:家电业近 3 年 1-3 季度收入对比(十亿元).24图表 31:各子板块 3 季报利润占比.24图表 32:2018 年 3 季度毛利率略降(%).24图表 33:近年来板块总收入增长率对比(%).24图表 34:3 季度存货周转率下降 .25图表 35:管理费用率显著下降 .25图表 36:各子板块 3 季度收入增幅差异显著(%).25图表 37:各子板块销售净利率差距明显(%).25图表 38:今年家电板块跑输大盘(*100%).26图表 39:5 年累计涨幅仍有 96%.26图表 40:家电个股年度表现最佳前 10 名(*100%) .26图表 41:家电个股年度表现后 10 名(*100%).26图表 42:家电业估值比较.27图表 43:家电行业估值与其他行业比较图.27图表 44:过去 6 年行业估值比较 .27,行业迎来调整,据中怡康时代最新季度推总国内销售端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国内整体家电市场增速走低,同比增速为-7.5%。从行业出现调整的原因看,2017年行业繁荣的高基数效应是首要因素,其次则是受房地产市场拖累,再次是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根据以往的行业调整历史规律,这一调整的周期将在2年左右,以行业库存的显著下降为结束标志。,龙头仍有发展空间,从收入角度看,家电业过去几年实际是一个成长性行业,收入破万亿。家电行业的成长首先来自于产品的大规模结构升级,其次来自于各种品类创新层出不穷,再次是市场区域的扩张,不断突破市场预期的天花板。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家电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电商渠道渗透率提升,家电产品市场仍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行业龙头更将在这一扩张过程中同时享受产业集中度提升的溢价空间。市场也对家电行业的成长给予了恰当的反映,家电指数实际长期跑赢大盘,近5年行业累计收益率高达96%,跑赢大盘60%以上。,家电巨头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不在扩大传统产品的产能以寻求成本优,势上,而在实现产业转型和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上。家电产业转型主要通过智慧家居的系统化、打造家电新体验、品类扩张、跨界进入机器人等新产业进行。品牌高端化主要以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市场触角率先推出新品,通过产品代际领先来实现,引领市场消费潮流。实现产品领先于同行,以确立高端品牌形象。市场全球化主要通过大规模出口、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进行,近年来跨国并购已逐步成为主要战略。这一战略实现过程将是漫长的,尤其高端品牌的创建非一日之功,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并非那么容易,布局早、开放式的企业更有潜力。具有平台式创新体系的企业则更具备长期竞争力。因此,未来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产业转型和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的企业。,年度推荐组合,基于产业转型和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的行业投资逻辑,我们推荐美的集团(000333.SZ)、奥佳华(002614.SZ)、华帝股份(002035.SZ)、荣泰健康(603579.SH)。,风险提示,行业销售下滑超预期、产业转型不成功、出口受阻的风险。,投资要点:,1 行业虽迎调整,龙头业绩仍优,1.1 3 季度销售大幅回落预示行业迎来调整期据中怡康时代最新季度推总国内销售端数据,2018 年第三季度国内整体家电市场增速走低,市场规模(包含手机和 3C)4078 亿元,同比增速为-7.5%。其中国内零售额回落明显的有:彩电、空调、冰箱等。与去年同期相比,它们的零售额分别下降 20%、 19%和 7%;热水器、油烟机、燃气灶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 4%、 14%和 13%;微波炉、电烤箱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 7%和 15%;空气净化器同比下滑 14%。3 季度仍有增长的品类有:洗衣机零售额增长 3%;洗碗机同比增长 21%;净水设备零售额同比增长 12%;吸尘器、电水壶、搅拌机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 42%、22%和 28%;电饭煲、电压力锅、加湿器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 2%、4%和 2%。总体看,降幅较大的多是占销售额比例较大的传统大家电,增长多是占比低的小家电,这导致整体家电市场 3 季度销售出现回落。再从产业在线公布的 9 月生产端数据看,9 月空调内销出货 617.5 万台,同比下滑 14.7%;冰箱内销出货 358.8 万台,同比下滑 5.6%;洗衣机内销出货 432.7 万台,同比下滑 3.6%;电视机内销出货 514 万台,同比下滑 0.3%;油烟机内销出货 155.2万台,同比下滑 8.2%;空气净化器内销出货 36.8 万台,同比下滑 11.5%。生产端的数据与销售端数据相互验证,国内家电零售市场的确迎来了寒冬。从行业调整原因看,2017 年行业繁荣的高基数效应固然是首要因素,其次则是受房地产市场拖累,再次也是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根据以往的行业调整历史规律,这一调整的周期将在 2-3 年,以行业库存的显著下降为结束标志。,图表 1: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放缓(%),图表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1.2 盛景犹在、调整将至的空调业产业在线数据显示 2018 冷年中国家用空调生产 15411 万台,同比增长 13.1%;2018 年 1-9 月生产 12104 万台,同比增幅 6.7%;2017 全年增速为 28.7%。2018冷年销售 15267 万台,同比增长 13.5%;2018 年 1-9 月销售 12336 万台,同比增幅7%,上年增速 31%;2018 冷年内销出货 9751 万台,同比增长 18.8%;2018 年 1-9,月内销出货 7603 万台,增长 8.5%,上年增速 46.8%;冷年出口 5516 万台,同比增长 5.3%;2018 年 1-9 月出口 4733 万台,同比增长 4.8%,上年增速 11%。从销售金额看,2018 冷年空调总销售金额是 3148 亿元,同比增长 17.2%:其中内销金额2408 亿元,同比增长 21.3%;出口金额是 740 亿元,同比增长 5.7%。可见,尽管行业增速低于上年,但绝对增速仍属于较高之列。整个行业以 1.5 亿台的产销量创造了新的行业空间,再次打破了行业的天花板,尤其是打破了市场基于去年高基数的悲观预期,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奇迹的诞生源于如下几点:一是去年创纪录的销售令渠道库存快速出清,今年渠道大量补库存;二是工厂巡回团购活动的全面铺开创造了新渠道;三是出口因全球经济的回暖而大力改善。,从产品售价看,2018 年空调国内零售均价为每台 3530 元,增长 2.9%;出口均价为每台 189.5 美元,增长 3.5%。尽管涨幅不大,但考虑到今年大多原材料价格下跌,则来自于成本端的涨价压力不大;同时来自于创新端产品迭代的推高价格也因本年行业并无重大新品推出而滞缓,在产品结构上除了冷媒方面调整较大外,变频结构、能效结构的提升并不明显。,从销售渠道看,2018 年上半年空调线上的销售比例已经达到 35.3%,销售额同比增长 42.0%,大大高于线下市场 3.2%的增速,而三级以下市场是主要的增长动力。空调销售渠道的日渐电商化对已建立起全国性线下连锁专卖店模式的公司构成挑战,一些企业通过组织工厂团购直销日的活动予以应对。由于空调的强安装性特征,线下渠道将难以被彻底取代,预计未来空调销售渠道还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销售,线下策划、送货与安装的模式会逐渐形成。,从行业格局看,格力的龙头地位依然稳固,2018 年 1-9 月市占率 31.6%。美的以 24.0%的市占率稳居第二,奥克斯和海尔则以近 10.0%的市占率分居三四,TCL以 6.2%的市占率居第五,前 5 家合计市占率近 80.0%。从增速来看,奥克斯和海尔的增速最快,格力的增速也超过行业均速。但近 2 年空调业的盛况也吸引大量杂牌军涌入,目前的空调品牌超过 200 个,中小企业的压力加大。,从 3 季度空调内销增速连续 3 个月下滑看,空调业已经进入调整期。继 7 月份销售下滑 2.6%后,8 月大幅下滑 17.2%,9 月再降 8.3%,整个下滑趋势业已形成。2017 年行业过度繁荣的高基数效应固然是首要因素,其次则是受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全面回落拖累,再次也是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居民消费能力受过往房价急剧za 上涨的冲击过大,住房贷款占居民存款的比例快速拉升到 62%,居民的消费能力被房地产消费挤出。最后,也是行业库存调整周期的影响。2018 冷年新增库存 1100多万台,截止7 月底行业总库存高达4143 万台,已经不存在继续向渠道压货的基础,因此 2019 年存在个别厂商出货量大幅下滑的可能。而出口方面竞争激烈,均价低到1330 元左右,利润微薄,对企业利润贡献甚微。因此,产业在线预测 2019 冷年家用空调内销出货下降 8.7%,出口下降 4%,行业进入了调整阶段;中怡康给出的 3季度国内空调零售大降 19%数据更支持了这一预期。根据以往的空调业库存调整节奏,我们推测行业调整期将延续 2 年左右,总体降幅在 10%左右,而极端月度降幅不排除 40%的可能。,图表 3:近 2 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创历史天量(万平米),图表 4:2018 年 3 季度始空调内销增速下滑(万台),图表 5:空调总销量变化图(万台),图表 6:格力的市场份额稳定在 30%以上(万台),图表 7:美的市场份额稳定在 25%左右(万台),图表 8:空调零售价大体稳定(元),图表 9:格力近年销售毛利率稳定在 30%以上(%),从行业方向看,以多联机为代表的家用中央空调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至总量的20%左右,智能空调在整体空调市场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到总量的五分之一;专注于空气净化的产品如空气净化机、新风系统等新品推出,空调市场的细化产品创新有所推进。1.3 洗衣机业进入低速平稳发展期产业在线数据显示, 2018 年 1-9 月洗衣机出货量达 4759 万台,同比增长 2.6%,较上年 8.1%的增速比出现明显回落。9 月数据中洗衣机内销出货 432.7 万台,同比下滑 3.6%。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上半年中国洗衣机市场零售量为1605 万台,同比下降 0.4%。根据中怡康 1-6 月的推总数据显示,2018 年上半年,洗衣机市场零售量、额分别为 1807 万台、 347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4.7%、10.5%,这表明国内洗衣机市场可能已经或即将结束由滚筒机推动的持续数年的更新换代周期,而进入低速发展的平稳期。考虑到洗衣机较高拥有率的市场基础:2016 年底洗衣机的百户保有量为 90 台、其中城镇百户保有量 94 台、农村百户保有量 84 台,且洗衣机作为可移动家电,与房地产周期关系不大,故洗衣机业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替换购买及消费升级推动的产品创新、新品导入。洗衣机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传统的以做大数量和规模为特征的外延式增长、滚筒与波轮、变频与定频等主导性结构竞争已接近尾声,下面将进入产品结构升级的二次变革,大容量、智能产品和分桶洗涤有望得到市场的青睐。从行业增长推动力看,消费升级是主要推力,滚筒洗衣机、大容量洗衣机、变频洗衣机、烘干洗衣机、智能洗衣机、健康洗衣机等产品日益进入家庭,首先是洗衣机的功能区分细化推动一个家庭洗衣机数量增加,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在洗衣机配置上可采取“洗衣机+干衣机+迷你洗衣机”的组合,以洗衣机+干衣机满足日常洗护需要,迷你洗衣机将解决内衣、婴儿等特殊洗护的需求。其次,替换购买需求一般会选用功能更强的洗衣机。根据洗衣机 10 年的使用年限推断 10 年前的大规模家电下乡政策导致的家电轮换高峰即将到来,功能更强的洗衣机正替换早期的简单产品。2018 年,上半年,滚筒洗衣机线下市场零售份额达到 71.8%,线上市场份额达 59.7%。10KG为代表的大容量零售额份额为 36.5%,与去年同期相比份额提升 20.6 个百分点。再次独立干衣机市场有望形成。 2018 年干衣机的市场规模可望达到 25 万台,预计 2019年上升到 30 万台左右。另外,智能和健康也是行业创新的两大方向,特别是健康杀菌方向较好的切合了家庭洗护需求,类似高温杀菌、臭氧杀菌、电解水杀菌、筒自洁除菌等功能创新的洗衣机大有市场。,从洗衣机的销售渠道看,由于不需专门安装,其线上销售份额快速提高。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上半年线上零售量为 703.4 万台,同比增长 20.2%,零售额 105.1 亿元,同比增长 33.0%。线下零售量 901.8 万台,同比降低 12.1%,零售额 218.2 亿元,同比下滑 3.4%。从量的角度看,线上渠道占比已经超过 40.0%。,从行业格局看,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2018 年上半年洗衣机市场在销品牌数为 154 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 8 个;洗衣机市场 TOP10 品牌的零售额份额为 92.1%,与去年同期相比份额提升 1.2%。据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线下洗衣机市场 TOP10 机型中海尔占据一半席位,其中前三位都是海尔的机型。而线上方面 TOP10 机型中海尔有四款机型,小天鹅有三款。,从价格上看,洗衣机业终端产品售价显著上升。据奥维云网(AVC)线下、线上监测数据显示,线上 2017 年初洗衣机均价为 1414 元,2018 年 6 月份为 1658 元,上涨 244 元;线下 2017 年初洗衣机均价为 2501 元,2018 年 6 月份为 3123 元,上涨 621 元。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显示,2018 年上半年洗衣机市场累计均价为 2875 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91 元,增幅达到 11.3%。分产品类型来看,滚筒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326 元,达到 4130 元。总体看,洗衣机行业在零售量增幅放缓的背景下,借助涨价实现了零售额的稳定增长。,因此,预计未来洗衣机市场整体零售量将会进入 5%以下的低速自然增长阶段,但销售额因均价持续走高的因素将会保持超过 5%的增幅,其中的龙头企业因品牌力和市场资源优势更有可能获得超过 10%的增长。在行业结构上大容量、智能化、健康化、洗烘一体、干衣机等将有更快的发展。,图表 10:洗衣机内销月度对比图(万台),图表 11:海尔洗衣机市占率创新高(万台),图表 12:美的洗衣机市占率(万台),1.4 冰箱业量平价涨据中怡康数据, 2018 年第三季度冰箱与去年同期相比零售额下降 7.0%;产业在线公布的最新 9 月生产端数据显示冰箱内销出货 358.8 万台、同比下滑 5.6%;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2018 年上半年冰箱零售量为 1600 万台,同比增长 0.8%,其中线下 892 万台,同比下降 14.2%;线上 708 万台,同比增长 29.4%;销售额 549 亿元,同比增长 7.1%,其中线下 317 亿元,同比下降 4.8%,线上 142亿元,同比增长 48.3%。而 2017 年全国冰箱零售量为 3376 万台,同比下降 0.6%,零售额为 939 亿元,同比增长 3.9%。据此推测,冰箱在销量上延续了 2013 年以来,的萎靡不振,但借助产品结构调整,也在销售额增幅上取得了增长。从竞争格局看,奥维云网线下监测数据显示,海尔在零售额和零售量方面都居首位,占比在 30.0%以上,且增长态势也很明显。海尔与其它内资品牌美的、美菱、容声、卡萨帝和海信加起来的零售额份额占据全部的近 70.0%,三星、西门子、博世和松下冰箱零售额份额均下滑。,图表 13:冰箱内销月度对比图(万台)图表 15:海尔市占率有显著优势(万台),图表 14:冰箱外销月度对比图(万台)图表 16:美的冰箱市占率快速上升(万台),冰箱业借产品结构调整推动售价上调实现了零售额的增长。针对冰箱用户开始换购及升级的消费特征,龙头企业转型高端,推动价格不断上涨。据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显示, 2017 年 1 月份冰箱均价为 3630 元, 2018 年 6 月涨到 4244 元,线下冰箱均价突破 4000 元。从行业趋向看,风冷冰箱正快速替代直冷冰箱, 2000-3000 元的两门冰箱市场中,风冷冰箱零售额占比超过 80.0%。门体结构上据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显示,2018 年上半年五门、四门为销路较佳的两类冰箱;同时十字门、两门风冷的销售额增幅也在 10.0%以上。同期,三门风冷冰箱零售额同比下滑 1.7%,六门冰箱下滑幅,度较大,达到 23.2%,对开门下滑 5.2%。而西门子法式多门冰箱的销售额份额同比下降近五成,海尔则在法式多门冰箱市场份额价格双向提升。,除了外形、空间外,冰箱的保鲜技术进步和智能化管理也始终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分区储鲜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购冰箱产品的重要决策因素,同时也将成为中高端冰箱产品的标配性技术功能。如海尔冰箱独有的全空间保鲜技术,比普通冰箱冷冻温度波动降低 75%,有效维持冷冻室保鲜环境。智能冰箱让用户不用打开冰箱就能了解冰箱中食材的情况,哪些食材即将过期需要及时食用等信息,避免用户遗忘食材而造成浪费。智能和保鲜仍是冰箱行业发展的主基调。,总之,当前冰箱家庭保有量饱和,未来消费需求将以更新需求为主,企业主动转型高端,以价格增长带动零售额增长,预计 2019 年冰箱零售量需求仍将持平,但零售额仍有增长空间。,1.5 彩电业量增价跌,全年行业零售额下跌已成定局。根据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彩电市场出货量达 0.99 亿台,同比增长 4.9,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 2260 万台,同比增长 3.6。根据中怡康推总数据,上半年彩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为 711 亿元,同比下降 5.9%。量增额减的原因一是去年的销量基数为 5 年来最低、二是彩电业借面板价格走低而大打价格战致使上半年线下液晶电视均价同比下降7.3%至3087元。三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额则下降 20.0%,其中 9 月份电视机内销出货 514 万台,同比下滑 0.3%。奥维云网预测 2018 年彩电市场的零售量规模将达 4913 万台,同比增长 3.4,零售额规模将达 1597 亿元,同比下降 2.0,大尺化趋势进一步加深,销售面积将达 347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0.0。,价格战仍是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今年整机价格再次刷新低价记录,如 32 英寸799 元,55 英寸 1799 元和 65 英寸 2898 元;线上彩电市场均价为 2545 元,同比下降 10.2。行业平均一年半一次的价格战,致使全行业没有赢家、利润微薄。原因在于:一是行业竞争格局不佳,未能形成寡头垄断格局;二是彩电制造技术扩散、面板等主要配件制造规模化过剩;三是手机对彩电的替代影响明显,成为用户使用时间最长的影音设备,电视的需求减少。,电商渠道日益替代线下。2018 年上半年线上零售量占比已达到 44.0,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9%。且彩电线上销售量增长 40.4,销售额增长超过 20。线下市场销售量下降 16.5,销售额下降 133。彩电销售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线上,而线下渠道正日益衰退。,图表 17:2018 上半年彩电尺寸销售比与增速大尺寸、高分辨率是行业主要发展趋势。2018 年上半年,55 寸以 31.0%的销量占比位居第一,同时 65 寸成为彩电市场增长最大的尺寸。大尺寸成为消费者对未来电视产品的主要期望点,加之 65 寸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大尺寸电视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其它产品特征方面, 4K 电视规模同比增长 25.4%,OLED 电视规模同比增长110.3%,激光电视规模同比增长 241.5%,超轻薄电视规模同比增长 109.5%。内容方面难以突破。彩电业未来能否凭借内容优势、智能优势在家居智能物联化趋势中占据主导地位,还取决于内容行业的对外对内开放与政策许可空间。目前来看,在内容方面无突破进展的背景下,彩电需求难以迎来量的突破;同时行业竞争格局仍处困局,从 CRT 到液晶再到 OLED、量子点,多次重大技术变革均未提升彩电业盈利水平,受限于行业价格战剧烈的困扰,全行业净利润率过低的状况难以根本扭转。,图表 18:电视使用率下降,图表 19:海信电器 3 季报净利润率仅 1.6%1.6 品牌与产品创新力决定小家电业高度,小家电指除了大功率输出的电器以外的家电,一般占用比较小的电力资源或机身体积比较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家电品类的队伍日益扩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类:厨房系列产品如电饭煲、微波炉、果汁机等;浴室系列产品如电热水器、电暖器、电吹风等;居室清洁系列如吸尘器、电熨斗、甩干机等;居室环境系列产品如吸尘器、电风扇、除湿机等;取暖器类如电暖器、电热被、远红外线电热炉等;小视听系列产品如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摄像机、电子游戏机等;保健系列产品如减肥美容器、按摩椅、足底按摩器、摇摆机、音频电疗器等。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科技发展,小家电领域的产品创新将是最多的。在这个领域,产品创新能力与品牌力具有决定性影响。,2017 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估计 3200 亿元左右,此前 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5%,预计 2018 年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3500 亿元左右。在全部小家电品类中,目前厨卫小家电市场份额达 76.0%,家居类占 13.0%,个人护理类占11.0%。其中表现突出的生活类小家电,今年三季度生活家电市场规模达到了 260 亿元,同比增长 14.8%。但具体到各品类,表现有差异,电动剃须刀等传统小家电增速放缓,加湿器等新兴小家电增速较快,一些新品如新型破壁机、无线手持吸尘器、高端美发仪等大量进入市场。小家电市场的快速增长还来自于电商的助力。由于小家电的小体积与自安装,天然适合电商渠道推广,这为大量无力自建渠道的小家电提供了市场推广的捷径。随着电商的渗透,许多小家电借此走向大发展。长远看,小家电将持续受益于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活品质提升,那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活品质的小家电空间无限。如中国家庭的吸尘器保有量仅为 20.0%,远远不及美国家庭(120.0%)和日本家庭(146.0%)。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吸尘器的单价也在提升,尤其是 30005000 元价格段的吸尘器市场均在增长。这吸引国内外行业巨头入场竞争,如戴森、松下、LG 等国际品牌与莱克、美的、小狗等本土品牌激烈竞争。这说明在小家电领域,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但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市场格局远未到稳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