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芯片行业发展解析报告.pptx
2018-2019芯片行业发展解析报告,芯片行业发展概述,1,FORWARD,芯片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人们经常把“芯片”和“集成电路”这两个词混着使用。 事实上,芯片(chip)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也是集成电路的载体。芯片是集成电路经过“设计 制造 封装 测试”后形成的可立即使用的独立整体,集成电路必须依托芯片来发挥他的作用。 芯片组,则是为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芯片进行组合。芯片及芯片组几乎决定了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性能的发挥。因此,可以说芯片是电子设备的灵魂,是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之所以能够实现的重要载体。,1,芯片的种类,而最常用的两种分类方式:1、根据晶体管工作方式划分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 数字芯片主要用于处理各种数字信号,用半导体来控制电压高低用以代表1和0,并以此进行逻辑计算。 模拟芯片主要用于模拟信号处理领域,比如处理声,光,无线信号等物理现象。2、按照芯片的功能划分处理器芯片、记忆和存储芯片、特定功能芯片 处理器也就是所谓的CPU,是一个电子设备的心脏,承担最重要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功能,CPU主要存在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视,机顶盒等电子产品。, 记忆和储存芯片负责数据的保存和管理,常见的DRAM,NAND等等。 特定功能芯片则是为了某些功能而开发的芯片,比如WiFI芯片,Bluetooth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等等。,芯片种类划分角度多种多样,可依据材料、集成电路、芯片功能、芯片设计方式等角度的不同进行分类。,2,芯片制作及成本解析芯片制作完整过程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作、封装制作、成本测试等几个环节。其中,芯片制作过程最为的复杂。而精密芯片的制造过程尤为复杂。芯片的成本包括硬件成本和设计成本。 芯片硬件成本包括晶片成本+掩膜成本+测试成本+封装成本四部分。 此外,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要支付给ARM设计研发费以如及每一片芯片的版税,而自主CPU和Intel这样的巨头,则无购买IP的成本。 除此之外,芯片的硬件成本还需要考虑到测试封装可能会产生废片。芯片的硬件成本公式:芯片硬件成本=(晶片成本+测试成本+封装成本+掩膜成本+IP购买成本*)/ 最终成品率,3,芯片的硬件成本解析, 晶片成本:从二氧化硅到市场上出售的芯片,要经过制取工业硅、制取电子硅、再进行切割打磨制取晶圆。晶圆是制造芯片的原材料,晶片成本可以理解为每一片芯片所用的材料(硅片)的成本。一般情况下,特别是产量足够大,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亿为单位量产来计算的话,晶片成本占比最高。 封装成本:即将基片、内核、散热片堆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家日常见到的CPU,封装成本就是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资金。在产量巨大的一般情况下,封装成本一般占硬件成本的5%-25%左右。 测试成本:测试可以鉴别出每一颗处理器的关键特性,比如最高频率、功耗、发热量等,并决定处理器的等级,并依据等级制定不同的售价。如果芯片产量足够大的话,测试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掩膜成本:即采用不同的制程工艺所需要的成本。不同工艺的掩膜成本不尽相同。,芯片的硬件成本公式:,芯片硬件成本=(晶片成本+测试成本+封装成本+掩膜成本+IP购买成本*)/ 最终成品率,4,芯片的设计成本解析, 硬件成本比较好明确,但设计成本就比较复杂。这当中既包括工程师的工资、EDA等开发工具的费用、设备费用、场地费用等。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IP费用如果是自主CPU不存在此费用,而如果是ARM阵营IC设计公司,需要大量外购IP,这些IP价格昂贵。 按国际通用的低盈利芯片设计公司的定价策略8:20定价法,也就是硬件成本为8的情况下,定价为20。,以下是不同产量情况下,自主CPU-Y也采用8:20定价法的售价对比: 在产量为10万片的情况下 售价为305美元; 在产量为100万片的情况下 售价为75美元; 在产量为1000万片的情况下 售价为52.5美元。可以看出,要降低CPU的成本/售价,产量至关重要,而这也是Intel、苹果能采用相对而昂贵的制程工艺,又能攫取超额利润的关键。,国际通用的芯片设计公司定价策略8:20定价法,5,芯片制造为什么难?中国每年要从海外进口大量芯片,进口金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是我国第一大进口产品。近期的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事件,再次显示了芯片国产替代的重要性。 中国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最强技术握在巨头手中芯片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竞争激烈等特点。从芯片的技术之争来看,全球芯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控制在Intel、AMD等行业巨头企业手中,国内芯片产业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市场份额等方面都与英特尔、三星、高通等国际领军企业有较大差距,即便与台资企业也有不小差距。 最薄弱环节:高端IC设计能力国内大量依赖进口集成电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企业在高端的IC设计上的滞后。 国内企业一般先有产品后有市场调研国内多数从事高端研发的芯片IC设计公司在开发高端产品时,基本不做市场调研。而最普遍做法是先有产品,而后去找市场。这种违反市场规律做法的出现,源头在于许多IC设计公司的取巧心理。,6,全球芯片发展面面观,2,FORWARD,全球半导体行业高度景气,2017年创历史新高,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高度景气,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台湾半导体指数屡创新高。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 发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1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380亿美元,月增0.8%,年增22.5%;2017年第四季半导体销售额为1140亿美元,为单季新高,季增5.7%,年增22.5%。2017年全年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4122亿美元,增速为21.6%,创历史新高。,1,2,2018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18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370亿美元。与2月相比,3月销售额提高了0.7%。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飙升20%。2018年第一季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1111亿美元,与2017年第四季度相比,减少2.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 从季度来看,全球半导体的高景气度高则更加明显,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半导体行业季度增速持续上升,近四个季度以来均保持在20%左右。,3,2018年半导体再续佳绩 ,预计全年销售额达4500亿美元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大幅式跳跃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存储芯片需求旺盛,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另一个方面物联网、汽车电子、AI等新市场新应用拉动下游需求。未来几年,随着智能汽车,VR/AR,物联网等领域发展迅速,半导体新应用上升势头明显。 前瞻产业研究院汇总了近期世界半导体贸易协会(WSTS)、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等权威机构的预测,2018年全球半导体产值增速在8%左右,预计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 细分市场增长预测:WSTS还预计在2018年对半导体市场规模贡献最大的为存储器、光电子、逻辑器件,尤其是存储器市场2017年增速达到61%,超越逻辑电路成为了占比最高的集成电路细分品种,预计2018年将继续保持在30%以上,进一步拉大与逻辑电路的差距。,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TOP10出炉:三星荣登榜首,国际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数据: 首位之争十分激烈三星半导体在荣登全球半导体榜首;英特尔从其垄断了25年的宝座上跌落,屈居第2位。 2017年前十大企业排名上升的企业:除三星外,SK海力士从第4位 第3位;美光上升最快,从第6位 第4位;西部数据上年未进入前十名,2017年一跃上升到第9位。 2017年前十大企业排名后退的企业:除英特尔外,高通由上年第3位后退第4位,博通由上年的第5位后退到第6位,恩智浦由上年第9位回到第10位。2016年第10位联发科已跌出前十。,4,2017年全球半导体前十大企业增长幅度情况:几家欢喜几家愁,5, 2017年世界半导体产业增长22.2%,主要是来自存储器产品市场需求膨胀很快,产能当时还未扩大且掌握在前三位手中,故使市场形成短缺从而引发存储器价格飞涨。其中,NAND Flash价格增幅17%,DRAM内存芯片增幅44%。从而使存储器大厂:三星半导体同比增长52.6%,SK海力士同比增长79.0%,美光同比增长78.1%,东芝增长29.2%。 西部数据与东芝联手进入存储器芯片业务,在2017年受益,同比增长120.2%,首次进入世界半导体产业的前十大企业之列。 而反观2017年世界半导体市场产品中,数据中心处理器只增长6%,PC处理器只增长1.9%等,使英特尔公司只增长6.7%。另外,高通、博通、台积电的同比增速低于行业整体,恩智浦、联发科更是出现业绩下滑。,2017年半导体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企业,英特尔、高通和博通名列前三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 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发布2017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的18强企业,英特尔、高通和博通名列前三位。 根据IC Insights的统计,全球Top10半导体公司在2017年将研发支出增加到359.21亿美元,比 2016年的354.0亿美元增长了6%。而英特尔在研发方面的支出更是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半导体公司,达到130.98亿美元。 除了占去年半导体营收总额的21.2%外,英特尔的研发支出占了Top10半导体公司研发支出的36%,占全球半导体研发支出总额的22%。,6,2017年全球半导体结构:逻辑电路、MOS微处理器以及内存是三大最主要的市场,半导体是许多工业整机设备的核心,普遍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核心领域,半导体主要由四个组成部分组成: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分立器件、传感器,其中集成电路占到80%以上,因此通常将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价。具体到集成电路,按照产品种类又主要分为四大类:微处理器、存储器、,逻辑器件、模拟器件。从半导体细分市场来看,逻辑电路、MOS微处理器以及内存是三大最主要的市场,市场的需求量都与日俱增。除此之外,还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闪存记忆体、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模拟IC、分立器件、光电器件和传感器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芯片的需求量增长速度也不慢。,7,在2017年全球4122亿美元的半导体销售额中,有3432亿美元来自于集成电路,占比为83.25%;其中,存储器占半导体营收最大部分,2017年为1239.74亿美元市占率30.07%,其次包括逻辑电路的1022.09亿美元以及包括微处理器在内的微IC贡献639.34亿美元则分占二、三名。,8,2017年全球区域结构: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占比超过60%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的数据,2016年分国家与区域来看,美国半导体市场总销售值达655亿美元,较2015年衰退4.7%;日本半导体市场销售值达323亿美元,较2015年成长3.8%;欧洲半导体市场销售值达327亿美元,较2015年衰退4.5%;亚洲地区半导体市场销售值达2084亿美元,较2015年成长3.6%。2017年半导体市场分布:美国市场规模为885亿美元,占比为21.5%;欧洲市场规模约为383亿美元,占比为9.3%;日本市场规模为366亿美元,占比为8.9%;亚太市场规模为2488亿美元(不含日本),占比为60.4%。,9,中国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近十余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同时迈入后摩尔时代与后PC时代,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中国对各类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从右图中国和全球半导体增速的对比可以看出,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中国半导体市场增速一直高出全球市场5个百分点以上,2017年一季度中国半导体消费金额同比上升26.9%,创出历史新高,高出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8.6个百分点。中国&全球半导体增速对比,10,下游需求强劲,中国已成为带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带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多年来市场需求均保持快速增长,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所占比重快速提升。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的数据, 2016年中国半导体消费额超过1075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2%,已经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大陆半导体需求强劲,主要由于大陆智能手机终端的兴起,2016年大陆品牌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6.38亿部,全球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31%提升至43%。,中国芯片发展机遇与挑战,3,FORWARD,1,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5411.3亿元,同比增长24.8%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5411.3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速最快,2017年同比增长28.5%,销售额达到1448.1亿元;设计业和封测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6.1%和20.8%,销售额分别为2073.5亿元和1889.7亿元。,2,集成电路市场结构:设计业和制造业收入占比明显上升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设计业和制造业的收入占比明显上升。 设计业从2009年24.3%上升到2017年的38.3%,上升了14个百分点; 制造业从2011年的22.3%上升到2.07年的26.8%; 而封装测试的收入比重则由2011年50.5%的巅峰降到目前的34.9%。,3,芯片设计业企业数量趋于稳定,设计业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 企业数量2017年全国共有约1380家设计企业,比去年的1362家多了18家,总体变化率不大。相较于2016年的大增600多家的情况,2017年企业数量基本持平就反映出这个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回归理性。 销售收入2017年全行业销售预计为1945.98亿元,比2016年1518.52亿元增长28.15%。按照美元与人民市1:6.65的兑换率,全年销售达到292.63亿美元,在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所占比重将再次大幅提高。,城市TOP10:深圳全国设计业规模最大,西安和合肥的增速最快,4,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深圳依然是全国设计业规模最大的城市,销售额达到579.19亿元,较第二名上海的376.91亿元高出200多亿元。,在设计业增速最高的十大城市中,西安、合肥、珠海、厦门和南京分别以114.57%、83.83%、66.67%、52.38%和47.06%的增速位列前五。,2017年中国半导体十大设计企业名单:海思半导体居首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2017年十大设计企业的销售总和达到893.15亿元,增幅为28.35%,与产业平均增速基本持平。十大设计企业中有2家为新晋企业,除了一个企业出现回调外其它企业都录得2位数增长,增长最高的达到89.47%。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以381.50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居我国半导体设计企业首位;清华紫光展锐、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和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列前五。,5,6,2017年集成电路制造销售额1448.6亿元,同比增长28.5%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难度大,资本投入高,起步也较晚,技术水平相比国际水平落后两代以上。从2011年开始,集成电路制造在三大产业中销售额就一直最低,但随着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公布,以及大基金一半以上的资金投向制造领域,自2014年以来,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加速发展。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 2017全年销售额达到1448.6亿元,同比增长28.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中,也包含了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海力士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7,2017年中国半导体十大制造企业名单:三星(中国)半导体居首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季度统计报表及各地方协会统计数据评选出的“2017年中国半导体制造十大企业”名单。2017年,三星(中国)半导体的表现最为亮眼,2017 年的销售额高达 274.4亿元,排名第一;而中芯国际 2017 年的销售额也高达 201.5 亿元,排名第二;而其余上榜企业中,只有排名第三和第四的 SK 海力士、英特尔半导体(大连)销售额超过了 100 亿元,分别为 130.6亿元和 121.5 亿元。其中,只有排名第九的武汉新芯是新入榜企业。我国半导体制造行业相较于国际巨头仍较为薄弱。中国本土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仍需更大的投入和更快的发展。,8,2017年集成电路封装销售额1889.2亿元,同比增长20.1% 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封装测试行业虽不像设计和芯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那样抢眼,但也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本土封装测试企业的快速成长以及国外半导体公司向国内大举转移封装测试能力,中国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充满生机。 2008-2016 年,我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销售收入呈波动性增长,2016 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64.3 亿元。而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2017 年国内集成电路封测业同比增长20.8%,规模达到 1889.2 亿元。,9,2017年中国半导体十大封装测试企业名单:江苏新潮科技居首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国内十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的榜单中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江苏新潮科技,2017 年的销售额高达 242.6 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南通华达微电子,2017 年的销售额也达到了 198.8 亿元。其余上榜企业依次是天水华天电子、威讯联合半导体、恩智浦、英特尔产品(成都)、安靠、海太半导体、上海凯虹科技、晟碟半导体。值得一提的是,与 2016 年的十大封测企业相比,2017 年并无变化。,我国芯片产品领域:功率、导航和消费领域增速最快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在通信、智能卡、计算机、多媒体、导航、模拟、功率和消费电子等8个领域中,有5个领域的企业数量增加,3个领域的企业数量下降,从事通信芯片设计的企业从2016年的241家增加到266家,对应的销售总和提升了30.7%,达到899.74亿元;智能卡企业从上年的69家,减少到62家,销售总和上升了5.68%,达到139.15亿元;从事计算机芯片企业数量从去年的107家减少到85家,但销售提升了13.99%,达到128.28亿元。,10,集成电路大量依靠进口,2017年同比增长10.1% 尽管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引擎,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国内集成电路产能全球占比仅为7%,而市场需求却接近全球1/3,正因为此,我国集成电路大量依靠进口。我国对高端芯片的依赖逐年扩大。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金额26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2017年中国出口集成电路2043.5亿块,同比增长13.1%,出口金额668.8亿美元,同比增长9.8%。,11,集成电路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贸易逆差扩大据海关最新统计,2017年集成电路进口价值为2601亿美元,而2017年原油进口1623亿美元,远远低于进口芯片价值。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远高于原油。由此产生的贸易逆差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93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6%。此外,2017年中国货物进口额为12.46万亿元,也就是说集成电路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额的高达14.1%。,12,中国集成电路固定投资额保持迅速增长,集成电路行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关系着我国的信息安全,是提高国家核心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集成电路又是一个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非常高的行业。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遵循着摩尔定律,IC制造行业每两年左右就要实现一次技术制程上的提升,技术更新速度特别快;IC设计、封测、设备和材料等行业,则需要进行同步发展。为了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避免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集成电路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生产线的维护与更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在市场需求的牵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从2014年开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迅速增长。,13,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二是集成电路企业的上市融资、收并购活动显著增多。2015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71.43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在2013年达到巅峰68%之后持续下降。,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