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专题:前车之鉴:日美贸易摩擦的启示.pdf

  • 资源ID:20000       资源大小:2.33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人民币20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美贸易摩擦专题:前车之鉴:日美贸易摩擦的启示.pdf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边泉水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6060001 bianquanshui gjzq 段小乐 联系人 (8621)61038260 duanxiaole gjzq 林玲 联系人 linling1 gjzq 前车之鉴 : 日美贸易摩擦的启示 基本结论 为什么要关注 1980s 日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从个别行业向全面摩擦转变,与 1980s 的 日美贸易摩擦 有较多类似之处 。此外,对 1980s 日美贸易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担忧:一是,贸易摩擦到底会对贸易和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二是进出口结构以及经济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三是在加大开放与扩大进口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做的地方?宏观政策如何应对? 日美贸易摩擦复盘:摩擦事件梳理及美国诉求。 1)摩擦事件梳理。 1980年开始,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美国国会关于日本的听证会明显增多。 1985 年以后,针对日本的大量法案获得通过,美国政府对日态度开始发生改变,日美摩擦升温。 1980s 日美贸易摩擦主要包括:汽车摩擦、半导体摩擦、 MOSS 谈判、结构性贸易障碍谈判以及广场协议。 2)贸易摩擦中美国的直接诉求和主要威胁手段。 直接诉求方面,美国期望缩小贸易逆差,处理方式不断发生改变。从 1985 年开始,美国的解决方式发生了两个重要的改变:一是,从出口摩擦向进口摩擦转变。二是,从传统的贸易手段向金融手段转变。主要的手段是 301 条款。在日美贸易谈判过程中,美国经常利用“ 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威胁,迫使日本重回谈判,并签订各项苛刻的协议。 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的影响:外需下降,经济转向内需驱动。 1)贸易摩擦对日本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外需下降,经济下行风险 上升 。 协议方面,日美签 订的经济协定基本上是成功的。外贸方面,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并没有数据上显示的那么好,以日元计价的出口增速明显降低。经济方面,外需下降,经济面临下行风险。通胀方面,得益于日元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整体保持低位运行。 2)日本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扩大内需、扩大进口、促进海外直接投资。 扩大内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偏中性的财政政策相结合。扩大进口方面,降低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扩大开放程度。促进海外投资方面,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生产转移至国外,降低自本国的出口。 3)日本应对措施带来主要影响是经济增长动 力从外需向内需转移,但也为经济 增长 埋下风险隐患。 经济方面,经济增长动力从外需转向内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且并未带来通胀。产业结构方面,进出口结构发生明显转变, 但 国内产业结构自然的变迁方向并未发生改 变。资产价格方面,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杠杆率高企,金融资产泡沫形成。 总体而言,日本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与偏中性财政政策,更多地依靠居民和企业负债来扩大内需。虽然,该项政策组合带来了 1986-1989 年经济增速回升,但是为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埋下隐患。 对我国的启示: 1)时间上,美国战略调整,解决贸易摩擦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做 好长期准备,既要斗争又要合作。 2)外贸上,短期内出口可能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差,但是贸易顺差将会逐步缩小。 3)经济上,存在下行压力,短期稳增长效果要看基建的支撑力度,长期看改革。 4)政策上,财政政策预计会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政策需要密切配合。 5)外汇上,货币政策不过度关注汇率波动,人民币兑美元存在贬值压力,但须防范人民币单边贬值过快。 风险提示: 1.中美贸易摩擦向其他经济体扩展,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升温 ; 2. 中国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预估不足,导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过大,国内资产价格失控,政策抉择受 到明显约束 ; 3. 日本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并不相同,中国对日本当年的应对方法不能完全模仿 。 2018年 09月 15 日 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宏观专题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研究中心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目录 一、前言:为什么要关注 1980 年代日美贸易摩擦? .5 二、日美贸易摩擦复盘:摩擦事件梳理及美国诉求 .6 1、摩擦事件梳理 .6 2、贸易摩擦中美国的直接诉求和主要威胁手段 .13 三、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的影响:外需下降,经济转向内需驱动 .15 1、贸易摩擦对日本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 .15 2、日本的应对措施 .19 3、日本应对措施带来的影响 .24 四、对我国的启示:时间、外贸、经济、政策和汇率的角度 .31 1、时间:美国战略可能调整,解决贸易摩擦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做好长期准备,既要斗争又要合作 .31 2、外贸:短期内出口可能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差,但是贸易顺差将会逐步缩小.32 3、经济: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短期稳增长效果要看基建的支撑力度,长期看改革 .33 4、政策: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政策需要密切配合 .36 5、外汇:货币政策不过度关注汇率波动,人民币兑美元存在贬值压力,但须防范人民币单边贬值过快 .36 图表目录 图表 1: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占比与 80 年代日本相近 .5 图表 2: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与 80 年代日本接近 .5 图表 3: 1980 年代美国国会关于日本的听证会明显增多 .6 图表 4: 1980 年代关于日本贸易的听证会次数增加 .6 图表 5: 1985 年以后,美国国会密集通过各种针对于日本的法案 .7 图表 6: 日本限制汽车出口的措施分三步走 .8 图表 7: 1981-1983 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明显降低 .8 图表 8: 日本扩大在美汽车投资 .8 图表 9: 日本对美国半导体出口依然较好,而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依然较低.9 图表 10: 日本在电信通讯、药品、医疗器材领域做出较大让步 .10 图表 11:日美结构性障碍谈判代表 . 11 图表 12: 日美结构性障碍谈判日程 . 11 图表 13:日本在储蓄投资模式上做出了较大让步 . 11 图表 14: 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兑美元升值远超日本政府预期 .12 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5: 1985 年以后,美国国会听证会关于日本市场开放的次数明显增多 .13 图表 16: 日美贸易摩擦中,“ 301”争端案件 .14 图表 17:日美签订的经济协定基本上算是成功的 .15 图表 18:美 元计价下, 1986-1990 年日本贸易增速回升 .16 图表 19: 美元计价下,日本贸易顺差先升后降 .16 图表 20: 1986-1990 年全球经济回升 .17 图表 21: 1986-1990 年日本占全球贸易出口份额下降 .17 图表 22: 日元计价下,日本出口增速明显下降 .17 图表 23: 日元计价下,日本贸易顺差先升后降 .17 图表 24: 1986-1990 年,外部需求下降 .18 图表 25: 1986-1990 年,净出口拉动 GDP 的作用下降 .18 图表 26: 1986-1990 年日本通胀先降后升 .18 图表 27: 日本通胀维持低位主要得益于日元升值 .18 图表 28: 1986-1987 年日本央行 5 次下调贴现利率 .20 图表 29: 1987 年开始 M2 同比回升 .20 图表 30:私人住宅投资率先回升,设备投资紧随其后 .20 图表 31: 银行住房贷款明显增加 .20 图表 32: 1987-198 年日本两次进行税收改革 .21 图表 33: 1987 年开始,日本消费开始回升 .21 图表 34: 1986-1990 年日本赤字率始终维持低位 .21 图表 35: 1986-1990 年日本政府债务增速放缓 .21 图表 36: 1986-1990 年日本大部分行业规制缓和度提高 .22 图表 37: 日本降低部分商品关税 .22 图表 38: 1986-1990 年平均关税反而出现上升 .22 图表 39: 80 年代实施的对外经济政策 .23 图表 40: 1986-1990 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增加 .24 图表 41: 日本对美国和欧共体的投资增加更多 .24 图表 42: 1986-1990 年国内需求成为推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力量 .25 图表 43: 1986-1990 年内需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 .25 图表 44: 受日美贸易摩擦影响,民生用电气机械等部分行业竞争力下降 .26 图表 45:机械行业出口份额不断增加 .27 图表 46: 工业制成 品进口份额不断增加 .27 图表 47:地产、金融相关产业占比明显提升 .28 图表 48:制造业产业结构自然的变动方向并未发生改变 .28 图表 49: 相对于美国而言,日本的货币政策非常宽松 .29 图表 50: 1987 年下半年开始,各种利率进入上升通道 .29 图表 51:居民和企业杠杆率高企 .30 图表 52: 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始终存在 .31 图表 53: 全球经济复苏,海外需求依然维持在较高位置 .32 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54: 2017 年以来,贸易顺差逐渐收窄 .33 图表 55: 2018 年上半年净出口对 GDP 同比的拉动作用为负值 .34 图表 56: 我国杠杆率已经不算低 .34 图表 57: 企业杠杆率比较高 .34 图表 58: 基建对 GDP 同比的拉动作用开始降低 .35 图表 59:城投公司债务和资产负债率已经处在较高位置 .35 图表 60: 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对 GDP 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低 .36 图表 61: 811 汇改后,人民币一度出现单边贬值预期 .37 图表 62: 单边贬值预期下资金大量外流 .37 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一、前言:为什么要关注 1980 年代日美贸易摩擦? 2018 年 6 月 15 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 25%的关税,总价值为 500 亿美元。随后, 7 月 10 日 美国 拟对中国出口美国的 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10%关税 ,并将 在 8 月 20 日 -23 日举行听证会 。 8 月 2 日,美国再次宣布拟对 中国出口美国的 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的关税由 10%调高至 25%。采用 2017 年出口额 数据计算,加征关税的 500 亿美元和 欲 加征关税的 2000 亿元分别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 11.8%和 47.3%。由此可见,大部分商品可能受到影响,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已经从单纯的钢铁、光伏等个别行业的摩擦演变为全面的贸易摩擦 。 在历史上, 上世纪 80 年代,特别是 1986-1990 年日美贸易摩擦能够与之相匹配。当时日美贸易摩擦也从纺织业、钢铁等个别领域转向MOSS、结构性障碍谈判等全领域贸易摩擦。此外,特朗普属于共和党, 1981-1989 年里根执政, 1989-1993 年老布什执政,两者都是共和党,在执政理念上都会比较相近,贸易战更加坚决。 对 1980s 日美贸易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担忧: 一是,贸易摩擦到底会对贸易和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 1985 年,在出口总额中,日本对美国出口的占比达到 38.8%;在贸易顺差中,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占比达到 98.9%。由此可见,美国在日本出口乃至贸易顺差都占据非常重要位置。日美贸易摩擦必定会对日本进出口贸易,进而对经济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都是负面影响。 2017 年,在出口总额中,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占比达到 22.3%;在贸易顺差中,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占比达到 88.8%。中国贸易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与 1980s 日本对美国的依赖程度非常低接近。日美贸易摩擦导致日本外需降低,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转为负值,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也将使得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面对总需求不足,日本转而促进内需扩大。在扩大内需方面,日本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失败的经验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研究的。 图表 1: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占比与 80 年代日 本相近 图表 2: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与 80 年代日本接近 来源: WTO,国家统计局,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WTO,国家统计局, 美国商务部 ,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二是 ,进出口结构以及经济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要解决 中美贸易摩擦就需要先处理好对美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部分行业将会受益,另一部分行业可能会遭受损失,受此影响,进出口结构以及经济结构可能发生明显改变。日美贸易摩擦导致日本结构改变将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非常好的线索,值得借鉴。 三是,在加大开放与扩大进口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做的地方? 日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解决的方式大多以限制出口为主。 1980 年以后,日美贸易摩擦的解决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美国开始转向打通日本市场,这就要求日本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商品进口。然而,与单纯地限制出口不同的是,加大开放力度,扩大进口 需要涉及国内深层次改革。 4 月 10 日,博鳌论坛上习近平表示 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 7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 推进改革开放,要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要落 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 。日本在加大开放与扩大进口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 01020304050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日本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 %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 % )(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占总顺差比重( %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总顺差比重( % )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二、日美贸易摩擦复盘:摩擦事件梳理及美国诉求 1、摩擦事件梳理 长期以来 ,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于出口摩擦,大部分的解决方式是日本限制相关产品出口。 1980s 初期,日美汽车贸易摩擦也属于类似的情形。然而,限制出口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对日本巨额贸易逆差的状况。 1985 年以后,里根政府开始对日本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解决贸易争端的思路也有所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出口贸易摩擦向进口贸易摩擦转变 ,例如里根推动的 MOSS 谈判,老布什推动的结构性障碍谈判均着眼于解决进口贸易摩擦; 二是开始采取金融措施 ,例如促使日元升值来解决贸易摩擦。 1) 摩擦升级: 1980 年代,特别是后期日美贸易摩擦快速升温 1980s 日美贸易摩擦更加值得研究。 1950s 开始,日美贸易摩擦就持续存在了 。纺织品、彩色电视机 、钢铁等领域都发生过明显的摩擦。不过,这些都属于细分行业的摩擦。 从 1980 年开始,日美贸易摩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即全面爆发阶段。汽车贸易摩擦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促使日美两国经济对抗。 1980s 贸易保护主义 升温 ,美国国会关于日本的听证会明显增多。 1980 年,随着美国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不断扩大,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出于 保护地方利益和受损群体的政治意愿和选举诉求 ,美国国会开始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敦促日本采取措施纠正日美双边贸易逆差。从参众两院听证会来看, 1981 年以后,关于日本的 听证会数量开始明显增多,特别是众议院。1981-1985 年,众议院涉及日本的听证会数量达到 231 次,比 1976-1980 年多出 110 次。在听证会中,很多都是关于日本贸易的。 1980 年以后,美国国会听证会关于日本贸易的次数明显增加,特别是 1985 年和 1987 年,分别为 30 次和 28 次。在国会的推动下,政府开始与日本政府展开贸易谈判,日本和美国贸易摩擦逐渐加剧。 图表 3: 1980s美国国会关于日本的听证会明显增多 图表 4: 1980s关于日本贸易的听证会次数增加 来源: 外来压力与内部改革,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外来压力与内部改革,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1985 年以后,针对日本的大量法案获得通过,美国政府对日 本的 态度开始发生改变,日美摩擦升温。 在里根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国会对日态度强硬,然而, 美国白宫 对日本态度相对温和,日美贸易摩擦并不算特别严重。 1980s中后期,美国民众和舆论对日本的好感度呈下降趋势,对美日贸易失衡及日本经济实力上升的忧虑感却逐渐上升 1。 1985 年以后,痛击日本( Japan Bashing)一次开始连年增加, 1992 年达到顶点 2。此外,针对日本的大量法案密集地获得国会通过。在此背景下,在里根总统的第二任时期内,美国 白宫 对日态度发1 贺平 .日美贸易摩擦中的美国“对日修正主义”研究 J.世界经济研究, 2008( 1): 72-78+86. 2 military.china/history4/62/20160517/22669833.html 05010015020025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1986 1987 1988 1989参议院 众议院010203040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美国国会听证会关于日本贸易的次数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生明显改变,与国会趋于一致,日美贸易摩擦明显升温。 1984 年 10 月,美国国会通过 1984 年贸易与关税法,为日后贸易摩擦加剧提供了惩罚日本的手段。该法案扩宽了“ 301”条款适用范围,将服务贸易和直接外国投资纳入其中 。扩大了“ 301”条款中总统的权利,并授权贸易代表办公室独立调查并采取措施的权利。 1985 年 3 月,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参议员约翰·丹福斯提出的决案,其中参议院 92-0,众议院 394-19。根据该法案,日本需要在 45 天内开放国内市场,否则美国总统将采取措施限制日本产品对美出口。1985 年 7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救济和促进出口法案。根据该法案,若日本没有开放其市场,美国政府将对其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1986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 1986 年贸易与国际经济政策改良法案 ,该法案扩大了反倾销的适用范围,且放 宽了申诉的条件。 1988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 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该法案对“ 301 条款”进行了补充,形成“超级 301 条款”,该条款要求 美国贸易代表处 在 国家贸易评估报告发布后的 30 天内 确定 重点不公平贸易做法 和 贸易开放重点国家名单 ,并在名单确定后 21 天内 主动发起 301案件调查 。 图表 5: 1985 年以后,美国国会密集通过各种针对于日本的法案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2)主要摩擦事件 A) 汽车贸易摩擦 上世纪 80 年代 初期,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 20 世纪 70 年代末,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 日本汽车因其省 油、可靠 性较高 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青睐,大量涌入美国市场。 1980 年,日本汽车销量达到 19 万辆,占美国汽车市场份额的 21.3%。美国本土 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均出现了亏损 ,日本和美国在汽车领域的贸易争端不断增加。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美 国汽车工人联合会 等已经开始游说国际贸易委员会、美国国会,要求日本汽车企业扩大在美投资,限制汽车进口等。 1980 年 5 月,日美达成协议,日本鼓励日本汽车企业扩大在美投资, 免除汽车零部件关税 等。不过,汽车贸易摩擦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关键在于日本并未同意限制出口。 1981 年 1 月,里根总统上台以后,日美汽车贸易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 1981 年 1 月,国会出现限制日本汽车进口的提案,议会中还成立了“汽车议员联盟”。 1981 年 5 月 1日,日美两国签订 汽车及零部件协议 ,日本同意自愿限制汽车出口,协议期限为 3 年。 1984 年 10 月 1984 年贸易不关税法 :扩大” 301 “条款适用范围和总统权力。1985 年 3 月约翰 · 丹福斯提案:日本需要在 45 天内开放国内市场。1985 年 7 月 贸易救济和促进出口法案 :若日本没有开放其市场,美国政府将对其商品征收高额关税。1986 年 5 月 1986 年贸易不国际经济政策改良法案 :扩大了反倾销的适用范围,且放宽了甲诉的条件。1988 年 8 月 1988 年综合贸易不竞争法 :对“ 301 条款”进行了补充,形成“超级301 条款”。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6: 日 本限制 汽车 出口的措施分三步走 来源:通商产业政策史,国金证券研究所 日美签订汽车协议以后,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明显降低 ,并扩大在美汽车投资 。日本严格执行 汽车及零部件协议 , 1981 年、 1982 年和 1983 年,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为 168 万辆。 1984 年,该协议到期,此时美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逐渐复苏,日本在美国大量进行产业投资,日美之间的汽车贸易摩擦大幅缓解。 1985 年 3 月 1 日,里根总统宣布不再要求日本限制汽车出口。但是,1985 年 3 月 5 日,日本 通产省宣布继续限制 汽车出口,且将数量限制在 230辆以内。 1994 年,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日本对美国汽车自愿出口限制最终被取消 。 图表 7: 1981-1983 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明显降低 图表 8: 日本扩大在美汽车投资 来源:日美经济问题 100 个要点,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 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 ,国金证券研究所 B) 半导体摩擦 其实,半导体贸易摩擦是 MOSS 部分分离出来的,这一点在后面部分将会提及。之所以在放在 MOSS 前面阐述,主要原因在于半导体摩擦依然属于出口摩擦,不过解决方式不仅包括限制出口,还包括扩大美国对日本的进口。 日美分别于 1986 和 1991 年签订 第 1 次和 第 2 次半导体协议,然而,日本对美国出口依然较好,美国 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依然较低 。 1976 年 3 月,日本开始推动“ DRAM 制法革新 ”项目,该项目由政府牵头,联合了 日立、 NEC、富士通、三菱、东芝 等企业,共计筹集资金 737 亿日元 ,成立 LSVI 技术研究所 ,其中 通产省补助 291 亿日元,占 39.5%。该项目持续时间长达 4 年,取得较大成功, 1980 年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超过美国,其中突出的代表有日立、 NEC、东芝。 1986 年,日本厂商在 DRAM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 80%。 1985 年,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向美国商务部投诉日本半导体产业不正当竞争,提出倾销调查步骤 限制措施第一步 : 1981 年 4 月 - 1982 年 3 月 将出口限制在 168 万辆以内第二步 : 1982 年 4 月 - 1983 年 3 月 限制额小幅扩大 , 在原有基础上加上市场扩大量 16 . 5 %第三步 : 1983 年 4 月 - 1984 年 3 月 根据美国轿车市场劢态 , 研究第三年是否继续实行数量限制150170190210230250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数量(万辆)日本汽车厂商 对美投资目的地 开始生产时间 生产能力 ( 万辆 , 截止 1991 年 3 月 )本田 俄亥俄州 1982 年 11 月 51日产 田纳西州 1983 年 6 月 25丰田 ( 不通用合资 ) 加利福利亚州 1984 年 12 月 20马自达 密西根州 1987 年 9 月 24丰田 肯塔基州 1988 年 5 月 20三菱 ( 不勒莱斯勒合资 ) 伊利诺伊州 1988 年 9 月 24富士重工 印第安州 1989 年 9 月 16中美贸易摩擦专题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请求。 1985 年 11 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日本公司存在倾销行为。随后,美国动用 1974 年贸易法中的“ 301 条款”对日本半导体行业予以起诉 。同年,美国与日本开始就半导体问题开始谈判。美国主要由商务部和贸易代表负责,其中商务部主要负责在美国市场的倾销问题,贸易代表主要负责解决日本市场 准入的争端问题。日本主要由通产省负责。美国提出的条件,一是,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扩大一倍,增加至 20%左右。二是,终止倾销行为,包括在美国、日本以及第三国,并建立监督机制。三是,搁置反倾销诉讼,但不是终止调查。日本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鼓励购买美国芯片,促进美国的市场份额小幅地、缓慢地增加。二是以典型公司为模板,为各类芯片制定出口底价。三是,要求美国停止反倾销调查。在谈判过程中,美国向日本施压,主要表现为: 贸易政策评论集团 与 经济政策协会 达成非正式协议,协议表明若日美不能很快达成谈判协定,美国将引用 301 条 款进行报复。1986 年 7 月,美国商务部与日本公司签订暂停调查倾销案的协议,并将解决问题的最后期限限定为 7 月 31 日。虽然美国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日本通产省和日本政府的分歧很大,但是日本最终还是答应了美国的条件。 1986 年 9 月,美国商务部与日本通产省签订半导体协议,也就是第一次半导体协议。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抑制过剩的生产能力,控制出口等。 1986 年 10 月,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抱怨日本在第三国依然存在倾销行为,且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并未发生明显改观, 1987 年 1 月,美国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在 4 月 1 日之前, 必须改善市场准入和停止在第三国倾销行为。 1987 年 4 月 17 日,里根总统宣布价值 3 亿美元的电子设备加征 100%的报复性关税。 1987 年 6 月及年底,美国两次宣布降低报复性关税,日本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为基本停止。然而,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始终无法扩大。 1989 年,美国以日本的计算机、卫星等领域市场封闭为由,启动“超级 301 条款”,迫使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同年,美国与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保障协定,要求开放半导体的知识产权和专利。 1991 年,按照日本的统计口径,美国的市场份额达到 22%,但是美国不予承认。 1991 年, 美国迫使日本再度签订新的半导体协议,也就是第二次半导体协议,为期 5 年。 1996 年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达到 30%,全球市场份额在 30%以上。当年第二次半导体协议到期,美国想要再次签订协议,遭到日方强烈反对,加之韩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崛起,美国也就没有强求续签协议。 图表 9:

注意事项

本文(中美贸易摩擦专题:前车之鉴:日美贸易摩擦的启示.pdf)为本站会员(1*1)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