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栏4800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 第一章 总 论 一、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年出栏 4800 头 生 猪 繁育 养殖 基地 建设 项目 1.2 项目单位: 安徽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3 项目地址: 凤台县尚塘乡安圩村 1.4 项目性质: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1.5 投资估算: 项目 总投资 1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50 万元,流动铺底资金 500 万元 ,预备资金 50 万元。项目建成后 ,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1200 万元,年均净利润 2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 10 个。 1.6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1.7 项目占地: 25 亩(约合 17000 平方米) 1.8 建设规模:项目 总面积 17000 平米,其中, 生产设施 ( 包含 公猪舍、母猪舍、育肥猪舍、 哺乳舍、保育舍、配种舍 、饲料仓库 ) 16500 平方米 ,采用轻钢结构 ;疾病防控室 130平方米;沼气池等环保设施 200 平方米;场区道路等附属设施 170 平方米 1.9 公司简介 : 安徽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生 猪 繁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 育 养殖 , 强化养殖 场 管理,注重信息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积极探索规模化、标准化养猪。法人代表 孙长白,敢于创新,谋于发展,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 、 市场意识和人才意识。 2.0 建设目的: 为 促进我县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稳定我县生猪产业发展,向社 会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 安徽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积极响应尚塘乡人民政府及安圩村民委员会招商引资的 要求,结合 凤台 县 生猪 养殖 发展现状 ,拟建设 年出栏 4800 头 生 猪 繁育 养殖 基地 建设项目 ,使之符合国家相关生猪的标准化养殖要求, 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示范, 有效促进凤台县生猪养殖业良性发展 ,通过此项目的建设,养殖场 建成后, 每年可以向社会提供优质肉猪 4800 头以上。 二、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2.1 编制依据 (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投资 20061325 号建设项目经济评 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2)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计办投资( 2002) 15 号 ; ( 3)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有关的基础资料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 1.2.2 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市场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建设方案; (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财务评价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4 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 、有助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凤台 县规模养猪业发展迅速,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已成为全县养殖生产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方向。所以,本项目的 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养猪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如饲料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种植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 、 提高畜产品品质、促进我县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我县养猪业一直是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为主, 上规模养殖企业较少, 效益 较 差,品质 较 差。为了提高和带动全县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养猪效益,提高猪肉品质,需建立一批高标准的生猪养殖场和养殖基地。本项目建成实施后,能提高商品猪的质量,增加无公害生猪产量,辐射、带动 凤台县 ,甚至全市规模养猪向特色优质畜产品发展。 三 、 解决“三农”和菜篮子工程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 入 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和农业工作的重点。畜牧业对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5 农民的脱贫致富、稳定农村经济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养猪业是我县畜牧业的新兴产业,特色优势畜产品建设对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 改善养殖环境、形成生态养猪的需要 实施规模猪场粪尿综合治理和生态养殖工程,增加调节池、氧化塘面积,利用沼气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部分作为冲洗水综合利用;通过有机肥 加工工艺,促进猪粪的综合利用;通过喷雾系统规范消毒,预防疾病传染。改善养殖环境,形成生态养猪。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6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区域概况 1、 尚塘 乡自然概况 气候与气象 本区处于暖温带向向亚热带过渡的边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区年平均气温为 15.2,年平均降水量为 800 860mm,年日照时数为2323.1 小时。 1.5.2 地质 境内地层 3035M 为全新统,其下为更新统。全新统上段为青灰、青黄杂色的亚粘土,中段为紫红色粘土,下段为浅黄及青灰色的 粉细纱;更新统的顶部和上部 为灰黑色、青黄色、土黄色的亚砂土和西沙土,质地较为紧密。 1.5.3 地震 尚塘 乡历史上无重大地震记载。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 1992) 160 号文件“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使用规定的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7 通知”,本区地震烈度为 6 度,并按 6 度设防。 二、社会经济概况 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集镇建设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该乡立足实际,有组织、有秩序的做好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 2004 年 开始, 乡党 委、政府积极鼓励发展规模养殖生产,实现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5 0%突破,集镇建设及管理基本达到建设镇要求,凤利路南侧花生大市场建设为繁荣该乡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龙丹”牌花生已获国家级绿色食品证书,乡村道路建设村村通柏油路,计生工作成绩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信访工作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目前尚塘乡具有 特色 的农贸项目有: 1、 尚塘乡农贸大市场 尚塘乡农贸大市场,地处凤台、蒙城、利辛三县交界处。紧靠 208 省道及茨淮新河。距阜(阳)、界(首)、蚌(埠)高速公路 25 公里,交通便捷。该大市场计划占地 520 余亩 ,有建筑面积 108 万平方米。市场内水、电、路三通一平,绿地、花卉、树木、欧式建筑交相辉映,环境怡人。规划建设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8 中的农贸大市场分粮油(主要是花生、大米)、畜禽两个经营贸易区及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区。该地区农副产品区资源丰富,市场内土地可租赁使用,价格优惠。 2、 尚塘乡肉牛生产 尚塘乡农户饲养黄牛的历史久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当地农户饲养黄牛主要以耕田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黄牛由“使役型”逐步向“商品型”转轨,黄牛价格一路攀升,农户们抓住市场行情,大力发展养牛业,高峰期全乡黄牛年存出栏量达 3 万头以上。 为改良黄牛品种、优化牛种组合,地方党委政府采取举办黄牛大赛,统一配种、防疫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户养牛赚钱,成立养牛协会,养牛品种由地方土杂牛更换为“秦川牛”和“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饲养周期短,育肥快,商品价值高,生产肉牛供不应求,成为外地客商的抢手货。多年来,全乡优质肉牛存出栏量始终保持在 2.5 万头以上。丰富的饲养厂饲草资源及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又是黄牛生长最佳的环境。 3、 尚塘乡玉米生产情况 尚塘乡种植玉米已有多年历史,玉米在过去成为当地农户的主食。随着优质小麦、水稻等品种的大面积播植,玉米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9 成为养殖业的主要原 料,因为它具备能量高、转化快等特点,是畜禽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全乡年播种春、夏玉米在3 万亩左右,随着高档具有保健功效的玉米油在市场上的出现,玉米销售价格居高不下,玉米在当地和周边乡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 尚塘乡生猪生产 尚塘乡是养殖业大乡,生猪生产异军突起,该乡年存出栏绿色无公害生猪达 10 头万元以上。生猪品种有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品种。通过推进牧业产业化,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改良母猪品种,分散统一配种,全乡 10000 余头母猪,产仔量和品质提高到一个新档次,逐步淘汰 “土三元”向“洋三元”过渡,生产的生猪品种好,抗菌力强,育肥快,周期短,商品价值高。不仅无公害,而且瘦肉率高,成为全国各地副食品市场的抢手货。 5、 尚塘乡经薯生产 尚塘乡红薯生产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占全乡土地面积的40%以上,其产品主要食用,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红薯饭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反映出红薯在一段时期的写照。多年来由于传统食用习惯,及加工淀粉和粉条需要,其生产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0 栽培面积仍然很大,全乡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8000 10000 亩,总产量 1600 万公斤,主要栽培品种有皖薯 1 号、徐薯 18、北京 553、徐 21-5、岩五等,这些品种产量高,淀粉含量高,适于加工。该乡又引进推广了一批山芋脱毒品种,其高产、优质特点,激励了广大群众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 6、 尚塘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尚塘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始建于 1999 年,已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 10000 亩,年生产各类蔬菜 5 万余吨,主要有辣椒、黄瓜、西红柿、豆角、芹菜、马铃薯、大白菜等 30多个品种,栽培方式以大棚栽培,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为主。基地区域内的各类蔬菜生菜,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操作,产品外观及品质十分优良,市场销售畅销。 7、 “龙丹”牌花 生产品 “龙丹”牌花生已被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A级产品。该乡年种植花生 2 万余亩,生产的花生果饱、粒大、品质好,富含钙、硒及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随着农业发展及市场需求,“龙丹”牌花生已形成以尚塘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市、县、乡辐射的生产基地,总产量达近 1000 万吨。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1 当地农户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需求,从播种到收获乃至深加工,均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生产出的花生产品,远销内蒙、新疆、北京、天津、上海及安徽省各地。是花生油、花生蛋白奶、花生酱、糖衣花生米、五香花生米、花生饼等生产厂家极好的原料。 三 、 场址选择 1.选址原则 ( 1) 场区三面环水, 隔离条件好,离最近的畜牧场或其他可能的污染源至少 1000 米 以外。 ( 2) 养殖 场地势高燥,被风向阳,夏天利于通风,冬天利于保温。 ( 3)水电供应充足,交通便利。 2.场址选择 场址位于 尚塘乡安圩村 西南侧 ,远离居民区等公共场所, 符合农业委员会 关于 禁养区发展规划 的要求 ,符合环保要求 。 场区周边乡镇耕地面积达到 22000 亩以上,附近有超过2000 亩的耕地 , 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玉米等作物经加工后是 猪 的极好饲料,而项目产生的 猪 粪又是极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2 好的有机肥,可以出售给周 边农户,为农户减少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还较好地解决的项目污染问题,一举而多得。 3.相关建设条件 生产环境 项目区周围人家较 少 ,远离居住中心,有利于生产和日常管理,有利于卫生控制和防疫。 交通、电力、通讯状况 项目区距离凤 利 省道 3 公里 , 村道 接该公路。 项目区有三项电直接入场,电力供应有保障 项目区附近有通信网络接入口,可联接电话及互联网。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3 第四章 生产 方案 安徽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 4800 头 生 猪 繁育 养殖 基地 建设项目 建设完成后, 养殖场的良种母猪养殖数 达到250 头提高到 300 头,每头母猪每年产仔数存活数从 15 头提高到 20 头,养殖场年出栏优质商品猪 4800 头,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转变生产方式 养殖场均按照“种养结合、标准化生产、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模式进行生猪生产。 一是既饲养种猪生产商品猪,又饲养商品猪。 二是根据商品猪的生长规律,养殖场将生猪的养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哺乳期、保育期和育肥期,根据生猪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采用全价配合饲料或浓缩饲料添加玉米、麦麸等进行饲喂。 三是商品猪饲养周期为 112 150 天,商品猪达到 100 125 公斤体重及时出栏。 2、 规范化管理 ( 1)建立卫生防疫制度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4 包含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不得患有人畜共患病;工作人员不准外购猪肉,不准带入可能染病的畜产品,出入生产区要更衣换鞋,严格消毒;车辆进入猪场要严格消毒和管理的制度;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要从严控制,需要进入时要更衣换鞋,严格消毒的制度;猪场的疫情监测与免疫接种制度;猪场周围、生产区、猪栏及各种用具要定期清洁卫生和消毒制度;生产区内禁止饲养鸡、犬等其它动物的制度。 ( 2)建立疫病监测 猪场每年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定期进行监测。常规监测的疾病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伪狂犬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布氏杆菌病等。 ( 3)建立免疫接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实际和疫病监测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苗预防接种,疫苗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并确保活疫苗不被外源病原污染,灭活疫苗的佐剂未被动物吸收前,该动物产品不能作为优质生态商品猪。免疫接种程序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指导程序进行。 ( 4)疫病控制与扑灭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5 猪场一旦发生猪只发病,及时进行隔离,所用治疗药物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NY/T472 2001),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或已经淘汰 兽药,严格执行休药期。 怀疑发生疫病时,尽快将病料样品送达指定实验室进行确诊。当确诊发生口蹄疫、猪水泡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疫情时,立即向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配套法规,立即实施严格的封锁、隔离、扑杀等措施,病畜尸体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 2006)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按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 T16569 1 996)要求进行彻底消毒。 ( 5)驱虫按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NY/T472 2001)标准要求选 择抗寄生虫药。仔猪宜在 8 周龄 9 周龄转群前驱虫一次。 ( 6)病猪、死猪处理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由兽医鉴定后隔离,进行诊治。需要淘汰、处理的可疑病猪,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渗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属于疫病尸体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6 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 2006)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T 16569 1996)要求进行。 ( 7)消毒制度 消毒剂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不使用酚类消毒剂。消毒方法采用喷雾消毒、浸液 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消毒、喷撒消毒、火焰消毒相结合。 ( 8)鼠、蚊、蝇的控制 猪场定期灭鼠,并对扑杀的鼠和残余鼠药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灭蚊、灭蝇。 3、健全养殖档案管理 根据国家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养殖场养殖档案制度,建立养殖种类档案、营养档案、免疫档案、用药档案、疫病档案、健康档案六项制度。 ( 1)养殖种类档案。每批入舍生猪都必须建立档案,对入舍时间、日龄、产地、品种、重量(个体重及总重量)及引种运输方式、天气情况、气温变化等项都要有清楚的记载。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7 ( 2)营养档案。对养殖场内不同 阶段的生猪建立饲料配方档案。原则上分三阶段配方: 50 日龄 30kg; 30kg60kg; 60kg 100kg(出栏)。加之每个时期的饲料标准、饲料来源、饲料价格和添加剂的种类及添加的方法都不一样。 ( 3)免疫档案。生猪要按程序进行免疫。生猪在各个体重阶段对外界的反应与适应不一样,接种的疫苗也就不一样,都应有具体的免疫档案记录,方便备查。 ( 4)用药档案。首要的是生物药品,要详细地记录疫苗的生产厂家、生产时间、疫苗名称、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免疫接种时间,还要记清楚接种人员和接种方法。其次是常用药物档案, 要记明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来源、购买地点、药品的质量( GMP)标记,还有商标、出厂日期、批准文号、生产厂家、包装规格、含量、使用方法及使用的日期和使用的时间及使用的量。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方便计算成本,二是记录药物敏感度和用药量,防止产生抗药性,三是防止有药物残留,留有充分的排泄时间,留出休药期,保证产品无药残。 ( 5)疫病档案。疫病档案要记明发病时间、某一圈舍、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8 发病日龄、数量、发病率、发病特征、死亡数量、诊断方法、用药情况、用药过程、用药反应、用药来源、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临诊人员、消灭措施及处理结果,以 防引种防病时备查。 ( 6)健康档案。按照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的规定,记明本场发生过的传染病的情况,场内饲养员工要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检查身体,有传染病的如布病、结核、肝炎等要加以防范。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19 第五章 建设方案 一 、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本项目主要是通过对现有条件的规范化改造和布局,实现项目实施单位“人畜分离、净污道分离、干湿分离、封闭管理”的标准化养殖目标。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减少人畜、粪污交叉污染,同时改善饲养设施条件和环境,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疾病风险能力。 二 、规划布局 ( 1)种猪圈舍与商品猪圈舍分开,种猪圈舍与仔猪保育圈舍分开。一是避免种猪与商品猪、仔猪相互影响;二是减少疫病传播机会;三是便于饲养管理。 ( 2)净污分离。通过对养殖场内通道的重新规划设计,实现净污道分离,降低场内交叉感染的几率。场内合理布置沼气池和干粪堆积发酵池,有效处理猪粪便成为种植业用的有机肥。 ( 3)人畜分离。通过项目建设,将饲养员住所与生猪生活区绝对分开,有效减少人畜混居的现状,改善养殖场环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0 境。通过建设围墙把猪场圈舍与外界隔开,减少生猪接触外界的机会,有效保障生猪健康生产。 三 、主要建设内容 包括生猪圈舍标准化 建设 、干粪堆积发酵池、雨污分离建设 、兽医室建设、消毒室建设、饲料加工房、围墙 道路 建设等。 四 、 建设标准 圈舍座南朝北、干平向阳、通风保暖。 猪舍规格内空宽度 8.4 米,沿口(滴水)高度 3.2 米, 单间圈舍长 3.6m,宽2.78 米。母猪圈舍面墙高 1.5m,间隔墙高 1.5m,商品猪圈舍面墙高 1.3m,间隔墙高 1.3m,后墙高 3m,侧面墙檐高 3.5m,墙尖高 4m,“”型彩瓦顶;圈舍地面要求水泥、沙、碎石混凝土防滑地平,前高后低,坡度为 5°,后有排粪沟,圈舍四周有排水沟,整体建设为砖 墙瓦顶结构, 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 1.0 1.2 米,宽 0.6 米。通道的门高 1.8 米,宽 1.0 米。猪舍后窗长为 1 米,高为 80 厘米,上框距墙顶40 厘米,下框距地应为 1.8 米。 雨污分离为 W 型剖面,高50 公分,宽 36 公分,采用细石混凝土沟底,预制混凝土沟盖板,水泥砂浆抹沟壁。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1 五、 养殖场建设工程量预算和测算 养殖场修建圈舍 16500 ,沼气池 200m³、兽医防疫室 130 、道路 及附属设施 170 。 六 、投资概算 该项目总投资 1000 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 450 万元, 圈舍建设 300 万元、 粪污处理 、 消毒、防疫 设施建设 100 万元 、围墙、道路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100 万元。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2 第六章 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 一、组织机构 本项目建成后,根据职能设置机构,设技术及防疫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及综合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经营模式。 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全权处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 三、工作制度 企业采取二班制,每班 12 小时。 四、劳动定员 本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及工人全部实行合同制,所有工作人员在社会公开招聘。 全场劳动定员为 10 人,其中经理 1 人,其他管理人 员 3人 (含技术人员 ),饲养员及其它辅助人员为 6 人。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3 五、人员培训 本项目为专业化生产,对工作人员有着严格要求。职工和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达到要求后方可上岗。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4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5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场址位于 凤台县尚塘乡安圩村 ,场区占地总面积 17000平方米, 项目产生污染对周围居民影响很小。 二、主要污染源 主要污染源为以下两部分 : 1、施工期 : 施工产生:扬尘 搅拌机等产噪设备:噪声 施工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 2、营运期 : 猪 舍:粪渣、臭气; 锅炉:烟尘、 SO2; 三、项目执行的环保文件及标准 ( 1 ) 环 境 空 气 : 执 行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单位: mg/Nm3),见下表。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6 项目 取值时间 SO2 TSP PM10 年平均 0.06 0.20 0.10 日平均 0.15 0.30 0.15 1 小时平均 0.50 / / ( 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见下表,单位: mg/L(除 pH 外)。 类别 PH Pb Cr BOD5 COD 标准值 6 9 0.05 0.05 4 20 (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类标准,见下表,单位: mg/L(除 pH 外)。 ( 4)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 1 类标准,见下表, 等效声级 LAeq: dB( A)。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污染物 pH 总硬度 Fe Pb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标准值 6.5 8.5 450 0.3 0.05 100 3.0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7 1 55 45 ( 1)锅炉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 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中时段标准,具体见表 污染物 烟尘 SO2 林格曼黑度 标准值 120mg/Nm3 900mg/Nm3 1 级 ( 2)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中类标准,见下表。 等效声级 LAeq: dB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类 60 50 ( 3)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中标准要求,具体见下表。 种类 鸡 (m3千只·天 ) 季节 冬季 夏季 标准 值 0.5 0.7 ( 4)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2)中标准要求,具体见下表。 项目 五日生化需氧量 (mg/l) 化学需 氧量 (mg/l悬浮物 (mg/l) 氨氮 (mg/l) 总磷 (以 P计 ) (mg/l粪大肠 菌群数 (个ml) 蛔虫卵 (个l)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8 ) ) 标准 150 400 200 80 8.0 10000 2.0 ( 5)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2)中标 准要求,具体见下表。 控制项目 指标 蛔虫卵 死亡率 95 粪大肠菌群数 105个公斤 ( 6)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2)中标准要求,具体见下表。 控制项目 标准值 臭气浓度(无量纲) 70 四、治理措施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期,施工活动主要包括生产设施、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施工影响范围主要为厂址及邻近区域,施工活动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对厂址区域自然、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9 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大气和噪声的 污染比较显著。 (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表现为施工扬尘,在场地清理、基础开挖和填埋、混凝土搅拌、建筑材料运输和堆放等过程中都会产生扬尘。在施工期间采取物料加盖蓬布、施工场地和道路要定时洒水、清扫和冲洗,对运输车辆限速行驶等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不大,同时工程规模不大、工期较短,一些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都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产生的这些污染物也将消失。 (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生活区的生活废水和机械清洗水。机械清洗水主要为石油类污染;施工期使用旱厕所,少量施工 期生活废水用于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 (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时比较典型的噪声源有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等设备。施工机械要选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夜间施工。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声环境影响控制在厂址近距离范围内,对外环境影响很小。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0 ( 4)固废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两者均由施工单位按相关部门的指定地点倾倒和外运。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充分利用建筑物料,少排放建筑垃圾。 随着工程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将会逐渐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污染影响分析 废气包括工艺废气 及锅炉烟气两部分,各废气排放情况如下: ( 1)工艺废气 工艺废气主要为养 猪 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均为无组织排放,主要的臭味物质为氨气和硫化氢。臭气排放点集中在 猪舍、堆粪场,产生源主要为 猪 粪。 猪 舍通风口是 猪 舍无组织臭气主要的排放点,据调查,通风口外 20m 以内臭味较明显, 20m 以外臭气明显降低。 猪 粪采用干清粪工艺排出 猪 舍后,由人工清到 沼气池 ,严禁 在 露天场所堆放 ,但若长期堆存或清理不干净,则堆粪场附近范围臭气较明显。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1 防治措施: 从管理、工艺、饲料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减少臭气的排放。 加强管理,确保 猪 粪能够及时清 运, 猪 舍粪渣一天清理两次,冬季在堆粪场堆存时间不大于三天,夏季当天清理,当天清 入沼气池 ,避免在厂区内长期堆存,同时保证堆粪场清理干净。 保持舍内干燥 因氨和硫化氢易溶于水,舍内湿度高时,易被吸附在墙壁、天棚、地面等处,并随水分渗入建筑材料中;舍内温度上升时挥发逸散出来,污染空气。 加强环境绿化 加强环境绿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净化空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氧,同时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氨和阻隔微粒,减少空气中氨含量和微粒。设计建筑鸡场时要全面考虑,加强绿化建设。 堆粪场和 猪 舍距居住区超过 500 米,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2001)中选址要求中规定的厂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500m 的要求,臭气不会使该村居民产生影响。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2 由以上分析可知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饲养工艺及干清粪工艺 ,粪便在得到及时处理时 ,厂界臭气浓度均能够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值,正常生产情况下,臭气的影响对象将主要是 猪 场本身空气质量,对厂界外空气质量影响很小。 ( 2)锅炉烟气 项目设计采用一台 0.7MW 环保沼气热水锅炉,锅炉烟囱高度 25m。供 保育 舍取暖保温。由于此 锅炉施工 保育 舍取暖,运行时间按 365d× 8h/d 计,经计算燃煤量为 329.7t/a,锅炉烟气排放量为 1472.6m3/h。由于采用了环保锅炉,烟气在炉内循环时间长,达到了除尘效果,除尘效率可达 93%。所以计算得出,烟尘的排放浓度为 118.6mg/m3,排放量为0.51t/a; SO2 排放浓度为 614mg/m3,排放量为 2.64t/a。烟尘及 SO2 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 2001)二类区时段标准要求。 2.水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不产生生 活 废水,主要废水为 生产 污水。 场 区有职工 10 人 ,本项目 不设生活区 。 可见全 场 无废水外排,不需设污水排放口,不会对水环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3 境造成污染;堆粪场采取硬化防渗措施后,防止了因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本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场 区废渣包括 猪 粪、锅炉炉渣及少量 其它 垃圾三部分。 ( 1) 猪 粪 本项目产生固体废弃物 猪 粪,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使水质下降。粪便中的氮、磷及其它有毒有害成分,可随雨水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使其溶氧量减少,降低了饮用水的质量。 使空气质量下降。排出后的 猪 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其中的含氮物质迅速降解,产生大量 挥发性脂肪酸和氨。另外,在粪中还发现了多种含氮化合物,其中二氧化氮、乙硫醇、甲硫醇、硫化氢等是产生恶臭的重要原因,这些有害气体散布到空气中,使空气的污浊度升高,降低了空气质量,严重时可对人的眼睛、皮肤等 器官产生不良影响或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导致疾病传播 粪便中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使环境中的病原种类增多,粪便堆积使蚊蝇、病原菌和寄生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4 虫大量繁殖,加快了人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蔓延。 影响畜产品安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会导致畜禽生产环境的恶化,一方面直接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另 方面引起畜禽应激和疫 病的发生,为防治疾病和净化环境而使用的各类药物进一步对畜产品进行污染。 一般情况下, 1 只 猪 天排粪 500g,一只 猪 年排粪约325kg。本项目 猪 存栏量约在 4800,年产粪量约 156t,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本项目 猪 舍采用先进的通风工艺, 猪 粪干燥速度快,清理时采用干清粪工艺,不需用水。每幢 猪 舍一天两次清粪,然后用运粪车拉至堆粪池。 本项目 猪 粪储存池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技术规范要求设计: 堆粪场采用棚式结构,防止雨水淋入和日光暴晒。 堆粪池底及四周采用砼结构,并进行防渗处理,在进入口设置过渡接道 。同时加强管理,及时清运,避免长期堆存在堆粪场。 经常性的在地面和 粪 便上喷洒安全高效的生物除臭剂。 本项目所产生的粪便将全部出售给村民当为有机肥。据调查,项目产生粪便可完全消化。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5 4.噪声 本项目为养 猪场 , 场 区内无屠宰工序,生产过程中没有大的噪声源强。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6 第八章 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度 一、实施原则 本项目实施过程需遵守的原则如下: 1、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程序,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坚决杜绝由于工作不能协调造成的浪费; 2、认真做好建设期的质量工作,确保工程各阶段、各工序的质量,以达到 国家规定的标准; 3、实施全程跟踪管理。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为 1 年。为了提高工程建设速度,采用各环节前后紧密衔接、有的环节同时开展、有的环节交叉进行的方式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2016 年 5 月 2016 年 7 月,项目前期工作 ,考察市场及市场调研。 2016 年 8 月 2016 年 10 月,完成项目批复及获得其他手续。 2016 年 11 月 2017 年 2 月,土建工程,选购设备及安装完工。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7 2017 年 3 月开始部分投入使用 2017 年 5 月 投入使用。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8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9 第九章 投 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及参数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 200215 号文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筑工程费:依据 安徽 省建筑工程估算定额及同行业指标进行编制。 3、安装工程费:根据设备类别按一定的比例计取,给排水管道、供热管道、供电线路等的安装工程费按定额计取。 4、基本预备费为第一、二部分费用之和的 8。 9.1.2 建筑工程费 建筑工程费用总额估算为 300 万元。 9.1.3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总额估算为 100 万元。 9.1.4 安装工程费 安装工程费总额估算为 20 万元 9.1.5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其它工程的费用总额估算为 30 万元。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40 以上建设投资估算值为 450 万元。 2、流动资金估算 根据分项详细估算法,经估算正常年份流动资金额为 500 万元。 9.3 融资方案 项目计划总投资 1000 万元,企业自筹。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41 第十章 效益分析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 200215 号文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有关现行财税制度、法规、政策; 3、各专业、有关单位提 供的设计数据。 二、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本项目计算期为 11 年,其中:建设期 1 年,生产期 10年。 生产负荷确定为项目计算期 建成后 按 100%满负荷 计算。 基本折现率定为 8% 项目享受相关政策, 免税 收。 三、销售收入估算 1.销售收入 本项目产品收入为 生猪 。 年出栏总量 4800 头 ,每 头 平均 250 斤 ,每斤 10 元 ,头 售价 2500 元。年销售总收入 1200 万元。 项目总收入合计 1200 万元。 年出栏 4800 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42 2.效益分析 仔猪价格按每头 800 元计算,饲养期 5 个月,饲料及防疫费每头 1200 元,人工成本按每头 100 元计,每头出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