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地理标志产品澄迈苦丁茶DB46/T 38-2023.pdf

  • 资源ID:191505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标志产品澄迈苦丁茶DB46/T 38-2023.pdf

ICS 67.140.10 CCS X 55 46 海南 省 地方标准 DB46/T 382023 代替 DB46/38-2004 地理标志 产品 澄迈苦丁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hengmaiKudingcha 2023-11-03 发布 2023-12-10 实施 海南省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46/T 38 2023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保护 范围.2 5 自然 环境.2 6 产品 分类 及实 物标 准样.2 6.1 分类.2 6.2 实 物标 准样.2 7 生产 要求.2 7.1 栽 培技 术.2 7.2 鲜 叶采 摘.5 7.3 鲜 叶质 量.5 7.4 生 产加 工要 求.6 8 质量 要求.6 8.1 基 本要 求.6 8.2 感 官要 求.6 8.3 理 化指 标.7 8.4 污 染物 限量.8 8.5 农 药最 大残 留限 量.8 8.6 净 含量.8 9 检验 规则.8 9.1 组批.8 9.2 抽样.8 9.3 试 样制 备.8 9.4 出 厂检 验.8 9.5 型 式检 验.9 9.6 判 定规 则.9 10 标 签、标志、包 装、运 输、贮 存.9 10.1 标签、标 志.9 10.2 包装.9 10.3 运输.9 10.4 贮存.9 附录 A(规 范性)澄迈苦 丁茶 地理 标志 保护 范围图.10 参考文 献.11 DB46/T 38 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 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作 导则 第 1 部分:标 准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定起草。本文件代 替 DB46/T 38 2004 澄 迈火山 岩苦 丁茶,与 DB46/T 38 2004 相 比,除结 构调 整和编辑性 改动 外,主要 技术 变化如 下:更 改了 文件 名称 为:地理标 志产 品澄 迈苦 丁茶(见封 面);增加了“地 理标 志产 品 澄 迈苦丁 茶”英 文 名“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hengmaiKudingcha”(见封 面);将“原产 地域 范围”更改 为“保护 范围”,并更 改 了相关 内容(见第 4 章,2004 年版 的第 3 章);将“定 义”更 改为“术语 和定义”,增 加了 引导 语,并更 改了 内容(见第 3 章引导 语,3.1,2004 年版 的第 4 章);将“分 级及 实物 标准 样”更改为“产 品分 类及 实物 标准样”,并 更改 了内 容(见第 6 章,2004 年版的 第 5 章);将“要 求”更改 为“生产 要求”,并 更改 了内 容(见第 7 章,2004 年 版的 第 6 章);将“自 然环 境”更改 了相 关内容(见 第 5 章,2004 年版 的 6.1,6.1.1,6.1.2),将“土壤”更 改为“土 壤条 件”,并 更改 了内 容(见 7.1.3.2,2004 年 版的 6.1.3),将“水源”更改为“环 境条 件”,并 更改了 引用 标准 要求(见 7.1.3.3,2004 年版 的 6.1.4);更改了“栽培 技术”相 关 内容,将“种苗选 用”更 改为“种 源”(见 7.1、7.1.1,2004 年版的 6.2.1);增加了“种 苗繁 育”“园 地选择”“园地 准备”“种植荫 蔽树”“土壤 管理”“水 分管 理”“整形 修剪”“病虫 害防 治”(见 7.1.2、7.1.3、7.1.4、7.1.5、7.1.7、7.1.8、7.1.10、7.1.11);删除了“茶园 耕作”(见2004 年 版的6.2.2),将“茶 园施 肥”更改 为“施 肥管 理”(见 7.1.9,2004 年版 的 6.2.3);更改了“鲜 叶采 摘”“鲜 叶质量”相 关内 容(见 7.2、7.3,2004 年版 的 6.3.1、6.3.2);增加了“生 产加 工要 求”(见 7.4);将“成 品质 量”更改 为“质量要 求”,并 更改 了相 关内容(见 第 8 章,2004 年 版的 6.4);将“分 级”纳入“感 官品 质”中,并 增加 了“四级”和“碎茶”要 求和 更改 了相关 内容,删除“各 级感 官品 质应 符合 实物标 准样”(见 8.2,2004 年版的 6.4.1、6.4.2、6.4.3);增加了“基 本要 求”(见 8.1);更改了“理 化指 标”相关 内容(见 8.3,2004 年版的 6.4.4);将“卫 生指 标”更改 为“污染物 限量”“农药 最大 残留限 量”,并 更改 相关 内容(见 8.4、8.5,2004 年版 的 6.4.5);删除了“检 验方 法”,将“检验 方法”内 容合 并到“质量 要求”中,并 按相 关指标 要求 修改了和增 加相 应检 验方 法要 求(见 第 8 章,2004 年 版的第 7 章);将“检验 批次”更 改为“组批”(见 9.1,2004 年 版的 8.2),增加 了“抽 样”和“试样 制备”(见 9.2、9.3),更 改了“判定 规则”相 关内 容(见 9.6,2004 年版 8.4);将“标 志、标签”和“包 装、运 输、贮存”更 改为“标签、标 志、包装、运 输、贮 存”,并更改相 关内 容(见 第 10 章,2004 年 版第 9 章、第 10 章);删除了“保 质期”(2004 年版 10.4);DB46/T 38 2023 III 删除了“总 皂甙 含量 的测 定”(见 2004 年版 附 录A);将“苦 丁茶 原产 地域 范围 图”更 改为“澄 迈苦 丁茶 地理标 志保 护范 围图”,并更改 了相 关内容(见 附 录A,2004 年 版 附录B);增加了“参 考文 献”要求(见参 考文 献)。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海 南省 知识 产权 局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海南 省 标准化 协会、海南 省食 品 检验检 测中 心、海 南省 质 量技术 监督 标准 与信 息所、澄 迈县 市场 监督 管理 局、澄 迈万 昌苦 丁茶 场、海南汉 普知 识产 权代 理有 限公司。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杜磊、李备、张华 云、王雪明、郑国 忠、罗 俊、郑川、黄丽君、孙涛、魏 静、孙林芳、黄 家将。本文件 及其 所代 替文 件的 历次版 本发 布情 况为:DB46/T 38 2004;本次为 第一 次修 订。DB46/T 38 2023 1 地 理标志 产品 澄 迈苦丁 茶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 了地 理标 志产品 澄迈 苦丁 茶的 术语 和定义、保 护范 围、自然 环境、产品 分类 及实 物标准样、生产 要求、质 量要 求、检 验规 则 和 标签、标 志、包 装、运输、贮 存 等 要求。本 文件 适用 于国 家行 政主 管部门 根据 地 理标 志产 品保护 规定 批 准保 护的 澄迈苦 丁茶。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191 包装 储运 图示 标志 GB 2762 食品 安全 国家 标 准 食 品中 污染 物限 量 GB 2763 食品 安全 国家 标 准 食 品中 农药 最大 残留 限 量 GB 2763.1 食 品安 全国 家 标准 食品 中2,4-滴 丁酸 钠 盐等112 种 农药 最大 残留 限 量 GB 5009.3 食 品安 全国 家 标准 食品 中水 分的 测定 GB 5009.4 食 品安 全国 家 标准 食品 中灰 分的 测定 GB 7718 食品 安全 国家 标 准预包 装食 品标 签通 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 试样 的制备 及其 干物 质含 量测 定 GB/T 8305 茶 水浸 出物 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 维测 定 GB/T 8311 茶 粉末 和碎 茶含量 测定 GB/T 8313 茶 叶中 茶多 酚 和儿茶 素类 含量 的检 测方 法 GB/T 8321(所有 部分)农药合 理使 用准 则 GB/T 14487 茶 叶感 官审 评术语 GB/T 22996 人 参中 多种 人参皂 甙含 量的 测定 液 相 色谱-紫外 检测 法 GB/T 23776 茶 叶感 官审 评方法 GB/T 30375 茶 叶贮 存 GB/T 32744 茶 叶加 工良 好规范 GH/T 1070 茶 叶包 装通 则 JJF 1070 定量 包装 商品 净含量 计量 检验 规则 NY/T 864 苦丁 茶 NY/T 3934 生 态茶 园建 设 指南 SN/T 4592 出 口食 品中 总 黄酮的 测定 DB46/T 600 苦 丁茶 扦插 育苗技 术规 程 3 术语和 定义 DB46/T 38 2023 2 GB/T 14487 和 NY/T 864 界定的 以及 下列 术语 和定 义适用 于本 文件。3.1 澄迈苦 丁 茶ChengmaiKudingcha 在海南 省澄 迈县 所辖 行政 区域,按照 本文 件栽 培技 术种植 的苦 丁 茶 树鲜 芽、叶,经 分级、摊 晾、杀青、揉 捻做 形、干燥、筛 选等工 艺过 程制 成,并符 合本文 件质 量要 求的 苦丁 茶。4 保护范 围 地理标 志产 品澄 迈苦 丁茶 保护范 围限 于国 家行 政主 管部门 根据 地 理标 志产 品保护 规定 批 准 的 范围(见 附录A);位 于东经 109 45 至 110 15,北纬 19 23 至 20 01 之间,即海 南省澄 迈县 现辖 行 政 区域。5 自然环 境 属热带 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 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和水质优良;年平均 气温 23.5,最高的 6、7 月约 28,最低的 1 月约 17 左右;年均 降雨量 1800 mm,干雨季分 明,410 月为雨季,占 全年 降雨 量的 89%,各月 降雨 均在 100 mm 以 上,8、9 月 均在300 mm 以 上;常风 风力 24 级;日照时 间长,年平 均日 照 2080 h;土壤 为砖 红色 壤土 或沙壤 土,土 层深 厚松 软,富含有 机质 和硒 元 素。6 产品分 类及 实物 标准 样 6.1 分类 按不同 生产 工艺,分 为条 形茶、珠形 茶 和 碎茶。6.2 实物标 准样 各级设 一个 实物 标准 样,实物标 准样 为该 级品 质最 低界限,每 三年 换样 一次。7 生产要求 7.1 栽培技 术 7.1.1 种源 选用 冬 青科 冬青 属苦 丁茶 冬青(Ilex kudingchaC.J.Tseng)。7.1.2 种苗繁 育 按 DB46/T 600 规定 的执 行。7.1.3 园地选 择 7.1.3.1 立地条 件 水源充 足,排水 良好。平 地或缓 坡地,阴 坡,土层 厚50 cm 以 上,壤土 或砂 壤 土。7.1.3.2 土壤条 件 DB46/T 38 2023 3 宜选择 土层 深厚、土 质 肥 沃、疏 松、土壤pH 5.5 7.0。7.1.3.3 环境条 件 土壤、灌溉 水和 空气 质量 应符合 NY/T 3934 的规 定。7.1.4 园地准 备 7.1.4.1 小区 小区面 积宜 为 1 hm2以上,长方形 或正 方形 或根 据地 形而定。7.1.4.2 道路系 统 道路系 统由 主干 道、机 耕 道(游 客观光 道)并用和 作业道 组成。其中 主干 道 宽 6 m 与县 级或 以上 主干道路 相连,机耕 道宽 3.5 m,与 主干 道相连;作 业 道宽 1 m,与 机耕 道相连,游客 步行道 环绕 每一 个作业区 四周 建立。7.1.4.3 排水系 统 排水系 统由 环园 大沟、园 内纵沟 和垄 沟或 梯田 内侧 小沟组 成。环 园大 沟设 在 园地和 防风 林之 间,距离防风林 2 m,沟宽 80 cm深 60 cm 80 cm园内每隔 30 m 40 m 开 一 条垂 直 于 面或 梯 田 面 纵沟,沟宽40 cm、深 30 cm40 cm。垄 沟或梯 田内 侧小 沟与 纵沟 相连。7.1.4.4 灌溉 宜设置 喷灌 或滴 灌系 统。7.1.4.5 水肥池 每 0.5 hm21 hm2 建 造一 个水肥 池,水肥 池容 积 10 m318 m3,中间 隔成 蓄水 和沤肥 两个 池。7.1.4.6 防护林 结合小 区、道 路、排灌 系统 种植防 护林,林带 宽 4 m6 m。道路 两边 宜种 植槟 榔、椰 子、热带 果树、海南黄 花梨 和白 木香 等树 种,防 风林 树种 离茶 园间 2 m 3 m。7.1.5 种植荫 蔽树 定植前 3 个月,在 苦丁茶行间种 植一行山毛豆或木豆等临 时荫蔽树,株距 50 cm;在苦 丁茶行间种植台 湾相 思、银合 欢、椰子、槟榔 等荫 蔽树,槟 榔株行 距为 2.5 m5 m,其他树 种株 行距 为 7.5 m 12.5 m。7.1.6 定植 7.1.6.1 定植密 度 每年 1 3 月或 89 月 份 定植,种植 密度 3 330 株/hm2,株行 距为(45 cm65 cm)(0.8 m 1.2 m)。7.1.6.2 定植方 法 DB46/T 38 2023 4 定植前 对土 壤进 行翻 晒、消毒、开 深沟 并施 足底 肥,深翻土 地 60 cm,挖“U”型 洞穴,顶 宽 40 cm,深 60 cm。施 底肥,施腐 熟 有机肥 20 kg/株,与 表土 搅拌均 匀后 将茶 树苗 定植 于洞穴 15 cm位 置,覆 土回填,浇足 定根 水,覆盖 茶苗根 部,连续 浇水 一个 月。7.1.7 土壤管 理 7.1.7.1 覆盖 用飞机 草、稻草 等覆 盖物 对茶树 根际 土表 进行 覆盖,每株 铺盖 草量 3 kg,铺 盖半径 0.6 m。7.1.7.2 除草 采用人 工拔 草和 浅铲 除等。在 幼树 期要 及时 中耕 除 草,每年 春季 和秋 季各 除 草砍灌 一次,并结 合松土将砍 下的 杂草 灌木 埋于 土中或 覆盖 树盘。7.1.7.3 松土 应做到 里浅 外深,不 伤害 苗木根 系,深度 为5 cm10 cm。7.1.8 水分管 理 7.1.8.1 灌溉 视土壤 墒情 及天 气情 况,每周喷 灌 2 3 次,保持 土壤湿 润。7.1.8.2 排水 雨季应 及时 排除 园内 积水。7.1.9 施肥管 理 每年 11 月 施肥 1 次,肥 料的施 用以 有机 肥为 主,肥料的 使用 情况 见表 1。表1 肥料使 用情 况 肥料名称 类别 施用方法 施用次数 每次使用量(kg/株)羊粪 有机肥 沟施 每年一次 三种混合后施 2.5 牛粪 有机肥 沟施 每年一次 豆饼 有机肥 沟施 每年一次 水肥 有机肥 浇施 每两个月一次 5.0 7.1.10 整形修 剪 7.1.10.1 矮干型 修剪 实行分 批、分次、分层、轮回方 法进 行定 型修 剪。植株高 度超 过 50 cm 进行 第一次 修剪,在 离地 面高度25 cm 30 cm处剪去 上部主 杆;主枝茎 粗达到 0.5 cm以上进 行第二次修 剪,在 离分枝15 cm18 cm处剪去 上部 枝条。以 后各 次修剪 依次 类推。保 留根 部萌条。当 植株 已形 成 3 4 层 骨架 枝,树 冠 面 宽 度超过 60 cm 时,用平 剪剪 平树冠 面。修剪 季节,以 冬季为 宜。7.1.10.2 中杆型 修剪 DB46/T 38 2023 5 植株 高度超过 150 cm 时进行第 一次修剪,在离地面高度 120 cm 130 cm处剪去顶 端主杆;上 部枝茎粗达 到 0.5 cm 以 上时 进 行第二 次修 剪,在离 分枝 20 cm30 cm 处剪 去以 上部 分。以 后各 次修 剪类 推,保留根 部萌 条。当 树冠 面 宽超过 80 cm时,用平 剪 剪平树 冠面。定型 树冠 的 纵剖面 呈正 梯形,控制 高 度在150 cm 180 cm,保留 行(带)间空 隙 30 cm 50 cm。修 剪季 节以 树木 休眠 期 为宜。7.1.10.3 高杆型 修剪 只修剪 侧枝,保留 主杆,不 截除 主梢,塑造 窄冠型 树冠。在幼年 期,仅剪去 个别侧 枝的过 长部 分,使上部 枝条 长度 略短 于下 部枝条。幼 林后 期当 林木 郁闭或 接近 郁闭 时,第一 次修剪 后每 个侧 枝 留 取 长 度 40 cm 60 cm,保持 树冠 间 隙和透 光。23 年 后,当 林木重 新郁 闭或 接近 郁闭 时,再 在同 剪口 处作 第二次修剪。同 时剪 去病 虫枝 和细弱 过密 枝。以后 修剪 依次类 推。至中 龄中 期及 其以后,修 剪的 侧 枝 留 取 长度可适 当增 加。修剪 季节 以休眠 期为 宜。7.1.11 病虫害 防治 7.1.11.1 防治原 则 贯彻“预防 为主、综 合防 治”的 植保 工作 方针,协 调运用 综合 防治 技术,优 先采用 农业 和物 理 防 治措施,化学 防治 遵循 科学 安全使 用药 剂的 原则。7.1.11.2 防治对 象 主要防 治盲 蝽、小卷 叶蛾 等虫害 和 炭 疽病、立 枯病、茶芽 枯病、白 绢病、叶 缩病 等 病害。7.1.11.3 防治方 法 7.1.11.3.1 农业防 治 及时清 除苗 圃中 杂草,人 工捏除 幼虫 或摘 除虫 卵块,并集 中杀 死,或投 放、引进天 敌。7.1.11.3.2 化学防 治 农药使 用应符 合 GB/T 8321(所有 部分)和 海南 经 济特区 禁止生 产运 输储存 销售使 用农药 名录的要求。7.2 鲜叶采 摘 人工采 摘芽 叶完 整、色泽 紫 红色或 鲜绿、匀 净的 鲜叶。采摘时 间在 上午 11 点前 完成,雨天 不采 摘。7.3 鲜叶质 量 鲜叶分 为特 级、一级、二 级、三 级和 四级,各 等级 应符合 表 2 的 规定。表2 鲜叶质 量要 求 等级 要求 特级 一芽不多于五叶,叶芽完整,柔嫩、匀整、叶面光泽明显,紫红色芽头多为佳 一级 一芽不多于七叶,叶芽完整、柔嫩、匀整、叶面光泽较明显 二级 一芽不多于九叶,叶芽完整、较柔软、叶面稍有光泽 三级 一芽不多于九叶,叶芽完整,较柔软、叶面无明显光泽 四级 老叶、大叶,生长9 个月以及上的叶子 DB46/T 38 2023 6 7.4 生产加 工要 求 7.4.1 工艺流 程 苦丁茶 加工 工艺 流程 为:鲜叶 挑选 摊晾 杀青 冷却 揉 捻(造形)解块 干燥 成品 包装 分选 7.4.2 主要操 作步 骤 7.4.3 摊晾 及时摊 放鲜 叶,动作 要轻、薄 摊;摊叶厚 度 3 cm 5 cm,摊晾 时间 6 h8 h,最长 12 h,摊 晾过程中每 小时 轻度 翻动 一次。当鲜 叶含 水量 在 65%70%,当 叶质 柔软,有 清香 时,即可 转入 下一 道工 序。7.4.4 杀青 放入适 量鲜 叶,杀青 温度 250 300 之间,杀 青 时间 2 min 4 min。7.4.5 冷却 完成杀 青,准备 出叶 时,会先启 动强 排风 扇,将室 内温度 降至 室温,再 将叶 摊开放 置。7.4.6 揉捻(造形)采用人 工或 机械 造形,将 杀青叶 造成 条形 或珠 形。7.4.7 解块 揉捻后 需进 行 人 工解 块。7.4.8 烘干 烘干温 度先调到 105 120 烘干 1 h,降到80 烘干 2 h,再降到 60 烘 干 1 h,使茶叶 含水量控 制 7%。7.4.9 食品生 产过 程的 卫生 要求 应符合 GB/T 32744 的规 定。8 质量要 求 8.1 基本要 求 特征:具有 苦丁 茶的 自然 特征、无劣 变;气味:无异 味;外来杂 物:洁净,不 应含 有非苦 丁茶 类外 来杂 物。注:按 GB/T 23776 规定进行检测。8.2 感官要 求 DB46/T 38 2023 7 8.2.1 条形茶、珠 形茶 按产品 质量 分为 特级、一 级、二 级、三级、四 级,各等级 要求 应符 合表 3 的 规定。表3 条形茶、珠 形茶 感官 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 级 条 形 紧卷、挺 直、叶芽均匀完整,或紧卷、重实 匀净 匀整 黑褐 纯正 清甜爽口、先苦后甘 翠绿 明亮 黑褐 油润 GB/T 23776 珠 形 圆结、重实 匀净 匀整 黑褐 纯正 鲜醇爽口、先苦后甘 翠绿 明亮 黑褐 油润 一 级 条 形 尚紧卷、挺直、叶芽 均 匀 完 整,或 紧卷、尚重实 较匀整 匀净 黑褐 带绿 较纯正 较清甜爽口、先苦后甘 深绿 明亮 淡绿 珠 形 尚圆结、重实 较匀整 匀净 黑褐 较纯正 较清甜爽口、先苦后甘 深绿 明亮 淡绿 二 级 条 形 粗 松、挺 直,或 尚紧卷、尚重实 尚匀净 尚匀整 黑褐 带绿 较纯正 味道粗浓 黄绿 暗绿 珠 形 尚圆结、尚重实 尚匀净 尚匀整 黑褐 带绿 较纯正 味道粗浓 黄绿 暗绿 三 级 条 形 粗松或尚紧卷 欠匀净 欠匀整 黑褐 带绿 较纯正 味道粗浓 黄绿 深绿 珠 形 欠圆结、重实 欠匀净 欠匀整 暗绿色 较纯正 味道粗浓 黄绿 深绿 四级 片状 匀整 较匀净 浅黄至暗黄色 较纯正 味道粗浓 暗黄色 暗黄色 8.2.2 碎茶 应符合 表 4 的 规定。表4 碎茶感 官要 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外形 内质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碎茶 碎片状,较 匀净,黑褐色 浓纯正 清甜爽口、先苦后甘 翠绿 明亮 黑褐 油润 GB/T 23776 8.3 理化指 标 应符合 表 5 的 规定。DB46/T 38 2023 8 表5 理化指 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碎茶 水分,g/100g 7.0 7.0 7.0 7.0 7.0 7.0 GB 5009.3 总灰分,g/100g 7.0 7.0 8.0 8.0 10.0 8.0 GB 5009.4 水浸出物(以干基计),%45.0 45.0 45.0 45.0 26.0 45.0 GB/T 8305 粗纤维(以干基计),%12.0 12.0 13.0 13.0 25.0 14.0 GB/T 8310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50.0 50.0 48.0 48.0 20.0 48.0 GB 5009.4 酸不溶性灰分,g/100g 1.0 1.0 1.0 1.0 1.0 1.0 GB 5009.4 粉末(质量分数),g/100g 2.0 2.0 2.0 2.0 2.0 GB/T 8311 总皂甙含量a,%9.0 9.0 9.0 9.0 18.0 9.0 GB/T 22996 水不溶性灰分,g/100g 1.7 1.7 1.7 1.7 1.7 1.7 GB 5009.4 茶多酚,%16.0 16.0 16.0 16.0 16.0 16.0 GB/T 8313 总黄酮,%13.1 13.1 13.1 13.1 13.1 13.1 SN/T 4592 注1:总皂甙含量、水不溶性灰分、茶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为参考指标。注2:a总皂甙含量检验方法 GB/T 22996 中人参皂甙标准物质和标 准液改为熊果酸标准物质和标准液。8.4 污染物 限量 应符合 GB 2762 的 规定,并按 GB 2762 规定 进行 检 测。8.5 农药最 大残 留限 量 应符合 GB 2763、GB 2763.1 中 茶叶 的规 定,并按 GB 2763、GB 2763.1 规定 进 行检测。8.6 净含量 应符合 定 量包 装商 品计 量监督 管理 办法 的 要求,并按 JJF 1070 规 定进 行检测。9 检验规 则 9.1 组批 同一批 投料、同 一生 产日 期、同 一生 产班 次生 产的 包装完 好的 同一 类型 产品 为一组 批。9.2 抽样 按 GB/T 8302 的规 定执 行。9.3 试样制 备 按 GB/T 8303 的规 定执 行。9.4 出厂检 验 产品出 厂前 必须 经质 检部 门检验,签 发合 格证 后方 可出厂。出 厂检 验项 目包 括感官 要求、水 分、粉末(有 此项 目需 检)、净 含量。DB46/T 38 2023 9 9.5 型式检 验 型式检 验是 对产 品质 量进 行的全 面考 核,正常 生产 时每年 进行 一次,检 验项 目包括 本标 准技 术 要 求中的全 部项 目。有下 列情 况之一 时亦 应进 行型 式检 验:a)产品正 式投 入生 产时;b)主要原 辅料 来源 有较 大改 变或更 换主 要生 产设 备,可能影 响产 品质 量时;c)出厂检 验与 上一 次型 式检 验结果 有较 大差 距时;d)停产 6 个 月及 以上,恢 复 生产时;e)食品安 全监督 部 门提 出进 行型式 检验 的要 求时。9.6 判定规 则 按本文 件要 求的 项目 检验,检 验 结 果全 部符 合要 求 时,则判 产品 为合 格品;检 验结果 中若 有一 项或一项以 上不 符合 要求 时均 判为不 合格 产品。对检 验 结果有 争议 时,用 留存 样 对不合 格项 目进 行复 验,或在同批 产品 中重 新按 GB/T 8302 规定 加倍 取样,对 不合格 项目 进行 复验,检 验结果 以复 验结 果为 准。10 标签、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10.1 标签、标志 产品标 签应符 合 GB 7718 的规定,外包 装运 输标志 应符 合 GB/T 191 的要 求。获得 批准的 产品 可在销售 包装 上使 用 地 理标 志保护 产品 专用 标志。10.2 包装 包装应 符合 GH/T 1070 的 规定。10.3 运输 运输工 具应 清洁、干 燥、无异味、无 污染;运 输时 应轻装 轻卸,防 潮、防雨、防暴 晒,避免 剧 烈 撞击、重 压。不得 与有 毒、有害、有异 味、易污 染的 物品混 装、混运。10.4 贮存 应符合 GB/T 30375 的规 定。DB46/T 38 2023 10 A A 附录A(规范 性)澄迈苦 丁茶 地理 标志 保护 范围图 澄迈苦 丁茶 地理 标志 保护 范围见 图A.1。图A.1 澄迈苦 丁茶 地理 标志 保护 范围图 B DB46/T 38 2023 11 参考文 献 1 国家 市场 监督 管理 总 局令(2023)第70号 令定 量包装 商品 计量 监督 管理 办法 2 国家 知识 产权 局公 告 第354 号 地理 标志 专用 标 志使用 管理 办法 3 关 于批 准对澄 迈苦 丁 茶实施 地理标 志产 品保护 的公告(原 国家 质量监 督检验 检疫总 局2006年第83 号公 告)4 海 南经 济特 区禁 止 生产运 输储 存销 售使 用农 药名录 2021 年修 订 5 GB/T 14456.1-2017 绿茶 第1 部分:基 本要 求 6 GB/T 14456.2-2018 绿茶 第2部 分:大叶 种绿 茶 7 GB/T 13738.1-2017 红茶 第1部 分:红碎 茶 8 GB/T 13738.2-2017 红茶 第2部 分:工夫 红茶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标志产品澄迈苦丁茶DB46/T 38-2023.pdf)为本站会员(13658621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