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克山1号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2302/T 055-2023.pdf

  • 资源ID:191470       资源大小:599.7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克山1号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2302/T 055-2023.pdf

ICS 65.020.20 CCS B 01 DB2302 齐 齐 哈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302/T 0552023 克山 1 号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2023-11-01 发布 2023-12-01 实施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2/T 0552023 I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 克山 1号.1 4 产地环境.1 5 轮作与耕整地.1 5.1 轮作.1 5.2 耕整地.1 5.2.1 无深翻、深松整地基础的地块.1 5.2.2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2 5.2.3 无法秋整地的地块.2 5.3 起垄规格.2 5.4 种子处理.2 5.4.1 种子质量.2 5.4.2 药剂包衣.2 6 施肥.2 6.1 有机肥.2 6.2 化肥.2 7 播种.2 7.1 播期.2 7.2 播法及密度.2 7.2.1 65cm常规垄.2 7.2.2 110cm大垄.2 8 田间管理.3 8.1 中耕管理.3 8.2 生长调控.3 8.3 化学除草.3 8.3.1 封闭除草.3 8.3.2 茎叶除草.3 8.4 病虫害防治.3 8.4.1 防治大豆菌核病.3 8.4.2 防治大豆食心虫.3 DB2302/T 0552023 II 8.4.3 防治红蜘蛛和蚜虫.3 8.4.4 其他病虫害.4 8.5 灌溉.4 9 收获.4 9.1 收获时期.4 9.2 收获质量.4 9.3 秸秆还田.4 10 生产档案.4 DB2302/T 0552023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明明、董全中、薛红、李微微、李洪波、秦猛、宋欢。DB2302/T 0552023 IV 引 言 大豆品种克山1号为黑龙江省种植规模第二大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的优良特点。标准的生产技术规程可以更好的保证该品种的产量潜力,达到优质、增产效果,但由于生产操作不规范造成减产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件的制定可以稳定种植户增产增收,对保证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DB2302/T0552023 1 克山 1号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克山1号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轮作与耕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生产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市域内 1 0活动积温 2 2 5 0以上大豆种植区域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克山 1 号 生育期112d,长叶、紫花、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1.5cm,主茎12.3节,有效分枝0.2个,底荚高度13.1cm,单株有效荚数26.2个,单株粒数57.9粒,单株粒重11.5g,百粒重19.8g。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接种鉴定,中感灰斑病,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粗蛋白含量38.04%,粗脂肪含量21.82%。4 产地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5 轮作与耕整地 5.1 轮作 合理轮作,不重迎茬。前茬以玉米、马铃薯等非豆科作物为宜。5.2 耕整地 DB2302/T0552023 2 5.2.1 无深翻、深松整地基础的地块 秋季深翻,翻地深度达到30cm,翻后联合整地机一次作业,达到播种状态。5.2.2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 秋季联合整地机一次作业,达到播种状态。5.2.3 无法秋整地的地块 春季土壤化冻达到整地状态,联合整地机一次作业,达到播种状态。5.3 起垄规格 常规垄作:垄宽 65cm,垄高 18cm。大垄:垄宽110cm,垄顶宽70cm,垄台高18cm。5.4 种子处理 5.4.1 种子质量 播前种子精选,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2 的规定标准,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0%。5.4.2 药剂包衣 5.4.2.1 播前用多福克种衣剂包衣,防治大豆根腐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用含有咯菌腈+精甲霜灵成分的种衣剂包衣,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药剂使用严格按照所选药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种子均匀包衣。5.4.2.2 用多福克种衣剂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及地下害虫。5.4.2.3 用含有咯菌腈+精甲霜灵成分的种衣剂包衣,防治大豆霜霉病。6 施肥 6.1 有机肥 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10t15t,结合耕整地一次性施入。6.2 化肥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每公顷施尿素30kg50kg、磷酸二铵130kg160kg、硫酸钾60kg80kg,总量200kg300kg做种肥,分层施于种下7cm 和14cm 处单侧或双侧5cm,侧深施肥切忌种肥同位。或施用同含量的大豆专用肥,肥水充足地块宜少施肥,瘠薄地块宜多施肥。7 播种 7.1 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78即可播种。5月1日至5月15日播种为宜。7.2 播法及密度 7.2.1 65cm 常规垄 DB2302/T0552023 3 垄上双行精量点播,行间距10cm12cm,每公顷保苗32万株。7.2.2 110cm 大垄 垄上2或3行精量点播,2行行距40cm45cm,3行行距20cm22cm,每公顷保苗35万株。8 田间管理 8.1 中耕管理 大豆苗刚拱土进行垄沟深松,深度20cm 以上;初花期进行中耕作业,耕深10cm左右;封垄前再次进行中耕作业,培土达到第一复叶节。后期在草籽成熟前拔净大草。8.2 生长调控 8.2.1 初花期如果大豆长势较差,每公顷用尿素7.5kg10kg加磷酸二氢钾0.75kg1.5kg,溶于500kg水中叶面喷施,也可用氨基酸类叶面肥喷施。8.2.2 大豆分枝期、初花期对长势过旺的地块,可用化控剂叶面喷施,严格按照所选药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喷施。8.3 化学除草 8.3.1 封闭除草 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适宜,播后苗前35d内进行封闭除草,可用乙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混配噻吩磺隆、嗪草酮、2,4-滴异辛酯等,严格按照所选药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均匀土壤喷雾。8.3.2 茎叶除草 在大豆1.5片2片复叶、杂草2叶5叶期,可用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等防治禾本科杂草,氟磺胺草醚、灭草松、氯酯磺草胺、异噁草松等防治阔叶杂草,严格按照所选药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均匀茎叶喷雾。8.4 病虫害防治 8.4.1 防治大豆菌核病 田间发现大豆菌核病中心毒株及时拔出,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并对中心病株周围喷药保护或全田喷药,防止病情扩散。防治药剂可选用含有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成分的药剂,发病初期严格按照所选药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均匀喷雾。8.4.2 防治大豆食心虫 8.4.2.1 生物防治 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放蜂点45个,每公顷放蜂45万头,分两次放蜂,放蜂时间间隔7天;或选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在村屯周边或农田周边,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或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8.4.2.2 化学防治 DB2302/T0552023 4 在大豆食心虫成虫打团时,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严格按照所选药剂标签标注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均匀喷雾。8.4.3 防治红蜘蛛和蚜虫 防治蚜虫可选用生物农药苦参碱、阿维菌素或化学药剂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块,以上药剂可与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混用兼防。8.4.4 其他病虫害 根据田间预测预报及时防治。8.5 灌溉 在大豆开花、结荚、鼓粒期出现干旱影响大豆生育的情况下,应及时灌溉。9 收获 9.1 收获时期 50%以上的植株晃动有摇铃声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9.2 收获质量 机械收获,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损失率小于5%,做到单收割、单拉运。9.3 秸秆还田 大豆收获同时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还田,粉碎长度小于10cm,根茬高度小于10cm。10 生产档案 建立大豆生产档案,包括:地块信息、整地、播种、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_

注意事项

本文(克山1号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2302/T 055-2023.pdf)为本站会员(13658621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