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生产技术规程DB34/T 1775-2012.pdf
ICS 65.020.20 B 3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7752012 扁豆生产技术规程 Hyacinth b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2-12-24发布 2013-01-24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775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合肥市振国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宿州市埇桥区农委等单位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才宇、朱培蕾、赵贵云、方芹、王建军、刘新宁、龚万海。DB34/T 17752012 1 扁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扁豆的产地环境、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原则及要求、生产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本标准适用于扁豆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78 无公害食品 豆类蔬菜 3 产地环境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非重茬地块,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 的规定。4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肥料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 NY/T 496 的规定执行。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5 生产管理措施 5.1 品种选择 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病性及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指标应达到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2。5.2 选种要求 选择豆粒饱满、大小整齐、颜色一致有光泽、无病斑和虫孔的种子。5.3 整地作畦 DB34/T 17752012 2 播种前 5 d7 d 翻地晒田,施足基肥,每 667m2 施腐熟的农家肥 1000 kg2000 kg,含硫复合肥30 kg35 kg。整细耙平,土肥混匀后作畦,畦宽 120 cm 左右,畦高 15 cm20 cm,畦面中间凸起,沟宽 40 cm。5.4 播种 5.4.1 播种期及播种量 露地栽培于 4 月中下旬播种,南方早,北方晚。每 667m2 栽培面积的用种量为 1.5 kg2.5 kg。5.4.2 种子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晒种 1 d2 d。播前用清水湿润后,用干净的湿纱布等包好,在 2025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 1 次2 次,有 5060种子露白时播种。也可不催芽直播。5.4.3 播种方式 每畦播 2 行,行距 60 cm,穴距 50 cm,每穴播种子 2 粒3 粒,覆土 3 cm 左右,出苗后间苗、补苗,穴留苗 2 株,每 667 m2 留苗 2800 株左右。5.5 田间管理 5.5.1 肥水管理 前期适当控制肥水,一般只在缓苗后浇一次经无害化处理的稀薄有机肥。结荚后要增加肥水供应,第一批扁豆采收后,每 667 m2 施复合肥 10 kg15 kg;之后每采收 2 次3 次,追肥水一次,每 667 m2 施尿素 3 kg5 kg、硫酸钾 5 kg。花荚期用 0.1硼、钼等微肥喷施 1 次2 次,用 0.2磷酸二氢钾喷施 2 次3 次。5.5.2 植株调整 蔓长达 40 cm50 cm 时,开始搭架,每穴插 1 根 150 cm200 cm 长的杂木或竹竿,在 150 cm高处,将 4 根杂木杆捆在一起成鸟窝状,并引蔓上架。当主蔓长至 150 cm 左右时,开始摘心。子蔓缠绕到架顶时,也要摘心。摘除第 1 花序以下各节侧芽,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病叶,并在茎叶过密处疏去部分叶片和抹掉晚生的嫩芽。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花荚期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虫害主要为潜叶蝇、豆荚螟、斜纹夜蛾、蚜虫等。6.2 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扁豆的目的。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DB34/T 17752012 3 选用抗(耐)病品种,实行 2 a3 a 轮作,深耕晒垡,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6.3.2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使用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和康壮素、Bt 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6.3.3 物理防治 土壤晒垡冻垡,日光晒种,温汤浸种,防虫网阻隔,银膜驱避,黄板诱杀,灯光诱杀。6.3.4 化学防治 不准使用禁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6.3.4.1 主要病害防治 立枯病、猝倒病:床土消毒,每 1 m2 用 15恶霉甲霜灵水剂 5 ml 喷淋土面;大田发病时,用500 倍600 倍液喷雾防治,隔 5 d7 d 喷 1 次,共喷洒 2 次3 次。灰霉病:用 60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或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00 倍1000 倍液等药剂防治。6.3.4.2 主要虫害防治 潜叶蝇:用 10灭蝇胺乳油 800 倍液等药剂防治。豆荚螟:用 2.5敌杀死乳油 15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2500 倍液等药剂防治。斜纹夜蛾:在幼虫 3 龄以前用 5抑太保 1000 倍液,或 10除尽 1500 倍液、奥绿一号 1000 倍液等药剂防治。蚜虫:用 10吡虫啉 1000 倍液或 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7 采收 开花后 20 d 左右采收嫩荚。采收时注意不要损伤花序上其它花蕾。产品质量应符合 NY 5078 的要求。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