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茶园赤星病监测与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DB52/T 783-2012.pdf

  • 资源ID:191252       资源大小:1.29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茶园赤星病监测与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DB52/T 783-2012.pdf

ICS 65.020.20 B 3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7832012 茶园赤星病监测与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 Rules for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ntrol technology of Cercospora theae(Cav.)Breda 2012-11-05发布 2012-12-05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783201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病情分级标准.2 4 监测技术.2 4.1 茶园赤星病症状园及发生规律.2 4.2 越冬病情调查.2 4.3 系统调查.2 4.4 茶园普查.2 4.5 病情发生动态分析.2 5 无害化治理技术.2 5.1 植物检疫.2 5.2 农业防治.2 5.3 化学防治.3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茶园赤星病调查表.4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茶园赤星病病情分级标准.5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茶园赤星病症状及发生规律.6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茶叶上禁用的农药品种(47 种).7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防治茶园赤星病的主要药剂及用量.8 DB52/T 783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农药检定管理所、石阡县植保植检站、毕节市植保植检站、湄潭县植保植检站、都匀市植保植检站、凤冈县植保植检站、纳雍县植保植检站、普安县植保植检站、遵义县植保植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琼、夏忠敏、邵昌余、姜星、黎藜、莫纯碧、江建、刘霞、肖卫平、王蓉、罗洪会、汪勇、李家林、余欣、莫章刑、丁昭斌、张雯晴。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DB52/T 7832012 1 茶园赤星病监测与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赤星病的监测和无害化治理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茶园赤星病的监测和无害化治理。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监测技术 根据茶园赤星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全面、持续、定性和定量的观测记载,掌握茶园赤星病的发生规律,为制定茶园赤星病防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2 系统调查 在茶叶生长季节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明确一个地区茶园赤星病的发生消长动态。2.3 茶园普查 在茶叶生长季节进行较大范围内的多点调查,明确一个地区茶园赤星病的整体发生情况。2.4 病情指数 用来表示病害发生平均水平的一个数值,用字母I表示,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00)(D Ld IIi i 式中:I 病情指数;di 各严重度级值;Ii 各级病株数(或病叶数);L 调查总株数(或总叶数);D 最高级值。2.5 无害化治理技术 DB52/T 7832012 2 以监测预报为基础,利用农业、生态、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等技术为主,化学防治技术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技术。3 病情分级标准 茶园赤星病病情分级标准参见附录B。4 监测技术 4.1 茶园赤星病症状园及发生规律 茶园赤星病症状鉴别及发生规律参见附录C。4.2 越冬病情调查 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底,调查2次。选择有茶园赤星病发生为害的茶园2-3块,5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100个叶片,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记入表 A1。4.3 系统调查 3月上旬开始至翌年1月上旬结束,7天调查1次。在检查越冬病情的茶园中,选择发病较重的地块定点。5点取样,每点随机取样100个叶片,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记入表A2。4.4 茶园普查 在春、夏、秋茶期间,分别选择不同类型茶园各1-2块,普查一次。5点取样,每点随机取样100个叶片,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记入表A3。4.5 病情发生动态分析 根据田间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气候因子、品种布局、生育期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发布茶园赤星病发生动态信息。5 无害化治理技术 5.1 植物检疫 对外地调入的茶苗,严格实施检疫。5.2 农业防治 5.2.1 选栽品种 选栽品种时,在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适应性的基础上,选择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5.2.2 健身控害栽培 采用保健措施培育壮苗,实行双行条植,合理密植,提高茶树的抗逆性。5.2.3 施肥 DB52/T 7832012 3 施用无害化有机肥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复混肥,忌偏施氮肥,禁止使用含激素的叶面肥。根据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5.2.4 茶园冬季管理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进行全园深翻,清除杂草,增施有机肥。并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液封园。5.3 化学防治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合理、安全用药。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药品种(茶叶上禁用的农药品种参见附录D)。5.3.1 防治适期 茶园赤星病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施药方式以蓬面、蓬间扫喷为宜。5.3.2 防治药剂及方法 防治茶园赤星病的主要药剂及用量见附录E。采取不同药剂交替使用,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DB52/T 7832012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茶园赤星病调查表 表A.1 茶园赤星病越冬病情调查表 单位:地点:年度:调查人:严重度(级)调查日期 茶园类型 品种名称 总芽头数病芽头数 病芽率(%)0 1 3 5 7 9 病情指数 备注 表A.2 茶园赤星病发病情况系统调查表 单位:地点:年度:调查人:调查植株病情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茶叶品种 调查株数 发病叶数 病叶率(%)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病情指数 备注 表A.3 茶园赤星病大田普查表 单位:地点:年度:调查人:调查植株病情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茶叶品种 调查株数 发病叶数 病叶率(%)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病情指数 备注 DB52/T 7832012 5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茶园赤星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1级:5%的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级:6%-25%的叶片上有病斑,或单片叶病斑点5个;5级:26%-50%的叶片上有病斑,或单片叶病斑点20个;7级:51%-80%的叶片上有病斑,或单片叶病斑点50个;9级:80%的叶片上有病斑,或单片叶病斑点50个。DB52/T 7832012 6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茶园赤星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C.1 茶园赤星病症状 主要为害成叶和嫩叶,嫩茎、叶柄也能受害。被害部初生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园形病斑。病斑小型,大小0.8-3.5mm,中央凹陷,呈灰白色,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点(菌丝块),潮湿时,其上有灰色霉层(子实层)。一张叶片上病斑数从几个到数十个,愈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并蔓及叶柄、嫩梢,引起大量落叶。C.2 茶园赤星病发生规律 以菌丝块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茶芽萌发,抽生新叶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侵害早春嫩叶。凡日照短、阴湿雾大的茶园;或土层浅、茶树生长弱的茶苗;或生长过于柔嫩的茶苗都易发病。年际间发病轻重不同,品种间亦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DB52/T 7832012 7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茶叶上禁用的农药品种(47 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氟虫腈,灭多威,硫丹。DB52/T 7832012 8 E E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防治茶园赤星病的主要药剂及用量 农药名称 剂 型 剂 量 备 注 氟硅唑 400克/升乳油 8000-10000倍液 本品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对鱼及水生生物有毒,远离水产养殖区用药,禁止在河塘丰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 次。多抗霉素 10%可湿性粉剂 85100克/亩 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安全间隔期为7 天,最多用药次数为3次。苯菌灵 50%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本品不能同波尔多液和石灰硫磺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甲基硫菌灵 70%可湿性粉剂 800-1000毫升/亩本品不能与铜制剂等物质混合使用。安全间隔期为 21 天,每周期最多使用次数为2次。百菌清 70%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本品不能同波尔多液和石灰硫磺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对蜜蜂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开花作物花期禁用。_ DB52/T 783-2012

注意事项

本文(茶园赤星病监测与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DB52/T 783-2012.pdf)为本站会员(13658621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