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消费锂电三十年,赶日追韩启示录.pdf

  • 资源ID:19119       资源大小:2.06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人民币1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金币 【人民币1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消费锂电三十年,赶日追韩启示录.pdf

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消费锂电三十年,赶日追韩启示录 行业专题报告 行业报告 电力设备 2018年 8月 16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强于大市 ( 维持 )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电力设备 *从电力结构演变看风电光伏发展 2018-07-31 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电力设备 *新能源汽车延续高景气度,风光变局未见分晓 2018-07-15 行业半年度策略报告 *电力设备 *聚焦政策退潮与技术升级带来的危与机 2018-06-20 行业快评 *电力设备 *控规模、降补贴,光伏政策趋紧 2018-06-04 行业快评 *电力设备 *风电竞价时代来临,优化配置助力平价 2018-05-25 证券分析师 朱栋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6080002 021-20661645 ZHUDONG615PINGAN 皮秀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7070004 010-56800184 PIXIU809PINGAN 研究助理 张 龑 一般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16090035 021-38643759 ZHANGYAN641PINGAN 此篇报告中, 我们以时间为轴,以国别和企业为抓手,去描 绘锂电 池 产业版图的变迁、企业代际的兴衰, 希冀 找出竞争制胜的关键 , 益 于对动力锂电未来发展的思考。 消费锂电 三十载征程 ,大局既定: 自 1991 年全球第一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以来, 锂电池产量 已 从 2000 年的 2Gwh 增长到 2017 年的 134Gwh,增幅近 70 倍 ; 消费锂电池价格从最初的 600 日元 /wh 下降到 2011 年的 25 日元 /wh,降幅超过 95%。锂离子电池经历了日本独大到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时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格局已基本稳定 。 1991-2000, 日本垄断,韩国进入,中国 跟随 : 日本索尼 率先推 出锂 离子电池,开始大量应用于移动电话和便携式电子产品 ; 1998-1999 年, 韩国LG 化学 /三星 SDI 相继 开展锂电池业务 ; 1994-1999 年,光宇、比亚迪、力神和 ATL 先后创立。这一阶段,日本 主导 全球锂电池 的 研发和生产。 2001-2010, 中日韩三足鼎立,国 内 厂 商崛起 : 韩企 利用财阀和国家支持的优势参与研发和整合产业链, 同时绑定集团 客户保证产品销售, 其 市场份额从 2002 年的 10%增长到 2011 年的 30%。中国上游锂电材料的国产化带来成本迅速下降, 比亚迪、力神等 进入 到 诺基亚、 MOTO 的供应链,中国的锂电池市场份额由 2002 年的 11%扩大到 2011 年的 33%。 2011 , 消费锂电洗牌, 软包势力 进击 : 触屏智能手机浪潮来临,突出变化就是苹果的崛起和诺基亚的衰落,聚合物软包电池开始大规模应用。三星 SDI 凭借对三星手机和 iPhone 的深度绑定,消费锂电池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坐稳全球消费锂电池冠军宝座。作为苹果、三星、华为的供应商,截止到 2012 年, ATL 锂电池电芯累计 出货量超过 10 亿颗, 6 年时间翻6.7 倍,跃居全球聚合物锂电池出货量第一,并在之后一直保持这一地位。 技术渠道成本,谁主沉浮: 在技术方面,中国整体落后于日韩企业,根据数码之家 2014 年对 18650 锂电池的样品研究,国产 18650 电池容量一般1200-2400mAh,而日韩电池容量在 2000-2800mAh 之间。 在成本方面,中国最具优势,日本处于劣势 , 09-10 年日本企业平均电池单价多在 4 美元 /支以上,韩国 在 2-3 美元 /支,中国在 2 美元 /支以下 , 成本因素是导致中日韩三国市场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看,技术优势帮助日韩企业占据 了 消费电子产品高端市场,中国大多数企业则因为单纯依赖低成本路线而屈居低端市场,从下游应用看,松下和索尼是笔记本电池的主要供应商,而三星 SDI 和 LG 化学则占据着高端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市场。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 告,如经 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 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 究报告 尾页的声明内容。 -40%-20%0%20%40%Aug-17 Nov-17 Feb-18 May-18沪深 300 电力设备证券研究报告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2 / 30 动力锂电易地再战,同与不同: 消费锂电时期出现的技术 成本 渠道的演绎逻辑依然会贯穿于整个动力锂电发展时期,并且企业在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体现在 技术研发更趋多元化,降成本更加紧迫,客户结构分化依然明显,合作绑定更加深入。在渠道方面,与消费锂电客户结构相似,目前国外高端新能源车型的电池供应商依然被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学等日韩企业占据。日企依然具备全球顶尖的锂电材料研发实力,在技术积累和改进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韩国企业的上游端原材料优势依然存在,但缺少集团内部终端子公司,垂直化战略受到一定影响。 投资建议: 从消费到动力, 我们 推荐关注 3 条主线: 1)海外制高。 无论技术还是渠道,日韩在锂电领域的领先优势短期内都较难撼动,海外锂电企业仍将是动力锂电的第一梯队,已进入其供应链的国内供应商将最为受益,推荐关注新宙邦、星源材质 ; 2)技术出奇。 动力锂电的技术迭代还远未完成,能量密度从 200 到 500wh/kg 以上的进阶,将是产业技术升级的主线 ,其 进程是非线性的,而每一领域的技术领头羊最有望拔得头筹,推荐关注杉杉股份、当升科技、璞泰来、新纶科技 ; 3)渠道持重。 渠道是资源、研发、品质、时间最归一的体现,亦是暂态下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对标,鉴于 动力电池对整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并有渠道资源的头部电池企业将深度受益,推荐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 风险提示 : 1、电动车产销增速放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基数的不断增长,维持高增速将愈发困难,面向大众的主流车型的推出成为关键; 2、产业链价格战加剧。补贴持续退坡以及新增产能的不断投放,致使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降价压力; 3、海外竞争对手加速涌入。随着国内市场的壮大及补贴政策的淡化,海外巨头进入国内市场会对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冲击。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股票 价格2018-08-16 EPS P/E 评级 2017A 2018E 2019E 2017A 2018E 2019E 杉杉股份 600884 16.95 0.80 0.81 1.04 21.2 20.9 16.3 强烈推荐 当升科技 300073 24.03 0.68 0.83 1.10 35.3 29.0 21.8 强烈 推荐 星源材质 300568 35.19 0.56 1.27 1.65 62.8 27.7 21.3 强烈推荐 宁德时代 300750 68.99 1.79 1.51 1.84 38.5 45.7 37.5 强烈 推荐 璞泰来 603659 48.04 1.04 1.46 2.07 46.2 32.9 23.2 推荐 新纶科技 002341 11.08 0.34 0.39 0.58 32.6 28.4 19.1 推荐 新宙邦 300037 23.02 0.74 0.85 1.05 31.1 27.2 21.9 暂未评级 注:未评级公司为 wind 一致预期。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3 / 30 正文目录 一、 引言 . 6 二、 消费锂电发展史 . 6 2.1 第一阶段( 1991-2000):日本垄断,韩国进入,中国研发 . 7 2.2 第二阶段( 2001-2010):中日韩三足鼎立,国产化助力中国生产商崛起 . 8 2.3 第三阶段( 2011-):消费锂电行业洗牌,新增长极出现 . 11 三、 锂电巨擘兴衰考 . 14 3.1 技术之争:日本实力雄厚 . 14 3.2 成本之争: 中国低成本路线存隐患 . 17 3.3 渠道之争:韩国受益于强大后盾 . 18 3.4 低成本路线酿苦果,国内厂商谋转型 . 20 3.5 技术 成本 渠道演绎锂电巨擘兴衰 . 21 四、 动力锂电同与异 . 22 4.1 老对手,新战场 . 22 4.2 技术研发更趋多元化,降成本更加紧迫 . 23 4.3 客户结构分化依然明显,合作绑定更加深入 . 24 4.4 政策指引高端市场,发展逻辑重复演绎 . 27 五、 投资建议 . 28 六、 风险提示 . 28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4 / 30 图表 目录 图表 1 锂电池处于行业成长期 . 6 图表 2 20 世纪末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快速增长 . 7 图表 3 20 世纪末中国手机用锂电池快速放量 . 8 图表 4 锂电巨头相继涉入电池业务 . 8 图表 5 全球 3C 出货量高 速增长(百万台) . 9 图表 6 中国手机产量增长高峰已过 . 9 图表 7 日韩厂商锂电池销量优势明显(百万支) . 10 图表 8 国内厂商争抢渠道 . 10 图表 9 历史上经典消费电子产品一览 . 11 图表 10 三星 SDI 消费锂电市占率不断扩大 . 12 图表 11 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超越日韩 . 13 图表 12 2016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值市场占有率 . 13 图表 13 2016 年国内消费锂电池市场格局 . 13 图表 14 截至 2011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价格累计下跌超 95% . 13 图表 15 ATL 在消费锂电市场继续发力 . 14 图表 16 中国 3C 市场软包电池占比逐年提升 . 15 图表 17 2017 年中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占比近半 . 15 图表 18 2017 年全球 3C 产品中聚合物软包电池应用最广泛 . 16 图表 19 比克聚合物消费锂电池下游客户 . 16 图表 20 2011 年各厂商销售结构迥异 (百万支) . 16 图表 21 LG 化学基础材料营收占比超过 70% . 17 图表 22 日本企业锂电池产品单价高于韩中 . 18 图表 23 2010 年全球手机销量市场格局 . 18 图表 24 2017 年全球手机市场销量格局 . 18 图表 25 2011 年各厂商占下游市场产品分额 . 19 图表 26 国外消费锂电池企业占领高端渠道 . 20 图表 27 比克电池业绩承压 . 21 图表 28 锂电巨擘兴衰考 . 21 图表 29 2017 年宁德时代跃居 全球动力电池销量第一( GWh) . 22 图表 30 动力电池复制消费电池发展趋势 . 23 图表 31 消费锂电与动力锂电技术参数对比 . 23 图表 32 各大锂电巨头的技术优势和降本举措 . 24 图表 33 2017 年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比亚迪居首(万辆) . 25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5 / 30 图表 34 2017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型销量北汽 EC 系列保持领先(万辆) . 25 图表 35 国外动力锂电池企业占领高端渠道 . 25 图表 36 电池厂与整车厂合资渐成主流 . 26 图表 37 国内动力锂 电池产能过剩 . 27 图表 38 政策(部分)指引高端市场 . 27 图表 39 推荐标的盈利预测及评级 . 28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6 / 30 一、 引言 风起于青萍之末。三十年前,多少人料想,锂离子电池的问世会对后来人们生活带来如此多的改变。现如今,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充电宝等数码设备已经成为很多人须臾 不离的办公生活器具,与之相应的是千亿级的消费锂电市场。其萌生,到壮大,可谓十年传育,十年发芽,又十年枝繁叶茂。甫入壮年时期,而新生代动力锂电又茁壮而起,吹荡几江春水。 投资市场逐价值而动,近几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多在动力锂 电,因其成长性和远未见到的天花板。然而在对标的选择中,暗含的是 产业趋势的演变,也即一众企业,究竟花落谁家?动力锂电市场,尤其是国内的动力锂电产业,因其先天的强政策属性,其发迹到崛起,多为契合了政策、资金、市场的多维共振,而成一时之雄。当政策驱动力开始不可逆的减弱,产业竞争更多回归到企业的内生力这一层面时,鹿死谁手方见真章。 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判别,以何为鉴?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替 。我们认为,回溯近三十年的消费锂电发展历程,了解其产业变迁的路径,探究企业浮沉的背后,廓清产品迭代的谱系,将有助于对动力锂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二、 消费锂电 发展史 自 1991 年全球第一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以来,锂 电池产业发展已走到其第28 个年头。 经过将近 30 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无到有, 成为继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之后第四种已经成功商业化应用的二次电池,并替代其它三种电池在下游市场的部分应用场景 。 锂离子电池最开始应用于消费领域,经历了日本独大到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时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未来中国能否超越日韩成为锂电池领域的霸主主要看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表现。 图表 1 锂电池处于行业成长期 项目 铅酸电池 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 锂电池 商品化时间 1890 年 1956 年 1990 年 1991 年 工作电压 /V 2 1.2 1.2 3.33.9 能量密度/(Wh/kg) 30 50 6080 100150 循环寿命 /次 300 1000 500 2500 记忆效应 无 有 有 无 绿色产品 否 否 是 是 优点 技术成熟,价格 低 可快速充电,价格 便宜,循环寿命长 可快速充电,高功率放电,能量密度稍高 可快速充电,高功率放电,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小,循环寿命长 缺点 不可快速充电,能量密度低,寿命短,环保问题 记忆效应,能量密度低,环保问题 具有少许记忆效应,高温下性能差,充放电效率差 价格高,安全性较低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7 / 30 应用领域 电动自行车、汽车启动电源、储能 即将退出市场竞争 原用于移动电话,现占 HEV 电池主导地位 3C 数码、电动工具 行业生命周期 成熟期后期 衰退期 成熟期 成长期 资料来源: 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 、平安证券研究所 2.1 第一阶段( 1991-2000):日本垄断,韩国进入,中国研发 1991 年,日本索尼公司开创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生产先河,锂电池开始大量应用于移动电话和便携式电子产品。受益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传统镍镉、镍氢电池的替代,锂电池呈现翻倍增长。1994 年索尼公司锂电池月产量达到 200 万支, 1998 年日本锂电池的生产能力达到 4 亿支 /年。除了索尼外,日本另一巨头松下于 1994 年开始研发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1998 年量产笔记本电脑专用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并建成了业内领先的锂 电池生产线 。 韩国吸收和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利用财团优势和国家力量进入锂电池行业。 1998 年, LG 化学开展锂电池业务。 1999 年,三星 SDI 成功开发出业内最大容量 1800mAh 圆柱锂电池,标志着三星SDI 锂电池业务开始。 中国从 90 年代初开始研究锂离子电子电极材料和电池,于 1996 年研制成功移动电话、摄像机用18650 型电池,电池容量达到索尼的水平。 这一时期虽然尚未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但涌现出一批日后将成为锂电池行业重要力量的企业。 1994-1999 年,光宇、比亚迪、力神和 ATL先后创立。 总的来看, 1996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 1.2 亿支,到 2000 年产量达到 5 亿支。若按照电池能量计算, 2000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 1.8Gwh,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80%。在这一阶段,日本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研发和生产中心,市场份额在 90%以上。 图表 2 20 世纪末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 (亿支) 镍氢电池 (亿支) 1996 1.2 1997 1.95 6.41 1998 2.76 7.54 1999 3.48 7.83 2000 4.97 6.96 资料来源: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平安证券研究所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8 / 30 图表 3 20 世纪末中国手机用锂电池快速放量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手机拥有量(万部) 1800 2900 3900 5400 镍镉电池(万支 ) 3915 3044 1290 0 镍氢电池 (万支) 3860 8398 12042 14502 锂离子电池 (万支) 320 890 1790 3185 总计手机消耗电池量 (万支) 8095 12322 15122 17687 资料来源: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4 锂电巨头相继涉入电池业务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 平安证券研究所 2.2 第二阶段( 2001-2010):中日韩三足鼎立,国产化助力中国生产商崛起 进入新世纪后,电池行业的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促进消费电子产品增长,带动整个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2003 年,全球 智能 手机出货量 957 万部,笔记本电脑 3900 万 台,到 2010 年,两者出货量分别为 3.05 亿 部和 2.01 亿 台,年均复合增长率 64%/26%; 第二,锂离子电池凭借容量电压高、充放电 性能好、质量轻便、更环保的优点继续替代镍镉、镍氢电池的市场份额; 第三, 2001 年入 世以来, 全球化专业分工 加快 , 中国 逐渐 成为全球消费电子的制造中 心,手机、微型计算机等产量逐年增长,带动国内锂电池行业 快速发展,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9 / 30 图表 5 全球 3C 出货量高速增长(百万台) 资料来源 : Wind、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6 中国手机产量增长高峰已过 资料来源 : Wind、 平安证券研究所 2008 年,松下与三洋电机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供应商。 不过松下的扩张并没有掩盖日本在全球 锂电池市场份额下降的事实。受到中韩低价销售竞争路线的影响,日本锂电池市场份额 从 2002年的 65.3%下降到 2011 年的 34%。 与此同时 , 韩国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 、 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低廉的成本抢占市场 。三星 SDI 不断在电池容量上取得突破, 2002 年开发出世界第一个 435Wh/L 的聚合物电池, 2003 年开发出世界最大容量的笔记本电脑用圆柱形 2400mAh 电池, 2006 年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量产 2600mAh 锂电池的企业。 得益于深度绑定客户三星电子以及传统客户诺基亚在手机业务端的强劲表现,三星 SDI 的消费锂电池市占率也在不断提升, 2010 年 达 到 20.2%,超越松下成为消费锂电池市场份额第一。LG 化学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以化学品和材料为基础的电池公司,能够自产部分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有利于不断降低电池成本,同时下游绑定 LG 电子。综合两家韩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韩国企业善于利用财阀和国家支持的优势参与研发和整合产业链,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绑定本集团和本国客户保证产品销售,再利用这种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实践来看这种发展思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韩国锂电池市场份额从 2002 年的 10.7%增长到 2011 年的 29.8%。 中国在这一时期最成功的举措就是实现了上游锂电材料的国产化,从而利用成本优势打入国际市场。2000 年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钴酸锂实现国 产 化, 2001 年国产电解液开始进入市场, 2005 年隔膜技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20%0%20%40%60%80%100%120%05001000150020002500中国手机产量(百万部) 同比(右)电力设备 · 行业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10 / 30 术取得突破, 2011 年电解质制备技术取得突破 。 四大材料 的 国产化 带来成本迅速下降 , 并且帮助中国本土企业不断进入下游优质企业的供应链 , 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到 2010 年,比亚迪、 ATL、力神和比克已经成为中国锂电四巨头,直接与松下、三星 SDI、 LG 化学进行竞争。与韩国相比,中国虽然没有良好的垂直整合条件,但具有 更加 低廉的成本,再加上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中国的锂电池市场份额由 2002 年的 11.2%扩大到 2011 年 的 33%,极大缩小与日本的差距。 分析这段时期国内锂电行业四巨头格局的形成,可以看到 锂电池产业集中主要是受到资金、技术实力的影响。大企业拥有资金,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更加能够满足国际大客户的需求。小企业很多从生产山寨手机电池起家或者受到环保要求而从镍氢电池转型而来,但资金和技术跟不上,市场占有率很低,平时多做贴牌生产以及加工。 据中国电池网统计 , 2012 年,中国锂电池产量 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产量 24.3 亿 Ah,占中国 总共 产量的 63%,其中 四巨头 的产量达到 17.3 亿 Ah,占前十名的 45%。 综合来看,全球 锂离子电池产量由 2000 年的 1.8Gwh 扩大到 2010 年的 21.56Gwh,年复合增长率28%。经历了最初十年的野蛮生长,锂电池行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日本仍然是锂电池行业第一,但 规模上的 优势已经非常微弱 ,中韩凭借低成本以及优质客户的配套成为重要的两级,中日韩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图表 7 日韩厂商锂电池销量优势明显(百万支) 资料来源 : 力神公司消费类产品锂电池营销策略研究 、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8 国内厂商争抢渠道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 平安证券研究所 05001,0001,50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三星 SDI 松下 LG化学 索尼 力神 比亚迪 ATL 比克

注意事项

本文(电力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消费锂电三十年,赶日追韩启示录.pdf)为本站会员(报告吧)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