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金融危机后全球对虾产业与中国虾产品贸易研究.pdf

  • 资源ID:19009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人民币1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金币 【人民币1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融危机后全球对虾产业与中国虾产品贸易研究.pdf

198 金融危机后全球对虾产业与中国虾产品贸易 研究 中国 水产学会 过去 20 多年,对虾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球高蛋白食物供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在 2008-2009 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对虾生产和贸易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不断增长态势,但国际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虾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对虾进出口市场中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依然表现为贸易顺差,但进口增长速度相对 更快。针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表明,中国虾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有待于在产品质量、品种差异化和贸易市场等方面进行拓展。 1全球虾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全球对虾生产概况 全球对虾总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1950 年,全球对虾产量为 41.3 万吨, 1969 年突破 100 万吨。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产量增长开始加快,并在本世纪初进一步提速。 1981 年,全球对虾总产量仅为 164 万吨, 1985年突破 200 万吨, 2000 年已突破 400 万吨, 1980-2000 年的 20 年间增长了1 倍以上,并分别在 2006 年和 2011 年突破 600 和 700 万吨, 2013 年达到787.4 万吨。 199 图 1 1981-2013 年全球对虾总产量 数据来源: FAO FishStatJ( 2015),经计算整理。 本世纪以来,全球对虾总产量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00-2007 年,全球对虾总产量由 408.11 万吨增长至 656.50 万吨,平均每年保持了 8.69%的高增长率,增长速度较快。第二阶段是 2007-2009 年,全球对虾总产量由 656.50 万吨增长至 670.29 万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2008 年还表现出负增长。第三阶 段是 2010 至今,世界对虾产量呈现恢复性上涨趋势,尤其是 2011、 2012 两年的增长速度较快。 1.2 全球对虾生产格局 1.2.1 总体格局 全球有 141 个国家生产对虾,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其中前十二大生产国都在亚洲和美洲(详见表 1)。自 2003 年以来, 上述 12 国生产全球 80%以上对虾,该占比从 2007 年的 84.1%增长到 2012 年的 87.5%和2013 年的 87.3%;且产量进一步向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和泰国这五个最大的生产国集中,金融危机后,这一趋势继续保持, 2013 年它们占全球对虾 产量的 72.17%(图 2)。 2007-2013 年期间,中国对虾产量从 247.2 万吨增加 到 295.6 万吨,占200 全球对虾总量的比重为 37.66%到 37.54%,期间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上占比比较稳定。这些国家中,泰国是对虾产量下降最显著,同期内从 58.3 万吨下降至 37.6 万吨,占世界市场的比重则从 8.89%降低至 4.79%,从全球第三大对虾生产国降为第五大生产国。同时,印尼、越南、印度这三国的产量和占比增长都比较显著,在全球的份额分别从 9%、 7.45%、 7.58%上升至10.97%、 10.24%和 8.64%。此 外,厄瓜多尔、韩国这两国的产量占比增长也比较显著,而加拿大、美国、巴西、格陵兰这几个美洲国家占比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表 1 全球对虾主要生产国产量、占比(万吨, %)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世界 656.5 654.4 670.3 689.2 749.6 776.8 787.4 中国 247.2 37.7 238.5 36.4 250.6 37.4 258.3 37.5 273.4 36.5 296.4 38.2 295.6 37.5 印尼 59.1 9.0 64.2 9.8 57.4 8.6 60.4 8.8 65.4 8.7 62.3 8.0 86.4 11.0 越南 48.9 7.5 50.3 7.7 55.3 8.3 64.2 9.3 67.0 8.9 73.3 9.4 80.7 10.2 印度 49.7 7.6 51.2 7.8 48.4 7.2 40.4 5.9 64.2 8.6 66.3 8.5 68.1 8.6 泰国 58.3 8.9 55.9 8.5 62.8 9.4 62.0 9.0 65.8 8.8 65.3 8.4 37.6 4.8 厄瓜 多尔 15.5 2.4 15.6 2.4 18.6 2.8 23.1 3.4 26.7 3.6 28.8 3.7 31.1 3.9 韩国 15.0 2.3 15.0 2.3 17.9 2.7 22.3 3.2 26.0 3.5 28.1 3.6 30.4 3.9 加拿大 18.8 2.9 16.7 2.6 13.9 2.1 16.5 2.4 15.1 2.0 14.9 1.9 14.9 1.9 美国 10.8 1.6 11.8 1.8 13.8 2.1 11.9 1.7 14.4 1.9 13.9 1.8 13.4 1.7 巴西 10.1 1.5 10.7 1.6 10.6 1.6 10.8 1.6 10.8 1.4 11.6 1.5 10.2 1.3 阿根廷 4.8 0.7 4.8 0.7 5.4 0.8 7.2 1.0 8.3 1.1 8.0 1.0 10.1 1.3 格陵兰 14.0 2.1 14.8 2.3 13.5 2.0 12.4 1.8 11.7 1.6 11.0 1.4 9.2 1.2 前 5 国 70.6 70.3 70.8 70.4 71.5 72.6 72.2 前 12 国 84.1 84.0 84.8 85.5 86.6 87.5 87.3 数据来源: FAO FishStatJ( 2015),经计算整理。 201 1.2.2 生产方式及变化趋势 尽管养殖产量不断提高,直到本世纪初,全球对虾捕捞量仍然高于养殖量(详见图 2), 2001 年分别为 283.1 和 131.1 万吨。但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捕捞虾产量增长缓慢,而养殖虾产量增长相对较快, 在对虾总产量中的比重占比不断增加。 2007 年,对虾养殖量达到 329.5 万吨,超过327 万吨的捕捞量。此后,养殖虾继续保持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8-2009 年,养殖虾增长相对缓慢, 2009 年为 353.2 万吨;比较而言,捕捞虾生产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2008-2010 年期间呈现负增长,到 2010 年,捕捞虾产量下降为 311.3 万吨。 2011-2013 年,捕捞虾呈现较缓慢的恢复性增长, 2013 年达 341.9 万吨;而养殖虾则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 2013 年达445.5 万吨,比捕捞虾产量高出 100 万吨以上。而且, 养殖虾成为对虾主要生产方式、产量增长快于捕捞虾都将是未来对虾生产的主导趋势。 图 2 全球对虾捕捞与养殖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 FAO FishStatJ( 2015),经计算整理。 ( 1)对虾捕捞分析 根据 2013 年产量分布情况,对虾捕捞占世界前 12 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阿根廷、格陵202 兰、墨西哥、缅甸、泰国、菲律宾、巴西和韩国,亚洲和美洲地区分别占据7 个和 5 个国家。本世纪以来,上述国家的占比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在全球对虾捕捞量的占比从 2001 年的 76.0%增加至 2013 年的 84.7%,其中,前 4大市场的占比从 51.8%增加至 63%。中国自 1983 年对虾捕捞量再次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虾捕捞国后,就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对虾捕捞量第一的位置。 2001-2006 年期间,中国的捕捞对虾产量增长,从 77.6 万吨增加至125.3 万吨, 2007-2010 年则下降,从 120.7 万吨下降至 113.5 万吨, 2011-2012 年逐步回升,从 117.9 万吨增长至 126.7 万吨, 2013 年又下降至125.7 万吨;在此期间,中国的占比也呈现出波动性增长,从 2001 年的27.4%增加至 2005 年 的 39.0%,再下降至 2008 年的 35.5%,再从 2009 年的 37.0%降低至 2011 年的 35.7%, 2012 和 2013 年分别上升至 37%和36.8%。与此同时,越南在世界对虾捕捞的占比则从 2001 年的 3.3 增长至2013 年的 7.8%。另一方面,印尼、美国、泰国的占比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它们的占比分别从 2001 年的 9.4%、 5.2%、 3.0%下降至 2013 年的7.0%、 3.8%、 1.4%。 ( 2)对虾养殖分析 对虾养殖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美洲,与捕捞相比,对虾养殖产量相对更集中,这两大洲养殖产量一直占据 全球养殖总量的 99%以上。 2013 年,养殖产量居全球前 12 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厄瓜多尔、印度、墨西哥、孟加拉、巴西、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本世纪以来,上述国家占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92.5%以上, 2011 年占比达95.8%。上述国家中,亚洲地区有 9 个国家,占据全球对虾养殖总量的 80%以上,其中前 4 大市场占比高达 64%以上。中国从本世纪初的第二大对虾养殖国成长为第一大养殖国,其养殖产量从 2001 年的 26.7 万吨增加至 2013年的 169.9 万吨,产量占比则相应地从 20.4%提高至 38.1%, 2012 年该占比高达 39.1%。与此同时,泰国则从全球第一大对虾养殖国下降为第四大养203 殖国,养殖产量在波动中缓慢增长,从 2001 年的 28 万吨增加至 2011 年的61.1 万吨,再下降至 2012 年的 60.9 万吨和 2013 年的 32.9 万吨;养殖占比则显著下降,从 2011 年的 21.4%下降至 2012 年的 14%,并在 2013 年陡然下降为 7.4%。此外,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占比有所增加,从 2001 年的 11.4%分别增加至 2013 年的 14.0%和 12.1%,厄瓜多尔占比增长也比较明显,从3.5%增加至 6.8%;墨西哥、孟加 拉、巴西、菲律宾、马来西亚占比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印度市场份额波动较大。 表 2 全球主要对虾养殖国产量占比( %)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中国 20.4 22.9 33.5 34.4 33.4 35.4 38.4 37.3 37.8 38.3 37.1 39.1 38.1 印尼 11.4 10.9 9.3 10.1 10.5 10.8 10 12 9.5 10 9.5 8.5 14 越南 11.4 12.3 11.3 11.7 12.3 11.1 11.4 11.2 11.6 12.7 11.8 11.3 12.1 泰国 21.4 18.1 16.1 15.2 15 15.7 15.9 14.9 16.3 15 14.6 14 7.4 厄瓜多尔 3.5 4.3 3.8 3.8 4.4 4.7 4.6 4.4 5.1 5.9 6.2 6.5 6.8 印度 7.9 7.8 5.5 5.6 5.4 4.6 3.3 2.5 2.9 2.7 6.1 6.2 6.5 墨西哥 3.7 3.1 2.2 2.6 3.4 3.6 3.4 3.8 3.6 2.8 2.6 2.3 2.7 孟加拉 4.2 3.8 2.8 2.5 2.4 2.1 1.9 2 2 1.4 2 2 2 巴西 3.1 4.1 4.4 3.2 2.4 2.1 2 2.1 1.8 1.8 1.7 1.7 1.5 菲律宾 3.2 2.6 1.8 1.6 1.5 1.3 1.3 1.5 1.5 1.5 1.3 1.3 1.3 缅甸 0.4 0.4 0.9 1.2 1.8 1.6 1.5 1.4 1.3 1.2 1.2 1.2 1.2 马来西亚 2.1 1.7 1.3 1.3 1.3 1.1 1.1 1.5 2 2.3 1.6 1.3 1.1 数据来源: FAO FishStatJ( 2015),经计算整理。 就养殖方式而言,包括海水养殖、半咸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种方式(详见图 3)。其中,半咸水养殖是最主要的养殖方式,占总产量的 80%左右,2001-2007 年期间,这一养殖方式产量占比下降,从 2001 年的 93.8%下降至 2007 年的 74.1%;此后占比又开始上升,从 2008 年的 74.6%增加至2013 年的 80.7%。在本世纪以来,淡水养殖 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在 2003 年迅速超过海水养殖产量,达 25.9 万吨,占养殖总量的 12.7%, 2013 年已达204 62.4 万吨,占养殖产量的 14.0%。与半咸水养殖方式占比形成对比,该养殖方式产量和占比在金融危机之前上升,危机之后下降,产量从 2001 年的 8.1万吨增加到 2008 年的 31 万吨,再下降至 2013 年的 23.7 万吨,占比相应地从 6.2%上升至 9.1%,又下降至 5.3%。 图 3 全球对虾养殖方式 数据来源: FAO FishStatJ( 2015),经计算整理。 养殖品种包括有:南美白对虾、南美南对虾、斑 节对虾、墨吉对虾、印度白对虾、印度对虾、日本对虾、 长毛对虾、中国对虾、布朗虎虾、岩石小虾、刀额新对虾等二十多种。其中南美白对虾以其活力好、产量高等优势深受世界各国喜爱,目前是世界上被养殖最多的对虾品种。 1.3 全球对虾贸易情况 金融危机后,全球虾产品贸易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总额呈现上升趋势,意味着虾产品贸易价格的提高或质量的提升。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金融危机后,美洲主要出口市场占比上升,主要在于厄瓜多尔市场份额上升显著;亚洲主要出口市场占比下降,主要体现为泰国出口市场地位205 下降,但印度和越南出 口市场份额明显提高。进口市场则主要集中在欧美日三大市场,但这三大市场占比在金融危机之后下降明显,亚洲其余经济体(包括俄罗斯在内)在金融危机之后保持增长态势。 1.3.1 全球虾产品贸易总量及品种分布 2007-2014 年期间,全球虾产品贸易量呈现出波动。 2007 年全球对虾贸易量为 239 万吨, 2008 年下降为 226 万吨,之后从 2009-2011 年增加到268 万吨, 2012 年和 2014 年分别下降至 216 和 215 万吨,但 2013 年达到257 万吨的较高水平,虾产品贸易量波动较大。同时,贸易额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除了 2009 年与 2007 年出口额接近、 2014 年略有降低之外,其余年份基本上表现出明显增长态势,虾产品贸易总额从 2007 年的 142.2 亿美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206.8 亿美元, 2014 年略降至 204.4 亿美元。 虾产品贸易品种情况看,冻虾和制造与保藏虾是主要的贸易品种,未冻虾占比较低。 2007-2014 年期间,冻虾占据全球虾产品出口总额的 65%-76%,出口总量的 68%-79%;制造与保藏虾则占据出口额的 19%-31%,出口量的 16%-26%,未冻虾仅占虾产品出口额的 4.2%-5.0%,出口量的4.3%-6.0%。 表 3 2007-2014 年全球虾产品贸易情况 出口额( 10 亿美元) 出口量 (百万吨) 冻虾 未冻虾出口 制造与保藏虾 冻虾 未冻虾出口 制造与保藏虾 2007 9.48 0.72 4.03 1.63 0.14 0.61 2008 9.74 0.61 4.30 1.56 0.10 0.60 2009 9.74 0.63 3.85 1.68 0.12 0.53 2010 11.46 0.76 4.46 1.86 0.15 0.57 2011 11.46 0.80 5.45 1.92 0.15 0.61 2012 12.23 0.92 4.93 1.56 0.13 0.47 2013 14.66 0.89 5.12 1.96 0.11 0.50 2014 15.58 0.89 3.97 1.69 0.11 0.35 数据来源: FAO FishStatJ( 2015),经计算整理。 206 1.3.2 全球虾产品贸易格局 总体上,金融危机并未影响全球对虾贸易格局,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对虾生产国是国际市场的卖方主体,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对虾的买方主体。 ( 1) 出口贸易格局 对虾出口贸易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欧洲,近几年出口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拉美和欧盟部分国家和地区。表 4 给出了全球虾产品主要出口国家, 2014 年,全球对虾出口贸易占比居前 16 位 2的国家依次为印度、越南、厄瓜多尔、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阿根廷、丹麦、加拿大、荷兰、格陵兰、马来西亚、比利时、墨西哥、孟加拉,上述国家占世界对虾出口额的 83.3%,出口量的 81.6%。其中欧洲地区只有丹麦和比利时两国, 2014 年这两国占全球对虾贸易额和贸易量的 6.0%和 6.5%;美洲地区有4 国,占全球对虾 出口额的 19.8%和出口量的 25.5%;其余 10 国均属于亚洲国家,在全球对虾出口额和出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 57.5%和 49.6%。 从动态数据看,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美洲四国的虾产品出口占比上升, 2008-2014 年期间,它们在全球对虾出口额的比重从 11.6%上升到19.8%,占全球虾产品出口量的比重相应地从 14.8%提高到 25.5%,主要体现在厄瓜多尔的市场比重明显上升,其出口额和出口量占比分别从 4.2%和5.3%上升到 12.7%和 14.0%。 欧洲和亚洲主要市场占比则呈现出下降趋势,欧洲两国出口额和出 口量占比分别从 8.0%和 8.6%下降至 6.0%和6.5%,比利时和丹麦的出口额均下降了 1 个百分点。亚洲主要 10 个市场的占比波动较大,金融危机后比重下降,出口额占比在 2009 年达到 68.1%的峰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至 2013 年的 64.4%, 2014 年急剧下跌至 57.5%,出口量比重则在 2013 年达到 63%的高点之后逐步下降至 2014 年的 49.6%。亚洲国家中,市场份额变化最显著的三个国家是泰国,印度和越南。自 202 印度和孟加拉数据不足,根据前近年数据排序。 207 世纪 90 年代初期,泰国在全球对虾出口贸易中独占鳌头,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 2008-2010 年,占全球 对虾出口额的 17.3%、 19.2%和 21.6%,出口量的 15.9%、 17.1%和 16.6%,出口额占比在 2011 和 2012 年下降至 18.9%和 17.3%,出口量占比则分别为 14.7%和 16.3%,但这一地位在 2013 和2014 年分别被越南和印度( 2014 年越南数据空缺)取代,并分别下降至世界第四和第五位,这两年的出口额占比分别下降至 11.1%和 9.9%,出口量占比则分别降至 8.3%和 7.8%。同期内( 2008-2014 年期间),印度占全球对虾出口额和出口量的占比分别从 2008 年的 5.8%和 6.4%上升至 2014 年的18.2%和 16.1%,越南上述两大出口占比则分别从 2008 年的 10.7%和10.4%上升至 2013 年的 14.5%和 14.0%。中国的出口额占比增长,出口量占比变化不大,分别从 2008 年的 9.4%和 10.6%上升至 2014 年的 12.5%和10.9%。 表 4 2008-2014 年全球虾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出口额占比 出口量占比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印度 5.8 5.8 6.6 8.4 9.7 12.7 18.2 6.4 6.3 6.8 9.2 13.0 9.2 16.1 越南 10.7 11.3 12.5 12.5 12.1 14.5 n.a 10.4 10.1 12.4 13.5 n.a 14.0 n.a 厄瓜 多尔 4.9 4.7 5.1 6.1 7.1 8.7 12.7 5.8 5.9 5.9 7.0 9.8 8.7 14.0 中国 9.4 14.1 10.8 11.3 12.5 12.3 12.5 10.6 10.6 10.7 11.4 12.7 10.5 10.9 印度尼 西亚 7.4 6.8 6.2 6.6 6.8 7.7 1n.a 6.8 6.1 5.3 5.7 6.9 5.9 8.4 泰国 17.3 19.2 21.6 18.9 17.3 11.1 9.9 15.9 17.1 16.6 14.7 16.3 8.3 7.8 阿根廷 2.6 2.2 2.8 2.7 2.6 3.0 3.7 1.9 2.2 2.5 2.9 3.6 3.6 5.0 丹麦 5.2 4.2 3.5 3.2 3.7 3.5 3.8 6.0 5.1 4.5 3.9 4.4 3.9 4.6 加拿大 2.4 2.1 2.2 2.1 2.2 2.1 2.2 2.3 3.5 3.9 3.4 4.1 3.7 4.0 荷兰 3.8 4.1 3.5 3.4 3.5 3.2 3.4 2.7 3.3 2.9 3.1 3.3 2.5 3.1 格陵兰 1.7 1.4 1.2 1.3 1.4 1.1 1.2 3.2 2.8 2.6 2.5 2.9 2.2 2.5 马来 西亚 2.5 2.1 2.6 2.5 2.2 1.6 2.0 3.2 3.0 3.3 3.2 3.0 1.7 2.3 比利 时 3.2 2.6 2.3 2.4 2.0 2.1 2.2 2.7 2.2 2.0 2.1 2.1 1.8 1.9

注意事项

本文(金融危机后全球对虾产业与中国虾产品贸易研究.pdf)为本站会员(报告吧)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