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DB34/T 1515-2019.pdf

  • 资源ID:189839       资源大小:383.8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DB34/T 1515-2019.pdf

ICS 65.020 B 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152019 代替 DB34/T 15152011 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econogical Co-cultivation Procambarus clarkii and Zizania latifolia 文稿版次选择 2019-07-01发布 2019-08-01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1515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4/T 1515-2011无公害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操作规程,与 DB34/T 1515-201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增加引用标准 NY/T 2723 茭白技术生产规程,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不同农田地貌和面积对应的虾沟设置;见 3.2 茭白田工程;增加了清田时田面水深控制,见 3.4 清田消毒;删除原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 GB/T 18407.4和 DB34/T 638-2006;删除原标准 4.1 茭白品种选择部分 具体品种,见 4.1;删除原标准 6.1 虾苗来源部分 野外水域捕捞虾苗限制等内容;删除原标准 8.1 部分 天然动物性饵料有关内容;删除原标准 10.1 部分 关于施肥时间和产生药害的补救方法等内容;原标准 3.2茭田工程部分 坡比、埂高、埂宽、埂面宽和子埂高度进行了修改,见 3.2;原标准 3.3.防逃设施部分 防逃材料进行了修改,见 3.3;原标准 5.2水草移植部分 品种和栽植方式进行了修改,见 5.2;原标准 7 虾苗放养部分 投放时间、运输时间、温差控制进行了修改,见 7;原标准 8.3投喂部分 投饲率进行了修改,见 8.2。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怀宁县农业委员会、巢湖市水产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本丽、何吉祥、宋光同、黄龙、陈静、奚业文、夏国钧、赵慧敏。DB34/T 15152019 1 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茭白(Zizania latifolia)、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态共作的田块条件、茭白栽植、虾苗选购、运输、放养、田间管理、投饲管理、捕捞与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2723 茭白生产技术规程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田块条件 3.1 地点选择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为黏壤土或壤土,水质符合 GB 11607 和 NY 5051 的规定。3.2 茭白田工程 可根据农田地貌类型和单块田面积,开挖环型、“U”型、“L”型或单边沟。要求离埂 1 m2 m 开挖虾沟,沟宽 1.5 m4 m,沟深 0.8 m1.2 m,沟坡比 1:1.2 以上,虾沟面积10茭白田总面积;利用开沟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要求埂高 1 m、埂面宽 1.5 m 以上;沿虾沟与茭白田边筑起高 0.3 m、宽 0.4 m 的小子埂。3.3 防逃设施 防逃材料选用工程塑料膜、彩钢板等,基部入土 10 cm15 cm,顶端高出埂面 40 cm50 cm,防逃设施与埂面垂直,进水口用 80 目100 目筛绢网布过滤,筛绢网布制成 23 m 网袋,口径根据进水口设置,排水口设置 40 目密眼虾罩。3.4 清田消毒 按实际水面,保留水深 20 cm30 cm,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每 667m2 用量为 75 kg100 kg。4 茭白栽植 4.1 茭白品种选择 DB34/T 15152019 2 茭白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双季茭白品种。4.2 整地 3 月上旬,在田面撒施基肥,每 667m2 施腐熟的有机肥 1500 kg3000 kg 或饼肥 100 kg150 kg,再利用旋耕机旋耕、耙平,旋耕深度 17 cm20 cm,保持田面水深 1 cm3 cm,要求埂固、田平、泥烂、肥足。4.3 分墩定植 4.3.1 定植时间 茭白春栽时间为 3 月上旬,秋栽时间为 10 月中旬。4.3.2 定植方式 将种墩挖起分墩栽植,每个分墩带 35 个分蘖,株行距 80 cm(5060)cm,栽植深度以不歪苗、不浮苗、老根埋入土中 10 cm15 cm 为宜。5 虾苗投放前准备 5.1 虾沟施肥 按照水面面积,每 667m2 施用 200 kg300 kg 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5.2 水草移植 施肥后第 2 天即可进行水草移栽,水草可选择伊乐藻等,沿虾沟移栽,每隔 7 m8 m 移栽一团,水草面积控制在水面的 2030,水草移栽前使用 10 g/m3 漂白粉(有效氯 30)浸泡消毒 10 分钟。6 虾苗选购 6.1 虾苗来源 选用人工繁育的虾苗,运输车程控制在 2 小时以内。6.2 质量控制 色泽光亮、活力强、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规格 160 尾/kg200 尾/kg。7 虾苗放养 7.1 试水 投放时间为 4 月中旬6 月上旬,先取茭白田水试养虾苗 24 小时,证实对虾苗无不利影响后,才可正式进行虾苗的运输、放养。7.2 运输 DB34/T 15152019 3 以夜间或清晨温度较低时装运为宜,要求随捕随运,选择厢式货车,利用虾箱装载虾苗,虾苗不宜过度堆叠,建议规格为 70 cm40 cm10 cm 的虾箱装虾 5 kg7.5 kg,虾箱固定后运输。7.3 温差控制 经过运输的虾苗,用虾沟水均匀泼洒,间隔 45 分钟泼洒一次,连续 3 次,适应时间 1520分钟,温差控制在 3内。7.4 投放 将虾苗轻轻倒在水面斜坡或水草上,让其自行爬入水中,每 667m2 投放 0.4 万尾0.6 万尾;8月份,根据捕捞情况适当补充投放规格 15 g30 g 的种虾 2.5 kg/667m25 kg/667m2。8 投饲管理 8.1 饲料种类 主要选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搭配投喂小麦、玉米、黄豆植物性饲料及动物性饵料;饲料质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8.2 投喂 遵循“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养殖前期(4月6月)与后期(9月、10月),每天早晨 7:00 投喂黄豆等,下午 4:30 投喂颗粒饲料,投喂以下午为主,占 70,日投饲率 24;养殖中期(7 月、8 月),温度较高,可仅投喂谷物类饲料,日投饲率 12,每天傍晚投喂 1 次,沿虾沟斜坡浅水处均匀投喂;夏季在茭白田四周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虫落入水中,供克氏原螯虾摄食。9 田间管理 9.1 茭白苗管理 茭白苗返青后,及时拔黄叶、补齐缺棵。去除黄衣、老叶、病叶、密集的分蘖,每株保持分蘖 10个15 个,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去除死株,及时补上缺苗,确保全苗,黄叶埋入田内或带出田外。9.2 适时追肥 追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应避开克氏原螯虾大量脱壳期。共 3 次4 次追肥。a)第一次提苗追肥,茭白栽植后 7 天10 天,每 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 500 kg;b)第二次分蘖追肥,每 667m2追施有机肥 500 kg;c)第三次追施调节肥,如植株长势旺盛,可免施;d)第四次追施催茭肥,约有 20的植株孕茭时,每 667m2追施施腐熟的有机肥 500 kg。9.3 水位调控 茭白整个生长期不能断水,水位需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水位调控方法参照 NY/T 2723的规定执行。10月份,逐渐降低虾沟水位,诱导克氏原螯虾入穴越冬、繁殖,10 月底11 月初,保持虾沟水位 40 cm,整个冬季保持此水位,滋养虾穴与茭白田。DB34/T 15152019 4 9.4 水质调节 4 月6 月份,每隔 15 天20 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 2030;7 月9 月份,每隔 7 天10 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 3040。9.5 巡田 9.5.1 防逃 经常加固田埂,检查有无漏洞、进排水口、防逃设施等;降雨量大时,将茭白田内过量的水及时排出,以防克氏原螯虾逃逸。9.5.1 防敌害 及时驱除老鼠、黄鼠狼、水蜈蚣、蛇等敌害。10 病虫害防治 10.1 茭白病虫害防治 10.1.1 化学农药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严禁使用含有机磷、菊酯类型的杀虫剂,严格把握农药的安全浓度。主要参照 NY/T 2723 的规定执行。10.1.2 施药方式 喷药前田面加水至 20 cm25 cm,将药液喷在植株中上部,避免药液落入水中对克氏原螯虾产生药害。10.2 克氏原螯虾病虫害防治 克氏原螯虾疾病综合防控需从优化养殖水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控制病原菌侵入等方面着手。保证优质水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定期换水,适时使用水质和底质改良剂;定期消毒杀菌;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C 等免疫增强剂以增强机体免疫力。11 捕捞与采收 11.1 克氏原螯虾捕捞 虾苗投放后 20 天,开始使用 3 cm 网目虾笼进行捕捞,每 667m2 可放置 10 m 长虾笼 1 只,4 m长虾笼 45 只,捕大留小。11.2 茭白采收 参照 NY/T 2723 适时采收。_

注意事项

本文(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DB34/T 1515-2019.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