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优质安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DB22/T 736-2019.pdf
ICS 65.020.20 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7362019 代替 DB22/T 736-1993大豆优质安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production with high quality,safety,yield and efficiency 2019-10-14发布 2019-11-01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73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22/T 736-1993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与 DB22/T 736-199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指标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见封面)”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 3);增加了“生产投入品管理”(见 4);修改了“整地”(见 5);修改了“播种”(见 7);修改了“施肥”(见 8);修改了“化学除草”(见 9.3);修改了“促控措施”(见 9.4);增加了“主要病虫害防治”(见 10);增加了“贮藏”(见 12);增加了“生产记录与档案”(见 13)。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闫晓艳、孟凡钢、赵婧、邱强、张鸣浩、于德斌、王鹏年、颜秀娟、张吉选。本标准替代了 DB22/T 736-1993。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22/T 736-1993。DB22/T 7362019 1 大豆优质安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生产投入品管理、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生产记录与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大豆优质安全丰产高效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798.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蛋白大豆 high protein soybean 籽粒粗蛋白质平均含量 43%(干基)的大豆品种。3.2 高油大豆 high oil soybean 籽粒粗脂肪平均含量 21.5%(干基)的大豆品种。3.3 始花期 the early period of flowering stage 10%以上大豆植株主茎任何节位上有一朵花开放时期。3.4 始荚期 beginning podding 10%以上大豆植株主茎最上部 4 个具有充分生长叶片着生节位中,任何一个节位有 5 mm长幼荚。3.5 DB22/T 7362019 2 鼓粒始期 beginning seed 10%以上大豆植株主茎最上部 4 个具有充分生长叶片着生节位中,任何一个节位上豆荚内种子长度达 3 mm。4 生产投入品管理 4.1 农药 不得采购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应从正规渠道采购下列农药,并索取购药凭证或发票:a)有资质农药经营单位经营的农药;b)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c)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e)标签内容完整的农药;f)保质期内的农药;g)国家和进口国允许使用的农药。4.2 贮存 4.2.1 原则 应贮存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场所应符合卫生、防火、防水、防雨、防腐、避光、阴凉、干燥、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贴有警示标志。不得与食品、农产品、饮料、饲料等混放。4.2.2 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能随意丢弃,也不可做他用。农药空包装物应清洗 3 次以上,空的农药包装物在回收处置前应妥善收集。4.3 肥料 4.3.1 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并索取购肥凭证或发票。应采购符合下列要求的肥料:a)有肥料经营执照的经营单位;b)有肥料登记证;c)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d)标签内容完整。4.3.2 贮藏 应当贮藏于专用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农产品存放在一起。4.3.3 包装物处理 肥料包装物不应重复使用、乱扔,应妥善处理、安全存放。4.4 农业机械 DB22/T 7362019 3 应符合下列要求:a)具有相关鉴定部门出具的许可证;b)具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5 选地与整地 5.1 选地 应符合 NY/T 2798.1 要求,并与非豆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5.2 整地 5.2.1 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降雨、气候条件及耕作机具选择适宜整地方法。5.2.2 整地方法 5.2.2.1 秸秆还田 5.2.2.1.1 秸秆深翻还田 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长度10 cm,将秸秆深翻入土,耕翻深度 30 cm35 cm,进行旋耕耙地、起垄,垄距 60 cm65 cm,起垄宜在秋季进行,达到待播种状态。5.2.2.1.2 秸秆碎混还田 灭茬机将前茬的根茬和散落的秸秆进行深度破碎,旋耕起垄机将碎混秸秆和土壤进行翻耕、起垄,垄距 60 cm65 cm。5.2.2.1.3 秸秆覆盖还田 秸秆粉碎还田的长度一般10 cm,均匀覆盖在地表。5.2.2.2 非秸秆还田整地 灭茬、深松起垄,深度25 cm,垄向直,垄距60 cm65 cm,垄体规范,深度均匀。6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6.1 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区域及市场需求的不同,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丰产性好、抗性强的高蛋白或高油品种。6.2 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 4404.2 的规定。6.3 种子包衣 选用取得国家农药登记的大豆种衣剂,严格规范包衣,自然阴干后装袋存放。DB22/T 7362019 4 7 播种 7.1 时期 当土壤 8 cm 处地温稳定通过 10 的日期为播种期。7.2 方式 垄距 60 cm65 cm,垄上双行单粒精量播种,双行行间距 10 cm12 cm,播种深度 3 cm5 cm。7.3 密度和播种量 中部地区种植密度每公顷 18 万株22 万株,西部和东部地区每公顷 22 万株25 万株;播种量按公式(1)确定。()%10 11000 100+=E PS NR.(1)式中:R播种量(kg/hm2);N 每公顷株数;S 百粒重(g);P净度;E发芽率(%);10%田间损失率。7.4 播种质量 播深一致,覆土均匀,播后及时镇压,镇压后土层厚度 3 cm5 cm。8 施肥 8.1 底肥 8.1.1 中部地区 每公顷施入尿素 23 kg30 kg+磷酸二铵 53 kg83 kg+硫酸钾 45 kg75 kg或每公顷施入大豆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大于45%)150 kg188 kg。8.1.2 东部和西部地区 每公顷施入尿素 60 kg75 kg+磷酸二铵 98 kg120 kg+硫酸钾 90 kg113 kg;大豆复合肥 188 kg225 kg。8.2 种肥 8.2.1 中部地区 每公顷施入尿素 8 kg10 kg+磷酸二铵 18 kg28 kg+硫酸钾 15 kg25 kg或每公顷施入大豆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大于45%)50 kg63 kg。8.2.2 东部和西部地区 DB22/T 7362019 5 每公顷施入尿素 20 kg25 kg+磷酸二铵 33 kg40 kg+硫酸钾 30 kg38 kg;大豆复合肥 63 kg75 kg。8.3 追肥 8.3.1 中耕追肥 因缺肥而长势不好的地块,于大豆始花期,结合中耕培土每公顷施入尿素 50 kg80 kg。8.3.2 叶面喷施 在始荚期到鼓粒始期,每公顷尿素 5 kg7 kg+磷酸二氢钾 1.5 kg+钼酸铵 0.15 kg,兑水 500 kg 叶面喷施,喷施 12 次,两次间隔 12 天15 天。9 田间管理 9.1 查田补种 大豆 80%拱土时,进行田间苗情调查,发现 25 cm 以上长度内无拱土苗,应扒土检查,发现缺苗及时补种。9.2 中耕 在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第一遍深松;苗高 10 cm 左右,进行第二遍铲趟,趟成张口垄;初花期,进行第三遍铲趟,深铲多培土,趟成四方头垄。9.3 化学除草 9.3.1 原则 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应选择登记的农药品种,按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药量均匀施药,不漏喷,不重喷。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和 NY/T 1276规定。9.3.2 苗前封闭灭草 9.3.2.1 时期 播种后 3 天5 天,选择晴朗无风天气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喷药,中午高温不宜喷药。9.3.2.2 方法用量 选用氟乐灵、乙草胺、噻吩磺隆、异丙甲草胺、异噁草松、嗪草酮等播后苗前土壤喷雾。9.3.3 苗后茎叶除草 9.3.3.1 时期 在大豆苗后 2 叶期3 叶期,杂草 2 叶期4 叶期。9.3.3.2 方法用量 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禾啶或精吡氟禾草灵;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灭草松或三氟羧草醚或氟磺胺草醚。DB22/T 7362019 6 9.4 化学调控 大豆营养生长过旺时,在始花期,使用在大豆上登记的植物抑制调节剂。10 主要病虫害防治 10.1 原则 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应选择登记的农药品种,按农药标签标注的用药量均匀施药,不漏喷,不重喷。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和 NY/T 1276规定。10.2 方法 10.2.1 大豆孢囊线虫病 可选用多福甲维盐或苏云金杆菌或多福克或阿维多福,进行种子包衣。10.2.2 蚜虫 有蚜株率超过 50%,百株蚜量 1500 头以上时,选用甲氰氧乐果或S-氰戊菊酯或高氯吡虫啉喷雾防治。10.2.3 食心虫 成虫初发期至盛发期,可选用氯虫高氯氟、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喷雾防治。11 收获 11.1 人工收获 在落叶达 90%时进行,要求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11.2 机械收获 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收割损失率小于 1%。12 贮藏 大豆籽粒入仓贮藏的含水量必须在 13%以下,贮存温度低于2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75%。常温库贮藏的场所要干燥、通风、阴凉。13 生产记录与档案 生产者应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并及时归档。档案内容应包括:投入品购买与使用记录,栽培管理记录,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记录,采收、贮藏、运输记录等。档案至少保存 3 年。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