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DB22/T 2272-2015.pdf

  • 资源ID:189312       资源大小:528.8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DB22/T 2272-2015.pdf

ICS 11.120.10 B 38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2722015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 rules of Wu-hong Hybrid Gastrodia elata of Changbai Mountain 2015-02-01发布 2015-03-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272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白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宾、田年军、赵鲲、刘丹、苗春泽、刘学芝、曹长清、冯钰添、赵义发、宋卫东、陈翠楠。DB22/T 22722015 1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Wu-hong hybrid Gastrodia elata Bl of Changbai Mountain)的环境条件、生产前准备、乌-红杂交种子繁育、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天麻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天麻 Gastodia elata Bl 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3.2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 Wuhong hybrid Gastrodia elata Bl of Changbai Mountain 由长白山乌天麻与陕西汉中红天麻或辽宁凤城红天麻经过单交正交和反交,培育而成的乌红杂交天麻和红乌杂交天麻的总称。3.3 米麻 microdot tuber 经过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方法培育出来、麻体小于2 cm、重量不高于2 g的块茎。3.4 白麻 tubercle 长2 cm7 cm,重2.0 g30 g,顶芽白色、不能抽薹出土的块茎,又称白头麻。其中:鲜重2.0 g10 g的块茎为小白麻,鲜重11 g20 g的块茎为中白麻,鲜重21 g30 g的块茎为大白麻。3.5 箭麻 sagittate tuber 肉质肥厚,顶端有1个显著凸起、红润饱满的顶芽,能抽薹开花的块茎,俗称“鹰哥嘴”。3.6 块茎 tuber DB22/T 22722015 2 天麻不同发育阶段的地下部分,一般包括米麻、白麻和箭麻。3.7 种麻 seed stem 用于繁殖新个体的块茎,其中有性繁殖种麻为箭麻,无性繁殖种麻为米麻和白麻。3.8 萌发菌 germination fungi 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石斛、紫萁小姑等小姑属(Mycena)的真菌。3.9 蜜环菌 armillaria mellea 为天麻块茎提供营养的伞菌目、小皮伞科、蜜环菌属的真菌。3.10 棒材 mushroom sticks 用于培养蜜环菌的柞、桦木等阔叶类树种的鲜枝桠材。3.11 菌材 mycelia colonized material 已培养上蜜环菌的棒材。3.12 人工授粉 artificial pollination 在天麻开花后,用人工方法将天麻花粉传送到柱头上。4 环境条件 4.1 林地 4.1.1 林分 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4.1.2 郁闭度 郁闭度0.30.6。4.1.3 土壤 砂壤土、棕壤土和森林腐殖土,土层厚度10 cm以上,pH 5.06.5。4.1.4 坡向 有性繁殖选择半阴半阳或阴坡林地,无性繁殖当年采收可选全坡向林地。4.1.5 坡度 小于30。4.1.6 海拔高度 DB22/T 22722015 3 300 m1200 m。4.2 非林地 4.2.1 场地 林缘地、庭院地、大田地及空旷场地。4.2.2 填充土 林缘地就地取土,其它场地使用砂壤土、棕壤土、全河沙或1份河沙与1份腐殖土混合。4.2.3 坡度 坡度020。4.2.4 海拔高度 300 m800 m。4.3 场地要求 4.3.1 大气环境 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4.3.2 水质环境 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4.3.3 土壤环境 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4.4 其它要求 场地交通便利、靠近水源,便于灌溉,并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忌熟地和重茬栽培,忌涝洼积水地。5 生产前准备 5.1 蜜环菌栽培种 菌索健壮、呈棕红色、顶端生长点白色、菌种不老化、菌柱无萎缩、无杂菌感染、菌龄3个月以内,蜜环菌生产应按照NY/T 528的要求。5.2 萌发菌栽培种 菌丝洁白、健壮,菌种不老化、菌柱无萎缩、无杂菌感染、菌龄3个月以内,萌发菌生产应按照NY/T 528的要求。5.3 伴栽物料 5.3.1 木段 DB22/T 22722015 4 栽培前将直径4 cm8 cm的粗棒材截成长30 cm50 cm的木段,并在木段上间隔7 cm10 cm砍2排3排深入木质部的鱼鳞口。5.3.2 短枝 栽培前将直径1 cm3 cm的细棒材剁成长5 cm7 cm的短枝。5.3.3 柞树叶 未霉变的柞树落叶,栽培前1 d浸透水后捞出备用。5.3.4 菌材培养 5.3.4.1 培养时间 上年度7月中旬8月上旬。5.3.4.2 培养方法 在栽培场地挖长30 m、宽1 m1.5 m、深7 cm10 cm的浅床;顺坡向间隔2 cm3 cm平摆1层木段,用沙或腐殖土填满木段间空隙至木段上部平,在木段上部间隔5 cm摆放蜜环菌栽培种,按此方法再摆放2层3层;摆好后用腐殖土封盖培养床四周,浇透水后在床面上覆土4 cm6 cm厚,用草帘或5 cm厚树叶层覆盖保湿。6 乌-红杂交种子繁育 6.1 箭麻选择 6.1.1 长白山乌天麻 选吉林省长白山区野生环境下生长的乌天麻,或其自交培育的乌天麻。6.1.2 陕西汉中红天麻 选陕西省汉中地区野生环境下生长的红天麻,或其自交培育的红天麻。6.1.3 辽宁凤城红天麻 选辽宁省凤城地区野生环境下生长的红天麻,或其自交培育的红天麻。6.1.4 规格 顶芽饱满,个体健壮,麻形好、色泽正常、无损伤、无病虫害,重量100 g200 g。6.1.5 休眠期 经0 5 低温休眠,时间不少于75 d。6.2 箭麻培育 6.2.1 时间与场所 3月下旬5月中旬在温室内培育。DB22/T 22722015 5 6.2.2 方法 乌天麻箭麻比红天麻箭麻提前6 d7 d栽植;栽植时沙土湿度40%,底沙厚7 cm10 cm,箭麻间隔8 cm12 cm,顶芽朝上摆放,覆沙4 cm6 cm。6.2.3 培育期管理 6.2.3.1 温度 顶芽萌动期11 15,抽薹期13 20,花期至果熟期15 25。6.2.3.2 湿度 6.2.3.2.1 沙土湿度 顶芽萌动期40%45%,表层沙土干时补浇表层水;抽薹期45%60%,7 d10 d浇1 次透水;花期至果熟期50%65%,5 d7 d浇1 次透水。6.2.3.2.2 空气相对湿度 抽薹期50%65%,花期至果熟期60%75%;花果期内每天早晚对蒴果种子喷雾状水各1 次。6.2.3.3 光照 避免阳光直射,光照强度550 lx1000 lx。6.2.3.4 摘顶 花序展开后掐掉顶端4 个6 个花。6.2.4 杂交授粉 控制乌、红箭麻48 h内花期相遇,完成乌、红箭麻的正交和反交授粉,授粉操作见附录A。6.2.5 种子采摘 杂交授粉经20 d左右蒴果进入成熟期,在蒴果皮变软开裂前采摘。6.3 萌发菌拌种 将15 个20 个饱满天麻蒴果内的种子拌入0.7 kg已撕成片状的萌发菌叶中,放置在18 25 阴凉、通风环境中,2 d3 d后待菌丝恢复包住种子后种植。7 种植 7.1 有性繁殖 7.1.1 季节 5月下旬7月中旬。7.1.2 菌种用量 每平方米使用拌种萌发菌0.7 kg、蜜环菌栽培种2.4 kg。DB22/T 22722015 6 7.1.3 做床播种 7.1.3.1 林地 顺坡整地,挖低床宽0.8 m1 m,深7 cm10 cm,松床内底土5 cm7 cm厚、整平,步道宽度0.6 m;铺撒少量湿柞树叶略盖住床底,树叶层上均匀播撒拌种萌发菌叶;顺床间隔3 cm5 cm摆放木段,木段两端和木段砍口处贴放蜜环菌栽培种,木段空隙处间隔10cm左右放短枝1个2个;填充土要填满棒间空隙,填土厚度小于10 cm;床面上覆盖5 cm左右厚的树叶层保湿,排水沟沟底略低于菌叶层面。林下种植立地条件见附录B。7.1.3.2 非林地 选择不积水的地块,使用填充土顺坡做床,床高10 cm,播种同7.1.3.1。7.2 无性繁殖 7.2.1 季节 春栽在4月中旬5月上旬,秋栽在9月下旬10月下旬。7.2.2 种麻规格和用量 7.2.2.1 规格 选有性繁殖二代以内的色泽白或浅黄色、无腐烂、无病虫害的白麻和米麻,栽培时种麻按大小分为10 g和10 g两种规格。7.2.2.2 用量 每平方米大白麻和中白麻用量0.75 kg左右、小白麻和米麻用量0.5 kg左右。7.2.3 方法 7.2.3.1 林地 刨去草皮,顺坡做宽0.8 m1 m的地表床,松床内底土5 cm7 cm深、整平,留步道宽度0.6 m;铺撒少量湿柞树叶略盖住床底,顺床间距2 cm3 cm摆放菌材,用填充土填充菌材间空隙至菌材层2/3高度;菌材两端各放一个种麻,菌材间贴棒间隔7 cm再摆放种麻,使白麻顶芽朝上,米麻均匀散播;下种后覆土过菌材棒面1 cm2 cm厚,再盖5 cm厚柞树叶,排水沟沟底略低于菌材下层面。7.2.3.2 非林地 选择不积水的地块,使用填充土顺坡做床,床高10 cm,栽培同7.2.3.1。8 田间管理 8.1 温度 种子发芽期菌床内10 cm处地温保持在15 28,最适温度20 25,为提高地温,播种早期可覆盖地膜增温;块茎生长期保持块茎处地温在12 28,最适温度18 25;非林地种植,盛夏季节搭盖遮荫棚遮阴、降温。DB22/T 22722015 7 8.2 湿度 种子发芽期土壤含水量45%60%;块茎生长期5月中旬9月中旬,土壤含水量50%65%;收浆期9月下旬10月中旬,土壤含水量55%以下;休眠期10月下旬次年5月上旬,土壤含水量50%以下。8.3 除草松土 杂草超过25 cm应及时拔草或割草,大雨过后床面板结要及时松表层土。8.4 防杂菌 避免使用污染菌种,发现感染镰刀菌病的菌材应将染病菌材移除,以防蔓延。8.5 蚁鼠防治 8.5.1 蚁害 发现蚁害时,晴天在蚂蚁集中出没处撒放灭蚁专用药物。8.5.2 鼠害 用玉米炒香拌溴敌隆等杀鼠药剂诱杀。8.6 越冬防寒 入冻前对天麻地铺盖20 cm以上厚的稻草、豆荚或树叶层防寒。9 采收和加工 9.1 采收 9.1.1 时间 有性繁殖天麻从播种至采收需2年3年;无性繁殖天麻从播种至采收需1年。春季采收在4月中旬土壤解冻后5月中旬块茎萌动前;秋季采收在块茎停止生长的10月后至11月初土壤结冻前。9.1.2 方法 采挖要求天气晴朗、土壤干燥,忌雨天和湿度过大时采挖。采挖要轻挖轻放,避免碰伤麻体,按商品麻和种麻分类进行装运、储藏和加工。9.2 加工 9.2.1 蒸煮 除去天麻残茎,保留箭芽,用清水洗去泥沙,搓去菌索和鳞片;大麻蒸煮30 min、小麻蒸煮20 min,以熟透、无硬心为度。9.2.2 烘干 早期温度50 55,时间24 h;中期升温至60 65,时间24 h;后期降低温度在50 55,烘干到含水量7%结束。DB22/T 22722015 8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乌、红天麻杂交授粉 A.1 乌、红天麻杂交授粉 表A.1 乌、红天麻杂交授粉 杂交授粉时机 杂交授粉操作 杂交授粉有效时机为乌、红箭麻在各自花开的48小时内花期相遇,即可保证乌、红天麻之间的杂交授粉操作。花粉块成熟标志是花粉块将花药帽稍顶起,在药帽边缘微现花粉,花粉块松软膨胀、有黏性。过早授粉,花粉块未成熟;过迟授粉,花粉块变干枯而授不上粉。当乌、红箭麻花期相遇杂交授粉时,用一只手轻握已开花的乌天麻花朵的子房,另一只手使用牙签等授粉工具轻轻挑掉该花朵外侧的花苞,露出花的柱头,然后用牙签从柱头顶部的药帽底挑粘花药,放在已开花的红天麻雌蕊柱头区,轻按花药,使花粉充分与雌蕊柱头接触,即完成红乌杂交天麻授粉;另换授粉工具(或用牙签另一头),采用同样操作方法,将红天麻花粉粘放到乌天麻雌蕊柱头上,即完成乌红杂交天麻授粉。DB22/T 22722015 9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林下种植立地条件 B.1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林下种植立地条件 表B.1 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林下种植立地条件 林地 最佳林下立地条件 适宜林下立地条件 海拔:500 m800 m 海拔:300 m1200 m 地貌:低山丘陵、山地 地貌:平原地、低山丘陵、山地 林分类型:灌木林、阔叶混交林 林分类型:灌木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郁闭度:0.40.6 郁闭度:0.30.6 坡向:半阴半阳坡 坡向:半阴半阳坡、阴坡 坡度:1020 坡度:030以下 坡位:中坡、下坡 坡位:中上坡、中坡、下坡 土层厚度:15 cm 土层厚度:10 cm 立 地 条 件 土类:砂壤土、透气性好的森林腐殖土,pH 5.06.5 土类:砂壤土、棕壤土、森林腐殖土,pH 5.06.5 _

注意事项

本文(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DB22/T 2272-2015.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