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云南松切梢小蠹防治技术规程DB51/T 1810-2014.pdf

  • 资源ID:189272       资源大小:504.9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松切梢小蠹防治技术规程DB51/T 1810-2014.pdf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102014 云南松切梢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2014-07-25发布 2014-09-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10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1 5 防治措施.1 6 防治效果检查.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5 DB51/T 1810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四川省技术质量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力、张海欧、王玉琳、杨佐忠、李涛、刘勇军、李斌、彭飞、杜维。DB51/T 18102014 1 云南松切梢小蠹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云南松切梢小蠹(以下简称小蠹)虫情监测和防治对策、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云南松切梢小蠹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200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种群 指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相同生态条件下,同种个体的集合群。3.2 云南松切梢小蠹 属鞘翅目小蠹科(Scolytidae),属(Tomicus),这里主要指纵坑、横坑切梢小蠹,主要危害云南松 4 监测 4.1 监测方法 在小蠹羽化盛期,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进行踏查和样地调查,通过枝梢受害率对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确定危害程度,统计发生面积。4.2 监测时间 每年 5-6 月和 9-10 月进行。5 防治措施 5.1 生物、人工防治 DB51/T 18102014 2 5.1.1 生物防治 在小蠹成虫杨飞期,可选择喷施粉拟青霉菌、白僵菌、Bt阿维菌素进行喷粉防治。5.1.2 诱捕器诱杀 在成虫干转梢(5月中旬6月底)、梢转梢(9月10月)及梢转干(10月-11月)期间,在虫源地或受害较重的林分内悬挂诱捕器,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5.1.3 饵木诱杀 在小蠹成虫梢转干前进行,具体时间:每年 4-5月、11-12 月,陆续下树危害时。5.1.3.1 饵木的选取 选用新鲜的衰弱木段作为饵木。木段的直径5-8cm,截取长度1m左右。5.1.3.2 饵木设置 将截好的木段10-15根为一组,横向堆置成#形,摆放在林间,且要求地面平坦,每1000m2放一堆饵木。5.1.3.3 人工扑杀 一般自饵木设置好后即可每天捕杀。5.1.3.4 饵木的处理 幼虫孵化,开始蛀入树皮下危害,饵木上大量出现幼虫时。此时应及时对饵木进行处理,一般采取火烧方式。5.2 营林措施 5.2.1 蠹害木清理 5.2.1.1 清理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轻度、中度危害区,重度危害区必须实行综合治理(物理、生物、化学多措施),在极重度危害区(受害株率在 80%以上)则须进行更新改造(按比例营造混交林)。5.2.1.2 清理时间、次数及数量 一年两次,第一次为 3-4 月,姐代(树干幼虫高峰期),清理量占全年的 80%,第二次为 6-7 月,妹代及(树干幼虫高峰期),清理量占全年的 20%。5.2.1.3 清理对象及顺序 清理对象:级-级蠹害木。a)先清理零星分布的轻微受害林分,后清理块状严重林分;b)先从林缘及侵染受害林分交界处的林木开始向内部清理,后形成包围圈集中消灭,防止蠹害蔓延扩散;c)先清理低海拔后清理高海拔,先阳坡后阴坡;d)蠹害木分级别清理缓急顺序,级枯萎木级萎蔫木级枯立木。DB51/T 18102014 3 5.2.1.4 清理方法 a)进行蠹害木调查,查清林地被清理木,作出标记,计算蓄积量;b)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清理作业设计,计算出所需劳力和药械,确定清理时间;c)按照伐倒标记蠹害木-打枝造材-归堆(集材)-剥皮-喷药-检查-装运的程序实施清理作业。5.2.1.5 清理后的处理 a)人工剥皮:清理的蠹害木要及时运到林间空地或林外进行剥皮处理。剥皮的深度要达到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b)喷撒化学药剂:人工剥皮后,对剥落的树皮及剩余枝梢应喷撒西维因、氧化乐果、溴氰菊酯等化学药剂。c)熏蒸处理:对有特殊用途不能进行剥皮处理的蠹害木,要及时运出林区,归堆,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熏蒸处理。每立方米蠹害木采用硫酰氟 4 克,熏蒸 3 天,或每立方米蠹害木采用磷化铝24 克,熏蒸3 天。经过熏蒸处理后的蠹害木即可再利用。d)就地销毁:对没有利用价值的木材及采伐剩余物,要实施就地销毁处理。5.2.2 科学抚育间伐、拯救伐 蠹害发生前实施科学抚育间伐,蠹害发生后在蛀干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实行拯救伐除蠹害木。5.2.3 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生态环境 防止森林火灾及乱砍滥伐,防止过度采脂,保护天敌资源,保持林地卫生,维护松林生态系统稳定。5.2.4 营造混交林 云南松桉树、云南松栎类等两种混交林对小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3 化学防治 5.3.1 喷撒农药防治 a)防治时间:成虫扬飞期间,可根据林分受害程度适量增减喷撒剂量以及喷撒次数。b)方法:喷粉或超低量喷雾。c)药剂:噻虫啉、阿维菌素、粮虫克、西维因、3%巴丹、2.5%溴氰菊酯、护林神粉剂等无公害药剂。5.3.2 树干注射 a)防治时间:8-10 月,其中以 8 月为主。b)方法:使用背负式打孔机在距离地面 30cm 的树干打孔(胸直径 6-8cm 打 4 个孔,胸径每增加2cm 增加1 个孔),孔向下倾斜 45 度左右,孔径 0.8cm,孔深1.5cm,每孔注射 1.5ml/孔,用稀泥堵塞孔眼。c)药剂:40%氧化乐果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8-25%杀虫双水剂。6 防治效果检查 6.1 检查内容 DB51/T 18102014 4 不同的防治措施应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小蠹属于钻蛀性害虫,在实际中应对枝梢受害增加率来说明防治效果。6.2 检查时间 防治效果产生的末期检查一次。6.3 检查方法 按100 hm2不少于2块、1000 hm2不少于5块、10000 hm2不少于15块随机设置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设标准株不少于20株,调查枝梢受害率增加情况。6.4 计算公式 枝梢受害率=受害枝梢数/调查枝梢数100%枝梢受害增加率=防治后枝梢受害率-防治前枝梢受害率100%6.5 防效标准 防治后枝梢受害增加率20%为较好;防治后枝梢受害增加率10%为好。DB51/T 18102014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A.1 云南松切梢小蠹发生区域类型划分标准 划类依据 常发区 偶发区 安全区 历年发生情况 在一个大发生周期内频繁发生 偶然发生,发生年间隔在23年以上 虫口密度在自然调控下对云南松林不造成损害的水平 林分状况 中幼林、人工纯林集中连片,无林下植被。纯林,林下植被较为丰富 针阔混交林 植被覆盖率 60以下 6190 90以上 人为破坏 管理粗放,人为活动频繁 人为活动较轻 人为活动很少 受害株率60以上或死亡率6以上均视为成灾 A.2 云南松切梢小蠹发生(危害)程度标准 发生(危害)程度 种类 调查阶段 统计单位 轻 中 重 云南松切梢小蠹 Tomicus spp.成虫 枝梢被害率 5-10%11-20%20%以上 注:表中为成林发生(危害)程度标准,幼林的发生(危害)程度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相应降低1/3。A.3 云南松切梢小蠹生物防治药剂表 防治措施 防治时间 喷施方法 用药量及次数 粉拟青霉菌(孢子含量100 亿/克)干转梢(5 月中旬6 月底)、梢转梢(9月10月)及梢转干(10月-11月)喷粉 轻度受害林分,每亩菌粉 1 千克,每年以干转梢、梢转梢为主防治 2 次;中度受害林分每亩1-1.5千克,每年全面防治3次。白僵菌 干转梢(5 月中旬6 月底)、梢转梢(9月10月)及梢转干(10月-11月)喷粉 轻度受害林分,每亩菌粉1-1.5千克,每年以干转梢、梢转梢为主防治2次;中度受害林分每亩1.5-2.5 千克,每年全面防治 3次。Bt阿维菌素 干转梢(5 月中旬6 月底)、及梢转干(10月-11月)喷粉 轻度受害林分,每亩1.5千克,每年以干转梢、梢转梢为主防治2 次;中度受害林分每亩 1.5-2千克,每年全面防治3次。DB51/T 18102014 6 A.4 云南松切梢小蠹为害木分级标准表 级数 名称 表现症状 0级 健康木 枝梢受害率为0,干梢上无侵入孔 级 新侵木 枝梢受害率20%以下,干梢上少有侵入孔 级 萎蔫木 枝梢受害率20%-50%,干梢上较多侵入孔 级 枯萎木 枝梢受害率50%以上,干梢上大量有侵入孔 级 枯立木 干梢上大量有羽化孔,全树枯死,松针枯黄 _ DB51/T 18102014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松切梢小蠹防治技术规程DB51/T 1810-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