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90-2015.pdf

  • 资源ID:188991       资源大小:628.0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90-2015.pdf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4902015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 Rules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cultivars to powdery mildew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9-08 发布 2015-10-08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490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和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丁克坚、熊成国、管怀骥、陈莉、赵德平、齐永霞、李名旺、宛琼、宋旭东。DB34/T 24902015 1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白粉病田间抗病性接种鉴定的方法和品种抗性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田间接种鉴定。本标准也适用于安徽省区域试验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田间接种鉴定。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小麦白粉病 wheat powdery mildew 由小麦白粉病菌 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f.sp.Tritici 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茎秆和穗部,小麦受害后,在叶片上形成椭圆形棉絮状霉斑,上有一层粉状霉,霉斑初为白色,后逐渐变灰至灰黑色,上散生黑色小点。2.2 诱发品种 iducing variety 田间鉴定时,在参加鉴定材料之间种植的经人工接种而严重发病的品种。在本标准特指小麦品种铭贤 169 或京双 16。2.3 接种体inoculum 能够侵染寄主植物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本标准特指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的小麦白粉病菌。2.4 反应型(侵染型)infection type 根据寄主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有无和反应程度来划分的病斑类型。2.5 抗病性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通过相应技术方法和标准鉴别植物寄主对待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2.6 人工接种 artificial inoculation DB34/T 24902015 2 营造适宜发病条件,通过人工操作将一定量的接种体置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并使其发病的过程。3 病原物 3.1 病原物的来源 安徽省各小麦种植生态区。3.2 病原物的分离和鉴定 从发病小麦叶片的典型病斑上选取单孢子堆,挑取孢子接种于诱发品种的无菌试管麦苗上进行分离、纯化。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 Oidium monilioides Nees(telomorph:B.graminis f.sp.tritici)后,采用鉴别寄主法鉴定生理小种,并进行致病性测定。3.3 病原物的繁殖和保存 将鉴定后的小麦白粉病菌接种于诱发品种的无菌试管麦苗上,接种后置于 1520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创造有利于发病的环境,出现典型病斑时,供接种或移至 4低温培养箱中保存。3.4 接种体的组成 接种体为安徽小麦种植生态区内小麦白粉病菌的混合接种体,也可以根据委托单位要求从菌种库中选择特定生态区的接种体。3.5 接种体的制备 将诱发品种种植于温度 1822的温室内,待麦苗处于一叶一心期时,将在试管苗上繁殖产生大量典型病斑的菌株混合接种其上,继续在温室中培养至叶片上长满白色粉层后,即可用于病圃诱发行的接种。4 鉴定圃 4.1 鉴定圃的设置 田间鉴定圃设有遮阳和雾化喷灌系统,栽培条件均匀一致,保证良好的发病环境和品种间的均衡性。播种期与大田生产基本一致,对于生育期偏早或偏迟的鉴定材料,可适当调整播期。播量为 100110 粒/m。采用开畦条播、等行距配置方式,畦长、宽视地形而定,在畦中间顺畦种植 1 行诱发品种作为诱发接种行,诱发行两侧 50 cm 横向种植鉴定材料,行长 1.5 m2.0 m,行距 25 cm30 cm,品种按顺序排列,3 次重复,鉴定圃四周设 100 cm 宽的保护区,见图1。DB34/T 24902015 3 图中:矩形框表示畦埂;:实线表示诱发行和对照品种;:表示鉴定材料 图1 鉴定圃田间配置示意图 4.2 鉴定圃的管理 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基本一致。在小麦整个生长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菌剂和对病害有控制作用的药剂。5 接种 5.1 接种时间 小麦返青-拔节初期接种。5.2 接种方法 将扩繁后的接种体采用扫抹法把病菌孢子接于病圃的诱发行上,接种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用土压实、压严保湿,3 d5 d 后揭膜。接种前 5 d7 d 和接种后 5 d7 d 若遇干旱,田间需浇灌或喷灌保湿,以满足发病所需条件。6 病情调查 6.1 调查时间 在小麦开花期和乳熟期各调查一次。6.2 调查方法和结果统计 每重复随机调查 50 株,结合反应型,调查记载每个品种的严重度级别众值,其反应型采用 04级标准,严重度采用 09 级标准,见附录A。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 表B.1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调查结果记载表,每个品种取两次调查结果的最大值。7 抗性评价 7.1 有效性判别 为了保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鉴定圃中的对照感病材料或某鉴定品种白粉病相应感病程度必须达7 级时,视为该鉴定有效。7.2 抗性评价标准 DB34/T 24902015 4 鉴定材料的抗病性评价标准见附录A,评价结果记入附录B 表B.2小麦品种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报告单。DB34/T 24902015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鉴定材料的抗病性评价标准 A.1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分级标准 此分级方法是将植株由上而下划分 9 个相等的区段,根据各区段病位高度及叶片严重度两个因素综合定级。表A.1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分级标准 严重度 病 情 抗性评价 0 级 全株无病 免疫(I)1 级 第二段叶片有少数病斑(第一段叶片轻度发病)高抗(HR)3 级 第四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三段叶片以下中到严重发病 中抗(MR)5 级 第六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五段叶片以下中到严重发病 中感(MS)7 级 第八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七段叶片以下中到严重发病 感(S)9 级 整体叶片严重发病,穗部不同程度发病 高感(HS)图A.1“09 级法”分级标准模式图 DB34/T 24902015 6 A.2 小麦白粉病抗性反应型分级标准 表A.2 小麦白粉病抗性反应型分级标准 反应型(侵染型)病 情 抗性评价 0 型 植株无病斑 免疫(I)0;型 坏死反应,叶片有枯死斑 近免疫(NIM)1 型 病斑小于 1 mm,菌丝稀薄透绿 高抗(HR)2 型 病斑小于 1 mm,不透绿 中抗(MR)3 型 病斑大于 1 mm,病斑较多,菌丝层较厚,不连片 中感(MS)4 型 病斑大于 1 mm,病斑多,菌丝层厚且连片 高感(HS)DB34/T 24902015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表册 B.1 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调查结果记载表 表B.1 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调查结果记载表 品种编号 接种株数 严重度(株)0 级 1 级 3 级 5 级 7 级 9 级 备注 鉴定地点:调查日期:区试点技术负责人(签字):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DB34/T 24902015 8 B.2 小麦品种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报告单 表B.2 小麦品种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报告单 报告编号:鉴定依据:鉴定地点 接种体 混合接种体 其他接种体 品 种 编 号 平均 病级 抗性 评价 品 种 编 号 平均 病级 抗性 评价 品 种 编 号 平均 病级 抗性 评价 备 注 制表人:复核人:年 月 日 年 月 日 _

注意事项

本文(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90-2015.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